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3(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3(全解全析),共7页。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高一生物·全解全析12345678910BBDBDCBDBC11121314151617181920CCBCABCCDC2122232425 CCDCD 1.B【解析】测交不能够判断相对性状的显性、隐性,A错误;杂合子连续自交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B正确;同一植物的雌雄花之间的自由传粉可看成是自交,C错误;同一株玉米的雄花花粉落到雌花柱头上属于自交,D错误。2.B【解析】融合遗传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只表现为一个亲本的性状,因此F1的表型否定了融合遗传,但没有证实基因的分离定律,测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假说内容,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B正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错误;孟德尔用该方法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用该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3.D【解析】Ⅲ、Ⅳ小桶中放的是两种不同的小球,乙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A错误;每只小桶中两种小球的数量应相同,但是小球总数可以不同,B错误;Ⅰ、Ⅱ小桶中放的是同种小球,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过程,C错误;甲、乙重复实验中Dd、AB的组合随机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2×1/2+1/2×1/2=1/2和1/2×1/2=1/4,D正确。
4.B【解析】依据组合二黄色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推知黄色对灰色呈显性,但由于性状分离比为2:1,黄色个体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理论值(3:1,甚至大于3:1)。依据所学知识,可做出显性纯合致死的假设。按此假设,即可解释组合二的实验结果,也可解释组合三的实验结果,表明假设成立,同时也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选项D正确。按此假设推导,黄色个体均为杂合子,灰色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综上,A、C正确,B错误。5.D【解析】 F1长尾猫之间相互交配,F2中有长尾猫和短尾猫(发生性状分离),说明F1长尾猫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猫的长尾对短尾为显性,亲本长尾猫与短尾猫杂交,F1中有长尾猫和短尾猫,说明亲本长尾猫为杂合子,其基因型与F1中长尾猫的相同,A正确;甲中,亲本长尾猫为杂合子,亲本短尾猫为隐性纯合子,所以甲杂交过程属于测交过程,B正确;测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与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相同,因此可用测交法判断F2中长尾猫是否是纯合子,C正确;综上分析可推知:F2长尾猫中的纯合子占1/3,杂合子占2/3,F2中长尾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短尾猫所占的比例为2/3×2/3×1/4=1/9,D错误。6.C【解析】F1黄色圆粒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均为1:1:1:1,才能使子代出现9:3:3:1,A不符合题意;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即结合的机会以是均等的,B不符合题意;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C符合题意;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子代比例才能接近9:3:3:1,D不符合题意。7.B【解析】 亲本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时,分析控制毛发颜色的基因型,子代为DeDf、Ded、Dfd和dd 4种基因型;分析控制毛发形状的基因型,子代为HH、Hh和hh 3种基因型。若De对Df共显性,则DeDf、Ded、Dfd和dd这4种基因型有4种表现型;若H对h完全显性,则HH、Hh和hh这3种基因型有2种表现型,故F1共有8种表现型,A错误。若De对Df共显性,则DeDf、Ded、Dfd和dd这4种基因型有4种表现型;若H对h不完全显性,则HH、Hh和hh这3种基因型有3种表现型,故F1共有12种表现型,B项确。若De对Df不完全显性,则DeDf、Ded、Dfd和dd这4种基因型有4种表现型;若H对h完全显性,则HH、Hh和hh这3种基因型有2种表现型,故F1共有8种表现型,C错误。若De对Df完全显性,则DeDf、Ded、Dfd和dd这4种基因型有3种表现型;若H对h不完全显性,则HH、Hh和hh这3种基因型有3种表现型,故F1共有9种表现型,D错误。8.D【解析】根据a(甲)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b(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根据c(丙)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错误;根据d(丁)系谱图不能判断其遗传方式,但是第二代女患者的父亲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正确。
9.B【解析】常染色体遗传病的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等,A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B正确;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发病率,C错误;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D错误。10.C【解析】子代yy:Yy=1:1,说明亲本为Yy和yy,子代RR:Rr:rr=1:2:1,说明亲本为Rr和Rr,故亲本为yyRr和YyRr,本题选C。
11.C【解析】Aa个体自交后的基因型有3种,Rr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3种,因此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杂交,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A正确;由题意可知,Aa自交子代表现型有3种,Rr自交子代表现型有2种,但由于aa表现无花瓣,故aaR_与aarr的表现型相同,因此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子代共有5种表现型,B正确;子代花斑翅的基因型及比例是RR:Rr=1:2,因此子代的花斑翅昆虫中,R的基因频率为2/3,C错误;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杂交,子代有翅昆虫的基因型为AA和Aa,Aa占2/3;而Rr占1/2,因此有翅昆虫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2/3×1/2=1/3,D正确。12.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①②③④⑤⑥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排序正确的一组是②①⑤④③⑥。13.B【解析】甲组细胞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染色体复制后不能形成四分体,A错误;乙组细胞仅部分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还有部分正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B正确;若丙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不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睾丸中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除图中三种可能外,还有1C的可能,D错误。14.C【解析】粘连蛋白和SGO蛋白结构不同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序和多肽空间结构有关,A正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而染色体上的其他蛋白质不受影响,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SGO蛋白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而水解酶在分裂中期开始大量起作用,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粘连蛋白将被水解酶破坏,则图示过程会提前进行,C错误;图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MⅡ后期,D正确。 15.A【解析】实验结果表明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b噬菌体的DNA均有放射性,A正确;可以确定甲管的放射性来自35S,乙管的放射性来自32P,B错误;检测结果表明只有噬菌体的DNA可侵入大肠杆菌内,蛋白质没有侵入大肠杆菌内,C错误;由于原料来自细菌,所以伴随着噬菌体DNA的复制,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不变,D错误。
16.B【解析】 ①是脱氧核糖,②是磷酸,两者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③是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中连接磷酸和脱氧核糖的化学键;该DNA复制n次,得到2n个DNA,其中含母链的DNA分子共有2个;该DNA复制n次,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00-40×2)÷2×(2n-1)=60× (2n-1)。
17.C【解析】根据甲中A和乙中肽链的状态,可知结构C和结构E都从左侧向右侧移动,A正确; A是真核细胞转录出的RNA,D是转录A的DNA单链,它们的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都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三种碱基,不同的是A中还有尿嘧啶U,D中还有胸腺嘧啶T,B正确;结构B是mRNA,其上相邻的三个碱基叫密码子。密码子有普通密码子、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之分,前两类能代表氨基酸,终止密码子不代表氨基酸,故结构B中的碱基数量多于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数量的三倍,C错误;结构C是RNA聚合酶,能识别并结合结构D(DNA)的特定部位,D正确。
18.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所以都不是单倍体生物,A正确;分析图可知,DNA甲基化水平是发育成蜂王的关键要素,B正确;推测蜂王浆中的物质会抑制Dmmt3的活性,C错误;从图可知,蜂王浆抑制Dmmt3基因表达,使幼虫发育成蜂王,D正确。19.D【解析】根据题意和遗传图谱分析可知:甲病:Ⅱ-5和Ⅱ-6正常,女儿Ⅲ-9有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Ⅱ-5和Ⅱ-6正常,儿子Ⅲ-11有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一种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另一种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所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Ⅲ-9患甲病不患乙病,基因型为aaXBX-,Ⅲ-11患乙病XbY,则其父母Ⅱ-5为XBY、Ⅱ-6为XBXb。因此Ⅲ-9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C错误;Ⅲ-13患甲病aa,则Ⅱ-7和Ⅱ-8的基因型均为Aa,故Ⅲ-14为纯合子AA的几率为1/3。Ⅰ-1患乙病XbY,所生女儿Ⅱ-7为XBXb,而Ⅱ-8为XBY,则Ⅲ-14为纯合子XBXB的几率为1/2。因此Ⅲ-14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3×1/2=1/6,D正确。20.C【解析】根据题图可以判断该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该细胞经一次分裂后产生两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因此可判断该细胞是精原细胞,所以该细胞分裂发生的场所是哺乳动物的睾丸,A错误;由题图可知A片段和b片段发生了易位,不是交叉互换,B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C正确;由题图可知,甲、乙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有一半是正常的,D错误。
21.C【解析】根据Ⅰ-1和Ⅰ-2不患乙病,但他们生出了患乙病的女儿Ⅱ-4,可推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Ⅰ-1和Ⅰ-2均患甲病,但他们的儿子Ⅱ-6不患甲病,可推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结合题干信息“其中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可确定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Ⅰ-2的基因型为BbXAXa,可产生4种类型的卵细胞,Ⅲ-9的基因型为BbXAY,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B正确;Ⅱ-4两病都患,其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Ⅱ-3表型正常,其基因型为B_XaY,他们的后代Ⅲ-8不论是不是女孩,都有可能患甲病,C错误;Ⅱ-6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其基因型为B_XaY,由题干可知,其基因型为1/3BBXaY或2/3BbXaY,又因为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其基因型为BBXaXa,则Ⅲ-10不携带甲、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D正确。22.C【解析】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正确;含有XY染色体,说明是男性,t(6,8)表示第6和8号染色体易位,B正确;能导致基因数量改变的不只有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和缺失,还有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23.D【解析】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该生物的“面貌基本没变”,说明其生存环境基本没变,基因频率也基本没变,所以性状基本没变。24.C【解析】假定调查人数是100人,则女生XBXB有41人,XBXb有20人,XbXb有1人,男生中XBY有36人,XbY有2人,则XB的基因频率是[(41×2+20+36)÷(62×2+38)]×100%≈85.2%,Xb的基因频率是1-85.2%=14.8%。25.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种群连续自交,没有发生隔离,①错误;子代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由连续自交引起的,没有发生基因突变,②错误;该种群没有发生自然选择,③错误;隐性性状的个体的比例由0增加到了15/32,④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种群本来只有Aa个体,后来出现了AA(15/32)、Aa(1/16)、aa(15/32)三种基因型的个体,说明该种群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⑤正确。故选D。26.(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答案】(1)分离 15
(2)12或13 1/6
(3)将该株黄花三叶草进行自交(或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2分)
若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斑纹Ⅴ/斑纹Ⅳ:斑纹Ⅴ=3:1(或出现斑纹Ⅴ/斑纹Ⅳ:斑纹Ⅴ=1:1),则该植株为杂合子;(2分)
若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全为斑纹Ⅳ,则该植株为纯合子(2分)【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复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复等位基因B1、B2、B3、B4、B5随机结合会形成15种组合的基因型。
(2)B1B2B3的三体黄花三叶草在形成配子时,其中两条染色体配对,另外一条则会分离,最终会形成12或13条染色体的配子。B1B2B3的三体黄花形成的配子分别为B1B2、B1B3、B2B3、B3、B2、B1与斑纹ⅤB5B5杂交斑纹Ⅲ的基因型B3B5占1/6。
(3)斑纹Ⅳ的基因型为B4B4或B4B5若鉴定其基因型可采用自交或测交的方法。实验方案:将该株黄花三叶草进行自交(或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出现斑纹Ⅴ/斑纹Ⅳ:斑纹Ⅴ=3:1(或出现斑纹Ⅴ/斑纹Ⅳ:斑纹Ⅴ=1:1),则该植株为杂合子;若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全为斑纹Ⅳ,则该植株为纯合子。
27.(12分,每空2分)【答案】(1)DNA的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
(2)次级卵母细胞;2∶1∶2
(3)Ab
(4)⑥【解析】(1)①→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此过程中细胞核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②→④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其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两个子细胞。
(2)图中细胞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此时期着丝点还未分裂,细胞中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之比是2:1:2。
(3)根据细胞④中的基因组成可知,正常分裂情况下,图中细胞⑧的基因型为Ab。
(4)若分裂得到的生殖细胞如图所示,说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则发生错误的过程是图中的⑥。
28.(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答案】 (1)②1、2、3(1分)③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1分)(2)①第二步:g.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1分)h.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②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只有B组中出现S型细菌;说明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③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解析】(1)②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2、3组,第4组是实验组。③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2)①第二步:在B组中加入提取出的S型细菌的DNA;在C组中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NA和DNA酶;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②由于A中没有加任何提取物,C中的DNA分子被水解,所以A、C组中未出现S型细菌;由于B组中加入了提取出的S型细菌的DNA和活的R型细菌,所以B组培养基中出现S型细菌。③由于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所以DNA分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NA结构要保持完整才能完成此转化过程。29.(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答案】(1)4 基因突变 Iiaab (2)①红花∶粉红花∶白花=1∶2∶3(2分) 红花∶白花=1∶1(2分) ②遗传图解如下(3分)【解析】(1)根据基因控制花瓣色素合成的途径可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应为I_aaB_,共有4种基因型;某基因型为IiaaBb的红花植株有少部分枝条开出了白花,推测可能是由于形成花芽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基因B突变为b,也可能是因为基因B所在染色体发生缺失,出现了基因型为Iiaab的花芽细胞。(2)基因型为IIaaBbb的开粉红花的植株,其形成若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则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配子为1/6IaB、1/3IaBb、1/6Iabb、1/3Iab,与基因型为IIaabb的植株杂交,后代将出现红花∶粉红花∶白花=1∶2∶3;其形成若属于染色体片段重复,则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配子为1/2IaB和1/2Iabb,与基因型为IIaabb的植株杂交,后代将出现红花∶白花=1∶1。30.(7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答案】(1)一个果蝇种群 (2)不定向 (3)物种 甲、乙两地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不能存活(胚胎早亡),说明存在生殖隔离(2分) (4)ACD(2分)【解析】(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叫作种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蝇称为种群。(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的果蝇间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3)甲、乙两地果蝇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之间的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4)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起选择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生物03卷(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全解全析),共22页。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3本册综合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2020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山东卷)-生物(全解全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A,【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