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2(全解全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526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2(全解全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526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2(全解全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55267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2(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2(全解全析),共6页。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2高一生物·全解全析12345678910DCDBCDDDBB11121314151617181920DCCDDDDDBB2122232425 DCCCC 1.D【解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A错误;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首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研究,B错误;主要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即运用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找到其中的规律,C错误;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并设计新实验来验证假说,如测交实验,D正确。2.C【解析】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子代中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说明子代中新出现的截翅为隐性性状,所以可判断长翅是显性性状,截翅是隐性性状,A项可以判断。假设长翅受A基因控制,截翅受a基因控制,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均为Aa时,子代果蝇可以出现长翅∶截翅=3∶1;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时,子代果蝇也可以出现长翅∶截翅=3∶1,所以无法判断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C项无法判断。不论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亲代雌蝇都是杂合子,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B、D项可以判断。3.D【解析】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4.B【解析】该细胞的分裂顺序应是①③②④,A错误;①过程正在进行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图中①③所在时期均可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图中纺锤丝是由高等植物细胞两极发出,D错误。5.C【解析】根据图一所示细胞无法判断该动物的性别,所以②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②中A和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交换导致的,A错误;图一中⑤为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减数分裂Ⅰ结束形成的进行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含2条染色体,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减数分裂Ⅱ结束,细胞中含2条染色体,故图⑤所进行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多可形成4条染色体,B错误;图二中CD段表示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比为1∶2,对应于图一中的①④⑤,C正确;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的原因应是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应为图二的CD段,D错误。6.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开红色花的植株与开红色花的植株杂交,后代出现了开白色花的植株,说明红色花是显性性状(用基因A表示),白色花是隐性性状(用基因a表示)。后代中红色花∶白色花=48∶1,说明开白色花的植株aa占1/49,则a的基因频率=1/7,A的基因频率=6/7,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假设亲本中纯合子占x,则杂合子占1-x,则a的基因频率=1/2×(1-x)=1/7,计算出x=5/7,故亲本中纯合子占5/7。7.D【解析】图丙所示个体自交,子代表型比例为9∶3∶3∶1,属于观察现象阶段,D错误。8.D【解析】根据组合4中短腿♀×短腿♂,子代中长腿∶短腿≈1∶3可推知,亲本为杂合子,短腿为显性性状,长腿为隐性性状,而且青蛙腿型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A正确、D错误;组合1、2都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的性状比约为1∶1,相当于测交,所以其亲本都是一方为纯合子,另一方为杂合子,B正确;由于题目中没有对子代雌雄个体进行分别统计,所以控制短腿与长腿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C正确。9.B【解析】无论白眼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当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时,F1都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白眼基因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白眼性状应与性别有关,其中B项是最早提出的实验证据。10.B【解析】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存在成对基因,A错误;正常人的性别决定于有无Y染色体,含有Y染色体的为男性,不含Y染色体的为女性,B正确;体细胞中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决定红绿色盲的基因等,C错误;由于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X和Y两条染色体分离,因此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Y染色体,也可能不含有Y染色体,D错误。11.D【解析】S型细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细菌的蛋白质,A错误;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型细菌的DNA酶后出现的只有R型细菌,C错误;艾弗里的实验证实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存在的转化因子是DNA,D正确。12.C【解析】低温与“多倍体育种”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①正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使用的酒精体积分数为50%,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使用的酒精体积分数为95%,②错误;卡诺氏液用于固定细胞的形态,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③错误;甲紫溶液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中“醋酸洋红液”的使用目的相同,都是将染色体染色,④正确。13.C【解析】由题意可知,西瓜的瓜重这一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误;瓜重为6千克的西瓜应含有4个显性基因,基因型大于5种,B错误;两亲本分别为4千克(含2个显性基因)和6千克(含4个显性基因),基因型可能为AAbbcc×aaBBCC,C正确;瓜重为2千克的西瓜(不含显性基因)的基因型为aabbcc,8千克的西瓜(含6个显性基因)的基因型为AABBCC,二者杂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Cc,含有三个显性基因,瓜重为2+3=5(千克),D错误。14.D【解析】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为46条,D错误。15.D【解析】M和N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它们的部分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16.D【解析】该DNA分子含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m-A)个,复制n次共需胞嘧啶数目为(m-A)(2n-1)个。D【解析】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猪的DNA中(A+T)/(G+C)的比值大于大肠杆菌,由于A与T之间的氢键是两个,G与G之间的氢键是三个,因此猪的DNA结构比大肠杆菌DNA结构更不稳定一些,A错误;小麦和鼠的DNA的(A+T)/(G+C)的比值相同,但是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遗传信息不同,B错误;此题没法比较小麦DNA中(A+T)的数量与鼠DNA中(C+G)数量,C错误;同一生物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中DNA碱基组成相同,D正确。
18.D【解析】转录需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mRNA、tRNA、rRNA都是转录的产物,A正确;若基因的内含子片断某一碱基对发生替换,不会对基因其他部位的碱基序列造成影响,翻译的模板mRNA是对应外显子转录生成的,故对翻译产物一般无影响,B正确;在基因转录时内含子和外显子片段都进行转录,形成成熟的mRNA时,内含子对应的片段会剪切掉,C正确;mRNA为一种核酸,不能被蛋白酶剪切(水解),D错误。19.B【解析】不同的基因或DNA分子碱基的种类相同,因此分析异常基因的碱基种类不能确定变异的类型,A错误;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并计算,且调查的人数要足够多,B正确;范可尼贫血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儿科疾病,不一定会传给子代个体,C错误;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结构的改变,但是不会导致该基因的缺失,D错误。20.B【解析】DNA甲基化是指DNA序列上特定的碱基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添加上甲基,虽然不改变DNA序列,但是会导致相关基因表达受到抑制,会改变性状,A错误;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性状的微小差异,可能与他们体内某些DNA的甲基化程度不同有关,B正确;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C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DNMT3蛋白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D错误。21.D【解析】图甲所示过程是转录,图丙的⑥过程也是转录,转录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A正确;若图甲的①中A占23%、U占25%,则对应DNA片段中A+T=23%+25%=48%,可知A=T=24%,B正确;图乙所示过程为翻译,图丙的⑨过程也为翻译,翻译所需原料是氨基酸,C正确;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中能发生图丙中⑥过程(转录),D错误。22.C【解析】由题意可知,当花粉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因此该植物不可能存在纯合子,A错误;突变的普遍性是指突变在自然界的生物中是普遍存在的,不能单指一种生物,B错误;当花粉与母本有相同的Sx基因时,就不能完成受精作用,S1S2(父本)和S2S4(母本)杂交,基因型有2种,即S1S2、S1S4,C正确;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不能获得纯合植株,D错误。
23.C【解析】F1雌果蝇中棒状眼为正常杂合子,正常眼为缺失杂合子,因此其产生的棒状眼基因与正常眼基因配子的比例为1∶2,则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雄果蝇中棒状眼∶正常眼=1∶2,C错误。24.C【解析】杀虫剂的使用,使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敏感性的个体被淘汰,杀虫剂直接选择的对象是家蝇的抗药性或敏感性的表型,C错误。25.C【解析】保守基因的存在表明了生物体在模式上有巨大的统一性,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保守基因在进化的过程中发生突变的几率与其他基因相等,B错误;保守基因“保守”的原因是其控制的性状有巨大的适应优势,所以在自然选择中被保留了下来,C正确,D错误。
26.(10分,除标记外,每空2分)【答案】(1)显性(1分) 自由组合(1分) (2)AAbbRR、AabbRR、aaBBRR、aaBbRR (3)①AaBbRr aabbrr ②8 红色有刺∶粉色有刺∶白色有刺∶白色无刺=1∶2∶1∶4【解析】分析表中第二组杂交实验可知,F1白色有刺个体自交,F2中白色有刺∶白色无刺=3∶1,说明茎的有刺属于显性性状;分析表中第一组杂交实验可知,F1红色有刺个体自交,F2中红色有刺∶粉色有刺∶白色有刺=9∶6∶1,是9∶3∶3∶1的变式,说明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A_B_表现为红色,A_bb、aaB_表现为粉色,aabb表现为白色,F1的基因型是AaBbRR,F2粉色有刺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RR、AAbbRR、aaBBRR、aaBbRR。第三组杂交实验中白色无刺个体和白色有刺个体杂交得到的F1红色有刺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Rr,测交实验时用该F1与基因型为aabbrr的个体杂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Rr∶AaBbrr∶AabbRr∶Aabbrr∶aaBbRr∶aaBbrr∶aabbrr∶aabbRr=1∶1∶1∶1∶1∶1∶1∶1,如果无刺基因纯合时,红色和粉色基因不能表达,则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是红色有刺∶粉色有刺∶白色有刺∶白色无刺=1∶2∶1∶4。27.(10分,除标记外,每空1分)【答案】(1)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 染色体 G~H C~D、I~J、O~P(2分) (2)I~J 精细胞或极体 (3)C~D或N~O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4)0~2【解析】(1)图甲中L~S段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对应图甲中的G~H段,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对应C~D(有丝分裂过程)、I~J(减数分裂Ⅱ)、O~P段(有丝分裂过程)。(2)分析可知,图乙中d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对应图甲中的I~J段,细胞质均等分裂,其子细胞名称是精细胞或极体。(3)图乙中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甲中的C~D或N~O段,c细胞所处时期的下一个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特征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4)在图甲中,如果将A点时的全部核DNA用同位素(15N)标记,而分裂过程中所用的原料没有用同位素(15N)标记,A~L段表示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一个细胞(以精原细胞为例)经一次有丝分裂后,形成的两个精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15N;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经复制得到的4条染色体均含有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染色单体含15N,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含15N;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四条染色体两条含15N,两条不含15N,这两条含15N的染色体可能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也可能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则在K~L段细胞中可检测到含有15N的染色体数目为0~2。28.(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答案】(1)Ⅰ (2)会 不会 基因结构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不一定改变(2分) (3)②③ (4)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2分) mRNA、tRNA、rRNA(2分)【解析】(1)根据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转录的模板链是Ⅰ。(2)如果a处的碱基C—G变为G—C,则密码子由原来的GCU(决定丙氨酸)变为CCU(决定脯氨酸),蛋白质的结构会发生变化。如果b处碱基G-C变为A-T,则密码子由原来的CUA(决定亮氨酸)变为UUA(决定亮氨酸),蛋白质的结构不发生变化。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基因结构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不一定改变。(3)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因此,不能发生DNA复制,即过程①,但能发生基因表达,即能发生过程②③。(4)DNA复制的特点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参与翻译的RNA有mRNA、tRNA、rRNA。29.(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答案】(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Ⅰ2 遗传图解如下:(4分)(2)XBXB或XBXb 1/8 基因检测 XBXB和XBY【解析】(1)由于系谱图中患者都为男性,所以杜兴氏肌营养不良症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3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则其母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XBXb),其父亲正常(XBY),遗传图解见答案。(2)由于Ⅲ3患病,所以Ⅱ2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则Ⅲ4的基因型是XBXB或XBXb,Ⅲ4与Ⅲ5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1/4=1/8。Ⅲ4生育前可通过基因检测对此病进行监测,基因型为XBXB和XBY的子代不含致病基因,所以不会再向下一代传递致病基因。30.(10分,每空2分)【答案】(1)aaXBXb (2)基因b致花粉死亡 (3)aaXBY与aaXBXb (4)甲 白花宽叶雌株∶红花宽叶雄株∶红花细叶雄株=2∶1∶1【解析】(1)植株甲的花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基因型为aaXBXb。(2)甲、乙杂交后代只出现雄株,说明父本只能提供含有Y染色体的花粉,基因b致花粉死亡。(3)由于基因b致花粉死亡,使杂交后代中aaXBXb比例最高,Xb只能来自母本,且母本不可能为XbXb,只能为XBXb,选用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应为aaXBY与aaXBXb。(4)判断丁中是否发生了图示易位,可选择与雌性植株甲进行杂交,后代中雌株全为白花宽叶,雄株全为红花,其中宽叶与细叶各占一半,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白花宽叶雌株∶红花宽叶雄株∶红花细叶雄株=2∶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生物02卷(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全解全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果蝇,下列关于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本册综合课后作业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2020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山东卷)-生物(全解全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C,0左右,而细胞质基质的pH为7,【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