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专题复习
- 专题13 自由组合定律 学生版 课件 7 次下载
- 专题30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的应用(选修1)学生版 课件 5 次下载
- 专题17 生物的进化学生版 课件 4 次下载
- 专题15 生物变异的来源教师版 课件 3 次下载
- 专题21 神经调节学生版 课件 5 次下载
专题20 内环境与稳态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0 内环境与稳态学生版,共7页。
专题20 内环境与稳态[考试标准]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2)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3)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4)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ab aabba一、动物必须维护内部环境的稳定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1)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直接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复杂的多细胞动物绝大多数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1)概念: 是 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是身体的内部环境。内环境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渗透关系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从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而来;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化学成分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等气体、血浆蛋白、激素等。与血浆相比,蛋白质含量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各种血细胞体内绝大多数细胞淋巴细胞(2)对内环境的理解:①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②正常内环境中必定有活细胞存在。③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④体内的一些液体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⑤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的,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对细胞而言是在“外”,对个体而言是在“内”。(3)与内环境相关的几组概念的分析A.血液和血浆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B.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固体”成分。 血浆 血浆蛋白 细胞外液成分(内环境成分)血液 白细胞 血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红蛋白 细胞成分C.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①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液态。②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内环境。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体液 血 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细胞:红细胞(内有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 水(90%) 蛋白质(血浆蛋白等)(7-9%) 无机盐(1%) 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代谢废物:尿素等 气 体:O2、CO2 信号分子等其他物质:神经递质、激素等注意: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成分并非完全相同。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概括地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D.内环境成分分析(1)内环境成分①从外界吸收入内环境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等。②细胞合成的分泌物质:抗体、白细胞介素-2、神经递质、激素、血浆蛋白、淋巴因子等。③细胞的代谢废物:尿素等。④气体:O2和CO2。(2)非内环境成分:①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②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如呼吸道、消化道中的物质。3、内环境的功能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 需要合适的 等。要求有一定的 浓度、 浓度等。失去了这些条件,代谢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细胞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如: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含氧量是机体供能的重要保障。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中毒。5、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二、稳态1、定义:通过 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2、稳态的内容①体温恒定。②气体平衡:维持 和 的平衡。③血糖平衡: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能量的供给。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①内环境的各种成分 。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特性: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可变的却又相对稳定的状态。5、稳态的实现:主要依靠 和 的活动来实现,即神经-体液调节,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内环境稳态。6、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基本途径(1)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地正常进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2)神经-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内环境稳态调节中涉及三种信息分子,其来源及靶细胞或作用部位不同:调节方式信息分子来源靶细胞或作用部位神经调节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体液调节激素内分泌腺细胞相应靶细胞免疫调节抗体浆细胞(效应B细胞)抗原白细胞介素-2辅助性T细胞致敏B淋巴细胞7、稳态调节的实例血糖调节:葡萄糖浓度下降→肝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浓度恢复。8、维持机体稳态的器官机体稳定器官O2、CO2平衡肺水和无机盐平衡消化器官、肾脏血糖平衡肝9、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约770KPa)影响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胞内K+浓度比胞外高约20倍,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胞外Na+浓度比胞内高约10倍,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溶质微粒数量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相反溶质微粒数量越少,对水的吸引力越小,溶液渗透压越低。(渗透压与浓度呈正相关)(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值7.35~7.45。血浆的pH维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3)正常人的温度为37℃左右,通过体温调节机制来维持。[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下肢水肿( )(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0mL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4)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代谢的场所,外界环境变化稳定时,机体就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体一定健康( )2.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1)图1中的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什么?(2)人体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上述图中的什么液体中?(用图中的文字或字母表示) 3.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这句话对吗? 题组一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2.下列各项中,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题组二 体液的组成及其成分的辨析3.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4.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B.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甲、乙、丙中可有激素、尿素、葡萄糖、CO2题组三 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分析5.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6.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厌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三、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2)恒温动物的体温相对稳定:(3)产热 ①安静时:②运动时:(4)散热 ①方式:②器官:2.构建体温调节模型(1)寒冷环境下 (2)炎热环境下 [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冬泳时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2)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3)高烧不退的病人通过加盖棉被促进退烧( )(4)“寒战”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 )2.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的过程有哪些? 3.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及温度感受器位于何处? 题组 体温调节图解及曲线分析1.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B.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厌氧呼吸的强度2.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3.下图是正常人体处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3~t4时段,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t1~t2时段,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增大造成的C.t2~t3时段,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t3~t4时段的散热量大于O~t1时段,t3~t4时段的体温低于O~t1时段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专题8 有丝分裂学生版,共15页。
这是一份专题24 种群学生版,共15页。
这是一份专题16 生物变异的应用学生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