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册 第06章 生物的进化 基础训练B卷 单元检测题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必修二期末复习
展开人教版(2019)必修二期末复习 单元检测题
第06章 生物的进化 基础训练B卷
一、单选题
1.下面关于化石在地层中分布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古老地层中能够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B.晚近地层中能够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
C.晚近地层中生物化石结构简单
D.古老地层中生物化石结构简单
2.研究发现,在古老的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出现,而高等生物则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3下图为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挖掘出物种A和物种 B的化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种A的结构比物种B简单
B.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C.在Ⅱ层内不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D.物种B化石的形成早于物种A化石
3.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但在分布地区和喜食竹子方面又与小熊猫相似。科学家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测定三者DNA片段之间核苷酸的差异,并由此判断亲缘关系的远近,这属于进化的( )
A.胚胎学证据 B.生物化学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 D.古生物化石证据
4.化石作为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主要的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C.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顺序
D.化石是古生物学家研究的对象
5.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挖掘出的恐龙骨髂、恐龙蛋及足印都是化石
C.和两栖类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更古老的地层中
D.对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进行比较,就能准确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历程
6.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7.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 )
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
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8.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
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生物不定向变异的原因
9.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是( )
A.具有亲本遗传性状的个体 B.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
C.体型较大的个体 D. 结构较为复杂的个体
10.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比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
A.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C.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
11.某实验小组将多株高粱的成熟花粉分别授给多株玉米成熟的雌蕊,结果一粒种子也没有产生。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高粱和玉米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此实验每一株高粱与玉米的杂交组合与其他杂交组合形成对照实验
C.此实验说明玉米卵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高粱精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区别
D.此实验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排除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研究生物多样性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都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
D.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13.下列关于捕食者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少的物种
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捕食者的存在往往导致被捕食者的灭绝
D.捕食者的存在可导致部分被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
14.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形成
15.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下列关于物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
B.—个物种只含有一个生物
C.同一物种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D.自然状态下,同一物种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且后代也有繁殖能力
1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子死亡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农药的选择会导致害虫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C.三倍体植株不育是因为体细胞中缺少同源染色体
D.华南虎与东北虎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华南虎与东北虎是同一物种
17.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普通小麦(6N=42)和黑麦 (2N=14)杂交获得杂种幼苗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据此可推断出( )
A.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共同进化的产物
B.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历地理隔离
C.小黑麦是新物种,其单倍体可育
D.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1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体现了其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
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 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C.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 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 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使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
1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B.兰花蛾的口器长度与兰花花矩长度的变化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不存在共同进化现象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只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2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例叙述中能正确反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的是(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中的雌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①②④ B.①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
二、填空题
21.请在下列现代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比较中填入恰当的内容
1. 相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和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同点:
①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本质以及__________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克服了这个缺点。
②达尔文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__________的进化,而现代进化论则强调__________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 现代生物进化论中的“收割理论”提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__________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__________的局面,为__________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
22.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狼的进化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如有跑得快的,有跑得慢的。它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 的。 和 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稀少,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样,食物、环境对狼起了 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
(3)狼的进化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23.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该植物种群中的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
(2)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内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见,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完成以下问题。
1.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2.假定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果蝇(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
3.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一旦发生了__________隔离,就不会有__________交流了。
4.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必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__________的方向。
25.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 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 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越多。
2.答案:D
解析:
3.答案:B
解析:
4.答案:C
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顒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
5.答案:B
解析:
6.答案:D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是对生物自身有利的,对人类不一定是有利的,AB错误。在自然选择中,环境是起主导作用的,C错误,D正确。
7.答案:C
解析:A项内容反应的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害虫的抗药性并不是使用杀虫剂才出现的, 抗药性的产生是随机突变的结果;狼和鹿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反映出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人类无论生活在何种环境都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
8.答案:D
解析:自然选择学说的先进性是: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对生物进化的原因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局限性有:①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③强调物种形成是渐变的,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A
解析:高粱和玉米属于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本实验没有设置对照,一个杂交组合与其他杂交组合体现的是实验的平行重复原则,B、D错误;从授粉到发育成种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实验不能说明玉米卵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高粱精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区别,C错误。
12.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A正确;研究生物多样性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大多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但也会在短期内出现生物大爆发现象,C错误;有性生殖的出现使变异的概率加大,因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正确。
13.答案:B
解析: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A错误;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正确;捕食者的存在一般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的灭绝,否则捕食者失去食物来源也将灭绝,C错误;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可避免部分被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D错误。
14.答案:B
解析:自然选择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该过程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发生进化,最终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A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正确;新物种形成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但也有的生物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正确。
15.答案:B
解析: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所以不同种群的生物可能属于同一物种,A、D正确;一个物种含有多个生物,B错误;同一物种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表现相似,C正确。
16.答案:C
解析:
17.答案:B
解析: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产物,A错误;小黑麦的产生说明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B正确;小黑麦是新物种,其单倍体不能正常产生生殖细胞,所以不可育,C错误;普通小麦与黑麦是两个物种,杂交产生的后代不可育,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18.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价值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的是其间接价值, A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B正确;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通过共同进化使生物形成多样性,D正确。
19.答案:A
解析:
20.答案:B
解析:
21.答案:1.原因; 多样性; 适应性; 2.遗传; 变异; 自然选择; 个体; 种群
3.数量多; 绝对优势; 其他物种; 物种多样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掌握。1.达尔文进化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见下图:
从模型可看出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因为生存斗争导致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各种有利变异在遗传过程中不断积累,使生物进化出了各种各样的新类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可和继承了这一观点。2.受时代和认知水平的限制,达尔文无法从分子水平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机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完善和发展,达尔文在研究生物进化时以个体为中心,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则修正了这一点,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认为种群是繁殖的单位。3.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在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提出了“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研究表明,在一个人工池塘中,放进捕食性鱼,会增加浮游生物的多样性;从多样的藻类群落中去掉海胆,会使某一藻类在该群落中占统治地位,进而导致藻类多样性下降。
22.答案:(1)变异 不定向 遗传 变异
(2)选择 定向 方向
(3)生存斗争
解析:(1)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如有跑得快的,有跑得慢的,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不定向的,是随机产生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2)环境对变异起着选择的作用,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3)狼的进化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23.答案:
(1)55%
(2)42.5%;32.5%;55%
(3)没有发生进化;种群的基因频率没发生改变
(4)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解析:
24.答案:1.2%; 2.残翅是不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不断地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生殖; 基因; 4.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隔离; 生物进化
解析:1.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变异的类型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生物进化的实质,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bb),即b2=(1/2500),所以b的基因频率=1/50=2%。
2.该现象说明短翅为不利变异,不利变异在此环境中不适于生存而被淘汰,即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不同果蝇种群之间一旦发生生殖隔离,就不会进行基因的交流了。
4.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其中必要的条件是隔离;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进化的方向。
25.答案:(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解析:(1)猎物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获得进步,这属于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捕食者通过捕食数量多的物种,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有绝对优势,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