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2)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综合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2),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综合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垂蔓(màn) 眸子(móu) 平衡(hén) 划归(huà)
B.侮辱(rǔ) 擅长(shàn) 浩瀚(hàn) 任丘(rèn)
C.拐弯(guǎi) 发誓(shì) 梭子(shuō) 衰老(suāi)
D.奉命(fèng) 灰烬(jìn) 海域(yù) 汤勺(sh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糕饼 懒惰 理所当然 难以置信
B.允诺 防碍 众星拱月 相依为命
C.稀罕 饱览 国泰民安 民不了生
D.拒绝 隐弊 夜不闭户 内忧外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三句不一样旳一项是( )
A.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B.诸葛亮忠于蜀汉政权,足智多谋,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C.这部小说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好的。
D.如果因为一点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终究难成大器。
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就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B.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C.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
D.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5.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
B.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C.在复述故事时,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D.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6.下列诗句中,和“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是同一个节日的是( )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D.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7.对下面这段话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生活宛如秋天里一串串晶莹玉润的紫葡萄①,尝一尝有酸有甜:酸是播种时辛劳的汗水?②甜是丰收后喜悦的笑容。如果③你辛勤耕耘之后,才会收获高大④的果实。
A.①处的词语应改为“玛瑙”。 B.②处的问号应改为分号。
C.③处的词语应改为“在”。 D.④处的词语应改为“丰硕”。
8.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桂花雨》的作者琦君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B.《搭石》是按照“介绍搭石——摆放搭石——走搭石——赞美搭石”的顺序展开的。
C.《牛郎织女》一文中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如,王母凭借一根玉簪就能划出天河、牛郎披着牛皮能够升天救亲人等,体现了民间文学的特点。
D.《题临安邸》中,诗人触景生情,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批判了北宋达官贵人们的醉生梦死。
9.下列关于提高读书速度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回读。 B.带着问题阅读。
C.遇到不懂的词语,要赶紧查词典解决。 D.边读边想,抓住关键词句。
二、填空题
10.看拼音,写词语。
aì mù lián jié fáng ài fù jīng qǐng zuì
( ) ( ) ( ) ( )
chí yán xī han xiāo huǐ jīn bì huī huáng
( ) ( ) ( ) ( )
11.把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它的果实在地里( )不像桃子( )石榴( )苹果那样( )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 )上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
12.根据意思写成语或者看成语写出大体意思。
(1)盼星星盼月亮——_________________;畏首畏尾——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风气好——_________________;直言不讳——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3.仿照例句的写法,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新运动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兴高采烈”和“得意忘形”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然后任选一个词语,用上它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声音的温度
①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体质本就弱的父亲,因焦虑过度,也随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②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13岁。山村的夜色中,黑漆漆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嗥,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
③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哨子——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哨子。鼓起胸腔,拼命地让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最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
④“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坐着、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⑤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撞击出铿锵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⑥从此,每天夜里,围绕这屋子的前后,会约定似的响起来来回回的脚步声,锄头的丁当声。脚步声断断续续要响一整夜,他们边走路边大声说话。我知道,这么黑的夜,他们( )要赶路或者侍弄庄稼,( )要用说话声给我驱赶恐惧,要用声音告诉我:我们都在窗外!
⑦自此以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
15.“变故”一词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第二自然段画横线的部分,是通过描写“我”( ),表现出了“我”和“妹妹”的恐惧。请在下面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看到的和听到的 B.神态 C.想到的 D.语言
17.请从下列关联词中选择恰当的,填在第⑥小节的括号里。
即使……也……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18.联系上下文思考,乡亲们晚上来陪我和妹妹,总是带着锄头,其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声音也是有温度的”,这句话中的“声音”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你的生活中,觉得哪些声音也是有“温度”的?为什么?请用简要的话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路人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在密密的雨中,街上行人稀少。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我只顾低头赶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他踉呛(liàng qiàng)了一下,迅速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声道歉。“噢,噢,不要紧。”“哎呀!”这时我才发现他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大伯,我扶你回去吧!”说着,就伸手搀扶着他。“太谢谢你了,小姑娘。”他很感动地说。我们一起向前走去。
突然,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水泥板,就不满地嚷着说:“谁把水泥板拿开了,也不放回原处,真缺德!”但一想到身旁的盲人,忙提醒说:“大伯,你走这边,小心绊倒。”他刚走了一步,随即又停了下来,挣开被我搀扶的手,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还会有人经过这里,说不定会绊倒的。”不一会儿,他摸到了那块水泥板,又摸到了下水道,小心翼翼地搬过去把它盖好。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伸手到衣袋里去摸手绢。
这时,我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一震,赶紧拿出自己的手绢,放在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中。他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清。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看见他那模糊的眼睛在闪光。是的,我看见了他那颗火热透明的心,一颗时时能够想到别人的心。
雨仍在下着。雨中,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 )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 )在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
21.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2.“我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一震”是因为( )
A.我被这恶劣的天气吓到了。 B.我被水泥板绊倒了。
C.我被盲人伯伯的行为打动了。 D.我因为自己帮助盲人感到自豪。
23.请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4.下面几句话中,哪一句最能确切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括号内打“√”。
①文章描写了小姑娘在雨中帮助盲人,送他回家的一件事,赞扬了她乐意为盲人做好事的好行为,好品质。( )
②文章主要写了盲人伯伯搬水泥板的事,赞扬了他时时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
③文章赞扬了盲人伯伯为别人着想的好品质,表达了小姑娘要向盲人伯伯那样做人的决心。( )
25.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6.习作。
题目:我为 点个赞
“点赞”,表示认同、肯定、欣赏、赞美。在生活中,值得点赞的人、事、比比皆是。用点赞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你会发现生活真的很美好。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补充人、事、景、物等;②围绕点赞对象,把点赞的理由写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A.“平衡”的“衡”读音为héng。
B.“任丘”的“任”读音为rén。
C.“衰老”的“衰”读音为shuāi。
D.读音正确。
2.A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A.书写正确。
B.“防碍”改为“妨碍”。
C.“民不了生”改为“民不聊生”。
D.“隐弊”改为“隐蔽”。
3.D
【详解】考查词语的感情色彩。解答此题,要结合具本语意辨析作答。
A.褒义词。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B.褒义词。足智多谋:智谋很多,形容善于料事和用计。
C.褒义词。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多用来形容工作、事业、文艺创作等方面用心的艰苦。
D.贬义词。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4.C
【详解】本题考查比喻句的分析判断。比喻句要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句中有“像”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A.“小珍珠鸟好肥,整个身子就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句子把小珍珠鸟的身子比作球,运用比喻的手法。
B.“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句子把嗒嗒的声音比作音乐,运用比喻的手法。
C.“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句子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句。
D.“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这句话中把“大海”比作天,把“小岛”比作“云”。运用比喻手法。
5.B
【详解】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以及朗读,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如何提高阅读的速度的理解。要结合资料及实际理解。
ACD说法正确。
B.有误。要想提高阅读的速度,要集中注意力,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一边读一边想。
6.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运用能力。题目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林杰《乞巧》,描写的是民间七夕乞巧盛况。
A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本诗描写的是中秋月圆之夜的景色。
B出自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本诗描写的是中秋月圆之夜。
C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秋夕》,本诗描写的是孤单的宫女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
D出自唐代诗人李峤《中秋月二首》之二,本诗描写的是中秋月圆之夜。
7.A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的修改。
A:将“紫葡萄”换成玛瑙”,与后文“尝一尝”矛盾,因此A选项不正确;
B:在单重复句中,分句在不包含逗号时可以用逗号或分号分隔。因此B选项正确;
C:“只要……才”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而句子前后为条件关系,因此C选项正确。
D:用“丰硕”形容果实更加合适,因此D选项正确。答案选择A选项。
8.D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题型既考查了对课文原文的熟悉,也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做题的过程也是一次知识梳理的过程。
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这首诗针对南宋黑暗的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
9.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遇到不懂的词语,要赶紧查词典解决。会减缓阅读速度,不可取。
10. 爱慕 联结 妨碍 负荆请罪 迟延 稀罕 销毁 金碧辉煌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慕、妨、荆、稀、销、辉、煌”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1. , 、 、 , , 。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2. 望穿秋水 前也怕,后也怕。比喻顾虑重重。 路不拾遗 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解释。
(1)形容“盼星星盼月亮”的成语有望穿秋水、望眼欲穿等。
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比喻顾虑重重。
(2)形容“社会风气好”的成语有政简刑清、路不拾遗等。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13.比家里的小白鞋或是皮鞋。好看多了。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一是考查修辞方法,如比喻、排比等,二是考查句子的连贯承接。实际上这种题目涉及考生的分析审题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遣词造句能力等,这就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如仔细审题,逻辑思考,联想表述等,才能造出漂亮的句子。
例句中“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把“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和“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进行对比,把农家小院写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题干已经写出“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新运动鞋”,补充的句子要使用对比的手法,将“新运动鞋”与某一事物做对比,突出新运动鞋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其的喜爱之情即可。
14.“兴高采烈”与“得意忘形”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不同。“兴高采烈”为褒义词,“得意忘形”为贬义词。
造句:同学们欣喜若狂,全都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造句。
要根据词语的特点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造句。注意语境的完整与连贯,不要有错别字,语句要通顺。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兴高采烈”与“得意忘形”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不同。“兴高采烈”为褒义词,可造句为:他每天都兴高采烈的背着书包上学。“得意忘形”为贬义词,可造句为:他只是取得了一点儿小小的成绩,就开始得意忘形了。
15.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16.A 17.不是……而是…… 18. 用来防身 用来发出声音帮助“我们”战胜恐惧 19.乡亲们呼唤我、安慰我的声音及锄头撞击石板的声音 20.母亲的声音是有温度的,每当我一个人害怕睡觉时,妈妈都会守在我的床边,为我哼小曲,妈妈的歌声如一缕缕的春风,拂面吹来,我就渐渐地进入梦乡。
【分析】15.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变故”的意思是指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意外发生的事情。由“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体质本就弱的父亲,因焦虑过度,也随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可知,“变故”一词在文中具体指的是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16.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山村的夜色中,黑漆漆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这句话描写了“我”看到的景象,“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嗥,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这句话写了“我”和妹妹听到山中的狼嚎声,表现出了“我”和“妹妹”的恐惧。选A。
17.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本题前面分句否定一种情况“他们不是要赶路或者侍弄庄稼”,后面分句肯定一种情况“要用说话声给我驱赶恐惧”,分句之间为并列关系,应选择“不是……而是……”。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嗥”可知,山中有狼,所以乡亲们晚上总是带着锄头是为了防身。由“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撞击出铿锵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我知道,这么黑的夜,他们不是要赶路或者侍弄庄稼,而是要用说话声给我驱赶恐惧,要用声音告诉我:我们都在窗外!”可知,锄头是乡亲们用来发出声音帮助我战胜恐惧的工具。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撞击出铿锵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可知,“声音也是有温度的”,这句话中的“声音”在文中指的是乡亲们呼唤我、安慰我的声音及锄头撞击石板的声音,这句话实际上指的是声音里包含着爱,声音传递着爱。
2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文章写了乡亲们用锄头撞击石板发出的声音帮“我”和妹妹战胜恐惧,这声音包含着乡村们淳朴、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这声音也使“我”知道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们。结合实际生活,将生活中使自己感到温暖的声音写出来,语言通顺,表述合理即可。
21.虽然 但是 22.C 23.人生道路上,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 24.③√ 25.盲人伯伯教会了“我”为别人着想。
【分析】21.本题考查关联词。
分析前后两个句子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下筛选关联词,通过对比、代入选择最恰当的,最后检查一遍整个句子是否通顺。
“我是他的引路人”和“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前后两个意思相反,属于转折关系。转折关系的关联词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在文中找到题目出现的位置,联系上下文找到“我心灵一震”的原因。倒数第二段,找到该信息点,“我”看到什么深受触动呢,往前文看,“我”看到盲人伯伯摸索着将水泥板盖好,并听到盲人伯伯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防止路人被水泥板绊倒。由此,不难理解“我”是被盲人伯伯的想法和做法感动了。
23.本题考查中心句。
中心句是可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者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一般出现在开头或者结尾。
文章前面是写事,最后是表达“我”对这件事的感悟,中心句应该出现在文章最后,能够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词和句子。例如“引路人”,表面是“我”搀扶着盲人伯伯回家,实际是“我”在盲人伯伯身上看到了为他人着想的真诚、善良的精神品质,引导“我”学习如何为人处世。能揭示这个中心的最后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了。
24.本题考查中心思想。
结合中心句,可以知道本文的中心是盲人伯伯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我”将盲人伯伯视为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也就是表明了自己要向盲人伯伯学习的决心,③切中要点,符合题干“哪一句最能确切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要求。
①弄错了重点,②没有完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也没有反映“我”要向盲人伯伯学习的想法。
2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注意抓住关键词,学会提问并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回答,将一个“为什么”分化为多个“为什么”或“是什么”,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注意不要超过30个字。
例如:为什么双目失明的盲人伯伯可以给“我”引路,他能引导“我”的是什么。
盲人伯伯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却是亮堂堂的,他把为他人着想落实到行动上,教会“我”做人的道理,他光辉的形象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
学生的理解符合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言之有理,语句通顺,没有超字数,即可得分。
26.【范文】
我为自己点赞
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也有优点,我给自己的优点点个赞。
我第一个优点是开朗。有一次,下课后老师叫我去办公室一下,我紧张的要命。我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进办公室,走到老师的桌子旁。老师大声地说:“我对你说了多少遍了,上课不要说话,你怎么就是不听呢?”当时我惊慌失措,不知道说什么好。“快说怎么办,不然我就打电话叫你家长过来。”老师用严厉的目光盯着我说道。那天我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可当走出办公室,擦干眼泪后我又开开心心地跑到后操场玩了,早把老师的批评抛到九霄云外了。
第二个优点是勇敢。上次妈妈带我去时代广场超市二楼玩“拓展训练营”,第一关是一个大哥哥带着我闯,第二次要我自己来闯。“拓展训练营”有六米高,第一关我抓着绳子,踩着汽车的轮子轻松地过去了;第二关要自己掌握平衡,我不敢闯这一关。可我在自己好好想想的时候,想到:“我要勇敢、要自信。想着想着我就鼓起勇气闯了过去。”
我是个开朗、勇敢的小女孩,我为自己的优点点个赞。
【详解】此文是半命题作文。
横线上可补充“自己”、他人、某一种特殊的景物等。“点赞”可以理解为“赞美”的意思,在行文中注意写清楚所补充的人、事、物究竟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地方。
例如:为自己点个赞。“自己”是点赞的对象。赞许是一种美意,一种满意,一种鼓励。赞许自己,有时会使自己奋勇拼搏,从此一鸣惊人;有时会使自己振奋信心,继续努力;有时也会使自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
如果在恰当时机恰当地为自己点个赞,也许会改变自己,改变生活。想想为什么“点赞”呢?为自己明白了爸妈的操劳关爱,为自己懂得亲情之爱而“点赞”,同样的方法可以写友情,为自己珍惜友情而“点赞”。自己积极参与扶贫助困的事情,为自己的爱心而“点赞”,为自己的奉献之美“点赞”……以上选材可以具体写一种,也可以多角度选材,用小标题的形式,这样文章内容更显丰富。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综合检测-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看菜谱,结合生活实际完成练习,选择题,根据语境填空,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读材料,完成练习,阅读《搭石》,完成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综合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书写,填空题,语言表达,信息匹配,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易错点真题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信息匹配,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