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济新变化·农业,①人口增加,②农产品商品化,经济新变化·商业,农业发展,农产品,商品粮,手工业发展,手工产品,促进商业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经济新变化——经济流动性增强
社会新变化——社会流动性增强
北宋初期的 989 年,全国户数只有 650 万。到北宋末的 1110 年,已增长到 2088余万。 ——教材历史纵横
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 ——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
一、经济新变化·手工业
宋朝五大名窑产出的瓷器
只有种植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才能行商业贾,进行各项贸易交换活动,只有农业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漆侠《宋代经济史》
入宋以后,各种商业气象扑面而来:近代城市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形成于北宋中叶;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结合课本,说出宋代经济发展呈现的新气象
①打破市、坊界限;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②草市等基层市场数量激增③纸币出现④海外贸易规模空前⑤城市繁荣⑥区域市场之间联系加强
离州县城较远,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因商业上需要自然形成的市称为草市。 ——范文澜《中国通史》端州以南,三日一市,谓之趁圩。 ——【宋】钱易《南部新书》
①打破市、坊界限;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②草市等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③城市繁荣
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南宋的范成大《吴船录》
茶坊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宋】欧阳修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与唐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的商业活动有什么重要突破?
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图
“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宋会要辑稿》
(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货币需求剧增钱币交易不便
官府收归经营,纸币出现北宋局部,南宋推广
宋代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按性质可分为宝物、布匹、香货、皮货、杂货、药材等单是进口香料其名色就不下百种……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胶两县5个市舶司……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述宋代海船可乘五六百人到千人以上。海船很多据推断福州一地就有300余艘宽一丈二尺以上的海船。 ——曹中原《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原因》
截至2016年1月5日,总共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标本2575件、凝结物55吨,其中瓷器13000余件套、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铜器170件,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船木等。
海外贸易得以繁荣的技术因素:造船技术的先进、指南针的应用
⑥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加强
思考对比两图思考,元朝的水运交通有何新变化?其目的在于什么?
重开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航程;开设海运路线。
沟通南北经济。顺应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思考:从空间上说明宋元经济的新发展
①环境:相对和平稳定②经济、社会:农业和手工业的显著发展;人口增加③观念、政策:统治者重视经济事务(重视理财);调整管理政策(放宽限制)④地理、交通: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水陆运输的发展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从中可以说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
下表为当代学者统计的中国古代状元地域分布表
说明:经济重心的变化影响文化的发展。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据《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九之五整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
材料一: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就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宋太宗曾下诏“令两制议致丰盈之术以闻”,让官员们研究理财求富之术。宋神宗也下达过“政事之先,理财为急”的诏令。——《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朝政府取消了汉唐以来的很多禁令,比较重要的有:居民区与商业区可以混杂,居民被允许自由地向街开店;取消了宵禁制度,百姓可以在夜间出游、做生意等。——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提示:可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观念和政策、人口、交通等角度分析)
宋元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
①环境:相对和平稳定②经济、社会:农业和手工业的显著发展;人口增加③观念、政策:统治者重视经济事务(重视理财);调整管理政策(放宽限制)④地理、交通:地理位置重要,水陆运输的发展,海外贸易繁荣。
在生产、交换、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就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 ——马克思
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宋)朱彧《萍洲可谈》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宋会要辑稿》释其耒耜(指农具)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宋)苏轼《策别安万民三》
国家对人民的控制相对松弛
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邓之诚《中华两千年史》 “糊名、誊录、锁院制”
科举制的进一步完善门第观念淡化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是贵族社会,宋以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
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唐律疏议》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宋仁宗年间
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流动”是宋朝社会变化的典型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对“流动”的宋朝予以解读。
宋代经济流动性强,表现在水运交通网促进商品流通,榷场促进边境贸易,契约促进土地流转,海外贸易促进中外经济流动,北民南迁及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南北经济流动;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表现在随着科举制发展,门第观念淡化,婚姻不问家世,社会上士农工商四民结构进一步松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提高,青花瓷,瓦子勾栏,娱乐生活丰富,宋蹴鞠铜镜,宋代相扑图,竞渡场面,体育运动多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说课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前预习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