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巩固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5564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复习巩固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2)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5564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复习巩固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2)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5564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复习巩固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2)
展开第一单元复习巩固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只大公鸡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美中不足。
B.演出结束后,会场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
C.这款汽车的设计不拘一格,既美观大方又舒适。
D.敌人被我军打得落花流水,失魂落魄。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瞒着(mán) 海域(yù) 歧途(qí) 那畔(pàn)
B.誊写(yù) 谨慎(jĭn) 发酵(jiào) 借鉴(jiàn)
C.嫦娥(é) 木桩( zhuāng) 涨潮( zhàng) 船桨( jiāng)
D.凛冽(lĭng) 窠里(kē) 闲逸(yì) 浣女(huàn)
3.依次填人句中横线上的内容,前后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
①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以沟通彼此之间的心灵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静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4.根据构字规律推测,会意字“窅(yǎo)”的意思很可能与( )有关。
A.洞穴 B.眼睛 C.眼睛深陷,深远 D.墓穴
5.《桂花雨》一文中“我总是缠着母亲问”,这个“缠”字,正确解释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我”迫不及待摇桂花的心情。
B.我很淘气,不懂事。
C.“我”嘴馋,想吃桂花。
D.“我”是一个难缠的人,搅得母亲做不成事情。
6.下面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世闻名——臭名远扬 B.兴高采烈——兴致勃勃
C.足智多谋——阴谋诡计 D.呕心沥血——处心积虑
二、填空题
7.用“√”选出正确读音。
垂蔓(wàn màn) 熟悉(xī xí)
眼睑(lián jiǎn) 待会儿(dāi dài)
眸子(mú móu) 享受(xiǎng hēng)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信赖——( ) 索性——( )
茂盛——( ) 熟悉——( )
9.比一比,再组词。
碗( ) 炒( ) 踮( )
婉( ) 钞( ) 掂( )
编( ) 诵( )
篇( ) 桶( )
10.给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细腻:①细致光滑。②(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
(1)画家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苏州园林的美景。( )
(2)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
11.选词填空。
精妙 精巧
(1)卧室的玻璃窗上点缀着________的窗花。
(2)艺术家们________绝伦的表演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欣赏 观赏
(3)我非常________那些助人为乐的好心人。
(4)盆栽植物除了________外,还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
12.花生的特点很多,根据课文内容和人物提示选择。(填序号)
A.味道很美 B.价钱便宜
C.可以榨油 D.果实深埋土里
E.不好看,却很有用
姐姐:________________
哥哥: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
父亲: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积累内容填空。
(1)在清水田里,时有_____站着____,整个的田便成了___________。
(2)垂委饮清露,_______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14.按课文内容填空。
(1)《落花生》一文的作者是______,他的笔名是“______”。 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写法,给我们讲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______,不要做______。
(2)《珍珠鸟》这篇课文从珍珠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描写了它的可爱。
(3)俗话说:“没有规矩,________。”班级公约是________共同制定、认可的规则。制定班级公约,可以营造________,建设________的班集体。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林则徐请客
林则徐五十三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束时,送上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感觉受到了侮辱,心里非常生气。
过了几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送。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喉咙里比卡着鱼骨头还难受。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
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非常滚烫,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
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呆若木鸡,有苦说不出。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15.在第4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
16.第4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省略号表示_____。
17.第2自然段中,外国人哄笑的原因是________。
18.用“ ”画出描写外国人“洋相出尽”的语句。
19.外国人觉得林则徐是不好对付的中国官员的原因是( )
A.外国人少,林则徐带的人多
B.林则徐负责查禁他们的鸦片
C.林则徐很有智慧,巧妙地反击了外国人
20.短文中的外国人可以用词语“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阅读语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粽子里的乡愁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棕、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批,美其名日“富贵粽”。
④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这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以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A.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好吃懒做,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B.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乞讨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⑧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看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⑨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⑩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⑪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句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⑫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21.请你概括本文的内容,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全文,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母亲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我”最爱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结合上下文,揣摩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里“乡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6.习作。
题目:我爱故乡的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围绕题目展开,写出喜爱的理由;②习作过程中要写出真情实感;③使用恰当的修辞使文章更生动;④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美中不足:事情虽然很好,但还有不够完善、不够理想的地方。
“这只大公鸡走起路来,昂首挺胸”说的是大公鸡走路姿势昂首挺胸,十分有气势。根据词义和句意,词语“美中不足”运用不正确。
B.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人们看完演出热情地鼓掌,那掌声声音十分大。根据词义和句意,词语“震耳欲聋”运用正确。
C.不拘一格:不拘泥于一种规格、方式;比喻打破常规。
这款汽车的设计没有局限在某一方面,既美观大方又舒适。根据词义和句意,词语“不拘一格”运用正确。
D.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敌人被我军打得落花流水,惊慌失措。根据词义和句意,词语“失魂落魄”运用正确。
选项A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故选A。
2.A
【解析】略
3.C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需要抓住关键词语,寻找语言环境与选项之间的联系,才能答好此类题目。第一分句的关键词是“润滑剂”,润滑剂的作用就是消除摩擦,故选②。可以直接排除选项A。第二分句的关键词是“镇静剂”,其作用就是让人保持平静,故选④。可以继续排除选项B。第三分句的关键词是“阳光”,“阳光”可以消融积雪,故选①。至此,正确答案C已经可以选出。最后一个分句的关键词是“桥梁”,其作用是沟通,故选③。本题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构字规律推测字义的能力。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构成,其意思综合表示了这些构字成分的意义,如“甭béng”由“不”和“用”组成,表示“不用,不要,不必”的意思。A、B、D三项都只涉及“穴”或“目”其中一个部件的意思,不符合会意字的造字本意,是错误的。C项中“眼睛”与“目”有关,“深陷”与“穴”有关。根据会意字的构字规律,“窅”字应综合表示“穴”与“目”的意思,所以C是正确答案。本题选C。
5.A
【详解】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桂花雨》。这篇课文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一文中“我总是缠着母亲问”,这个“缠”字,表现了“我”迫不及待摇桂花的心情。
6.B
【解析】略
7.màn xī
jiǎn dāi
móu xiǎng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蔓:wàn细长能缠绕的茎:瓜蔓儿;màn藤蔓,草本蔓生植物的枝茎。垂蔓。
熟悉:shú xī了解得清楚明白;熟知。
眼睑:yǎn jiǎn眼球前的软皮肌肉组织,边缘长有睫毛,可以保护眼球。
待会儿:dāi huìr等待一下。
眸子:móu zǐ眼睛中的瞳仁。
享受:xiǎng shòu享有受用,指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
8. 相信 干脆 茂密 熟知
【详解】考查近义词。
信赖:信任并依靠。近义词:相信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近义词:干脆
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繁密。近义词:茂密
熟悉:了解得清楚,清楚地知道。近义词:熟知
9. 饭碗 炒菜 踮脚 婉约 钞票 掂量 编剧 朗诵 篇章 水桶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分与组词。平时学生要注重对形近字的辨析。形近字形相似,但读音和意思可能都不同,这要注意平时对形近字的辨析和运用。尤其要注意形近字的偏旁,大部分形近字都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学生便可根据形旁判断字意并组词。
10. ② ①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多义词的掌握。
(1)“画家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苏州园林的美景。”本句的细腻的意思指的是画家的笔法细致入微。细腻:(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
(2)“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本句的细腻的意思指的是抚摸光滑的绒毛。细腻:细致光滑。
11. 精巧 精妙 欣赏 观赏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精妙:精致巧妙。
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精细巧妙。
“精妙”多用于形容思想或者想法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有心思,恰到好处;“精巧”多用于形容技术、器物等精细巧妙。
(1)“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窗花样式繁多,我们可以用词语“精巧”来形容设计精美的窗花。
(2)“表演”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表演上的每个细节都经过艺术家们的思考和设计,我们可以用词语“精巧”来形容精彩的表演。
欣赏:①用喜爱的心情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②认为好;喜欢。
观赏:指具有一种赏识的观看心态,观看欣赏。
“欣赏”可以指在听觉的、味觉的、嗅觉的或精神方面的享受,对象不限于看的见的东西,还有认为好和喜欢的含义;“观赏”只能用于通过视觉享受美好的事情,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东西。
(3)助人为乐的好心人有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喜欢和赞扬。根据词义和句意,填空处应填“欣赏”。
(4)“盆栽植物”多数指盆里栽种的花木。盆栽植物除了可以用于观看欣赏外,还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作用。根据词义和句意,填空处应填“观赏”。
12. A C B DE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落花生》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结合课文原文: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来填空。
13. 一只两只白鹭 钓鱼 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和课文内容的背诵默写,要对学过的诗歌及时巩固复习,进行默写。不要写错别字,不要背混课文内容即可。
(1)本句话出自课文《白鹭》。
(2)本句诗出自虞世南的《蝉》,全诗内容为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4. 许地山 落华生 借物喻人 有用的人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外形 叫声 动作 神态 不成方圆 同学们 良好的学习环境 团结友爱
【详解】(1)《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2)《珍珠鸟》是当代作家冯骥才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描绘了在一丛绿意盎然、充满生气的吊篮里的一只鸟笼里,一只红嘴小精灵在快乐地飞来飞去的图景,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信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准则这一寓意。此文语言轻柔婉约,却也波澜跌宕,其情感浓郁,描绘细腻,朴素而有文采。这篇课文从珍珠鸟的外形、叫声、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了它的可爱。
(3)此题考查学生对俗语谚语的识记默写。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它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没有规和矩,当然无法做成方形或圆形的东西,于是出现了那句俗语。不过,现在这俗语已不再是木工专用,而变成了人们泛指任何事情若无一定规则,便会出错的告诫用语了。“规”和“矩”合并成一个新词,“规矩”可解作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方圆”不再指方形圆形东西,而指特定事物了。
15., “ ! ” 16. 声音延长 列举的省略 17.他们成功地侮辱了林则徐,让林则徐出了洋相 18.他们“啊——”“啊——”嚷成一片。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 19.C 20. 示例:傲慢无礼 自讨苦吃
【解析】略
21.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线索——家乡的粽子,将对往事的回忆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这条线索中逐一展开,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挚浑厚的情怀: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无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 22.母亲是一个勤劳灵巧,善良体贴,懂得惜福的人。 23.母亲的粽子有莲子红枣粽、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我最喜欢的是灰汤粽;那粽子特别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 24. 这句话强调了童年只能永远留在记忆里。 这句话说明了母亲的话在“我”心里引起了深深的震撼,让“我”明白做人应该善良、惜福,并且关心不幸者。 25.乡愁对于每一个来说,就像一个美好的梦,永远地埋藏在心里。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拿出来回味,也总会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
【解析】略
26.示例:
我爱故乡的小溪
春天,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淌,像多情的少女哼着婉转美妙的歌儿。清澈见底的小溪中,条条鱼儿悠闲自得地在溪中游着,令人不禁要停下瞧瞧。溪水流到中心时,有几块大石子,黑黝黝发亮。溪水撞击、水花四溅,又增添了几分乐趣。小溪两旁,满是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给小溪编织了一个五彩花环。垂柳轻轻甩着长发,跟着小溪婆娑起舞。春天的小溪充满生机。
夏天,小溪更加迷人。溪水被太阳照得波光粼粼,水面一闪一闪,像是点缀着一颗颗星星。小孩们到溪边捡石子,投向小溪,小溪溅起水花,飞珠滚玉般把“珍珠”洒向两旁。每逢雨天,雨蛙们成群结队地“唱歌”。这时,你若来到溪边,只听见“呱呱”的声音。那是雨蛙们在唱“夏日交响曲”呢!蛙声时而高,时而低,很有规律。小溪也乐了,脸上泛起了小酒窝,荡起笑的涟漪。夏天的小溪美丽迷人。
秋天,小溪摇身一变,成了文静的小姑娘。静静地、缓缓地流淌。既不像春天那样活泼,也没有夏天那样迷人。但是,她也有独特之处。当一片片枯黄的叶子飘落下来,小溪便把它们接住,让它们随着自己流动。一片片叶子犹如一条条金色的小船在水面上滑行。鱼儿们也纷纷沉到水里,大概是冷了吧!秋天的小溪安安静静。
冬天,袅袅升腾的薄雾好似小溪的轻纱面罩。小溪为何不向人们展示出她修理的面庞呢?是害羞,还是……这让人不由得不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送天的小溪神秘极了。
我爱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但我更爱故乡的这条小溪!这弯弯曲曲的小溪,一直在我心中汩汩地流淌着……
【详解】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可在横线上写上一些“事物或景物”。习作中要抓住“爱”这个中心点来组织材料,写出喜爱的理由,注意表达真情实感,若能分段叙述,并灵活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文章表达更加生动,层次更加分明。
期末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2): 这是一份期末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2),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习作乐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易错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2): 这是一份期末易错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2),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2): 这是一份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2),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9d51892728c9b87c5ec62b43e2e0f84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