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1(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1(全解全析),共6页。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高一生物·全解全析12345678910CBDDABDBAC11121314151617181920AACDBCACBD2122232425 BCBDC 1.C【解析】高等动物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整个过程均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人体细胞中的X、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发生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才是一个四分体,C错误、D正确。2.B【解析】融合遗传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只表现为一个亲本的性状,因此F1的表型否定了融合遗传,但没有证实基因的分离定律,测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A项错误;“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假说内容,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B项正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项错误;孟德尔用该方法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用该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项错误。3.D【解析】根据丙组可知,有蜡粉是显性性状,A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因此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B正确;甲、乙是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丙组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所以三个亲本中有蜡粉植株都是杂合子Ee,C正确;丙组Ee1EE、2Ee、1ee,纯合子占1/2,D错误。4.D【解析】这对夫妇表现正常,生出一个患某种病的孩子,且该病为伴性遗传病,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夫妇中的母亲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后代患病者为其儿子,A错误、D正确;该母亲的致病基因是从这个孩子的外祖父或外祖母遗传过来的,B错误;如果这对夫妇想再要一个孩子,应建议生女儿,女儿的表型都是正常的,C错误。5.A【解析】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的分布,发现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入细胞内,亮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可根据放射性在细胞中先后出现的位置判断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B正确;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发现只有供给H218O的小球藻释放18O2,证实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C正确;以15N和14N标记DNA,根据形成子代DNA的重量来研究半保留复制过程,D正确。6.B【解析】2脱氧核糖和1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A错误;题图中,3为碱基,1、2、3结合在一起表示一个脱氧核苷酸,B正确;DNA复制时5即氢键的形成不需要DNA聚合酶,C错误;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脱氧核苷酸链的3′-端,D错误。7.D【解析】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项错误;由于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该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发病率相同,B项错误;设关于该病的基因为A、a,由于Ⅱ4、Ⅲ9表现正常,所以Ⅰ2与Ⅱ6的基因型都是Aa,C项错误;由于Ⅲ9表现正常,所以Ⅱ5的基因型是Aa,则Ⅲ8的基因型为1/3AA、2/3Aa;又由于Ⅲ7表现正常,则其基因型为aa,所以Ⅲ7与Ⅲ8结婚,子女患病的概率为1/3×1+2/3×1/2=2/3,D项正确。8.B【解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A错误;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生物体通过DNA复制完成了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之间的传递,C错误;由所给条件,可得DNA分子中A=T=400×(1+2)/10×1/2=60(个),复制一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1-1)×60=60(个),D错误。9.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雌蝇中全是红眼,没有白眼,雄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1∶1,说明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即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后代雌蝇中长翅与残翅比为3∶1,雄性果蝇中长翅与残翅比也为3∶1,说明翅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对残翅为显性,即亲本基因型均为Bb;两对性状综合起来考虑,可知亲本基因型为BbXAXa、BbXAY,A正确。10.C【解析】图甲中一条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结果,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图乙中的ab段处于细胞分裂前的间期,丙中的gh段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错误;图乙中的bc段处于G2期、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分裂Ⅰ以及减数分裂Ⅱ的前、中期,图甲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图丙中的fg段处于有丝分裂的前、中期,C正确;图乙中的cd段形成与着丝粒的分裂有关,图丙中的jk段形成与一个细胞变成两个子细胞有关,D错误。11.A【解析】R型细菌向S型细菌转化的原因是S型细菌的DNA进入到R型细菌中,并表达了S型细菌的遗传性状,A项正确;搅拌的目的是让侵染的噬菌体和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B项错误;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分别分布于沉淀物、上清液中,C项错误;若用无放射性的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项错误。12.A【解析】一只芦花羽雄鸡(T_ZBZ-)与一只全色羽雌鸡(T_ZbW)交配,由于后代出现白色羽,则两个亲本均为Tt,又由于后代同时出现芦花羽和全色羽,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TtZBZb×TtZbW。13.C【解析】b1、b2类型的出现不一定是突变的结果,有可能是基因重组形成的,A错误;岛上所有该种动物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T5时期,b2与a基因库有所差异,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14.D【解析】癌细胞的产生与原癌基因有关,该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存在,A正确;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在癌细胞中也存在,B正确;BCL-XL能促进癌细胞生存,因此癌细胞中控制BCL-XL合成的基因可能大量表达,C正确。15.B【解析】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①正确;适龄结婚,适龄生育,可以减少患儿的出生,②正确;选择剖腹分娩不属于优生措施,③错误;进行遗传咨询,做好婚前检查,可以减少患儿的出生,④正确;产前诊断是为了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可以减少患儿的出生,⑤正确。16.C【解析】据题图可知,产油率高植株和产蛋白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_bb、aaB_,A错误;图示中过程①和过程②分别由基因B中的链1、链2为模板进行转录,因此①②过程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诱导基因B的链1转录形成的RNA与mRNA形成双链,从而抑制翻译合成酶b,PEP在酶a的催化下形成脂肪,提高了作物的产油率,C正确;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17.A【解析】①所述内容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例子,正确;②草原上狼的绝灭造成鹿的数量激增不属于协同进化,这种情况由于鹿群没有捕食者的选择作用,很可能会导致鹿群退化,错误;③所述内容体现的是种内关系,错误;④所述内容不属于进化,错误;⑤所述内容属于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例子,正确。因此答案为A。C【解析】原核细胞分裂方式是二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A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B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真核细胞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中,C正确;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D错误。19.B【解析】RNA聚合酶与DNA的转录过程有关,利福平可通过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来抑制转录过程,A正确;该实验是探究物质Q和利福平对某种细菌死亡率的影响,有无物质Q和利福平是该实验的自变量,B错误;丙曲线中只加物质Q或不加物质Q对实验并无影响,丙曲线与乙曲线对比可知,物质Q可减弱利福平的作用,C正确、D正确。20.D【解析】体细胞中缺少某对同源染色体中一个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所以它是该物种的单体,A正确;雄体是由正常的卵细胞和无性染色体的精子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B正确;XO为雄体,只产生雄配子,包括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和不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这两种类型的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不同,C正确;XX个体是雌雄同体,既能产生雌配子,也能产生雄配子,D错误。21.B【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该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90%,a的基因频率为10%,其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的基因型频率=90%×90%=81%,Aa的基因型频率=2×90%×10%=18%,aa的基因型频率=10%×10%=1%,其中aa为致死型,因此AA基因型的个体占81%÷(81%+18%)=81/99。22.C【解析】如果细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50%或75%或100%,A正确;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分裂Ⅱ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有8条,B正确;若子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含15N,则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所以分裂过程中不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错误;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15N,则进行的是减数分裂,所以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正确。23.B【解析】①过程中减数分裂异常,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也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A正确;异常配子的产生,若是由于减数分裂Ⅰ异常所致,则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能不同,若是由于减数分裂Ⅱ异常所致,则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能相同,B错误;②过程如果发生异花传粉,则该异常配子与二倍体植物产生的配子结合,可产生三倍体植物,C正确;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异常配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该受精卵发育形成四倍体植物,可见,该事实说明新物种的诞生不一定需要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D正确。24.D【解析】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二代雌雄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相同的,都是3∶1,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性全部为灰身,雄性灰身∶黑身=1∶1,A正确;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二代黑身果蝇中雌性和雄性的比例为1∶1,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二代雌性没有黑身,雄性有一半是黑身,B正确;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二代雌雄果蝇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相同的,都是3∶1,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二代雌性全部为灰身,雄性灰身∶黑身=1∶1,C正确;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二代灰身∶黑身=3∶1,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二代灰身∶黑身=3∶1,无法区别,D错误。25.C【解析】维生素E含量不足环境中TT、Tt、tt三种基因型褐鼠的生活能力不同,进行长期连续使用灭鼠强处理,tt褐鼠会被大量消灭,TT个体被大量淘汰,Tt个体较多的存活下来,基因t的频率不会下降至0,A、B错误;Tt基因型频率会接近100%,C正确;由题干信息不能得出该种群基因库会发生显著变化,D错误。26.(8分,每空1分)【答案】(1)雄性 (2)基因突变 卵细胞 (3)有丝 后 4 (4)基因重组 (5)AB和aB【解析】(1)由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雌性,所以测交应选择雄性个体。(2)甲图细胞中白色大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根据染色体颜色判断没有发生过染色体交换,则只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可以通过生殖细胞(本题是卵细胞)传递给下一代的。(3)乙图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数也加倍,为4个。(4)丙图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可发生基因重组。(5)结合甲图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和基因组成,可知丁图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27.(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答案】(1)5 (2)3/8 (3)BBZAW或BbZAW 让该雌性亲本与多只白羽雄鸟交配 若子代中不出现白羽鸟,则该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ZAW;若子代中出现白羽鸟,则该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ZAW(4分)【解析】(1)依题意可知,该种鸟表现为白羽时的基因型有bbZAZ-、bbZAW、bbZaZa、bbZaW共5种。(2)若让纯合红羽雌鸟(BBZAW)与纯合白羽雄鸟作亲本进行杂交,所得F1中有红羽鸟和粉羽鸟出现,则亲本基因型为BBZAW×bbZaZa,所得F1中有BbZAZa、BbZaW。让F1相互交配,所得F2中粉羽鸟(B_ZaZa、B_ZaW)占3/4×1/2=3/8。(3)若让两只红羽鸟相互交配,即B_ZAW×B_ZAZ-,所得F1中只有红羽鸟和粉羽鸟(B_ZA_、B_Za_),则雌性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BBZAW或BbZAW。要探究该雌性亲本的基因型,让该雌性亲本(BB或Bb)与多只白羽雄鸟(bb)交配,若子代中不出现白羽鸟,则该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BBZAW,若子代中出现白羽鸟,则该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BbZAW。28.(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答案】(1)DNA复制 线粒体和叶绿体(2)3H-TdR是DNA特有的合成原料之一,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DNA特有的合成情况(2分)(3)RNA聚合酶 1 (4)tRN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5)①b ②T→C【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图甲表示DNA复制过程。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2)3H-TdR是DNA特有的合成原料之一,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DNA特有的合成情况,故可使用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甲过程的物质合成情况。(3)转录时,与DNA中起点结合的酶是RNA聚合酶。一个细胞周期中,乙过程在每个起点可起始多次,甲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起始1次。(4)翻译时,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结合。分泌蛋白会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合成和加工。(5)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可知,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b链转录的。若该基因片段指导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变成“—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则该基因片段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的变化是T→C。29.(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答案】(1)缺失 (2)籽粒黄色∶籽粒白色=1∶1 (3)父本(1分) 同源染色体(1分)(4)籽粒黄色∶籽粒白色=2∶3 3/5【解析】(1)该黄色籽粒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则实验结果为F1表型及比例为籽粒黄色∶籽粒白色=1∶1。(3)当父本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会出现题述现象。(4)植株B能形成3种可育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tt=2∶2∶1,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即与tt个体进行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籽粒黄色(2Ttt)∶籽粒白色(2tt、1ttt)=2∶3,其中异常植株(Ttt、ttt)占3/5。30.(10分,每空1分)【答案】(1)基因突变 原材料 等位基因进行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①浅色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捕食 ②黑色个体容易生存下来(3)不定向 自然选择 被淘汰 积累 基因频率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因此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获得的。而S基因频率升高的遗传学基础是等位基因进行分离、组合。又由于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19世纪,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浅色(ss)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捕食。后来桦尺蠖的栖息地变成了黑褐色,浅色型个体易被鸟类所捕食,黑色个体由于具有了保护色而容易生存下来,久而久之,黑色个体逐代积累增多,S的基因频率也随着增高,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生物01卷(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全解全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高等生物中,基因通常是,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人类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本册综合课时作业,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2020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山东卷)-生物(全解全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C,【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