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1章第2节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课时学案
展开第二节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考试评价解读 | 核心素养达成 | |
1.了解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能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离与提纯。 2.了解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物质的组成进行检验和分析。 | 科学探究 与 创新意识 | 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以及检验探究方案,进行科学探究;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
科学态度 与 社会责任 | 在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案设计中,要具有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意识。 |
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以练带忆]
1.(2020·山东高考)实验室分离Fe3+和Al3+的流程如下:
已知Fe3+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FeCl4]-,该配离子在乙醚(Et2O,沸点34.6 ℃)中生成缔合物Et2O·H+·[FeCl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下
B.分液时,应先将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分液后水相为无色,说明已达到分离目的
D.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
A 解析: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上,A项错误;分液时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B项正确;水相为无色,说明黄色配离子基本被萃取出来,C项正确;直形冷凝管有利于液体流出,D项正确。
2.(2020·全国卷Ⅰ)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 )
| 气体(杂质) | 方法 |
A | SO2(H2S) |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B | Cl2(HCl) | 通过饱和的食盐水 |
C | N2(O2) |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
D | NO(NO2) |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
A 解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仅能与H2S反应,而且也能与SO2反应,A项不能实现目的。
[练后梳理]
1.分离、提纯的含义
→
|
→
2.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实验装置
(1)过滤
| 适用范围 | 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 |
注意事项 | 一贴 |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
二低 | 滤纸上缘低于漏斗口 | ||
液面低于滤纸上缘 | |||
三靠 | 烧杯紧靠玻璃棒 | ||
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 | |||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
(2)蒸发
适用范围 | 分离易溶性固体的溶质和溶剂 | |
注意事项 | 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 ②停止加热的标准: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
(3)萃取和分液
适用 范围 | 萃取: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种溶剂里提取出来 | |
分液: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易分层的液体 | ||
注意 事项 | 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 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 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④常用的萃取剂有苯、CCl4等,一般不用酒精作萃取剂 |
(4)蒸馏
适用 范围 | 分离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 |
注意 事项 | 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 |
蒸馏烧瓶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 ||
冷凝管水流方向为下口进,上口出 |
(5)升华
适用 范围 | 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分离 | |
注意 事项 | 如NaCl固体中的I2可用该方法,但NH4Cl固体中的I2不能用升华的方法分离 |
3.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实验方法
(1)物理方法
(2)化学方法
方法 | 原理 | 举例 |
洗气法 | 将气体混合物通过洗气装置而除去杂质气体 | 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
沉淀法 |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 | Cl-、SO、CO及能形成弱碱的金属阳离子可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离子生成沉淀,过滤除去 |
气化法 | 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 | CO、HCO、SO、HSO、NH等与H+或OH-反应生成气体除去 |
热分 解法 | 用加热法除去固体混合物中易分解的物质 | 除去NaCl中的NH4Cl |
酸碱溶 解法 | 利用酸或碱将杂质溶解除去 | 用盐酸除去SiO2中的CaCO3 |
氧化还 原法 |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除去杂质 | 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中的SO2 |
水解法 | 利用水解反应除去杂质 | 可用CuO、Cu(OH)2等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Cl3 |
电解法 | 利用电解原理分离和提纯物质 | 电解精炼铜,将含杂质的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液为含铜离子的溶液 |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以练带忆]
1.(2020·全国卷Ⅱ)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KCl、MgSO4、CaCO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做焰色试验,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
A.KCl、NaCl B.KCl、MgSO4
C.KCl、CaCO3 D MgSO4,NaCl
B 解析:由信息①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可排除碳酸钙;由信息②焰色试验透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说明含有钾离子,可推测含有氯化钾。由信息③向溶液中加入碱产生白色沉淀,可推测含有硫酸镁,所以B正确。
2.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②Ba2+、③Cl-、④Br-、⑤SO、⑥SO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序号 | 操作步骤 | 现象 |
(1) | 用pH试纸检验 | 溶液的pH>7 |
(2) |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 下层呈橙色 |
(3) | 向(2)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4) |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B.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②③
C.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⑥
D.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C 解析:(1)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7,说明溶液呈碱性,肯定含有SO,则一定不含Ba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一定含有阳离子Na+;(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说明溶液中含有
Br-;(3)向(2)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 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BaSO4,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SO,因为在第(2)步中加入过量氯水后,SO被氧化为SO;(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AgCl,但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因所加氯水中含有
Cl-,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①④⑥,可能含有的离子为③⑤,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②。
3.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相同温度下,测定0.1 mol/L 的 NaHCO3和 NaHSO4溶液的pH | 前者pH比后者大 | 非金属性:S>C |
B | 将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稀释a、b倍 | 稀释后溶液pH相同 | a>b |
C | 向25 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 | 生成红褐色沉淀 | 制得Fe(OH)3胶体 |
D | 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酸化的FeSO4溶液 | 溶液变为棕黄色后迅速出现大量气泡 | Fe2+催化H2O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O2 |
A 解析:NaHSO4电离出的HSO只电离不水解,0.1 mol/L NaHSO4溶液的pH=1,测定 0.1 mol/L的NaHCO3溶液的pH>7,说明HCO发生水解,则H2CO3的酸性小于H2SO4,非金属性:S>C,A正确;将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稀释a、b倍,稀释后溶液pH相同,醋酸加水多,B错误;向25 mL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制得 Fe(OH)3胶体,不能生成红褐色沉淀,C错误;D项可能是H2O2溶液氧化Fe2+生成的Fe3+催化H2O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O2,D错误。
[练后梳理]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试剂与方法 | 现象 | 检验离子 |
加入NaOH溶液 | 产生红褐色沉淀 | Fe3+ |
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 Fe2+ | |
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加至过量沉淀溶解 | Al3+ | |
生成蓝色沉淀 | Cu2+ | |
加入NaOH 溶液并加热 | 生成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 NH |
加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Fe3+ |
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氯水 | 开始无明显现象,再加氯水时溶液呈红色 | Fe2+ |
加入K3[Fe(CN)6] | 生成蓝色沉淀 | |
加入盐酸→再加入稀硝酸 | 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 | Ag+ |
加入石蕊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H+ |
焰色试验 | 火焰呈黄色 | Na+ |
火焰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 K+ | |
火焰呈黄绿色 | Ba2+ |
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3)利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
(4)利用氯水和其他试剂检验
3.常见气体的检验
(1)酸性气体的检验
(2)碱性气体的检验
(3)还原性气体的检验
(4)强氧化性气体的检验
对于不同物质的鉴别,可利用不同物质的特征反应或特征现象(如颜色、状态等)区别。常见题型有限用一种试剂鉴别,任选几种试剂鉴别,不外加试剂鉴别等。
1.(命题情境:化学与古典文化的联系)《炼丹秘诀》中的“抽汞法”有如下叙述:“朱砂不计多少。入沙锅中以炭屑填平锅口,剪蛎壳板如锅大密钻小窍盖之,却将空沙锅一个与前锅二口相合,铁丝固济(包括有用铁丝缠和用盐泥固济二法),地下掘一穴安埋空锅,煅炼之后候冷取出,大概银朱一两只有真汞三钱。”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A 解析:古文中的意思是通过加热反应产生的汞蒸气冷却后得纯净汞。
2.(2020·全国卷Ⅲ)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
| 气体 | 溶液 |
A | H2S | 稀盐酸 |
B | HCl | 稀氨水 |
C | NO | 稀H2SO4 |
D | CO2 | 饱和 NaHCO3溶液 |
B 解析:H2S与稀盐酸不反应,不能形成喷泉,A错误;NO与稀H2SO4不反应,不能形成喷泉,C错误;CO2与饱和 NaHCO3溶液不反应,不能形成喷泉,D错误。
3.工业上常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蒸馏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略)从植物组织中获取挥发性成分。这些挥发性成分的混合物统称精油,大都具有令人愉快的香味。从柠檬、橙子和柚子等水果的果皮中提取的精油大多是柠檬烯()
甲 乙 丙
提取柠檬烯的实验操作步骤:
(1)将1~2个橙子皮剪成细碎的碎片,投入乙装置中,加入约30 mL水。
(2)打开活塞K。加热水蒸气发生器至水沸腾,活塞K的支管口有大量水蒸气冒出时旋紧,打开冷凝水,水蒸气蒸馏即开始进行,可观察到在馏出液的水面上有一层很薄的油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当馏出液无明显油珠、澄清透明时,说明蒸馏完成
B.蒸馏结束后,为防止倒吸,立即停止加热
C.长导管作安全管,平衡气压,防止由于导管堵塞引起爆炸
D.要得到纯精油,还需要用到的分离提纯方法:萃取、分液、蒸馏
B 解析:蒸馏结束后,为防止倒吸,应先打开活塞K,然后停止加热,B错误。
4.(命题情境:化学与污染处理的问题)聚合硫酸铁(PFS)是水处理中重要的絮凝剂,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PFS的具体工艺流程如图:
废铁屑溶液PFS固体产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酸浸”反应速率
B.步骤③,可选用H2O2、Cl2、KMnO4等氧化剂将Fe2+转化为Fe3+
C.步骤④,加稀硫酸调节pH在一定范围内,若pH偏小则Fe3+水解程度太弱,若pH偏大则形成Fe(OH)3沉淀
D.步骤⑤,减压蒸发有利于降低蒸发温度,防止产物分解
B 解析:废铁屑粉碎过筛后加入酸浸,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加入氧化剂氧化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再加入稀硫酸生成聚合硫酸铁,减压蒸发得到PFS固体产品。步骤③,可选用H2O2将Fe2+转化为Fe3+,还原产物为水,不引入新杂质,不能选Cl2、KMnO4等,易引入新杂质,故B错误;铁离子易水解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溶液的pH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pH偏小时Fe3+水解程度弱,pH偏大时则容易生成Fe(OH)3沉淀,产率降低,则步骤④,加稀硫酸调节pH在一定范围内,故C正确;常压蒸发温度过高导致聚合硫酸铁分解,减压蒸发,有利于降低蒸发温度,防止产物分解,故D正确。
5.某化学兴趣小组从含有KI、KNO3等成分的工业废水中回收I2和KNO3,其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1中有机相应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无机相从上口倒出
B.步骤2使用的玻璃仪器有蒸馏烧瓶、酒精灯、牛角管、球形冷凝管、锥形瓶
C.步骤3可在装置中完成
D.步骤4中,将溶液蒸发至只剩少量水时,用余热将晶体蒸干
C 解析:步骤1为萃取分液操作,苯的密度比水小,故有机相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A错误;步骤2为蒸馏,应选用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冷凝回流,B错误;步骤3为升华,用图中装置能较好地控制温度,C正确;步骤4为蒸发结晶,由于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应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因此加热至有少量晶体出现时就可停止加热,D错误。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10.2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与鉴别(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10.2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与鉴别(含解析),共22页。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化学实验基础第2节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学案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化学实验基础第2节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学案含答案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9章第2节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9章第2节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课时学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