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野望备课ppt课件
展开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诗人于隋末举孝廉,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弹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这首诗作于唐代初年,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野 望[唐]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薄暮:傍晚。薄,接近徙倚:徘徊依:归依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译文: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译文: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顾:视,看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译文:举目四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1.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由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这两联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在夕阳的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牧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2.诗歌最后一句用到了什么典故?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3.全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野望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野望集体备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叙事抒情,惆怅孤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野望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野望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法指津,走近作者明晰背景,王绩其他作品,听读诗歌初步掌握,掌握字词,掌握节奏,再读诗歌品味赏析,品味赏析走进心灵,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野望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野望课前预习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