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6.2 *五石之瓠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6.2 *五石之瓠评课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贻赠送,树种植,实放进容纳,以介词用来,将带兵,裂划割,或有的人,以介词凭着凭,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等基础知识。 3.学习庄子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五石之瓠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坚:坚固。这里指大瓠的坚固程度。
拙于用大:于用大拙,状语后置。
省略、状语后置:请(以)百金买其方
『活动一』朗读文本,检测预习效果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说:同“悦”,使……高兴,取悦。
一:数词活用作形容词,一样,相同。
『活动二』研读文本,理解内涵
惠子:五石之瓠——惠子告诉庄子他有一个可以容纳五石之五的大葫芦。但是这个葫芦由于不坚固做不了盛水的容器,剖开做水瓢,又无处可放,索性把它打破了。庄子认为惠子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于是给他说了一个小故事,并告诉他可以用绳结缀把葫芦当做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庄子:不龟手之药——宋国有一个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的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有人用百金购买他的药方献给吴王。这年冬天越人发兵侵吴,吴王派他带兵。吴军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因为有防止手冻裂的药物而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来封赏他。
1.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请复述。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 ,则所用之异也。
启示:同一事物,视角不同,用法不同,能够发挥的价值也完全不同。
2.“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对待“不龟手之药”的?给你什么启示?
3.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惠子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巨大的葫芦,在惠子眼里一无用处,而且占地方,碍手碍脚。庄子是从审美主义的角度:它超越了某些世俗观念,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诗意人生。他不仅保全了大瓠,还发挥了“大用”,很显然庄子达到一种“诗意的栖居” 的境界。无用有用之争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活动三』拓展阅读,深入探究寓意。
1.如何理解庄子的“无用之用”?
2.走近庄子的时代,探究其思想成因
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刘向《战国策·序言》
庄子所处的时代,社会剧烈动荡、战争频发、生灵涂炭,面对生命困境,庄子认为“无用”是自我保全的途径,“ 无用之用”的思想对保全自身、保持精神世界独立有着重要的意义。
(1)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说明大葫芦大而“无用”,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所以为人所弃。(2)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惠子用“五石之瓠”盛水、做瓢,结果都失败了,最后只能把葫芦打破。讽刺惠子的这种做法与“世世以洴澼絖为事”、最后以百金售药的宋人相似:他们只能看见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
3.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 和“不龟手之药” 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在“小故事”的寓意可以理解为:同一种事物,用法不同,价值就不同。因此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在“大故事”中,庄子运用了“小故事”中蕴含的方法论,借如何处置“五石之瓠”,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
『活动四』联系现实,思考无用之用
请选择下列事例中的任何一个,联系惠子和庄子的人生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弃医改行从事动画。
莫言:“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我想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日本政府排放福岛核废水入海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完美版课件ppt,文件包含《五石之瓠》课件pptx、《五石之瓠》教学设计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试讲课ppt课件,共42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课文内容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