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共16页。
现代文阅读特训卷(二)(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与理解
四季之美
①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有鱼肚巴的天空,染上的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②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晕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③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④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作者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不同时段的景致。概括本文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抓住每一自然段的第________句话。
2.第③自然段,描写了(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三幅画面来表现秋天黄昏之美。你最喜欢第______幅,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文章写法的描写,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抓住天空颜色的变化,写出了黎明的色彩美。
B.第②自然段抓住夜晚飞舞的萤火虫来写,写出了景致的动态美。
C.第④自然段抓住早晨的落雪和白雾来写,画面感很强,呈现出和谐之美。
4.对于文本的朗读建议,错误的一项是( )
A.朗读第①自然段,节奏要舒缓、轻柔。表现出黎明的安静。
B.要想读出寒冷的冬天手捧炭火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语调应激昂。
C.朗读“翩翩起舞”“闪着朦胧的光”等词语,语速稍快,读出轻快灵动。
5.下面加点字词用得好,请写出好在哪里。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第③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校园最美是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选段阅读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7.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 ) 分辨——( ) 希望——( )
8.文段中,作者将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出自《_________》。这篇文章以________为线索,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作者详细地写了____________的经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
10.生活中的哪些人也像落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着?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 难道)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稳 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侯,动作是那么协调(tiáo 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yàn yàng)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12.在文中空白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3.解释下列四字词语。
协调有序:_________
人影绰绰:__________
14.用“﹏﹏﹏”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桂花雨(节选)
①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 )看天上布满阴云,( )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②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 坑】州那里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④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5.用“/”划掉括号中的错别字。
16.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17.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我”的_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我”___________。
18.“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从“浸”字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体现了作者对桂花的___________之情。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比的不是香气的浓与淡,而是____________。
19.文章结尾为以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白露(节选)
①大雁归来,燕子南飞,鸟儿们开始收藏过露冬的食物。微微带着些凉意的空气中,从早到晚都浮动着桂花的清香。秋意渐浓,已是白露时节。一早起来,院外的桂树上满是晶莹的露水。
②露水煮“白露茶”是一绝。白露节采的茶,名为“白露茶”,香而醇,不同于春茶的嫩而弱,夏茶的涩而苦。水要三沸。三沸后就不要再煮了。煮好的茶倒在小壶里,壶小则香味不散。壶最好是宜兴的紫砂壶,紫砂才能真正体现出好茶的色香味。
③更多的人收集了露水是来饮用的。陆羽《茶经》上说:煮茶的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红楼梦》里的妙玉用梅花上的雪来煎茶。而最讲究的茶客,是用露水煮茶。
④人们把新打下的粮食以及刚刚采摘的瓜果蔬菜,连同白露米酒,一起放在桌上,同时祈祝来年五谷丰登。这时,全家人立即围着八仙桌坐好。在享用丰盛的大餐前,儿孙们要给自家的老人送上早早备好的拐杖。拄了手杖的老人,鹤发童颜,行走在村子里,会得到不一样的尊重。传统的白露节,就是这样过的。
20.填空。
不同时间的茶有不同的特点,春茶_________而_________,夏茶_________而_________,“白露茶”
_________而_________。
21.根据文章内容,按最讲究的饮用方法为先,给以下煮茶的水的品质排序。
江水露水井水山水
①( )②( )③( )④( )
22.以下信息中,符合文章内容的是( )
A.“白露”是初秋的节气,因桂树上结有露水而得名。
B.用宜兴的大型紫砂壶,能煮出最具色香味的好茶。
C.传统的白露节,拄了手杖的老人会得到格外的尊重。
23.快速地抓住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中的关键信息,概括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第③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读了文章,说说“白露”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日子?结合文章内容向家人介绍“白露的一种独特的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完成问题。
①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②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③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④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25.画线句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画线句②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款款地”、“悄没声地”说明了月亮怎样的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画线句③表达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画线句④是从几个角度来写月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作者在写月光的同时,为什么还写了院中的桂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你觉得作者在文小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月亮”指的是什么吗?你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月亮在人们心中美丽而又圣洁,从古到今它是人们歌唱、赋诗的对象。请你写出两句有关月的诗句或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
爱的故事(美 安妮.尼尔康)
一个失去了双亲的小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住在楼上的一间卧室里。一天夜里,房子起火了,奶奶在抢救孙女时被火烧死了。大火迅速蔓(màn wàn)延,一楼已是一片火海。
邻居已呼叫过火警,无可奈何地站在外面(观看 观望),火焰已经封住了所有的进出口。小女孩出现在楼上的一扇窗口,哭叫着救命,人群中(流传 传布)着消息说:消防队员正在扑救另一场火灾,要晚几分钟才能赶来。
突然,一个男人扛着梯子出现了,梯子架到墙上,人钻(zuàn zuān)进火海之中。他再次出现时,手里抱着小女孩。孩子交给了下面迎接的人群,男人消失在夜色之中。
调查发现,这孩子在世上已经没有亲人了,几周后,镇政府召开群众集会,商议谁来收养这孩子。
一位教师愿意收养这孩子,说她能保证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一个农夫也想收养这孩子,他说孩子在农场会生活得更加健康惬(qiè xiá)意。其他人也纷纷发言,述说把孩子交给他们抚养的种种好处。
最后,本镇最富有的居民站起来说话了:“你们提到的所有好处,我都能给她,并且能给她金钱和金钱能够买到的一切东西。”
从始至终,小女孩一直沉默不语,眼睛望着地板。“还有人要发言吗?”会议主持人问道。一个男人从大厅的后面走上前去。他步履缓慢,似乎在忍受着痛苦。他(快步 径直)来到小女孩的面前,朝她张开了双臂。人群一片哗然。他的手上和胳膊上布满了可怕的伤疤。
孩子叫出声来:“这就是救我命的那个人!”她一下子蹦了起来,双手死命地抱住了男人的脖子,就像她遭难那天夜里一样。她把脸埋进他的怀里,抽泣了一会儿,然后,她抬起头,朝他笑了。
“现在休会。”会议主持人宣布道……
32.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33.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对的打“√”。
34.读文章,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
(1)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孤女被一位富有爱心的男人收养的故事。( )
(2)当小女孩面临火灾时,男人和邻居冲进火海救出了小女孩。( )
(3)当小女孩没有任何亲人的时候,很多人伸出了援助之手,都愿意收养小女孩。( )
(4)作者认为小女孩应该归最富有的居民收养,因为他能够给小女孩所有的好处。( )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 )
35.文中家加粗的句子“他步履缓慢,似乎在忍受着痛苦”,“他”痛苦的原因是( )
A.他认为很多人收养小女孩,但不一定出自内心,所以感到很痛苦。
B.他因为收养小女孩而要增加一些经济负担而感到很痛苦。
C.他为了抢救小女孩而受伤,身体有些痛苦。
36.根据全文,请你做出判断,会议主持人宣布小女孩由谁来收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将相和》节选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3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俩(liǎng)闹不和,就会削(xiē)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chéng)机来打我们。
B.如果我们俩(liǎ)闹不和,就会削(xiē)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chéng)机来打我们。
C.如果我们俩(liǎ)闹不和,就会削(xuē)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chéng)机来打我们。
D.如果我们俩(liǎ)闹不和,就会削(xuē)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chèn)机来打我们。
38.文中下面的三个问句,分别属于( )句?将第(3)个问句换一个说法,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
(2)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当然秦王厉害!(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
(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
39.结合选文思考作答
(1)“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往回赶”的原因是(摘录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负荆请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录原文作答)
40.“将相和”中的(1)“将”指( )(A.廉颇 B.蔺相如C.秦王);
(2)“相”指( )(A.廉颇 B.蔺相如 C.秦王);
(3)最能体现“将相和”的一个成语是( )(A.负荆请罪 B.同心协力);
(4)你认为“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时间 一 2. 点点归鸦 成群结队的大雁 那风声、虫鸣 一 点点归鸦,在夕阳斜照西山时,朝窠里飞去。 3.C 4.B 5.用“染上”这个词语,运用了动态描写,体现出天空颜色的变化,写出了黎明的色彩美。 6.走入校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色长廊。一块块碧绿的翡翠迎面扑来,令你神清气爽。绿叶上晶莹的露水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滚动一下,像给那绿叶洗了一个澡。
【分析】1.考查了对时间顺序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每段的第一句可知,短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描述景物的,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可知,这段描写了归鸦、大雁、风声、虫鸣三幅画面来表现秋天黄昏之美。我最喜欢成群结队的大雁,因为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B说法正确。
C.说法错误。从“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可知,这段没有写白雾,而是写白霜。
4.本题主要考查对朗读的理解。
AC说法正确。
B.说法错误。从“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可知,要想读出寒冷的冬天手捧炭火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语调应舒缓。
5.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的是“动态描写”,用“染上”这个词语,运用了动态描写,体现出天空颜色的变化,写出了黎明的色彩美。
6.考查了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自由发挥想象,合理即可。
示例:校园最美是清晨。走入校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绿色长廊。一块块碧绿的翡翠迎面扑来,令你神清气爽。绿叶上晶莹的露水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滚动一下,像给那绿叶洗了一个澡。
7. 珍贵 辨别 期望 8. 桃子 石榴 苹果 朴实无华 默默奉献 9. 落花生 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议花生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0.清洁工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都把我们的城市打扫得干干净净。
【分析】7.此题考查的是近义词。
“近义词”也就是意思相近的一组词语。“可贵”意思是值得珍视,值得被看重,故近义词为::“珍贵”。“分辨”意思是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故近义词为:“辨别”。“希望”意思是心里想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故近义词为:“期望”。
8.此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
熟读语段可知,“父亲”拿桃子、石榴、苹果同花生做比较,来说明花生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通过对比,来体现花生的品格。
9.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和对课文内容的归纳与概括。
学生回答此题,需要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结合文章来写出答案,
本段选自《落花生》,文章的作者是许地山,笔名叫落华生,这篇课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来描述落花生的。
文章主要写了有关花生的几件事情,即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那么本段主要写了议花生这个阶段,文章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0.此题考查学生思维拓展的能力。
结合内容联系实际我们可知:“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做贡献的普通劳动者,犹如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不令人羡慕,但他们切切实实为大家服务,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教师等。”
示例:清洁工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都把我们的城市打扫得干干净净。
11.难免 平衡 tiáo yàng 12.如果 就 13. 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14.紧走搭石慢过桥 八竿子打不着。
【分析】11.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字词读音和词语的辨析能力。
需要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尤其需要注意平舌翘舌、前后鼻音等。
学生需要注意“漾”的读音。
难免:形容事物的不可避免性。
难道:用在疑问句中,加强反问语气。
结合“原本就是天然石块”可知选择“难免”。
平稳:平和稳重。
平衡: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
结合“保持”可知选择“平衡”。
12.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我们可以根据两分句之间的关系来选择合适的关联词。结合“突然停住”和“会掉进水里”可知是假设关系,故用“如果……就……”。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识记。
协调有序: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人影绰绰:当视线模糊时在视觉上感觉人一个接一个并没有直接看见人本身只看见人影,形容人影多,姿态美。也可形容一个人心理烦躁时看到客观视觉中清晰的人群由于主观作用而模糊起来。
1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俗语的积累情况。
结合“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可知答案。
生活中常用的俗语还有:拔出萝卜带出泥、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15.坑 16.一 就 17. 动作 语言 对“摇桂花”的期待以及桂花的喜爱。 18. 桂花香气四溢,也香甜了相亲们的生活 喜爱 对家乡的思念 19.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书法了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回味无穷。
【分析】15.考查选字填空的能力。
杭州:中国东部浙江省濒杭州湾的港市,浙江省省会,中国六大古都之名,是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风景区。
16.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结合题干来看属于条件关系,所以可以用“一……就……”进行链接。
17.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从“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中的“抱、摇”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可以看出运用了语言描写,突出了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18.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浸:泡在液体里;液体渗入或渗出;逐渐。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表现了桂花的香味四溢,也香到人们的生活中。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桂花的喜爱。
19.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桂花”代表着家乡,是家乡的回忆也是家乡的味道,将感情寄托在物中,表现了对往事的回味。
20. 嫩 弱 涩 苦 香 醇 21. 露水 山水 江水 井水 22.C 23. 写了茶道的讲究。 写了白露节的热闹和传统文化写了出来。 24.是一个欢乐的日子,是一个秋高气爽、气候干燥的日子,在白露这天人们收集露水,煮茶、酿米酒。
【分析】20.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名为‘白露茶’,香而醇,不同于春茶的嫩而弱,夏茶的涩而苦。”可以看出。
21.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可以看出。
22.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在享用丰盛的大餐前,儿孙们要给自家的老人送上早早备好的拐杖。拄了手杖的老人,鹤发童颜,行走在村子里,会得到不一样的尊重。”可以看出。
23.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红楼梦》里的妙玉用梅花上的雪来煎茶。而最讲究的茶客,是用露水煮茶。”可以看出煮茶的讲究。
结合“在享用丰盛的大餐前,儿孙们要给自家的老人送上早早备好的拐杖。拄了手杖的老人,鹤发童颜,行走在村子里,会得到不一样的尊重。传统的白露节,就是这样过的。”可以看出其热闹和传统文化。
24.考查学生的文章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题,作答时要结合对文章的进行理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自己的语言作答即可,表达合理,答案不唯一。
25.引出下文 26.拟人。“款款”说明月亮步履的雍容美丽;“悄没声地”说明月亮走来的无声无息。 27.对月亮的珍爱、生怕它被吵闹声吓走。 28.“满满的”是写形状;“玉玉的”是写月温润清凉的质地,“银银的”是写月的色泽。“灯光”一句是写月光的亮度 29.为后文描写桂树袅袅的香味,月中的桂树创设情景交融的意境。 30.是指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追求。围绕追求美好事物来谈成就。 3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分析】25.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文章第一句的一般作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开篇点题、首尾呼应等。文中句子:总领全段、承上启下等。文末句子:照应开头、点明中心等。
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特点,起一个引领下文的作用。为下文中去寻找月亮做了铺垫。
2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
说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这些都是人的动作,所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月亮的美丽和无声无息。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7.本题考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从“高兴”可以体会到孩子们看到月亮后的愉快心情;“屏气儿不出、生怕”则是孩子们对月亮的珍视,生怕月亮被吵闹声吓走。
28.本题考查写事物的角度。
写物的角度很多,从划线句子来看“满”是写月亮的形状;“玉玉的”是写月温润清凉的质地,“银银的”是写月亮的色泽。“灯光”一句是写月光的亮度。
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联系上下文来看,写桂树是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了一个铺垫,后面写到了孩子们关于月亮里的奇思妙想。
3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文通过写孩子们找寻月迹,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追求,告诉我们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月亮”即代表着美好的事物,因此围绕着“大、亮、美”来谈即可。
31.本题考查积累。
要求写出两句有关月的诗句或歌词。
关于月亮的诗歌很多,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代表我的心》歌词:月亮代表我的心。
歌曲《城里的月光》,歌词: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32.màn zuān qiè 33.观望 传布 径直 34. × × √ × × 35.C 36.救小女孩的人
【分析】32.本题考查了汉字的正确读音。
“蔓”有两个读音,读màn时的意思是蔓草,如:蔓延,读 wàn时的意思是爬蔓儿,如:瓜蔓。
钻有两个音,读 zuān时意思是用锥状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穿孔:~孔。~木取火。~探。进入:~心。~营。
读zuàn时意思是穿孔洞的用具:~床。~头。
33.本题考查了辨析词语的能力。
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观看:观察观赏。观望:指置身事外静观事态发展。根据语义选择“观望”;
流传:推广,散布:宣传。传布:指传扬;散布。根据语义选择“传布”;
快步:快速地走。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根据语义选择“径直”。
34.本题考查了短文主要内容的掌握。
读短文,在短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①文章中男人救了女孩,文中并没有说收养。题目叙述错误。
②结合“邻居已呼叫过火警,无可奈何地站在外面观望。”可知说法错误。
③结合五六七三个自然段可知说法正确。
④文章中并没有表达作者的观点,作者没有说富人适合收养女孩。这句话是错误的。
⑤划横线的句子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句,说法错误。
35.本题考查了句子分析能力。
结合第三自然段内容可知,文中说男人的手上和胳膊上布满了可怕的伤疤。这是救女孩时留下的,“他”痛苦的原因是他为了抢救小女孩而受伤,身体有些痛苦。
36.本题考查了故事的续写。
结合全文及主持人宣布的“现在休会。”再结合别人说收养她的理由时,她始终无动于衷,知道救她的男人出现,孩子的语言和举动可知主持人会宣布应由救她的那个男人收养。
37.C 38. ABC 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39. 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40. A B B “将”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相”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
【分析】37.本题考查字音。
俩:liǎ:两个(后面不能再用量词)。不多;几个。 liǎng:见〔伎俩〕。由句意,应为“liǎ”。
削弱,拼音:xuē ruò。
乘机,拼音:chéng jī。
故选C。
38.本题考查句式辨析和转换。
(1)文中的这句话“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是一个疑问句,写出了人们对蔺相如见了廉颇就回避这件事感到不理解。故选A。
(2)“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当然秦王厉害!”有问有答,是一个设问句。故选B。
(3)文中的这句话“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反问句,写出了蔺相如根本不怕廉颇。故选C。要使这句话句意不变,可改为陈述句,可这样改:把“还会”改为“是不会”,把“吗?”改为“的和句号”,即:秦王我都不怕,是不会怕廉将军的。
3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文中“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往回赶”其原因是: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2)负荆请罪,该意思是背着剂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在句中一般用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结合“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理解即可。
4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深刻理解。
(1)结合短文内容,可知“将”指廉颇,故选A。
(2)结合短文内容,可知“相”指蔺相如,故选B。
(3)同心协力,意思是为了共同的目的或为取得一致的效果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负荆请罪,该意思是背着剂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结合全文内容,可知同心协力更符合,故选B。
(4)通过学习本文,通过蔺相如和廉颇的所作所为,我觉得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可从廉颇“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和“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这两句话看出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现代文阅读真题特训卷(二)-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爱阅读,阅读我能行,我会阅读,阅读与理解,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现代文阅读真题特训卷(一)-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外阅读,课内阅读,课外挑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现代文阅读真题特训卷(二)-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比较阅读,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