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单质常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
    B.进行SO2性质探究实验时,多余的SO2应排到实验室外
    C.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SO3
    【答案】A
    【详解】A. 硫单质常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选项A正确;
    B. SO2有毒,会污染空气,进行SO2性质探究实验时,多余的SO2不能排到实验室外,选项B错误;
    C、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不会产生白色沉淀,选项C错误;
    D、硫在空气中或者纯氧中的燃烧产物只能是SO2,不能生成SO3,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2.如图是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为负极,其附近的溶液变蓝,溶液中有Cu2+产生
    B.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将改变
    C.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
    D.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LED灯将不会发光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构成了原电池,锌的金属性比铜活泼,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
    【详解】A.由分析可知,铜片为正极,溶液中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没有铜离子生成,故A错误;
    B.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池总反应为铁与稀硫酸的反应,铁作正极,铜依然为负极,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会发生改变,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该装置的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故C正确;
    D.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柠檬汁里含有柠檬酸,也可以形成原电池,LED灯仍会发光,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A.①②③⑦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⑥⑦
    【答案】A
    【详解】根据构成原电池的“两极一液一线一反应”判断;装置④不能形成闭合回路;装置⑤不具有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只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形成电流;装置⑥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①②③⑦,答案选A。
    4.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则下列组成能表示该原电池的反应的是

    A
    B
    C
    D
    正极
    Zn
    Cu
    Cu
    Zn
    负极
    Cu
    Zn
    Zn
    Fe
    电解质溶液
    CuCl2
    CuSO4
    H2SO4
    CuCl2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根据电池反应式知,Zn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负极,不如锌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可溶性铜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A.应该是Zn作负极、Cu作正极,故A错误;
    B.Zn作负极、Cu作正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可以实现该原电池反应,故B正确;
    C.若铜作正极,锌作负极,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电池总反应为Zn+2H+=Zn2++H2,故C错误;
    D.应该是锌作负极、Fe作正极,故D错误;
    故选:B。
    5.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和,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500℃,10mol和5mol反应
    ②500℃,用作催化剂,10mol和5mol反应
    ③450℃,8mol和5mol反应
    ④500℃,8mol和5mol反应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③②①
    【答案】C
    【详解】①与②相比,②中使用了催化剂,其他条件相同,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反应速率:②>①;①与④相比,①中的物质的量比④中的大,即①中的浓度比④中的大,其他条件相同,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速率:①>④;③与④相比,④中温度高,其他条件相同,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速率:④>③;所以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④③,
    答案选C。
    6.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mol·L-1·s-1 B.v(B)=0.3mol·L-1·s-1
    C.v(C)=0.8mol·L-1·s-1 D.v(D)=1mol·L-1·s-1
    【答案】B
    【详解】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计量数之比可将各项表示反应速率转化为B的反应速率。
    A.v(A)=0.5mol·L-1·s-1即为v(B)=v(A)=0.25mol·L-1·s-1;
    C.v(C)=0.8mol·L-1·s-1即为v(B)=v(C)=mol·L-1·s-1;
    D.v(D)=1mol·L-1·s-1即为v(B)=v(C)=0.25mol·L-1·s-1;
    综上所述,因此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v(B)=0.3mol·L-1·s-1,故答案为B。
    7.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且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2A+3B=2C B.A+3B=2C
    C.3A+B=2C D.3A+B=C
    【答案】B
    【分析】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把不同物质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物质反应速率,从而确定化学式。
    【详解】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把不同物质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物质反应速率,3v(C)=2v(B),所以v(C)=2v(B)/3=2/3×3v(A)=2v(A),v(B)=3v(A),所以v(A):v(B):v(C)=v(A):3v(A):2v(A)=1:3:2,因此反应可表示为A+3B=2C,故答案选B。
    8.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一定相等
    B.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C.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改变某些条件可以使平衡破坏
    D.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尽管正、逆反应都还在进行,但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答案】B
    【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以此来解析;
    【详解】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不符合题意;
    B.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反应还在继续进行,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B符合题意;
    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通过改变某些条件可以破坏平衡,比如升温、改变反应物的浓度等,C不符合题意;
    D.可逆反应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正、逆反应都还在进行,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D,同时生成2nmolA
    ③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④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同时生成nmolD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③⑥
    【答案】C
    【详解】①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中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D,同时生成2nmolA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正确;
    ③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正确;
    ④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同时生成nmolD都代表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错误;
    ⑥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气体质量增大的反应,反应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正确;
    ②③⑥正确,故选C。
    10.如图所示为800 ℃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A(g)2B(g)+C(g)
    B.前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 mol∙L−1∙min−1
    C.开始时,正、逆反应同时开始
    D.2 min时,A、B、C的浓度之比为2∶3∶1
    【答案】C
    【详解】A.根据图像得出浓度改变量为Δc(A)=0.2mol∙L−1,Δc(B)=0.2mol∙L−1,Δc(C)=0.1mol∙L−1,根据改变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得出反应可表示为2A(g)2B(g)+C(g),故A正确;
    B.前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故B正确;
    C.开始时,C的浓度为0,因此该平衡是正向开始建立的平衡,故C错误;
    D.2 min时,c(A)=0.2mol∙L−1,c(B)=0.3mol∙L−1,c(C)=0.1mol∙L−1,因此A、B、C的浓度之比为2∶3∶1,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1.下列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A.CH3CH2Cl与CH2ClCH2Cl B.CH4与CH3CH2Cl
    C. 与 D.CH3—CH3与
    【答案】D
    【分析】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称为同系物,同系物必须是含有相同数目相同官能团的同类物质。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两种物质的官能团数目不同,不是同类物质,不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两种物质不是同类物质,不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
    C.由结构式可知,两种物质的结构相同,是同种物质,不互为同系物,故C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两种物质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D正确;
    故选D。
    12.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天然气的产量
    D.汽油的产量
    【答案】B
    【详解】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乙烯的产量,答案选B。
    13.能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的化学试剂是
    A.澄清石灰水 B.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D
    【详解】A.乙烯和甲烷都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乙烯和甲烷,故不选A    ;
    B.乙烯和甲烷都不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鉴别乙烯和甲烷,故不选B    ;    
    C.乙烯和甲烷都不与无水硫酸铜反应,不能用无水硫酸铜鉴别乙烯和甲烷,故不选C;
    D.甲烷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酸性高锰酸钾能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故选D;
    选D。
    14.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的是(    )
    A.C2H4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C2H4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C.C2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CH4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逐渐褪色
    【答案】B
    【详解】A.C2H4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A不合题意;
    B.C2H4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是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B符合题意;
    C.C2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氧化反应,C不合题意;
    D.CH4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逐渐褪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HCl,D不合题意;
    故选B。
    15.下列有机物属于醇类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A.的官能团为,属于羧酸类,故A不选;
    B.分子内含2个—OH,属于醇类,故B可选;
    C.为碳酸,属于无机物,不为醇类,故C不选;
    D.的官能团为醛基(—CHO),为醛类,故D不选;
    故选B。
    16.下列物质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    ①C2H5OH  ②H2O   ③CH3COOH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C
    【详解】乙醇中的羟基氢能和钠反应生成氢气,水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可以和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醋酸中的氢离子能和金属钠反应放氢气,酸性醋酸>水>乙醇,三者的氢的活泼性顺序是③>②>①,电离出氢离子浓度为③>②>①,所以产生H2速率顺序是③>②>①,
    故选C。
    17.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鉴别棉纺线与羊毛线可用灼烧法鉴别
    B.糖尿病人病情可用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
    C.用浓硝酸可区分纯棉织物和真丝制品
    D.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可用稀硫酸洗
    【答案】D
    【详解】A.羊毛线(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纺线(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无此气味,可用灼烧法鉴别,故A正确;
    B.葡萄糖中含有醛基,因新制的氢氧化铜能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糖尿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其病情,故B正确;
    D.真丝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与浓硝酸能发生颜色反应变为黄色,纯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浓硝酸不能发生颜色反应,故C正确;
    D.银和稀硫酸不反应,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的试管,可以用硝酸来洗,故D错误;
    故选D。
    18.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绝对值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A.2CO(g)+O2(g)=2CO2(g) ΔH=-566kJ·mol-1
    B.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kJ·mol-1
    C.H2(g)+O2(g)=H2O(l) ΔH=-285.8kJ·mol-1
    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ΔH=-1103.6kJ·mol-1
    【答案】C
    【分析】1mol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产物时,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要注意水为液态时稳定。
    【详解】A.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2mol 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故A错误;
    B.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1mol CH4燃烧生成CO2和气态水时放出热量,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故B错误;
    C.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1mol H2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符合燃烧热定义,故C正确;
    D.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2mol C8H18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9.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反应①②为反应③提供原料气
    B.反应③也是资源化利用的方法之一
    C.反应的
    D.反应的
    【答案】C
    【详解】A.反应①的产物为CO和,反应②的产物为和,反应③的原料为和,A项正确;
    B.反应③将温室气体转化为燃料,B项正确;
    C.反应④生成物中为气态,C项生成物中为液态,故C项中反应的焓变不为,C项错误;
    D.依据盖斯定律可知,由可得所求反应及其焓变,D项正确。
    故选C。
    20.如下图所示,在101 kPa时,ΔH1=-393.5 kJ·mol-1,ΔH2=-395.4 kJ·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断裂金刚石和石墨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需要吸收能量,是物理变化
    C.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1 mol金刚石与1 mol O2的总能量低于1 mol CO2的总能量
    【答案】C
    【详解】由图得:①C(s,石墨)+O2(g)=CO2(g)△H1=-393.5kJ•mol-1
    ②C(s,金刚石)+O2(g)=CO2(g)△H2=-395.4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
    A.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则断裂金刚石和石墨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故A错误;
    B.因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金刚石的总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物质的量能量越大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C正确;
    D.由图知1 mol金刚石与1 mol O2的总能量高于1 mol CO2的总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2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B
    【分析】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抓住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A,常见的吸热反应中包括C或氢气做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但要注意其中不包括燃烧反应。
    22.在反应H2+Cl2=2HCl中,已知断开1 mol H—H需要能量436 kJ,断开1 molCl—Cl需要能量243 kJ,断开1 mol H—Cl需要能量431 kJ,判断该反应是
    A.放出83 kJ热量 B.放出183 kJ热量
    C.反应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吸收183 kJ热量
    【答案】B
    【详解】反应方程式为:H2+Cl2=2HCl,生成2molHCl,需吸收能量:436kJ+243kJ=679kJ,放出能量:2×431kJ=862kJ,放出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则该反应放热,因此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且放出热量为:862kJ-679kJ=183kJ,故答案为B。
    2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Q1+Q2Q3 C.Q1+Q22Q3
    【答案】A
    【详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由反应热=反应物键能之和与生成物键能之和的差值相等可得:ΔH=Q1kJ/mol+Q2kJ/mol—2Q3kJ/mol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考试化学试题docx、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考试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考试化学试题docx、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考试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