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二 8.6.3 平面与平面垂直(第1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35512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数学必修二 8.6.3 平面与平面垂直(第1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35512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数学必修二 8.6.3 平面与平面垂直(第1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35512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
8.6.3 平面与平面垂直第1课时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人教A版)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本节课主要学习二面角,平面垂直的定义,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这节的学习可以发现: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及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形成了套完整的证明体系,而且可以实现利用低维位置关系推导高维位置关系,利用高维位置关系也能推导低维位置关系,充分体现了转化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地位。这节课的重点是判定定理,难点是定理的发现及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是两个平面的一种重要的位置关系.是继教材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之后的迁移与拓展.这一节的学习对理顺学生的知识架构体系、提高学生的綜合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课程目标学科素养A.理解二面角的有关概念,会作二面角的平面角,能求简单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B.了解面面垂直的定义,掌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初步学会用定理证明垂直关系.C.熟悉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转化。1.数学抽象:二面角的有关概念;2.逻辑推理:用定理证明垂直关系;3.数学运算:求简单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4.直观想象:面面垂直的定义。1.教学重点: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教学难点:求简单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用定理证明垂直关系。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核心素养目标一、复习回顾,温故知新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怎样定义的?【答案】直线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 //a, b'// b,我们把相交直线a' 和 b'所成的锐角 (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在立体几何中,"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怎样定义的?【答案】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二、探索新知问题: 在铁路公路旁,为防止山体滑坡,常用石块修筑护坡斜面,并使护坡斜面与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修筑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用,必须使水坝面与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如何从数学的观点认识这种现象?1..二面角的概念(1) 半平面的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2) 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3) 二面角的画法和记法:面1-棱-面2 点1-棱-点2 二面角 二面角思考:我们常说“把门开大些”,是指哪个角开大一些,你认为应该怎么刻画二面角的大小?(4) 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则∠AOB成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它的大小与点O的选取无关.二面角的平面角必须满足:①角的顶点在棱上②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面内③角的边都要垂直于二面角的棱观察:教室相邻的两个墙面与地面可以构成几个二面角?分别指出构这些二面角的面、棱、平面角及其度数。【答案】三个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作:图形表示:观察:如图,建筑工人砌墙时,如何使所砌的墙和水平面垂直?【答案】用铅锤来检测,如系有铅锤的细线紧贴墙面,认为墙面垂直与地面。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图形:符号语言:简记:线面垂直,则面面垂直。例1. 如图,在正方体中,求证:平面。证明:是正方体。 例2.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 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通过复习线线角、线面角,引入本节新课。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概括、类比推理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例,引入二面角的定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思考,引入二面角的平面角,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概括能力。 通过观察,由实例引入两平面垂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法人能力。 通过观察实例,引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三、达标检测1.直线l⊥平面α,l⊂平面β,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可能重合C.相交且垂直 D.相交不垂直【答案】C 【解析】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与β垂直,故选C.2.从二面角内一点分别向二面角的两个面引垂线,则这两条垂线所夹的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关系是( )A.互为余角 B.相等C.其和为周角 D.互为补角【答案】D 【解析】画图知从二面角内一点分别向二面角的两个面引垂线,则这两条垂线所夹的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互为补角,所以选D.3.已知l⊥平面α,直线m⊂平面β.有下面四个命题:①α∥β⇒l⊥m;②α⊥β⇒l∥m;③l∥m⇒α⊥β;④l⊥m⇒α∥β.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 )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答案】D 【解析】∵l⊥α,α∥β,∴l⊥β,∵m⊂β,∴l⊥m,故①正确;∵l∥m,l⊥α,∴m⊥α,又∵m⊂β,∴α⊥β,故③正确.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二面角ABCA1的平面角等于 .【答案】45°【解析】根据正方体中的位置关系可知,AB⊥BC,A1B⊥BC,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可知,∠ABA1 即为二面角ABCA1的平面角. 又AB=AA1,且AB⊥AA1,所以∠ABA1 =45°.5.如图,棱柱ABCA1B1C1的侧面BCC1B1是菱形,B1C⊥A1B.证明:平面AB1C⊥平面A1BC1.【证明】 因为BCC1B1是菱形,所以B1C⊥BC1,又B1C⊥A1B,且BC1∩A1B=B,所以B1C⊥平面A1BC1,又B1C⊂平面AB1C,所以平面AB1C⊥平面A1BC1.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小结1.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 (2)判定定理2.数学思想:转化思想五、作业习题8.6 6,7题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节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使学生初步感知判定定理。然后进一步通过建筑工程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去发现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而不是接受定理,这样处理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二,教师以教室的门为例,由于门框木柱与地面垂直,那么经过木柱的门无论转到什么位置都有门面垂直于地面,然后请同学给出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第三,通过模型教学,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通过类比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 索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课本,引入新课,新知探究,典例分析,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课本,引入新课,新知探究,典例分析,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