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8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8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8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8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8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背景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明的内涵,文明产生的标志,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5000年,生产生活,北京人,分布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有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国家形成 文字出现 城市建立 阶级 管理 艺术 科学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打制石器,渔猎采集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
生产生活:磨制石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使用陶器建村定居生活
分布广,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会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至公元前2070年)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
思考: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演变的原因?
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姜寨聚落遗址反映了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反映了尚未产生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姜寨聚落是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公共权力的出现 ——统治者的强大的调动、组织能力 农业发展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和水利系统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
✎良渚莫角山遗址浮选出的碳化稻米
玉琮、玉璧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成了“国家”的标准。 ——科林·伦福儒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摘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求是》2020年第2期
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
(1)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直接统治;(3)地方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商:中国第一个历史王朝——《剑桥中国上古史第四章》
关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论
中国学者先入为主的认为夏朝存在,再去寻找证据,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是存在问题的。——英国学者艾兰
(4)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书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 多次迁都后定于殷)
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其总数已达十五万之多,文字总量已超过百万,可识读一千多字。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军事、天文、历法、地理气候、礼仪民俗、医学、文法等。----《古代甲骨文与金文》
已巳 王卜囗贞岁商受年 王占曰 吉东土受年 吉南土受年 吉西土受年 吉北土受年 吉
1、神权色彩浓重。2、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为何分开占卜商朝领土?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间接控制的方国和诸侯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殷本纪》
分封制 ①概念:即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 ②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③对象:王族、先代帝王后代、功臣 ④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
影响:积极: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消极:诸侯独立性大,易形成地方割据。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定都镐京)
a.含义:按照血缘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
从宗法制角度看:血缘关系(兄弟或叔侄)
从分封制角度看:政治关系(君臣或上下级)
b.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度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尚书·梓材》
由重天命和鬼神到重人事,天命无常、敬德保民
思考:请自学课本,据材料归纳奴隶制社会的经济生活特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说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判断文明的要素,文字的出现,铜器的使用,城市的出现,国家的产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背景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内服大邑商,内外服制松散联盟,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联系,西周的井田制,生产力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说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石器时代的分期,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什么是甲骨文,四羊方尊,“国人暴动”,夏商西周,分封的方法,西周等级示意图,我来当审判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