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课时编排)2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课时编排)2第1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课时编排)2第2页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课时编排)2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课时编排)2

    展开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动物与环境1.动物的四肢1、猫的肉垫的作用: 消音、缓冲、防滑、感知、排汗...2、猫的爪子的作用:爬树、搏斗、捕食、清理毛发、防御...3、动物的特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例子:猴子、猩猩——前肢(手臂)很发达,长而粗壮,便于攀援,在树之间来回移动。青蛙——后肢粗壮,利于跳跃、捕食和逃跑;足上有蹼,利于游泳。鳄鱼——四肢粗短有力,有蹼,利于陆地爬行,划水游泳。      海龟——四肢演变成鳍状,便于游泳划水。  ——四肢均匀健壮,利于奔跑            袋鼠——后肢粗壮,跳跃力强,便于捕食、逃跑。——身体呈流线型,游泳时减小了水的阻力骆驼的脚掌利于在沙漠行走的特点:扁平宽大,只有两趾,增大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使骆驼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易下陷。2.动物的皮肤1、动物的皮肤表面覆盖着鳞、毛、甲等2、鱼身体表面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3、鱼身体表面的鳞片和黏液,有减小水的阻力的作用4、 鸭子羽毛——防水。      河马——不能长时间离开水,因为皮肤会干裂。  变色龙——改变肤色,融入环境。        海豚皮肤——-减小水的阻力。        北极熊——-体表有长毛,是中空的,无色透明,有保暖的作用。5、实验(1)名称: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等【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的阻力,有助于鱼的生存。3.动物的翅膀1、羽毛主要由 羽轴 和 羽片 组成。2、实验(2)名称:鸟的翅膀是怎样帮助它们生存的【实验器材】羽毛、滴管、小刀、盘子【实验步骤】1、掂一掂羽毛,感受羽毛的重量与身边的哪些物品接近。2、用小刀横切或纵切羽轴,观察羽毛内部的结构。3、羽毛放在盘子中,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羽毛上,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羽毛的重量很轻,羽毛的羽轴是中空结构的,水很难渗(shen)入羽毛中。【实验结论】羽毛是中空结构的,质量很轻,具有防水性,有利于鸟飞行。4.冬眠与迁徙(xǐ) 1、冬眠的动物:乌龟、刺猬、蛇、青蛙、熊      2、迁徙的动物:角马、大麻哈鱼、大雁3、换毛过冬的动物:家里常见的有狗、牛、羊等;野生的如老虎、狼、豹子等。 4、储存食物躲藏过冬的有:蚂蚁、蜜蜂、松鼠等。   5、夏眠与冬眠一样都是动物在缺少食物的季节为了生存的自然现象。夏眠的动物:地老虎(昆虫)、非洲肺鱼、沙蜥、草原龟、黄鼠等                  6、有些动物冬天躲进洞里,蜷缩着身子,不吃不动,这种现象称为冬眠。7、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者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第二单元 植物的生活5.植物的身体1、 有的植物身体由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2、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 (30多万) 种。3、下列植物中,(1)我们食用的 是它们根的是( ①地瓜、②萝卜);(2)我们食用的 是它们的茎的是( ③藕、④芹菜、⑤土豆(马铃薯)、⑥洋葱);(3)我们食用的 是它们的叶的是( ⑦白菜 );(4)我们食用的 是它们的花的是( ⑧金针菜(黄花菜));(5)我们食用的 是它们的果实的是( ⑨西红柿 ⑩黄瓜);(6)食用的 是它们的种子的是( 蚕豆、花生)。6.植物的根1、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比如,菠菜、萝卜2、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许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根系,属于须根系。比如,葱3、根的作用:① 固定植物  ② 吸收、输送水分和养分  ③ 贮(zhù)藏营养物质     4、移栽植物时,保护根的方法: 根部一般带着土块。5、实验(3)名称: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实验【实验材料】试管、水、胶塞、棉花、植物油。【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2、把植物放入试管中。3、在试管中滴入植物油(或用棉花、胶塞等吧管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管壁水面处做标记。4、把植物放在向阳处,观察试管中液面的变化。【实验现象】液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7.植物的茎1、茎的作用:①支撑植物的“身体”  ②输送水分和养料  ③繁殖和储存营养2、茎上有叶 ,有节,有芽。叶和芽都是长在茎 上。3、树瘤怎样形成 ? 树皮遭破坏后,筛管受阻,使叶制造的营养往下运输受阻,就会堆积在伤口上方,形成树瘤。4、植物体内的∧导管向上运输无机养料(水和无机盐),筛管向下运输有机养料(淀粉、蛋白质、糖类等)5、判断题。(1)根吸收的水分和叶制造的养料,在茎内是通过同一种管子运输的。( × )(2)植物的茎都是生长在地面之上的。(  × )(3)在树枝上割一圈树皮,树枝上端就会得不到水分和养料,这个树枝就会死亡。(  ×  (4)树皮环割时,割断的是茎部的筛管,不能割得太深。(     6、 实验(4)名称:茎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材料】凤仙花(芹菜)、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实验步骤】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3、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4、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5、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8.叶的蒸腾作用1、叶的表面有气孔,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叶背面的气孔比正面的多。      2、蒸腾作用对植物生存的意义:①给植物降温  ②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和养分,是植物水分运输的动力。3、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答:树林里的叶子有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气中,所以树林里的空气比较湿润。4、园林工人在移栽植物时,为什么要去掉一部分枝叶?答:植物的叶片会进行蒸腾作用,将体内的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时出现萎蔫(niān)现象,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5、实验(5)名称:探究叶表面是否有气孔的实验【实验材料】刚采摘的叶子、热水、烧杯、镊子、水温计等。【实验步骤】1、把热水倒入烧杯中。2、等热水的温度达到70摄氏度左右时,把叶子浸入水中。3、观察叶的表面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浸入热水中的叶子表面有气泡。【实验结论】叶的表面有气孔。 6、 实验(6)名称: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实验材料】一株植物、两个透明塑料袋、皮筋等。【实验步骤】1、选择两根长势相同的枝条,把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去掉。2、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两根枝条上,并把袋口扎紧。3、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变化。【实验现象】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又多又大。【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第三单元 土壤与岩石9.土壤的成分1、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腐殖质主要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2、酒精灯用 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   3、酒精灯使用方法(注意事项):①取下灯帽,扣放在桌面上 ②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 ③用外焰加热 ④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     4、土壤的形成原因: 主要是岩石的风化作用。(大块岩石崩解成小块,小块再变成碎屑,并且逐渐变化为土壤。)5、实验(7)名称: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实验材料】烧杯、水、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火柴、铁盘、土壤。【实验步骤】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进行搅拌,然后静置沉降,观察出现什么现象。3、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现象?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进行搅拌,然后静置沉降,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说明土壤中有颗粒较大的沙 和 很细的黏土。3、把土壤放在铁盘里加热,发现冒烟,有焦糊味,土壤颜色变浅了。说明土壤中有能燃烧的腐殖质。6、实验(8)名称:土壤的渗水性实验【实验材料】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铁架台、细纱布、3个同样大小的烧杯、水、3个标签。【实验步骤】1、把3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支架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贴好标签。2、取3个同样大小的烧杯,分别放在3个瓶子下面。3、向3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观察3种土壤渗水的快慢。【实验现象】沙质土渗水最快,黏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速度适中。【实验结论】沙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壤土渗水适中,保水性能适中,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7、实验(9)名称:水土流失实验【实验材料】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另一块长有青草,喷壶、量筒、烧杯、水。【实验步骤】1、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另一块长有青草,把两块木板倾斜相同的角度。2、同时用喷壶向木板上浇同样多的水,用水槽把流下来的水收集起来。3、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有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少,而且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多,而且比较浑浊。【实验结论】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植物可以保护土壤不被水冲走,同时也涵养一部分水。有了土壤和水,植物才能生存。 10.土壤的种类1、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 三类:含沙多的是沙质土;含沙少的是黏质土;含沙适中的是壤土。    2、这三类土的 渗(shen)水能力不同。沙质土渗水最快,黏质土渗水最慢。3、我国不同地区土壤的类型:  东北——黑土。     华北——褐土。    南方——红壤。 西北——荒漠土。   青藏高原——冰沼土。3、沙质土(适于种植花生、地瓜、西瓜等)  黏质土(适于种植水稻、荷花等) 壤土一般适合各种植物11.保护土壤1、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2、怎样保护土壤? (1)减少化学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2)捡拾地膜,防止塑料污染土壤(3)退耕还林,大力植树造林、(4)在可利用土壤,规定范围内不得有污染企业。3、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2.认识岩石1、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用指甲划后有划痕的岩石较软;用小刀划后留有划痕的岩石很硬;用小刀划后也没有痕迹的岩石硬度非常大。     大理岩一般呈白色,较软。      砂岩,常见的多呈黑色、深灰色、褐红色或灰绿色,很硬。              花岗岩,花斑状,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很硬。2、【实验名称】认识岩石【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岩石 、  锤子、 小刀  、 放大镜。【实验步骤】1、到田野、河边等地方寻找岩石,尽可能多采集些不同的岩石。2、用水冲洗每块岩石,摸摸每块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3、观察岩石内外的颜色及结构层理:用锤子敲开岩石,用放大镜观察岩石内外的颜色,结构各有什么特点?是一层层还是一粒粒的?是同种颗粒组成的还是有不同种颗粒组成的?4、分别用手指甲、小刀刻划岩石,观察岩石的硬度。【实验现象及结论】花岗岩:颜色花斑状,结构块状,很硬。砂岩:颜色黑色、深灰色、褐红色、灰绿色,光泽较暗,结构颗粒状,较软。大理岩:颜色白色或有花纹,结构颗粒状,较软。13.矿物和矿产1、花岗岩构成:石英、长石、云母       砂岩构成:石英、长石        大理岩构成:方解石、白云石...2、石英、长石、云母、白云石等都是矿物。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3、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矿产。 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4、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1)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 (2)限制或禁止不合理的乱采滥挖, 防止矿产资源的损失, 浪费或破坏;(3)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过程控制, 将环境代价减小到最低限度;5、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6、海洋中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7铁矿石用途:提炼铁,制作飞机、钢笔、轮船等         磷矿石用途:提取磷,制作肥料、农药、火柴、颜料等8、那些矿物会对人体造成伤害?(1)当心中毒:红铊铅矿,朱砂,蓝矾等。 (2)当心辐射:晶质铀矿,铜铀云母等。9、怎样减小矿物对我们的伤害?(1)不要触摸不认识的矿石,一旦接触后要及时洗手。(2)不认识的矿物不要捡。(3)远离具有剧毒、放射性等危险性标识的物品和场所。 第四单元 物体的形态14.固体、液体和气体1、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2、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15.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1、固体、液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固体、液体都有固定的体积,都有确定的质量。16.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材料】玻璃杯、水槽、水、纸、毛巾。【实验步骤】 1、在杯子底部塞紧一团干燥的纸将杯子口向下,竖直压入水中,直至没过杯底,再竖直提起,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观察纸团湿了吗?2、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纸团没有湿。2、杯子里有气泡冒出,纸团湿了。【实验结论】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17.气体的体积和质量1、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 气体有确定的质量。 第五单元 地球上的水18.河流和湖泊1、河流是陆地表面较大的天然水流。 湖泊是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聚起来的水。2、河流和湖泊属于水体,水体是水的集合体。3、陆地上的水体包括江、河、湖、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 19.海洋和陆地1、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0,陆地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3/10。20.淡水资源1、淡水资源由江河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淡水水体组成,其中固体冰川较难直接利用。目前,人类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一部分浅层地下水。 第六单元 测量工具21.量筒1、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液体体积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符号“ml”表示。2、胶头滴管:它是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一种仪器。22.天平1、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质量的常用单位有克、千克、吨等。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一般用克作单位,用符号“g”表示。 2、天平使用步骤:(1)水平放置天平。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2)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取,先大后小。(3)先读取砝码的质量,再读取游码的刻度值,两者相加就是物体的质量。23.沙漏1、沙漏也叫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2、沙漏各部分名称:流沙池、细孔、沙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