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19)必修二期末复习 单元检测题第0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基础训练A卷一、单选题1. 我国以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最为多见,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0%~80%。已发生癌变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A. 色素大量沉积 B. 可无限增殖 C. 膜上糖蛋白增加 D. 代谢水平降低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可产生新基因型 D.基因突变一定改变生物体的性状3.基因中插入碱基对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下图中基 因结构的改变属于(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变异4.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不能发生基因重组5.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一定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B.基因重组也可以产生新基因C.只有细胞核中的基因才会发生基因突变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6.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 )A.DNA分子发生断裂 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 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7.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的任何器官B.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C.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任何DNA分子上D.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DNA分子的任何部位8.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起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般仅存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B.基因突变使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而基因重组是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形成新的表型9.下列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A.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B.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C.在棕色猕猴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白色的猕猴D.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子番茄10.下列关于人类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可以传递给子代B.Y染色体基因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C.染色体数目变异不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D.母亲的线粒体突变基因只传递给女儿11.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对生物体是不利的B.两条染色体间的片段交换一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数目的变化D.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1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13.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B.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的过程中存在基因重组C.与染色体变异相比,基因突变带来的碱基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D.DNA中有1个碱基C被T替换,复制3次后,突变的DNA数一般是4个1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会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基因重组会导致配子的种类和数目增多C.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会导致基因数目改变,但未必导致基因种类的改变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15.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可遗传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也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B.基因重组可得到新的基因型,主要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C.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就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D.某生物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完整的染色体组数可能不变16.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 )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D.若双亲均为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75%17.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患血友病的男孩,其双亲基因型不可能是( )A. XHXh和 XhY B. XhYh 和 XHY C. XhXh和 XhY D. XHXH和XhY18.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 )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D.若双亲均为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19.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20.人类有多种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病遗传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外祖母一定是该病的患者 B.多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D. 白化病患者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双方的概率不一定相等二、填空题21.基因重组有多种类型,完成下列有关总结。(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的_______期,_______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的_______期,_______基因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3)转化型:如有荚膜、有毒性的_______型菌的DNA进入无荚膜、无毒性的_______型菌细胞,导致细菌发生转化。(4)基因重组改变的是_______(填“基因种类”或“基因型”)。22.1993年,生物学家利用太空搭载的常规水稻种子做“太空条件下植物突变类型”的课题研究。当年,科学家将这些遨游太空后的种子播种后长出2000多株禾苗,其中只有1株出现了与众不同的特性。在此后15年的种植培养过程中,这株水稻的后代发生了变异,有糯化早熟型、长粒型、高粗秆大穗型、小粒型、大粒型等十多个品种,有的植株高达1.8米左右。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结果表明该变异最有可能是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不可遗传/可遗传变异)2.通过太空搭载获得新的水稻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传统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3.2000多株禾苗中,只有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这说明突变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23.报春花是常见的街道绿化植物,也是制作药膳的常见材料,有清热止血等功效。回答下列问题: 1.报春花原产温带我国云南很多原始种为二倍体,而新生的异源四倍体分布在二倍体区域内的高山上,三倍体和八倍体分布在更北或更南的高山上,而十四倍体生长在极地。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多倍体报春花发生的变异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__________的形式成倍增加而产生的。2.报春花褐斑病主要由链格孢菌引起,发病初期可喷洒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杀菌剂,但多次使用后杀菌效果下降,原因是杀菌剂__________,使得抗药性的病菌得以生存,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后代抗药性逐渐积累并增强。3.为了培育抗褐斑病报春花新品种,研究者采用了化学试剂或紫外线辐射等方法处理报春花幼苗,该方法可诱发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24.一种α链异常的血红蛋白叫做Hbwa,其137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及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血红蛋白(HbA)的差异如下:血红
蛋白 部分α链血红蛋白的密码子及其氨基酸的顺序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HbA ACC
苏氨酸 UCC
丝氨酸 AAA
赖氨酸 UAC
酪氨酸 CGU
精氨酸 UAA
终止 Hbwa ACC
苏氨酸 UCA
丝氨酸 AAU
天冬酰胺 ACC
苏氨酸 GUU
缬氨酸 AAG
赖氨酸 CCU
脯氨酸 CGU
精氨酸 UAG
终止
1.Hbwa异常的直接原因是á链第__________位的__________(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缺失了一个碱基,从而使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的顺序发生改变,缺失的碱基是__________。
2.异常血红蛋白á链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3.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一般发生的时期是在__________。这种变异与其他可遗传变异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能产生__________。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以下是两种遗传病(简称甲病、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有甲病无乙病无甲病有乙病有甲病有乙病无甲病无乙病男性28024554470女性2811624701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你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2)据表数据计算所调查的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是 。乙病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有较大差异,从基因及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角度分析,共最可能的原因是 。(3)调查分析发现有这样一个家庭;丈夫无病且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妻子正常,生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孩和一个患乙病的男孩,假设与甲病相关的基因为A或a,与乙病相关的基因为B或b,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 ,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该患病男孩的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2.答案:D解析:3.答案:A解析: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知识。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稈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花药内能进行减数分裂,该过程可发生基因重组,根尖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故不能发生基因重组。5.答案:D解析:6.答案:C解析: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可能是由于DNA编码序列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替换后的DNA编码序列转录成的mRNA上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编码的是同种氨基酸,故选C。7.答案:A解析:基因突变的随机性体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在细胞内的任何DNA分子上,可以发生在DNA分子的任何部位,BCD正确,A错误。故选A。8.答案:B解析:所有生物都有基因,都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基因突变存在于所有生物中;而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一般只发生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A错误。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会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而基因重组是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B正确。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一定形成新的表型,D错误。9.答案:C解析:10.答案:A解析:11.答案:B解析: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A正确;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数目的变化,C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D正确。12.答案:B解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①②正确;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③错误;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能是单倍体的体细胞,④错误。故本题选B。13.答案:D解析:14.答案:A解析: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随机性等特点,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属于可遗传变异,A正确;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B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错误;某生物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完整的染色体组数可能不变,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D正确。16.答案:D解析:常染色体遗传病中男性和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A不符合题意;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来说,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B不符合题意;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来说,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C不符合题意;双亲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子代的发病率最大是100%,D符合题意。17.答案:D解析:已知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设血友病致病基因为h,所以患血友病的男孩的基因型是XhY,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即母亲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所以母亲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但是不可能是XHXH;男孩患病与父亲无关,因为他从父亲那获得的是Y染色体,所以父亲的基因型可以XHY是或XhY.
故选:D.18.答案:D解析: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A正确;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至少从双亲中获得一个显性基因,即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B正确;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征之一是连续遗传,C正确;若双亲均为患者且他们都是显性纯合子,则子代全部都是患者,即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1,D错误。1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预防。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除了基因结构改变外还有其他因素可引发人类遗传病,A项错误。先天性疾病中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是遗传病,由环境因素或母体的条件变化引起且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不属于遗传病;家族性疾病中有的是遗传病,而有的不是遗传病,如营养缺乏引起的疾病,B项错误。杂合子筛查对预防隐性遗传病有重要意义,但不能预防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项错误。确定遗传病类型可以帮助估算遗传病再发风险率,D项正确。20.答案:C解析: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一个色盲基因来自母亲,母亲的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因此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外祖母不一定是该病的患者,A项错误;多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和女性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相等,B项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项正确;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概率相同,D项错误。21.答案:(1)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2)前;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3)S;R(4)基因型解析: (4)基因重组是个体间甚至是不同物种间的基因重新组合,不改变基因种类。22.答案:1.基因突变 可遗传变异 2.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3.低频性(发生频率低)解析:23.答案:1.多倍体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 染色体组; 2.对病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 3.替换、增添或缺失;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行、不定向性等特点解析:1.报春花原产温带我国云南很多原始种为二倍体,而新生的异源四倍体分布在二倍体区域内的高山上,三倍体和八倍体分布在更北或更南的高山上,而十四倍体生长在极地,此现象说明多倍体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
2.报春花褐斑病主要由链格孢菌引起,发病初期可喷洒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杀菌剂,但多次使用后杀菌效果下降,原因是杀菌剂对病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使得抗药性的病菌得以生存,后代抗药性逐渐积累并增强。
3.为了培育抗褐斑病报春花新品种,研究者采用了化学试剂或紫外线辐射等方法处理报春花幼苗,该方法可诱发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等特点,因此处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24.答案:1.138; 丝氨酸; C; 2.控制血红蛋白á链合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C—G缺失
3.基因突变; 细胞分裂的间期; 新基因解析:25.答案:(1)常 甲病男女患者人数基本相同(2)5.68% 乙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形遗传病(3)AaXBY AaXBXb 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寒假班)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讲义第05讲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含详解),共14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期末复习 基础训练A卷(含解析),文件包含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期末检测题基础训练A卷解析版doc、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期末检测题基础训练A卷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