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册 精品解析.北京市房山区2019 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精品解析.北京市房山区2019 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3页。
房山区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一生物学
一、选择题
1. 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 蛋白质 B. 水 C. 淀粉 D. 糖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化合物,一般来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生物体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种类的不同有所差别,一般为60%到90%,水生生物的含水量大于陆生生物,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也不同,幼儿身体的含水量远远高于成年人身体的含水量,植物幼嫩部分比老熟部分含水量更多。
【详解】A、蛋白质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与题意不符,A错误;
B、水是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正确;
C、淀粉是植物细胞内的存储能量的有机物,不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C错误;
D、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特有的多糖,不是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D错误。
故选B。
2. 下图为某成年人化验单,可推断出此人可能出现哪种病症( )
检验项目名称
英文名称
结果
状态
参考范围
单位
1
铜元素含量
Cu
31.7
7.12-21.29
umol/L
2
锌元素含量
Zn
89.6
71.5-111.3
umol/L
3
钙元素含量
Ca
1.36
↓
1.42-1.9
umol/L
4
镁元素含量
Mg
1.28
1.24-1.79
umol/L
5
铁元素含量
Fe
6.97
↓
7.6-9.85
umol/L
A. 地方性甲状腺肿 B. 缺铁性贫血
C. 叶绿素缺乏 D. 高钙血症
【答案】B
【解析】
【分析】
部分无机盐对应的缺乏症:
无机盐
功能
含量异常
I-
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
缺乏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Fe2+
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缺乏时患贫血
Ca2+
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血钙过低时,会出现抽搐现象;血钙过高时,会患肌无力
Mg2+
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
缺乏时叶片变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B
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油菜缺硼时,会出现“花而不实”
K+
促进植物体内淀粉的运输;动物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
缺乏时植物抗逆能力减弱,易受病害侵袭
Na+
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缺乏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详解】A、地方性甲状腺肿是饮食中缺碘,造成甲状腺代偿性增生造成的,从表格数据看不出其碘含量,不能确认是否患地方性甲状腺肿,A错误;B、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Fe2+时患贫血,从表格数据来看,该成年人血液中铁元素含量低于正常值,故患有缺铁性贫血,B正确;
C、人体内不含叶绿素,C错误;
D、分析表格数据,该成年人血钙偏低,不会患高钙血症,D错误。
故选B。
3. β-淀粉样蛋白在脑部细胞间隙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诱因,关于该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 B. 具有肽键结构
C. 高温不会影响其功能 D. 由核糖体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详解】根据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长链,肽链在盘曲折叠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其合成场所在核糖体,高温使蛋白质变性,即空间结构改变,所以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基本知识,熟记教材知识,区分蛋白质的“变性”和“盐析”。
4. 紫甘蓝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若将紫甘蓝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蓝色,其原因是( )
A. 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 B. 水温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
C. 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 加热使叶肉细胞的生物膜被破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将含有紫红色的花青素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原因是花青素不能透过原生质层。加温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被破坏,花青素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水中,从而水的颜色逐渐变红。
【详解】A、花青素能溶于水,A错误;
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固然会加大,但是这不会导致色素流出细胞,B错误;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也不具有生物活性,其透性与温度无关,C错误;
D、由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花青素无法扩散细胞外,加热后生物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通过液泡膜和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外,D正确。
故选D。
5. 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物质是( )
A. 蛋白质和DNA B. DNA和RNA
C. 蛋白质和RNA D. DNA和脂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染色质是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是极细的丝状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细胞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旋重新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被包围在新形成的细胞核里,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详解】由分析可知,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A正确。
故选A。
6. 透析袋通常是由半透膜制成的袋状容器。现将3%的淀粉溶液装入透析袋,再放于清水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0 min后,会发现
A. 透析袋胀大 B. 试管内液体浓度减小
C. 透析袋缩小 D. 试管内液体浓度增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水分子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且总是由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渗透发生的原理是:(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详解】根据分析透析袋是由半透膜制成的袋状容器,并且在半透膜的两侧有浓度差,所以水分子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所以水会进入透析袋内,导致袋内水分增多,透析袋胀大,而淀粉不会从袋内出来,所以试管内依然是清水,浓度不变。
故选A。
【点睛】本题需要分析清楚该装置是一个渗透装置,再结合渗透作用的条件判断水分子的流动方向。
7. 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以下分离装置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需用橡皮塞塞住试管口。
【详解】层析液是由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它容易挥发,因此用橡皮塞塞紧瓶口,A错误;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B错误;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并没有触到层析液,则滤纸条上分离出四条色素带,C正确;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则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失败,D错误。
【点睛】抓住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8. 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
A. 不产生CO2 B. 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
C. 在线粒体内进行 D. 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产生CO2,A正确;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并释放少量能量,不需要氧气的参与,B错误;
C、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于细胞质基质,C错误;
D、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因此反应速率受温度、pH等影响,D错误。
故选A。
9. 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显微镜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
B.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
C. 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 洋葱根尖细胞中有 16 条染色体,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此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期的较多),立即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使染色体着色。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
5、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换成高倍镜仔细观察,找到各时期的细胞。
【详解】A、使用显微镜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的根尖分生区,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A正确;
B、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有丝分裂间期时间最长,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B正确;
C、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错误;
D、洋葱根尖细胞中有 16 条染色体,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C。
10. 日本科学家利用皮肤细胞炮制出 iPS 细胞(多能干细胞),赢得了 2012 年诺贝尔医学奖。下图为该技术的操作流程模式图,根据图示推断 iPS 细胞( )
A. 分化程度较低,能分化成多种细胞
B. 水分减少,代谢速率较慢
C. 分化形成的表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D. 可分化形成一个完整的动物个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根据图示推断 iPS 细胞分化程度较低,能分化成多种细胞,A正确;
B、 iPS 细胞分裂能力强,代谢速率较快,水分应该增多,B错误;
C、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改变染色体数目,C错误;
D、图示 iPS 细胞不可分化形成一个完整的动物个体,D错误。
故选A。
11. 已知柿子椒果实红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A、a 控制,辣味和甜味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 控制。以下是相关的两组杂交实验。杂交实验一:红色辣味(甲)X 黄色甜味(乙)→F1:红色辣味:黄色甜味=1:1。杂交实验二:红色辣味(丙)X 红色辣味(丁)→F1:红色辣味:黄色甜味=3:1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亲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
【详解】由实验二可知,红色×红色→出现黄色,说明红色对黄色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Aa×Aa,辣味×辣味→出现甜味,说明辣味对甜味是显性,基因型为Bb×Bb,因此丙、丁的基因型为AaBb,丙丁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红色辣味:黄色甜味=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遵循基因连锁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1)知,红色辣味(甲)×黄色甜味(乙)→F1:红色辣味:黄色甜味=1: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中A、B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b连锁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正确。
故选C。
12. 下图所示的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细胞处于四分体时期,图中包含 8 条染色单体
B. 图中 A 与B 互为同源染色体,a’与 b 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C. 此细胞先发生 A 与B 的分离,后发生 a 与 a’的分离
D. 此细胞在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 4 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形成四分体,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A、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正确;
B、该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即A和B、C和D,a′与b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交叉互,B正确;
C、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故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先发生A与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会发生a与a′(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这个细胞在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四个遗传病的系谱图中,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A. ① B. 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往往具有世代连续性。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往往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①双亲正常,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定不是伴性遗传,①符合题意;
②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②不符合题意;
③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性遗传,③不符合题意;
④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性遗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遗传咨询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但下列情形中不需要遗传咨询的是( )
A. 男方幼年曾因外伤截肢 B. 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
C. 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 D. 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
遗传咨询是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常见的遗传咨询对象有以下几种:(1)夫妇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畸形者;(2)曾生育过遗传病患儿的夫妇;(3)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父母;(4)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5)婚后多年不育的夫妇;(6)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7)长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的育龄青年男女;(8)孕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以及患有某些慢性病的孕妇;(9)常规检查或常见遗传病筛查发现异常者。
【详解】A、因外伤而截肢不属于遗传病,不需要遗传咨询,A符合题意;
B、智力障碍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因此亲属中有智力障碍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不符合题意;
C、先天性聋哑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女方是先天性聋哑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C不符合题意;
D、血友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亲属中有血友病患者时需要进行遗传咨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图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示意图。字母 A~D 表示化学物质,数字①、②表示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代表转录
B. ②过程代表翻译
C. 化学物质B代表 mRNA
D. 化学物质D代表核苷酸链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称为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
【详解】A、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①代表转录,A正确;
B、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②代表翻译,B正确;
C、B是mRNA,核糖体与mRNA结合,启动翻译,C正确;
D、D代表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D错误。
故选D。
16. 比较 DNA 和 RNA 分子结构,DNA特有的化学成分是( )
A. 核糖与鸟嘌呤 B. 脱氧核糖与胸腺嘧啶
C. 核糖与尿嘧啶 D. 脱氧核糖与腺嘌呤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由脱氧核苷酸组成,内含一分子脱氧核糖、碱基(A、T、G、C)、磷酸。RNA是核糖核酸,由核糖核苷酸组成,内含一分子核糖、碱基(A、U、G、C)、磷酸。
【详解】DNA特有的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与胸腺嘧啶。
故选B。
17. 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请判断半胱氨酸的密码子( )
DNA 双链
A
T
G
mRNA
tRNA
A
氨基酸
半胱氨酸
A. TGU B. UGA C. ACA D. UGU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其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能与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详解】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是互补配对的,根据tRNA最后一个碱基A可知,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是U;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而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是U,说明是以DNA的上面一条链作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上面一条链是ACA,则转录形成的密码子是UCU,D正确。
故选D。
18. 我国科学家精选的农作物种子通过天宫一号搭载上天,利用宇宙空间的特殊环境诱发的变异育种,对这些变异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不定向的 B. 对人类不一定有益
C. 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 D. 不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太空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人工诱变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缩短育种年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需进行人工筛选,空间诱变育种能培育出带有新性状的新品种。
【详解】A、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正确;
B、太空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太空诱变育种产生的变异对人类不一定都是有益,B正确,
C、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所以太空诱变育种能为人工选择提供原材料,C正确;
D、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故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D。
19. 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可导致兄妹间的遗传差异
B.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D. 纯合子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可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
【详解】A、基因重组可导致出现不同的配子,可使兄妹间出现遗传差异,A正确;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非等位基因),C正确;
D、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自交不会出现子代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D。
20.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
A. 产生新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B. 改变了基因频率
C. 形成了地理隔离 D. 产生了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新物种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其中生殖隔离的产生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具有新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基因频率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错误;地理隔离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但不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
【点睛】注意: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21. 乳酸菌是制作酸奶的常用微生物,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可以确定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有细胞壁 B. 有细胞膜
C. 没有线粒体 D. 没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没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故选D。
22. 下列可用于鉴定蛋白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
A. 双缩脲试剂,紫色 B. 斐林试剂,砖红色
C. 碘液,蓝色 D. 苏丹III染液,橘黄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
实验原理
(1)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2)脂肪+;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详解】鉴定蛋白质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学生易混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尤其是对应的试剂和呈现的颜色。
23. 在成人心肌细胞中的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中的数量的细胞器( )
A. 核糖体 B. 线粒体 C. 内质网 D. 高尔基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内;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液泡是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是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细胞器,含有色素(花青素)。
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
【详解】成人心肌细胞消耗的能量比腹肌细胞多,故其中的参与有氧呼吸的细胞器--线粒体数量多,而与其它细胞器无关,即B正确。
故选B。
【点睛】
24. 如果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则是( )
A. CO2→乙醇→糖类 B. CO2→叶绿体→ATP
C. CO2→叶绿素→ADP D. 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详解】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根据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首先转移到三碳化合物中,然后暗反应进行的是三碳化合物的固定,所以碳原子又转移到到有机物中,即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故选D。
25.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透气
B. 储藏水果、粮食的仓库需要降低氧气含量
C. 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需要打破伤风疫苗
D. 利用葡萄、麦芽和酵母在一直通空气的条件下可酿酒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原理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花盆松土透气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生长,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A正确;
B、水果、粮食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细胞代谢旺盛,有机物消耗多;而在低氧条件下,有氧呼吸较弱,又能抑制无氧呼吸,所以细胞代谢缓慢,有机物消耗少,B正确;
C、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为避免破伤风杆菌的大量繁殖造成感染,要及时清理伤口并打破伤风疫苗,C正确;
D、利用葡萄、麦芽和酵母酿酒是利用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所以不能一直通空气,D错误。
故选D。
26.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C. 细胞分化仅发生于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中
D.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生物体内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A错误;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而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细胞分化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C错误;
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所以是正常的生命现象,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衰老和凋亡的相关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7.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 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有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Ab,那么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别是( )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B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种2个次级精母细胞2种4个精细胞2种4个精子。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经减数分裂产生的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则另外3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b、aB、aB,B正确。
故选B。
28.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维持了亲代与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使子代具有亲代双方的优良特性,有利于物种适应生存环境。
【详解】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作用,即C正确。
故选C。
29. 通常,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
A. 核膜、核仁消失 B. 形成纺锤体
C. 在细胞板处形成细胞壁 D. 着丝点(粒)分裂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植物有丝分裂
动物有丝分裂
相同点
①分裂过程基本相同;
②染色体的行为、形态、数目的变化规律相同;
③分裂间期都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
④分裂期实现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⑤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都需要核糖体合成蛋白质,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不
同
点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
细胞分裂方式不同
由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详解】A、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都会消失,A错误;
B、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都会形成纺锤体,B错误;
C、植物细胞在细胞板处形成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C正确;
D、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粒)都分裂,D错误。
故选C。
30. 下列各对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 B. 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
C. 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高茎 D. 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详解】A、狗的短毛和狗的长毛是相对性状,A错误;
B、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是相对性状,B正确;
C、豌豆的红花和白化是相对性状,C错误;
D、羊的黑毛和羊的白毛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点睛】
31. 人类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
A. 44,XX B. 44,XY C. 22,X D. 22,Y
【答案】C
【解析】
【分析】
XY型性别决定方式中,雌性的性染色体为XX,雄性为XY。
【详解】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X,故其卵细胞中含有22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32. 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导致 R 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 )
A. 荚膜 B. 蛋白质
C. R 型细菌的DNA D. S型细菌的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艾弗里通过分别研究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作用,确定了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详解】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分别和R型菌混合培养,只有加入S型菌DNA的培养基中会出现S型菌,证明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S型菌的DNA。D正确。
故选D。
33. 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 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
C. 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 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重复、三倍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图中有一对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b图中有一条染色体上多了一个基因,c图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d图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2个基因。
【详解】细胞中某一染色体多出了一条,形成三体,为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一基因重复出现,属于染色体片段增加;细胞中每种染色体都是三条,含有3个染色体组,属于三倍体;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上缺失了2个基因,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
故选C。
34. 一个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占70%,Bb 的个体占20%,bb 的个体占10%。B 基因和b 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50%、50% B. 70%、30% C. 80%、20% D. 90%、1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 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B的基因频率=BB的基因型频率+1/2Bb的基因型频率=70%+1/2×20%=80%,则b的基因频率=1-B的基因频率=20%,故选C。
35.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 祖父 B. 祖母 C. 外祖父 D. 外祖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妈妈(而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Y),但是妈妈正常,所以妈妈的基因型是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妈妈的一定是XB,则妈妈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36. 炸薯条是常见的快餐食品。若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为检测还原糖含量,研究人员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马铃薯提取液,如下表所示。
方法
提取液颜色
提取液澄清度
还原糖浸出程度
一
浅红褐色
不澄清
不充分
二
深红褐色
澄清
充分
三
浅黄色
澄清
充分
请回答问题:
(1)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果糖和_____等还原糖, 这些还原糖能与_____试剂发生作用,经水浴加热后生成_________色沉淀
(2)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三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这种方法制备提取液时还原糖浸出程度_____,并且提取液的澄清度_____、颜色_____,有利于观察实验结果。
【答案】 (1). 葡萄糖 (2). 斐林(本尼迪特)试剂 (3). 砖红色 (4). 充分 (5). 最澄清(高) (6). 浅黄色
【解析】
【分析】
还原糖包括单糖和二糖中的麦芽糖和乳糖;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或接近无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详解】(1)由分析可知,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果糖和葡萄糖等还原糖,这些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2)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因此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3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这种方法制备提取液时还原糖浸出程度充分,并且提取液的澄清度高(最澄清),提取液的颜色浅,为浅黄色,不会干扰实验结果,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观察。
【点睛】本题考查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易错的地方是对于材料的选择,由于生成的是砖红色沉淀,所以应该选择浅色的实验材料。
37. 下图 1 为小肠内表面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示意图,图 2 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
请回答问题:
(1)肠肽酶(一种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控制该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于[4]_____中。
(2)图1中,肠肽酶先在核糖体合成,再经[3]_________运输到[1]_____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均需[2]_____提供能量。
(3)图2中,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的是图中[5]_____,帮助某些离子进入细胞的是_____(填图中序号)。
【答案】 (1). 蛋白质 (2). 细胞核 (3). 内质网 (4). 高尔基体 (5). 线粒体 (6). 糖蛋白 (7). 6
【解析】
【分析】
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依次通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图1中的1是高尔基体,2是线粒体,3是内质网,4是细胞核;图2中的5为糖蛋白,6为通道蛋白。
【详解】(1)肠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其是由4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
(2)肠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先在核糖体合成,然后先后经过3内质网和1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且整个过程需要2线粒体提供能量。
(3)图2中5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6是通道蛋白,可以帮助某些离子进入细胞。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泌蛋白的形成与分泌过程、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点,准确判断图1和图2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38. 荔枝果皮鲜红诱人,但是采后保鲜时间短,贮藏时易褐变。果色变化引起果品价值降低,制约荔枝产业发展。研究表明,荔枝果皮颜色的褐变原理包括如下变化。请回答问题:
(1)花色素苷是一类可溶性色素,存在于果皮细胞_____内的细胞液中。
(2)植物产生的 POD(过氧化物酶)是一类能够催化愈创木酚、H2O2等相应底物参与化学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_____和pH 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3)科研人员采摘妃子笑、无核和紫娘喜三个品种的荔枝鲜果,定期测定果皮中 POD 活性,结果如图:
由图中数据可知,采摘后最不易褐变的荔枝品种是_____,理由是其采摘后POD 活性_____,峰值_____。
(4)依据题目信息,请你为荔枝的保鲜提供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液泡 (2). 温度 (3). 紫娘喜 (4). 持续较低 (5). 出现最晚 (6). 低温保存
【解析】
【分析】
模式图分析:荔枝颜色的褐变,与两种物质有关,一是愈创木酚,二是花色素苷;其前者可以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褐色的多聚色素,后者当pH升高时会导致花色素苷变为无色的查尔酮。
曲线分析:对比妃子笑、无核和紫娘喜三个品种采摘后果皮中POD活性,紫娘喜前期紫娘喜的POD(过氧化物酶)活性最低,并且持续低活性时间最长,所以采摘后最不易褐变。
【详解】(1)花色素苷是一类可溶性色素,存在于果皮细胞液泡内的细胞液中。
(2)植物产生的POD(过氧化物酶)是一类能够催化愈创木酚、H2O2等相应底物参与化学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温度和p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3)分析曲线可知,采摘后最不易褐变的荔枝品种是紫娘喜,理由是前期紫娘喜的POD(过氧化物酶)活性最低,并且持续低活性时间最长,故峰值出现最晚。
(4)荔枝保鲜合理建议:保持较低的温度等环境因素,抑制POD的活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目的培养学生识记理解能力、分析图示得出结论能力。
39. 为缓解能源危机这一全球性问题,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小球藻在高氮条件下光合作用强,油脂积累少;在低氮条件下生长较慢,但能积累更多油脂。为获得油脂生产能力强的小球藻,制造生物质燃料,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请回答问题:
(1)小球藻通过光反应将________能转变成不稳定的化学能,经过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________反应,将这些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
(2)科研人员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发现培养基上的藻落(由一个小球藻增殖而成的群体)中,只有一个为黄色(其中的小球藻为X),其余均为绿色(其中的小球藻为Y)。
小球藻X的出现可能是EMS(一种化学诱变剂)导致小球藻发生了基因突变,不能合成________,因而呈黄色。为初步检验上述推测,可使用________观察并比较小球藻X和Y的叶绿体颜色。
(3)为检测油脂生产能力,研究者进一步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据图可知,高氮条件下________,说明小球藻X更适合用于制造生物质燃料。
【答案】 (1). 光 (2). 暗(碳) (3). 叶绿素 (4). 显微镜 (5). 小球藻X的油脂生产能力高于Y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小球藻具有在高氮条件下光合作用强,油脂积累少,在低氮条件下生长较慢,但能积累更多油脂的特点,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根据这一特点,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得油脂生产能力强的小球藻,用来制造生物质燃料。
【详解】(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将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分析题干和图1可知,EMS处理后,先在黑暗条件下培养,再继续光照培养,小球藻出现一个黄色的X,其余均为绿色的Y,可能是因为EMS诱导小球藻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其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呈黄色。若要检测该推测是否正确,可使用显微镜观察小球藻X和Y的叶绿体颜色,若X的叶绿体呈黄色,说明该推测是正确的。
(3)据图2分析,两种小球藻在高氮条件下的油脂生产能力都更高,且在高氮条件下小球藻X的油脂生产能力高于Y,说明小球藻X更适合用于制造生物质燃料。
【点睛】本题以小球藻生产生物质燃料为材料,考查对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掌握,以及对题干信息的提取、分析运用的能力。
40. 福橘是我国的传统名果,科研人员以航天搭载的福橘茎尖为材料,进行了研究。请回答问题:
(1)福橘茎尖经组织培养后可形成完整的植株,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性。此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增殖和_____。
(2)为探索航天搭载对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科研人员对组织培养的福橘茎尖细胞进行显微观察,照片如图。照片 a 和b 中的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和后期。正常情况下,染色体会先移至细胞中央赤道板附近,之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_____, 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两极。图中箭头所指位置出现了落后的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牵引下运动,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落后染色体的出现很可能是该结构异常导致的。
(3)研究人员发现,变异后的细胞常会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现象,最终自动死亡,这种现象称为细胞_____。因此,若要保留更多的变异类型,还需进一步探索适当的方法。
【答案】 (1). 全能 (2). 分化 (3). 中 (4). 分开 (5). 纺锤丝 (6). 凋亡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现象,与细胞坏死不同。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1)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利用福橘茎尖经组织培养可获得完整的植株,此过程的发生依赖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分化过程来实现。
(2)照片a中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因为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部位,而b中的细胞处于有丝分后期,此时细胞中的行为变化是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两条子染色体移向两极。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运动,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
(3)研究人员发现,变异后的细胞常会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现象,最终自动死亡,由于该现象是自动死亡,又因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所以这种现象称为细胞凋亡。
【点睛】正确辨别图中细胞所处的有丝分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1. 在家蚕遗传中,幼蚕体色的黑色与淡赤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相对性状,不同杂交组合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数量比见下表。请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黑蚕
淡赤蚕
一
黑蚕×黑蚕
3
1
二
黑蚕×淡赤蚕
1
1
(1)组合一的子代同时出现黑蚕、淡赤蚕的现象称为_____,其中_____色为显性性状。
(2)组合二中,子代出现比例为_____的 2种表现型,由此推测亲代黑蚕的基因型为_________,这种杂交方式称为_____。
【答案】 (1). 性状分离 (2). 黑 (3). 1:1 (4). Dd (5). 测交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组合一子代中,黑色:淡赤色=3:1,可确定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
【详解】(1)通过分析表格可知:组合一的子代同时出现黑蚕、淡赤蚕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黑色:淡赤色=3:1,可确定黑色对淡赤色为显性。
(2)组合二中,子代出现了比例为1:1的两种表现型,由此推测亲代黑蚕的基因型为Dd,这种杂交方式称为测交。
【点睛】本题结合两组杂交实验的结果,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亲代的基因型;然后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42. 图为 DNA 分子的复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DNA 分子的空间结构为_____结构;如果①有100 个碱基对,A有30个,鸟嘌呤有_________个。
(2)图中①→②的过程需要_____酶;②→③的过程遵循_____原则。③的四条链中属于新合成的子链是_____。
(3)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 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
【答案】 (1). 双螺旋 (2). 70 (3). 解旋 (4). 碱基互补配对 (5). II和III (6). 半保留复制
【解析】
【分析】
1、DNA复制过程:
①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3、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②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③能量:ATP;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详解】(1)DNA 分子的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如果①有100 个碱基对,A有3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30、C=G=70。
(2)图中①→②的过程属于解旋过程,需要解旋酶;②→③的过程是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③的四条链中,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属于新合成的子链是Ⅱ和Ⅲ。
(3)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 说明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的复制过程,要求学生根据题图信息对知识灵活运用。
4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19 年 12 月以来,世界各地陆续发现由 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肺炎病例,该病毒结构与 2003 年的非典型肺炎很类似,都属于冠状病毒,由于其遗传物质的特殊性,非常容易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产生变种。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保护外壳的茅草房 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细菌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病毒只能寄生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是比较强的,它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以及飞沫传播。所以在特殊时期一定要做好自我隔离以及减少外出。
(1)新型冠状病毒结构十分简单,仅由外部的_____和内部的_____组成。
(2)抗生素对冠状病毒不起作用的原因是_____。
(3)据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与 HIV 比较,从病毒分类上看,二者都是______DNA/RNA)类病毒。
(4)病毒引发的症状之一是身体高热,人体热量主要来自细胞的_____作用,目前准确快速检测 2019-ncov 的方法是使用核酸检测试剂盒,此检测属于_________(个体/细胞/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5)请帮助科研人员设计出以体外培养宿主细胞等为材料用同位素标记法确定2019-ncov 是 RNA 病毒不是 DNA 病毒(假设 2019-ncov 的核酸在宿主细胞内稳定) 的简单实验思路(借鉴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写出实验分组和实验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你所在社区(村)通告有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且已隔离治疗,请例举个人具体的应对措施。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蛋白质外壳 (2). RNA (3). 抗生素干扰细菌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 (4). RNA (5). 呼吸 (6). 分子 (7). 设计甲乙两组实验,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然后甲乙两组分别同时接种 2019-ncov,培养相同时间后分别收集病毒并检测放射性 (8). 包括遵医嘱治疗和避免病毒传播(可从预防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角度解答)两个方面
【解析】
【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2、分析题图可知:2019-ncov的核酸为RNA。
【详解】(1)看图可知:新型冠状病毒结构十分简单,仅由外部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RNA组成。
(2)抗生素干扰细菌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宿主的细胞内,故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
(3)据新型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与HIV比较,从病毒分类上看,二者都是RNA病毒。
(4)人体热量主要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目前准确快速检测2019-ncov的方法是使用核酸检测试剂盒,此检测属于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5)RNA特有的碱基为尿嘧啶,DNA特有的碱基为胸腺嘧啶,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合成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所需原料都来自宿主细胞,用同位素标记法确定2019-ncov是RNA病毒不是DNA病毒,可以设计甲乙两组实验,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然后甲乙两组分别同时接种2019-ncov,培养相同时间后分别收集病毒并检测放射性。若甲组收集的病毒具有放射性,而乙组收集的病毒没有放射性,就能证明2019-ncov是RNA病毒不是DNA病毒。
(6)若自己所在社区(村)通告有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且已隔离治疗,在个人方面要注意听从医生的建议,消毒通风,出门戴口罩,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点睛】本题考查了病毒的结构,DNA和RNA的区别,传染病的预防,意在考查考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精品解析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精品解析 北京市房山区2019 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精品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在遗传实验中,测交是指, 同源染色体是指,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正反交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