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按“氧化物、盐类”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A.Cl2、NaCl B.SO2、H2SO3 C.Na2O、NaOH D.CO2、Na2CO3
【答案】D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盐类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详解】A. Cl2属于单质、NaCl 属于盐,A不符合题意;
B. SO2、H2SO3 分别属于氧化物、酸,B不符合题意;
C. Na2O、NaOH 分别属于氧化物、碱,C不符合题意;
D. CO2、Na2CO3 分别属于氧化物、盐,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名称正确的是
A.坩锅 B.三角架 C.封液漏斗 D.洗气瓶
【答案】D
【详解】A. “坩锅”正确的名称是坩埚,故A错误;
B.的名称是三脚架,故B错误;
C.“封液漏斗”正确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C错误;
D.为洗气瓶,故D正确;
选D。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P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
C.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CaClO
D.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
【答案】B
【详解】A.P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错误;
B.次氯酸钠中氧是-2价,氢是+1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氯元素的化合价:+1,B正确;
C.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Ca(ClO)2,C错误;
D.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D错误;
故选B。
4.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 B.CuSO4溶液 C.酒精溶液 D.KCl溶液
【答案】A
【详解】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uSO4溶液、酒精溶液、KCl溶液均属于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故A正确;
答案选A。
5.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A.Na2O → NaOH B.Al(OH)3 → NaAlO2
C.Fe2O3 → Fe(OH)3 D.Na2CO3 → NaOH
【答案】C
【详解】A.Na2O是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 NaOH ,Na2O → NaOH能够一步实现,故A不选;
B.Al(OH)3 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NaAlO2,Al(OH)3 → NaAlO2能够一步实现,故B不选;
C. Fe2O3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所以Fe2O3→Fe(OH)3不能够一步实现,故C选;
D. Ca(OH)2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NaOH,所以Na2CO3→NaOH 能够一步实现,故D不选;
故选C。
6.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H3+HCl=NH4Cl B.H2SO4+2NaOH=Na2SO4+2H2O
C.CuO+H2Cu+H2O D.2NaHCO3Na2CO3+CO2↑+H2O
【答案】C
【详解】A.NH3+HCl=NH4Cl反应中未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A不合题意;
B.H2SO4+2NaOH=Na2SO4+2H2O反应中未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不合题意;
C.CuO+H2Cu+H2O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H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
D.2NaHCO3Na2CO3+CO2↑+H2O反应中未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有关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通常状况下呈黄绿色 B.能与NaOH溶液反应
C.铁丝在中燃烧,反应生成 D.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答案】C
【详解】A.在通常状况下,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故A正确;
B.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和水,故B正确;
C.氯气氧化性较强,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高价态,则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故C错误;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发出苍白色火焰,故D正确;
故选:C。
8.关于合金的叙述:①多数合金比成分金属熔点低,硬度大;②稀土金属可以用于生产合金;③合金中一定含金属;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多数合金比成分金属熔点低,硬度大,故①正确;
②稀土金属可以用于生产合金,提高合金的性能,故②正确;
③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一定含金属,故③正确;
④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一定是混合物,故④正确;
正确的是①②③④,选A。
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HClO显酸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Na熔点低,可用于高温下与TiCl4反应制备Ti
C.NaHCO3能与碱反应,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D.Na2O2能与H2O、CO2反应放出O2,可用作供氧剂
【答案】D
【详解】A.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细菌、病毒蛋白质氧化变性而失去生理活性,故可用于杀菌消毒,这与其是否显酸性无关,A不符合题意;
B.Na可用于高温下与TiCl4反应制备Ti,是由于Na具有强的还原性,与其熔点比较低无关,B不符合题意;
C.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CO2气体能够使面团松软,因此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这与其能与碱反应的性质无关,C不符合题意;
D.Na2O2能与H2O、CO2反应放出O2,来帮助人呼吸,因此Na2O2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D符合题意;
选D。
10.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A.15 mL 1 mol•L﹣1的AlCl3 B.10 mL 2 mol•L﹣1的CaCl2
C.20 mL 2 mol•L﹣1的NH4Cl D.50 mL 1 mol•L﹣1的KCl
【答案】B
【详解】A.15 mL 1 mol•L-1的AlCl3,氯离子的浓度为:1mol/L×3=3mol/L;
B.10 mL 2 mol•L-1的CaCl2中氯离子浓度为:2mol/L×2=4mol/L;
C.20 mL 2 mol•L-1的NH4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2mol/L×1=2mol/L;
D.50 mL 1 mol•L-1的K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mol/L×1=1mol/L;
综上分析,10 mL 2 mol•L-1的CaCl2中氯离子浓度最大,故选:B。
11.在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中被氧化的硫与被还原的硫的关系是( )
A.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质量比为2∶1
C.质量比为1∶2 D.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C
【详解】被氧化的硫与被还原的硫的关系就是化合价升高的硫与化合价降低的硫之比为1:2,由于都是同一物质,所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2,质量比也为 1∶2。答案选C。
12.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3.2g的X与一定量的Y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8.8g的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A.4:3 B.23:9 C.32:3 D.16:9
【答案】D
【分析】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则反应中m(R):m(M)=22:18,结合R的质量计算出M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参加反应Y的质量,计算Y和M的质量比。
【详解】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则反应中m(R):m(M)=22:18,故,解得m(M)=7.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Y的质量=8.8g+7.2g-3.2g=12.8g,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12.8g:7.2g=16:9,故选D。
13.《新修本草》中描述“青矾”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青矾加热时的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中含有3种酸性氧化物 B.所得赤色物质为
C.反应为分解反应 D.铁元素被还原
【答案】C
【详解】A.产物中的酸性氧化物只有SO2,故A错误;
B.Fe2O3是红色粉末,所得赤色物质为Fe2O3,故B错误;
C.反应,一种物质变为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3,铁元素被氧化,故D错误;
选C。
14.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加入到过量FeCl3溶液中可得Fe
B.金属单质参与反应时,金属一定失电子
C.铁丝不论在空气中还是纯氧中都不会燃烧
D.铝不易被氧化
【答案】B
【详解】A. Na加入到过量FeCl3溶液中,首先是和水反应,而不是和FeCl3发生置换反应,故A错误;
B. 由于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小于4,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金属单质参与反应时,金属一定失电子,故B正确;
C. 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C错误;
D. 铝是活泼金属,容易被氧化,故D错误;
本题答案 B 。
1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况下,1mol酒精的体积约为22.4L B.3.6gH2O中含有NA个水分子
C.1mol/L NH4Cl中含有NA个Cl- D.1molNa+中含有6.02×1024个电子
【答案】D
【详解】A.标况下,酒精不是气体,1mol酒精的体积小于22.4L,A错误;
B.3.6gH2O的物质的量为0.2mol,含有0.2NA个水分子,B错误;
C.没有指明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微粒数,C错误;
D.1mol Na+中含10mol电子,有6.02×1024个电子,D正确;
故选D。
16.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A.原子数 B.分子数 C.体积 D.物质的量
【答案】A
【分析】等质量的H3和H2,则H3物质的量为n(H3)=mol,H2物质的量为n(H2)=mol。
【详解】A.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mol×3,mol×2,因此原子数相同,故A符合题意;
B.根据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分子数不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因此体积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H3物质的量为n(H3)=mol,H2物质的量为n(H2)=mol,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某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Na+、ClO-、K+、
B.Fe3+、、、Cl-
C.Al3+、Cl-、Ba2+、OH-
D.Na+、Cl-、Ca2+、I-
【答案】D
【详解】A.在酸性溶液中ClO-转化为次氯酸,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
B.Fe3+在溶液中显棕黄色,不是无色的,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
C.在酸性溶液中OH-转化为水,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合;
D.Na+、Cl-、Ca2+、I-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且均是无色的,可以大量共存,D符合;
答案选D。
1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A.NaCl、H2SO4、CuSO4
B.CaCl2、AgNO3、MgCl2
C.Ba(NO3)2、NaCl、Na2SO4
D.HCl、Na2CO3、CaCl2
【答案】D
【详解】A.CuSO4溶液呈蓝色,可以观察鉴别,但NaCl和H2SO4无颜色且相互之间不反应,A错误;
B.CaCl2、AgNO3、MgCl2三种试剂都没有颜色,且银离子与CaCl2、MgCl2两者都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鉴别,B错误;
C.Ba(NO3)2、NaCl、Na2SO4三种试剂都没有颜色且Ba(NO3)2和Na2SO4虽生成沉淀但不能确定具体是哪种试剂,C错误;
D.HCl、Na2CO3、CaCl2三种试剂相互混合,若能与其中一种试剂产生沉淀且与另一种试剂产生气体,则该物质是Na2CO3,与之产生气体的是盐酸,另一种是氯化钙,D正确。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H2O+CO2↑
B.向Ba(OH)2溶液中滴入少量的NaHSO4溶液:H++SO+Ba2++OH-=BaSO4↓+H2O
C.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Ca2++H2O+CO2=CaCO3↓+2H+
D.制作印刷电路板原理:Cu+2Fe3+=Cu2++2Fe2+
【答案】C
【详解】A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盐酸能拆成离子形式,氯化钙能拆成离子形式,故该离子方程式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中滴入少量硫酸氢钠,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酸钡沉淀,故离子方程式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钙中通入二氧化碳,不反应,故离子方程式错误,故C符合题意;
D.制作印刷电路板是用氯化铁溶液和铜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答案】D
【详解】A.由于实验操作是把稀硫酸分别加入两种金属上,这样是无法比较金属活泼性的,A错误;
B.a点时,锌的反应早已结束,与锌反应的烧杯内硫酸过量了,B错误;
C.b点时,镁与硫酸反应的烧杯内产生氢气较多,C错误;
D.c点之后还能生成氢气,故说明c点时金属还有剩余,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21.回答下列问题
(1)有以下六种物质:①乙醇;②0.1mol/LNa2CO3溶液;③NaOH固体;④液态氯化氢;⑤冰醋酸;⑥石墨。上述状态下的物质中,能导电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
(2)请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3)请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HNO3___________;
②Ba(OH)2___________;
③Fe2(SO4)3___________;
④NaHSO4___________
(4)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的方法是___________。
(6)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迅速转变为氢氧化铁的现象为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②⑥ ③④⑤
(2)
(3) HNO3=H++ Ba(OH)2=Ba2++2OH- Fe2(SO4)3=2Fe3++3 NaHSO4=Na++H++
(4)2Na2O2+2H2O=4Na++4OH-+O2↑
(5)取样于试管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先加硝酸酸化后加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含Cl-;先加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加硝酸,仍有白色沉淀存在,则证明溶液中含Cl-
(6) 白色沉淀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 4Fe(OH)2+2H2O+O2=4Fe(OH)3
【解析】(1)
判断能导电的物质,要看物质在熔融状态下是否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溶液状态下是否出现离子。固体物质导电是由于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如金属单质。0.1mol/LNa2CO3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石墨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③NaOH固体;④液态氯化氢;⑤冰醋酸都是化合物且其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导电是电解质,故答案为:②⑥;③④⑤。
(2)
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和水,由氯气到氯化钠,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由氯气到次氯酸钠,氯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表示为:。
(3)
注意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且强酸的酸式盐需把酸式酸根拆开。四种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NO3=H++;Ba(OH)2=Ba2++2OH-;Fe2(SO4)3=2Fe3++3;NaHSO4=Na++H++。
(4)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注意过氧化钠不能拆。
(5)
取样于试管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先加硝酸酸化后加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含Cl-;先加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加硝酸,仍有白色沉淀存在,则证明溶液中含Cl-
(6)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发生反应迅速转变为氢氧化铁
4Fe(OH)2+2H2O+O2=4Fe(OH)3,现象为白色沉淀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
三、实验题
22.某次实验需用450mL、0.5mol/L的H2SO4溶液,某同学用10mol/L的H2SO4溶液进行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量筒、玻璃棒,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配制本次实验需要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上述10mol/L的H2SO4___________mL。
(3)配制过程:
①用量筒量取所需10mol/L的H2SO4溶液
②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
③用玻璃棒引流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已经检漏的合适规格的容量瓶中
④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⑤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⑥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⑦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待用
上述配置溶液的步骤存在缺失,缺少的步骤是___________,应放在步骤___________之前进行(填“序号”)。
(4)在横线上填写下列各种情况对所配制溶液浓度的影响(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___________。
②容量瓶中有蒸馏水未干燥___________。
③定容时,俯视液面___________。
④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液面___________。
【答案】(1) 5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2)25.0
(3) 冷却 ③
(4) 偏低 不影响 偏高 偏高
【解析】(1)
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相平,盖好容量瓶塞,反复颠倒摇匀,将配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贮存,所以用到的仪器:烧杯、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容量瓶,没有480mL的容量瓶,应选择大于480mL规格相近的容量瓶,故选择500mL的容量瓶,所以还缺少的仪器: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
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设配制500mL、0.5mol/L 的稀H2SO4溶液需要硫酸体积为V,则依据溶液稀释规律得:10mol/L×V=500mL×0.5mol/L,解得V=25mL;故答案为:25;
(3)
用浓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等,所以缺少的步骤是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应放在步骤③之前进行;故答案为: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③;
(4)
①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②容量瓶中有蒸馏水未干燥,不影响浓度;故答案为:不影响;
③定容时,俯视液面,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④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液面,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四、计算题
23.现有14.4g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8.96L。回答问题:
(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
(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答案】(1)36g/mol
(2)0.4NA
【解析】(1)
14.4g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8.96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8.96L÷22.4L/mol=0.4mo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4.4g÷0.4mol=36g/mol;
(2)
CO和CO2分子中均含有1个碳原子,所以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4mol,个数为0.4N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化学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