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10页。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50分)1、皮下注射(非静脉)时,药液进入人体到发挥作用一般经过的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血浆—淋巴—组织液—靶细胞2、抽血检查是常见的疾病检查项目,成人一般采用静脉采血,婴幼儿可采用指尖采血。有的血项指标能体现内环境的某些成分含量,可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无论是采用静脉采血还是指尖采血,所得检样中的液体成分均为图中的④和①B.这些血项指标可包括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激素、抗体、尿素和无机盐等C.某病原体感染导致③所在管道的盲端堵塞,可导致①总量增多而引起组织水肿D.血检能反应健康状况是由于;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依赖血液运输3、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丁处可发生无氧呼吸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4、人体的组织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选项所描述的物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① 神经递质 ② 载体蛋白、血红蛋白 ③ 尿素、二氧化碳 ④ 呼吸酶、RNA聚合酶 ⑤ 汗液、消化液 ⑥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A.② ④ ⑤ B.① ③ ④ C.① ③ ⑥ D.① ② ③5、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则( )A.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B.乙的成分可能有抗体、葡萄糖和氨基酸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进行肌肉注射后,药物流经人体的途径是:淋巴→甲→乙6、下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中的A、B分别代表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B.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①②C.若②→③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D.图示中的A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7、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 ④ ⑤B.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8、分析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B.NaHCO3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C.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乙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被氧化分解,葡萄糖至少穿过了5层磷脂双分子层9、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10、如图为某动物的某组织的示意图,其中①为毛细血管,②为红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③ ④ ⑤三种体液构成内环境,大部分细胞生活在⑤中B.若该组织为肝组织,则毛细血管的动脉端的血糖浓度不一定高于静脉端的C.若该组织为肌肉组织,则CO2浓度大小关系为④>⑤>③D.①处的细胞生活在③和⑤中二、填空题(共20分)11、(10分)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C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的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右图说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需要体内__________的参与。(2)人体内环境中的水分通过生理过程__________(填序号)排出体外。(3)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答出2点)。12(本题 10 分)英国老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脑梗死病人脑中有新生神经元存在,这为治疗包括脑梗死在内的脑猝死提供了可能。请回答下列问题:(1)脑部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_____(填“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血管阻塞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_____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代谢素乱,最终导致细胞坏死,由此可知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大脑中的兴奋产生与传递与体液中K+、Na+有关。尝试构建人体Na+、K+的动态平衡模型(在图中用箭头表示,不考虑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等特殊细胞)。(3)除图中所示的系统外,还可能有_____系统直接参与Na+、K+的排出,由此可知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读图填空题(共10分)13(本题 10 分)如图中Ce表示人体组织细胞,请据图回答:(1)图中A、B、C表示内环境的成分,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中[A]____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____________。(2)图中表示代谢废物(不考虑水)排出的符号有_______(填图中字母)。除图中所示外,一部分无机盐和尿素还可通过_______(器官)排出体外。h指的是__________作用。(3)图中的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标号____________;神经递质存在于内环境成分的____________(填标号)中。四、实验题(共10分)14、(10分)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为探究人体血浆中是否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用具:家兔的适量血浆、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 ______ 。此外,还必须以 ______ 作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
①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
②先向A组中的1~3号试管分别加入 ______ ,再依次滴入等量 ______ ,测量pH并记录入表。
③对B组如何操作? ______ 。
(3)结果预测:
A组 ______ 。
B组 ______ 。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五、探究题(共10分)15、(10分)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请利用新鲜鸡血完成下列与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1)为了探究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现提供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新鲜鸡血、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操作器材等,请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①方法步骤: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分别取3支试管内的混合液各1滴滴于3张洁净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d.____________。②预期结果:____________。(2)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的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试管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乙试管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min,之后分别测定pH并记录。①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__________。②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为验证他的观点,请在以上实验(完善后)的基础上写出相应的实验设计: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皮下注射(非静脉注射)药物时,药物先进入组织液,然后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进行运输,然后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病变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药物作用于病变细胞,因此一般经过的途径是组织液一血浆一组织液一靶细胞,C正确,ABD错误。故选C。2、答案:A解析:A.静脉采血液体成分为④血浆,指尖采血液体成分为④血浆和①组织液,A错误;B、血红蛋白存在于血细胞中,血糖、血脂、激素、抗体、尿素和无机盐存在于血浆中,都可以通过静脉采血或指尖来血进行检测,B正确;C、③所在的盲端淋巴管被堵塞,使淋巴回流到血浆受阻,导致①组织液总量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C正确;D、由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可知,血检能反应健康状况是由于②组织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代谢废物依赖血液运输,D正确。故选A。3、答案:D解析:4、答案:C解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营养物质: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①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成分,①正确②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②错误③尿素、二氧化碳是细胞代谢产物,属于内环境成分,③正确呼吸酶、RNA聚合酶属于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④错误⑤汗液、消化液存在于与外界相通的环境中,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⑥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属于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⑥正确。故选C。5、答案:B解析:甲血浆中含有O2和葡萄糖等成分,不含有血红蛋白,A错误;乙组织液的成分可能有抗体、葡萄糖和氯基酸,B正确;与甲血浆相比,乙组织液和淋巴液的蛋白质浓度较低,C错误;进行肌肉注射后,药物流经人体的途径是:乙组织液→淋巴液→甲血浆或乙组织液→甲血浆,D错误。故选B。6、答案:D解析:7、答案:A解析: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A正确;血浆蛋白和葡萄糖均属于内环境成分,而呼吸酶则分布在细胞中,B错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也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8、答案:B解析:9、答案:B解析:图中ab段上升是由于初进高原,空气稀薄,人体无氧呼吸加强,产生了较多的乳酸;进入血液的乳酸能与缓冲物NaHCO3反应。10、答案:A解析:11、答案:(1)肺;小肠等消化器官;各个系统(或各个器官)(2)②④(3)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或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解析:(1)据图分析,A表示肺,进行气体交换;B表示小肠,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C表示肾脏,进行水分的重吸收。(2)水主要通过过程②肾的过滤作用形成尿液,另外水也可通过④汗腺的分泌,排出体外。(3)B是小肠,小肠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进入内环境。
12、(1)答案:组织液;酸碱度、渗透压解析:脑部神经元是组织细胞的种,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管阻塞是一种病理反应,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会使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換的媒介,内环境发生变化会导致细胞代谢活动发生紊乱,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答案:解析: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与组织液可进行相互交换,组织细胞浸在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无机盐离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也可以运出细胞进入到组织液中,消化道中的无机盐可通过吸收进入内环境。则模型如图所示(3)答案:泌尿;内环境解析:体内多余Na+、K+的排出需通过泌尿系统的直接参与,由(2)问的模型图可知,体内组织细胞借助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完成了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換的媒介。13、(1)答案:组织液;组织水肿解析:图中A、B、C表示内环境的成分,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中[A]组织液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2)答案:b、n;皮肤;重吸收解析:图中b代表通过呼吸作用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n代表通过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即图中表示代谢废物(不考虑水)排出的符号有b. n;除图中所示外,一部分无机盐和尿素还可通过皮肤排汗排出体外。h指的是肾脏的重吸收作用。(3)答案:C和A;A解析:图中的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标号C淋巴和A组织液;神经递质存在于内环境成分的A组织液。14、答案:(1)Na2CO3、乳酸;pH试纸、滴管
(2)②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乳酸;③对B组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Na2CO3
(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1号试管pH变化明显,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解析:(1)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Na2CO3、乳酸.取用液体和滴加液体都需要使用滴管;检测pH的变化需要用pH试纸,因此本实验还必需以pH试纸、滴管作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①取材随机均分为几组,编号: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②不同组自变量的处理: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乳酸,测量pH并记录入表。③对B组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Na2CO3。
(3)若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则缓冲溶液和血浆均能维持pH相对稳定,因此A组和B组的实验现象应该均为:1试管pH变化明显,2、3试管pH变化不明显。
(4)本实验中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作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15、答案:(1)①a.取3支试管,编号为甲、乙、丙,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各2mL;b.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新鲜鸡血,振荡摇匀,静置5min;d.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②在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原来的形态;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失水皱缩;在蒸馏水中的红细胞吸水破裂(2)①缺少对照组,应再增设两个试管中加蒸馏水(代替血浆)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试管;②增设两个试管中加缓冲液(代替血浆)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试管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提供的材料有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蒸馏水,故实验时可取3支试管,编号为甲、乙、丙,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蒸馏水各2mL;然后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新鲜鸡血,振荡摇匀,静置5min;分别取3支试管内的混合液各1滴滴于3张洁净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最后在显微镜下检查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由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和血浆的渗透压相当,故可推测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由于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的渗透压,故推测其中的红细胞失水皱缩;由于蒸馏水的渗透压小于血浆的渗透压,故推测其中的红细胞吸水破裂。(2)①该实验设计时应该遵循对照原则,根据题意可知此方案缺少对照,应该再增设两个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代替血浆)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试管。②某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物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为了验证他的观点,可在完善后的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两个试管中加入缓冲液(代替血浆)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