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4.4 免疫学的应用(无答案)(同步精品讲义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523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4.4 免疫学的应用(无答案)(同步精品讲义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523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4.4 免疫学的应用(无答案)(同步精品讲义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523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课时作业,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接种对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4 免疫学的应用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目标解读 阐明疫苗的本质及作用机理。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教学重点 疫苗本质及作用机理。教学难点 器官移植失败的原因: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关系 知识点01 免疫预防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等方法制成的药剂。接种后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与记忆细胞。疫苗的本质:经过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即:抗原作用:诱导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从而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能力。 知识点02 免疫诊断抗原、抗体检测原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知识点03 免疫治疗器官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排异反应、器官来源困难器官移植失败的原因?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一些药物,如类固醇、环苞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 考点01 疫苗 通过主动免疫来预防疾病的操作称为免疫接种。用于免疫接种的抗原性生物制剂称为疫苗。接种疫苗是人工主动免疫的途径之一。与被动免疫相比,人工主动免疫更容易操作,建立的机体免疫力更持久有效。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或其结构组分以及其毒性产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它在加工制备过程中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用细菌或螺旋体制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用病毒或病毒组分制成的称为毒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又称减毒活疫苗)和死疫苗(又称灭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活疫苗在体内可短期生长繁殖,能够基本模拟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过程,免疫效果较好。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非典疫苗就是一种SARS病毒灭活疫苗。死疫苗虽然失去了感染力和致病性,但保留了适当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和记忆。与活疫苗相比,死疫苗的免疫作用相对较弱,要多次注射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中国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当疫苗接种到体内后,会激发免疫应答,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使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异性免疫力。用于人体的疫苗须满足:免疫原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对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应注意:1.接种对象(易感人群)和接种时间;2.接种途径(采用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口服等);3.接种剂量、次数与间隔;4.接种后反应;5.禁忌症(凡高热、恶性肿瘤、急性传染病、甲亢、严重心血管病、免疫缺陷病等不宜接种,孕妇应暂缓接种)。【典例1】经反复实验,新冠疫苗已经上市,疫苗接种将有序推进,首先对重点人群进行接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制备疫苗时,可对病毒进行灭活或减毒处理
B. 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
C. 首先对重点人群接种,因为他们接触新冠病毒的机会多
D. 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患病风险降低,可不采取防护措施 考点02 免疫诊断一、体外抗原-抗体反应 体外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可以定性或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可分为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凝集反应是一种血清学反应。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或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类。 沉淀反应主要用于抗原或者抗体的定性检测。其原理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有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按适当比例所形成的可见沉淀物现象。二、免疫标记技术 用酶、荧光素、同位素等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显色或计数来定量测定抗原-抗体反应。人体患病的情况下,根据抗原能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典例1】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对组织内相应的抗原进行检测
B. 抑制T细胞增殖可降低异体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
C. 注射动物血清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
D. 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能判断机体是否对青霉素过敏 考点03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的主要障碍在于排异反应。二战初期,医生们发现机体不仅能对移植物产生排异反应,而且排异反应具有记忆性。实验证明组织相容性是受基因控制的。自体移植成活率可达100%;遗传基因相同的个体之间能够互相接受移植(同种同型移植);同种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移植难以成功(同种异型移植);异种移植被排异。决定组织相容性的同种异型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人的MHC称为HLA。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主要表达于白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又称为白细胞抗原(HLA),由于该抗原与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关系密切,又称器官移植抗原。现已知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有140多种,可形成不同的组织型,除同卵双生子外,每个人的组织型都不相同。这样HLA为免疫系统提供了识别的标志。T细胞表面有识别HLA抗原的受体,当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时,就能识别异体细胞的HLA,并与之结合,产生毒素等活性物质直接杀伤外来细胞,产生排斥反应。MHC可分为I、II两类。MHC-I表达于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面。在成人体细胞中,T、B细胞表达MHC-I最高;MHC-II主要分布于树突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B细胞等。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一些药物,如类固醇、环苞霉素A等,可以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解决移植排异反应可以从以下入手:1.选择与受者MHC组织型配合程度高的供者组织或器官;2.使用必要的免疫抑制剂;3.受者和移植物预处理(在术前通过血浆置换术去除受者血浆中针对供者抗原的抗体,或切除受者脾脏等)。【典例1】下列有关器官移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供者与受者HLA差异程度是器官移植成败的关键
B. 亲兄妹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几乎不存在差异
C. 异体器官移植进入人体,可能作为抗原引发强烈的排斥反应
D. 利用免疫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问题 题组A 基础过关练单项选择题1.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为更有效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实施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计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爱。目前接种的新冠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
②接种后抗原会迅速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③接种后可以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体液免疫
④二次接种可提高机体对相应病原的免疫防卫功能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2.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 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C. 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 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3.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一些疾病,损害人体的健康。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时,吸附抗体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使毛细血管和平滑肌收缩
B.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C. 艾滋病的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B细胞,使之大量死亡
D. 在器官移植中,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不会引起排斥反应了4.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制剂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使机体对疾病产生恰当的免疫应答,从而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注射疫苗、抗体以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免疫增强剂以控制机体的免疫状态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免疫抑制剂能使T细胞增殖受阻,不利于器官移植
B. 利用免疫增强剂可增强体液免疫对癌变细胞的清除
C. 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可以呈递抗原信息给其他淋巴细胞
D. 接种疫苗后,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将其清除5.器官移植时,受体会对外源器官存在免疫排斥反应,与之相关的细胞是()A. 造血干细胞 B. 神经元 C. 细胞毒性T细胞 D. 心肌细胞6.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预防传染病所接种的疫苗往往是抗体
B. 异体器官移植可能会出现免疫排斥
C.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D. 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可对组织内的抗原检测 题组B 能力提升练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上的箭头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B. 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 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D. 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2.由新型冠状病毒(RNA病毒)引发的肺炎传染性强,快速检测病毒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尤为重要。检测方法之一是间接免疫荧光法,即把冠状病毒固定在一个小玻片上然后把待测者的血清滴在小玻片上,若血清中有与病毒反应的抗体,两者的结合物可被荧光试剂标记,在荧光显微镜下玻片会有荧光显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了抗原一抗体碱基配对的原理
B. 待测者血清中的抗体是在细胞免疫中由浆细胞分泌的
C. 玻片呈现荧光说明被检测者体内发生了特异性免疫
D.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能力弱,痊愈者不会再被该病毒感染3.Ⅰ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的A-D基因损伤引起。该损伤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胰岛B细跑使其裂解死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上述过程不产生记忆细胞 B. 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C. Ⅰ型糖尿病可能由基因突变引起 D. Ⅰ型糖原病属于自身兔疫病4.小鼠是生理学实验常用的模型动物。将甲、乙两个品系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于A小鼠身上,一段时间后,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正常生长,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肿胀潮红,最终脱落。再分别取甲、乙两个品系小鼠的一小块皮肤,分别再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仍能正常生长,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脱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移植到A小鼠身上的乙品系小鼠的皮肤相当于抗原
B. 与乙品系小鼠相比,甲品系小鼠与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近
C. 第一次移植后,A小鼠对乙品系小鼠的皮肤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D. 第二次移植后,乙品系小鼠的皮肤更快地脱落主要与A小鼠产生的记忆B细胞有关5.关于免疫学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注射疫苗可以达到治疗乙型肝炎的目的
B. 疫苗是增强人体防卫功能的免疫活性物质
C. 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患者的成活率
D. 疫苗可被人体内的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并传递给T细胞二、填空题6.针对外来病原体等,人体的免疫调节功不可没。(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突破皮肤、黏膜,即突破保护人体的第_________道防线,进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对其进行攻击,上述免疫方式称为人体的_________。(2)近日,香港出现了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时隔4个月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请你根据记忆细胞的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防控新冠肺炎不能松懈,抓紧生产更有效疫苗,人体注射疫苗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相应抗原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___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效应T与宿主细胞导致其裂解死亡。(4)除了病毒,人被银环蛇咬了之后也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①图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____,物质B是____________。②在图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________(填代号),物质B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填细胞内液或者细胞外液)③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C 培优拔尖练一、 单项选择题1.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B.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 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 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2.下列有关免疫学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
B. 研发相应的疫苗可以对新型冠状患者起一定的治疗作用
C. 接种牛痘疫苗使机体获得抵抗天花病毒的能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过敏反应属于异常的细胞免疫过程3.2020年9月21日,中国科学家杨璐菡团队在 Nature子刊发表论文,宣布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开发出第一代可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雏形——“猪3.0”。据测试这些小猪的器官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可满足安全、成功移植到人体的要求,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
B. 活化的B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免疫排斥反应相关
C. 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D. 猪3.0的开发可缓解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4.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该区域细胞有赦免基因的表达,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凋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赦免基因的启动,使得人体效应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出现异常现象
B. “免疫赦免”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进化缺陷,不利于人类适应环境
C. 若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可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
D. 移植心脏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机体会将移植心脏当作抗原进行攻击5.下列有关免疫学应用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牛痘疫苗的发明和使用,终止了传染病天花在我国的传播
B. 免疫抑制剂可帮助解决器官移植中“免疫排斥”的问题
C. 新生儿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可避免各种疾病的侵扰
D. 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可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二、 填空题6.随着天气变冷,甲、乙两地爆发了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为研制相应的疫苗,某药物研究所从甲、乙两地分别提取病毒样本(甲地:m型病毒;乙地:n型病毒),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注射实验,观察到机体内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机体内首次产生抗体,首先需要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信号激活B细胞,并在由_________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促进作用下,最终由浆细胞产生和分泌。(2)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首先需要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使_________细胞活化,该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最终由抗体或其他免疫细胞消灭。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3)研究人员在实验中第二次注射的是_________;第三次注射后机体内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是_________。(4)实验中第三次注射后,曲线的差异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机体对哪种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更加强烈,理由是_________。(5)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原因是_________;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内发生了_________(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从而实现了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预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精品课后测评,文件包含44免疫学的应用学生版-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docx、44免疫学的应用教师版-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精品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44免疫学的应用原卷版doc、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44免疫学的应用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课后测评,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