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册 第06章 生物的进化 基础训练A卷 单元检测题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二期末复习
展开人教版(2019)必修二期末复习 单元检测题
第06章 生物的进化 基础训练A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蛋白质、DNA和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和DNA都是大分子物质,都可以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B.蛋白质和DNA都是遗传信息的贮存者,所以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和DNA来确定不同生物的亲缘关系远近
C.通过比较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差异程度可以得知相关DNA片段中遗传信息的差异程度
D.两种生物的共同祖先生活的年代距今越早,这两种生物的蛋白质和DNA的差异可能就越大
2.下列关于基因序列比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序列指的是基因中的碱基序列
B.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同一类基因(如血红蛋白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可以得知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
C.比较猪的胰岛素基因和人的胰高血糖素基因序列也可以了解人与猪的亲缘关系远近
D.必须先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序,才能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进行比较
3.除下列哪项外,其余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
A.古生物学 B.比较解剖学 C.比较胚胎学 D.生态学
4.下列关于生物免疫反应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将不同动物的血清蛋白注射到同一种动物体内会产生完全相同的抗体
B.如果比较a、b、c三种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先将人的血清蛋白注射到家兔体内,再将提取出的兔抗血清与三种动物的血清混合
C.家兔抗血清实验其实比较的是多种动物与人的血清蛋白的相似程度
D.黑猩猩的血清蛋白与家兔抗血清的反应强度大,说明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近
5.用人的血清作为抗原注射到家兔体内,再用这种家兔的抗人血清来检查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血清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
B.注射人血清后提取的家兔的抗血清中含有抗人血清蛋白的抗体
C.将家兔抗血清与不同动物血清混合后,反应越强烈,沉淀形成就越多,说明这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和人类的越相似
D.注射人血清后,家兔的体内只能产生一种特定种类的抗体
6.下列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科学工作者很难再次通过诱变获得白眼果蝇
B.使用“敌百虫”会使卷叶螟产生抗“敌百虫”变异
C.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岛屿的地雀出现生殖隔离
D.曼彻斯特的尺蠖变化表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7.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态系统 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8.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 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 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 变异是定向的
⑤ 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 ④ ⑤ B.② ③ ⑤ C.① ② ④ D.① ③ ⑤
9.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
①生物的多样性
②新物种产生
③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④变异的不定向性和选择的定向性
⑤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
⑥生物的生存斗争
A.①② B.④⑥ C.④⑤ D.③⑤
10.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尺蛾工业黑化是其受到煤油烟污染被熏黑的
C.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所以它们的个体都能产生定向的白色变异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11.某实验小组将多株高粱的成熟花粉分别授给多株玉米成熟的雌蕊,结果一粒种子也没有产生。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高粱和玉米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此实验每一株高粱与玉米的杂交组合与其他杂交组合形成对照实验
C.此实验说明玉米卵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高粱精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区别
D.此实验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排除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研究生物多样性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都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
D.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13.下列关于捕食者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少的物种
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捕食者的存在往往导致被捕食者的灭绝
D.捕食者的存在可导致部分被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
14.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形成
15.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下列关于物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
B.—个物种只含有一个生物
C.同一物种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D.自然状态下,同一物种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且后代也有繁殖能力
16.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 —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 —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
17.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是我们人类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应该借鉴的
D.寄生关系使寄生者和宿主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协同进化发展
18.下列现象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群长颈鹿相互争夺高处的树叶,最终脖子都变得发达
B.捕食活动导致野兔的保护色更逼真,同时鹰的目光更锐利
C.具有细长口器的蛾专门为有细长花矩的兰花传粉
D.光合生物的出现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1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进化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B. 发生变异的个体总是能适应环境的
C. 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 D. 协同进化总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20.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比较,不同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二、填空题
21.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1)长颈鹿群体中不同个体间脖子长度存在差异,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脖子长的长颈鹿由于能够食用到高处的植物,因此能够在食物缺少的条件下与环境相适应而在________________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长颈鹿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________,自然选择的结果是________。
22.如图所示,某山林生活着A、B、C三个品种的彩蝶,分别集中分布于该山林的甲、乙、丙三个区域。从化石分析来看,距今1 000年前的A、B、C三个品种的彩蝶形状差异很大;距今500年前,在乙、丙两区之间曾出现过一条宽阔的大河,如今大河早已干涸,该山林甲、乙区域依然保留A、B彩蝶,丙区域C彩蝶已经绝迹,出现的是D彩蝶,且甲、乙两区结合处的A、B彩蝶依然能互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乙、丙两区结合处的B、D彩蝶能杂交,但雌蝶所产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成虫。回答下列问题:
(1)近20年,A、B、D彩蝶中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彩蝶。
(2)分析丙区D蝶出现的机制:大河的出现阻止了丙区的蝶与其他蝶类之间的______________,不同种群可能出现不同的_________,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由于生存条件不同,______________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差异。久而久之,丙区的蝶与其他种群的______________会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_________,即形成新的物种。
(3)近20年,林地的降水量显著减少,气温上升。研究人员对乙区、丙区的B、D蝶的数量与蝶的翅色(T-t)、翅形(H-h)基因频率的研究数据如表所示。
年份 | B蝶 | B蝶 | ||||
数量/只 | T基因频率 | H基因频率 | 数量/只 | T基因频率 | H基因频率 | |
1990年 | 4 000 | 26% | 66% | 2 800 | 39% | 59% |
1993年 | 3 950 | 26% | 63% | 3 000 | 40% | 60% |
1996年 | 3 200 | 25% | 48% | 2 700 | 38% | 57% |
1999年 | 2 100 | 27% | 32% | 2 900 | 42% | 61% |
①1996年时,基因型为TT的B蝶数量为___________,导致B蝶数量减少的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②已知B、D蝶个体基因数几乎相同。1999年时,B蝶比D蝶的基因库_________(填“大”或“小”)。
23.“收割理论”: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 的物种。
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 的局面,为其他物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 。
24.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 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三、读图填空题
25.下表是7种生物细胞色素c与人细胞色素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
生物名称 | 黑猩猩 | 猴 | 马 | 鸡 | 金枪鱼 | 小麦 | 酵母菌 |
与人细胞色素c的差异数 | 0 | 1 | 12 | 13 | 21 | 35 | 44 |
(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表看,人和________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比较,是从______________方面为生物的______________提供了证据。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蛋白质和DNA都是大分子物质,都可以反映不同物种的相似程度,A正确;其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贮存者,其中的遗传信息的差异程度直接就反映了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远近,B错误;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结果,所以比较蛋白质的差异可间接得知DNA中遗传信息的差异,C正确;两种生物的共同祖先生活的年代距今越早,这两种生物的蛋白质和DNA产生差异的时间也越早,差异性可能越大,D正确。
2.答案:C
解析:基因序列其实就是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它指的是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只有比较同一种基因才可以了解不同生物的亲缘关系远近。即便都是人类,胰岛素基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的碱基序列也不相同,比较猪的胰岛素基因和人的胰高血糖素基因的碱基序列不能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所以C错误。
3.答案:D
解析:古生物学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化石等证据。比较解剖学和比较胚胎学也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生物形态、结构和发育方面的证据。ABC正确。
4.答案:A
解析:免疫学证据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之一。这种比较方法是:先将某种生物(如人类)的某种大分子物质(相当于抗原,如血清蛋白)注射到某种动物体内,这种动物的体内就发生了免疫反应,在血清中产生了能与抗原相结合的抗体。然后用含有抗体的血清(抗血清)与参与比较的几种动物的同一类大分子物质(如血清蛋白)分别混合,观察每种动物的大分子物质(相当于抗原)与抗血清发生反应的强烈程度,就可以比较出每种动物与最初的那种动物(如人类)的亲缘关系远近。
5.答案:D
解析:
6.答案:B
解析:白眼果蝇是由基因突变产生,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和低频性,A正确;使用“敌百虫”会使卷叶螟产生抗“敌百虫”变异,这是一种变异的定向性观点,违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突变不定向性的观点,B错误;长期的地理隔离使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最终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C正确;曼彻斯特的尺蠖的基因频率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符合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7.答案:A
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8.答案:B
解析:① 错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的改变对生物的变异产生选择作用;② 正确,能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 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④ 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进化是定向的;⑤ 正确,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故答案选B。
9.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很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①错误;自然选择学说能够解释新物种产生,②错误;由于当时科学水平有限,达尔文进化论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③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④错误;自然选择学说没有解释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是如何起作用的,⑤正确;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手段,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之一,⑥错误。因此,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③⑤,故选D。
10.答案:D
解析: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用进废退的观点,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A项错误;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是因为煤烟污染了环境,由环境选择的结果,B项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北极熊的体色为白色是环境选择的结果,C项错误;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
11.答案:A
解析:高粱和玉米属于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本实验没有设置对照,一个杂交组合与其他杂交组合体现的是实验的平行重复原则,B、D错误;从授粉到发育成种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实验不能说明玉米卵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高粱精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区别,C错误。
12.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A正确;研究生物多样性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大多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但也会在短期内出现生物大爆发现象,C错误;有性生殖的出现使变异的概率加大,因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正确。
13.答案:B
解析: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A错误;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正确;捕食者的存在一般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的灭绝,否则捕食者失去食物来源也将灭绝,C错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可避免部分被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D错误。
14.答案:B
解析:自然选择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该过程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发生进化,最终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A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正确;新物种形成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但也有的生物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正确。
15.答案:B
解析: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所以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物种,A、D正确;一个物种含有多个生物,B错误;同一物种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表现相似,C正确。
16.答案:B
解析: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能产生生殖隔离,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环境条件相差不大,也可能不会导致生殖隔离;若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属于同一个物种人为地放在一起,由于不存在生殖隔离仍能产生可育后代。
17.答案:B
解析: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并不是有害无益的,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18.答案:A
解析: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一群长颈鹿属于同一种生物,所以不属于共同进化,A错误;捕食活动导致野兔的保护色更逼真,同时鹰的目光更锐利,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B正确;具有细长口器的蛾专门为有细长花矩的兰花传粉,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C正确;光合生物的出现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D正确。
19.答案:C
解析:
20.答案:C
解析: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因此A、B、D都符合达尔文观点,由于他没有研究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因此也就不知道生物进化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21.答案:(1)变异;不定向;遗传和变异
(2)生存斗争;选择;定向;方向
(3)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解析:(1)长颈鹿群体中存在着不同体型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不定向的,是随机产生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2)脖子较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树上高处的叶子,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长颈鹿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22.答案:(1)A、B
(2)基因交流;变异;自然选择;基因库;生殖隔离
(3)①200只;H基因;②小
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甲、乙区域依然保留A、B彩蝶,丙区域C彩蝶已经绝迹,出现的是D彩蝶,且甲、乙两区结合处的A、B彩蝶依然能互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不存在生殖隔离,而乙、丙两区结合处的B、D彩蝶能杂交,但雌蝶所产受精卵不能发育成成虫,说明二者存在生殖隔离。因此A、B、D彩蝶中不存在生殖隔离的是A、B彩蝶。
(2)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大河的出现阻止了丙区的蝶与其他蝶类之间的基因交流,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当基因频率的改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最终出现了丙区的蝶与其他蝶类的生殖隔离现象,即形成新的物种。
(3)①根据表格分析,1996年时,B蝶总数量为3 200只,T的基因频率为25%,因此基因型为TT的B蝶数量=3 200×(25%×25%)=200(只)。几年中,B蝶的T基因频率没有很大的区别,而H基因频率变化较大,因此导致B蝶数量减少的基因可能是H基因。②已知B、D蝶个体基因数几乎相同,而1999年时B蝶的数量比D蝶少,因此B蝶比D蝶的基因库小。
23.答案:多 绝对优势 物种多样性
解析:
24.答案:(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解析:(1)猎物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获得进步,这属于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捕食者通过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有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25.答案:(1)越小
(2)酵母菌;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最大
(3)分子生物学;进化理论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