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讲义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讲义第1页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讲义第2页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讲义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种群的“J”形增长,种群的“S”形增长,种群数量的波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科学思维通过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2研究方法及实例二、种群的J形增长1含义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形。这种类型的种群增长称为“J”形增长。2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条件: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2)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3)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0为该种群的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三、种群的S形增长1条件: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2原因:随种群数量的增多生物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趋于激烈导致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的增长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3环境容纳量:又称K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4应用(以大熊猫为例)(1)大熊猫锐减的重要原因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活动范围的缩小K会变小。(2)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四、种群数量的波动1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2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3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4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五、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2具体计数过程: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曲线图同数学公式相比更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的增长趋势。 (  )2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  )3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形增长。 (  )4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内容就是“J”形和“S”形增长。 (  )5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每种生物的K值不变。 (  )6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  )提示1. 2.3× 外来物种进入新环境中该种群也可能不适应新环境会遭淘汰。4×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下降甚至消亡。5× 环境改变K值也会改变。6 种群的J形和S形增长1种群的J形和S形增长的特点项目“J”形增长“S”形增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现实状态:食物和空间有限、气候多变、存在敌害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有无KKK联系2.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不是增长率。(1)λ1种群密度增大如图中AB段。(2)λ1种群密度保持稳定如图中BD(3)λ1种群密度减小如图中BD段。3S形曲线中K值与K/2值的分析合作探究:1.据图回答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问题:甲          乙(1)尝试分析曲线ab之间的阴影部分表示的含义。提示阴影部分表示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目。(2)从下列因素中选出使图乙中曲线c变为曲线d的有哪些?(填序号)过度放牧对某种牧草种群的影响 硬化地面、管理好粮食对鼠种群的影响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种群的影响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的影响 引进某种害虫的天敌对害虫种群的影响提示①②④⑤2“S”形曲线中有一段时期近似于“J”形曲线这一段是否等同于“J”形曲线?(1)判断:__________()(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否 (2)J形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增长趋势S形曲线是在环境有限的条件下种群的增长趋势3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采取什么措施?提示: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1(不定项)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5年调查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B4年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8年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形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年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形曲线增长ABD [4λ值为定值λ1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5λ1小于0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A正确;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B正确;第1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由图示曲线可知如果持续第16年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形曲线增长D正确。]2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形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 [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纵坐标为种群增长速率横坐标为种群数量曲线最高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种群数量的K/2。为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剩余量保持在K/2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可使种群数量迅速得以恢复。]S形增长曲线的解读图甲     图乙     图丙三图对比分析解读:(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条件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2)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3)t2种群数量达到K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设计2实验关键(1)操作提示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制好装片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结果最好用记录表记录,如下表所示:时间()123456……数量()      ……(2)计数提示计数原则: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的原则计数。结果异常的原因:a统计结果偏小的原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的培养液中酵母菌偏少;在计数时,未计边缘的酵母菌等。b统计结果偏大的原因:取液时未摇匀吸取了表层的培养液;在计数时统计了四周边缘的酵母菌等。(3)注意事项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不能准确计数只能估算。血细胞计数板必须保持干燥否则培养液将不能渗入计数室。清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确方法是浸泡和冲洗不能用试管刷或抹布擦洗。冲洗干净后不能用纱布或吸水纸擦干应自然晾干或烘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应用实践:1.培养液的量是有限的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不是标准的“S”形曲线?若不是应该是怎样的?尝试绘出其数量变化曲线。提示:不是。因为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的量是有限的是不能循环的当耗尽时种群数量变为零曲线如图所示。2尝试绘出实验结果的记录表。提示: 起始1234567                        平均        1温度在1535 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下表是同学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得到的结果(单位:×106/mL)温度( )123456780 h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168 h151.23.03.84.64.03.22.82.5201.25.05.34.22.11.20.80.6251.25.25.64.62.91.00.60.2301.24.95.54.82.21.30.70.5351.21.51.82.02.21.30.80.6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D每天取样检测一次即可不需要固定取样的时D [每天取样检测一次即可但需要固定取样的时间否则无法进行比较酵母菌在每天某一特定时间的数量的变化。]2(不定项)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再抽样镜检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记重捕法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不一定达到KAD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除统计方格内菌体外还要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菌体5小时前每个小格内约有5个菌体5小时后每个小格内约有10个菌体但这是稀释100倍后的值所以5小时后种群密度增加200此时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否达到K值无法判断。](1)计数方法:血细胞计数板有两种方格网对于16×25的方格网计四角的4个中方格共计10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而对于25×16的方格网计四角和正中间的(5)中方格共计80个小方格中的个体数量。如图所示。(2)计算方法:大方格长度为1 mm高度为0.1 mm(即规格为1 mm×1 mm×0.1 mm)则每个大方格的体积为0.1 mm3(104 mL)1 mL培养液中细胞个数=(中方格中的细胞总数/中方格中小方格个数)×400×104×稀释倍数。[课堂小结]知 识 网 络 构 建核 心 语 句 归 纳1.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数学模型为NtN0λt2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数量会呈S形增长。3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4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种群时有下列情形只有80%的种子能发育成成熟植株每株植物平均产400粒种子目前有a粒种子m年后种子数量为(  )A0.8a·400m   B400a·0.8mCa·320m D320amC [由于每株植物平均每年产400粒种子只有80%发育成成熟植株320m年后变为320m现有a粒种子m年后种子数量为a·320m]2(不定项)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J”形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是“J”形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不发生相应变化BD [种群呈S形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标准的J形;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此时种群增长率为0;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3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统计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D [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cd增长速率接近0A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正确;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C正确;本实验属于时间上的自身相互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D错误。]4向某天然牧场引入良种肉牛100任其自然放养自然繁殖。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N/2C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为t1Dt1t2该肉牛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B [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t2时种群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K所以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N/2;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为t2;在t1t2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数量仍然上升。]5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其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 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甲       乙(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__”形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形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情况如图乙所示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现象。[解析] (1)曲线a对应的酵母菌种群在每3 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情况下处于理想状态J形增长。呈现J形增长的种群必须处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条件下。(2)曲线d对应的种群由于不更换培养液生活条件受到限制S形增长。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后减最后为零其在种群个体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达到最大。(3)题图乙显示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K值附近波动。[答案] (1)J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2)S 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 最大 (3)波动

    相关教案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生物与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种群的“S”型增长】,种群数量的波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1节 群落的结构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第1节 群落的结构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更多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