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10 硫及其化合物 模拟测试 (原卷版)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5774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10 硫及其化合物 模拟测试 (原卷版)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5774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10 硫及其化合物 模拟测试 (原卷版)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5774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10 硫及其化合物 模拟测试 (解析版)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577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10 硫及其化合物 模拟测试 (解析版)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577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10 硫及其化合物 模拟测试 (解析版)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577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10 硫及其化合物 模拟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10 硫及其化合物 模拟测试,文件包含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10硫及其化合物模拟测试原卷版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docx、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10硫及其化合物模拟测试解析版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0 硫及其化合物1.(2022·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从烟道气中分离回收硫的基本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SO2、和C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C.SO2在该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D.500℃,CO能将铝土矿中的Al2O3还原为Al2.(2022·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中NO,主要来源于汽油、柴油的燃烧B.二氧化硫不仅可以漂白纸浆,还能杀菌消毒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D.工业废气中的SO2和CO2均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3.(2022·河北省秦皇岛市二模)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向冷的浓硫酸中放入纯铜片,没有明显现象,说明铜与浓硫酸发生了钝化B.将少量H2S通入某NaClO溶液中,有SO42-生成,说明该条件下氧化性:ClO->SO42-C.加热NaCl与浓H2SO4的混合物可制得HCl,说明H2SO4的酸性比HCl的酸性强D.浓HNO3和稀HNO3与Cu反应的还原产物分别为NO2和NO,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更强4.(2022·湖南省湘乡市东山学校高三期中)工业上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采用接触法制备浓硫酸的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盐酸和烧碱可从烧渣中提取铁红B.净化SO2的目的是防催化剂中毒降低活性C.用水替代98.3%浓硫酸能提高吸收效率D.制备硫酸的3个反应中2个是氧化还原反应5.(20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检测)20世纪80年代Townley首次提出利用电化学膜脱除烟气中SO2:将烟气预氧化使SO2转化为SO3,再将预氧化后的烟气利用如图所示原理进行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预氧化时,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来氧化SO2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2SO42--4e-=2SO3↑+O2↑C.电解过程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在不断减少D.工业上一般用蒸馏水吸收“扫出气”,得到的产物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6.(2022·河南省省级联测)2022年1月中旬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多次发生火山喷发并引发大范围海啸,大量的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硫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图是火山喷发产生的化学物质,在自然界的转化历程和工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山喷发形成硫酸型酸雨,反应总反应为2SO2+O2+H2O=2H2SO4B.火山喷发会影响气温下降的可能原因是大量气体进入平流层形成硫酸气溶胶阻挡太阳辐射C.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离子方程式为Cu2++ SO42-+Pb2++S2—=PbSO4↓+CuS↓D.工业制备硫酸可用硫铁矿经FeS2→SO2→SO3→H2SO4多步反应制备7.(2022·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图中,酸雨的含硫成分只有,由SO2溶于水生成B.芒硝在浓硫酸中失水的过程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C.黄铁矿燃烧产生的尾气,与空气混合后通入碳酸钙的浆状物,可用来制备石膏D.凝聚法是将SO2通入H2S稀溶液中得到S胶体,该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2:1 8.(2022·河南省安阳市中原名校第三次联考)《物理小识·金石类》提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惟乌柏树不畏其气。”强热“青矾”得红色固体,“青矾厂气”冷凝得矾油。利用矾油可以制备盐酸,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是Fe2O3 B.气体W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制备HC1利用的是高沸点酸制备低沸点酸 D.上述过程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9.(2022·山东省淄博市三模)在“价一类”二维图中融入“杠杆模型”,可直观辨析部分物质转化及其定量关系。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硫及其常见化合物,相关推断不合理的是( )A.b、d、f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B.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涉及b到c的转化C.d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b或aD.d在加热条件下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e和f,且n(e):n(f)=2:110.(2022·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三次综合测试)检验碳粉与浓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装置和所加药品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混合气体中有SO2B.b中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SO2C.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4H+=5SO42-+ 2Mn2++2H2OD.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Ca(OH)2溶液变浑浊,说明混合物中存在CO211.(2022·山东省济南市三模)玻璃仪器内璧残留的硫单质可用热NaOH溶液洗涤除去,发生如下反应:①3S+ 6NaOH2Na2S+ Na2SO3+ 3H2O②(x-1)S+Na2SNa2Sx (x=2~6)③S+ Na2SO3Na2S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③中,硫单质的作用相同B.反应①中,每消耗1 mol硫单质转移4 mol电子C.0.96g硫单质与amL2mol·L-1热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Na2S和Na2SO3,则a= 60D.1.28 g硫单质与10 mL 2 mol·L-1热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Na2Sx和Na2S2O3,则x=512.(2022·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模拟)某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略去加热仪器等)制备Na2S2O3·5H2O。已知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Na2S(aq) +H2O(l) + SO2(g)Na2SO3 (aq)+H2S(aq) (a)H2S(aq)+ SO2(g)=3S(s)+2H2O(l) (b)S(s)+Na2SO3(aq)= Na2S2O3(aq) (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A中使用70%的硫酸比用98%的浓硫酸反应速率快B.Na2S2O3可作为高效脱氯剂,Na2S2O3溶液与足量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 Cl2+S2O32-+3H2O=2SO32-+4 Cl-+6H+C.装置B、D的作用为防止倒吸D.理论上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13.(2022·北京市人大附中三模)向2mL0.2mol/LCuSO4溶液中滴加0.2mol/LNa2SO3溶液时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经检验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通过实验探究棕黄色沉淀的成分。实验1:向棕黄色沉淀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变蓝,产生红色固体实验2:已知:,(白色)。下列同学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1中加入稀H2SO4后溶液变蓝可证实棕黄色沉淀中含有Cu+B.实验2中加入KI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可证实棕黄色沉淀中含有Cu2+C.实验2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存在Cu2+D.在的存在下,Cu2+与SO3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uI沉淀和SO42-,说明棕黄色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14.(2022·江苏省南通市高三模拟预测)化学小组为探究 SO2与 AgNO3溶液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1: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 SO2,将足量 SO2通入AgNO3溶液中, 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 A 和白色沉淀 B。实验 2:向溶液 A 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 BaCl2 溶液, 未出现白色沉淀。 下列关于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与浓硫酸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B.上述装置中试剂a为浓硫酸,作用是干燥SO2气体C.实验2初步确定沉淀B为Ag2SO3,不含有 Ag2SO4D.该条件下SO2与AgNO3溶液不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15.(2022·广东省华侨中学期中)亚硫酸钠(Na2SO3)是印染工业中常用的脱氧剂和漂白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H2SO4和NaHSO3制取S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SO2可以与H2S反应,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亚硫酸钠易被氧化而变质为Na2SO4,选用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亚硫酸钠样品氧化变质的程度。仅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H2SO4、稀HNO3、BaCl2溶液、酸性KMnO4溶液、H2O2溶液实验编号实验步骤现象结论I取少量样品,加入除氧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II取实验I的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样品存在氧化变质III另取实验I的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样品并未完全氧化变质(4)(Ga)与A1同主族,化学性质相似,是制造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的重要原料,其中电解NaGaO2是获得Ga单质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则阴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若电解获得1molGa,则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至少为 ___________ L。16.(2022·北京市人大附中三模)海淀黄庄某中学化学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一]探究SO2的还原性,波波做了下列实验:实验ⅰⅱ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通入SO2后溶液迅速变为棕色溶液迅速变成红棕色。两天后,溶液变浅绿色(1)对比实验ⅰ与ⅱ,关于盐酸的作用,珊珊提出两个假设:假设一:c(H+)增大,提高了Cu2+的氧化性或SO2的还原性;假设二: c(Cl-)增大,降低了还原产物的浓度,提高了Cu2+的氧化性。小雨设计实验方案,确认假设一不正确,实验方案是_______。睿睿查阅资料:CuCl32-CuCl(白色沉淀)+ 2Cl-。设计实验方案,确认了假设二正确,实验方案是_______。(2)写出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3)对比实验ⅱ与ⅲ,针对反应速率的差异,进行了以下探究:瑛瑛进行理论预测:依据_______反应(写离子方程式),氧化性:Fe3+>Cu2+,ⅲ的反应速率快于ⅱ的。萌萌查阅资料:Fe3++SO2+H2OFe(HSO3)2++H+。结合资料,解释实验ⅱ与ⅲ的速率差异_______。[实验二]探究SO2的氧化性,邹邹做了下列实验:实验ⅳⅴⅵ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光亮的紫红色铜片很快变暗,并有黑色沉淀生成,溶液变为棕色无明显现象(4)博博借助仪器检验黑色沉淀是Cu2S,溶液中没有SO42-。写出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5)反应ⅴ能发生,可能是因为Cu2S的生成提高了Cu的还原性或SO2的氧化性,CuCl32-的生成提高了Cu的还原性。对比实验ⅳ、ⅴ与ⅵ,昊昊得出结论: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通过以上实验,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条件改变会影响其性质。17.(2022·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1)工业上利用克劳斯法将H2S转化为硫单质回收。该法首先将部分燃烧转化为SO2,然后再将SO2与剩余的H2S混合。为实现硫的最大回收,用于燃烧的H2S和剩余的H2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2) H2S化学反应循环制氢的原理如题图所示,按图示方法制氢,理论上,1 mol H2S可制得_______ mol H2。(3)活性炭@ Fe2O3 (多孔性活性炭为载体的Fe2O3)是一种高效、可再生的脱硫剂。可用于脱除H2S气体。活性炭@ Fe2O3,脱除H2S后所得的含硫产物为Fe2S3·H2O、和。其脱除原理如下:①Fe2O3·H2O+3H2S=Fe2S3·H2O+3H2O;②Fe2O3·H2O和H2S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时,将一定比例N2和H2S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一定质量的活性炭@ Fe2O3脱硫剂的反应器。调节脱硫剂中,测得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题图所示。、分别为反应器入口气和出口气中H2S的含量。①从实验结果看,合适的比值为_______。A.1:0 B.1:0.8 C.1:1 D. 1:1.2②当脱硫剂中含有Fe2O3时,内,均为0的原因是_______。③当时,测得时所用的时间为;当时,测得时所用的时间为;小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18.(2022·福建省漳平第一中学模拟预测)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用作分析试剂及还原剂,受热、遇酸易分解。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模拟古法制硫酸,同时利用生成的SO2气体制备硫代硫酸钠。已知:①绿矾化学式为FeSO4·7H2O,2FeSO4·7H2OFe2O3+SO2↑+SO3↑+14H2O。②SO3的沸点为44.8℃。③Na2S2O3中S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价和+6价。回答下列问题:I.硫代硫酸钠的制备(1)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药品。Na2S和Na2CO3混合溶液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B装置的作用是____。(2)从锥形瓶中得到Na2S2O3晶体需水浴加热浓缩至液体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使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II.产品纯度的测定①溶液配制:准确称取该硫代硫酸钠样品2.00g,配制成250mL溶液。②滴定:向锥形瓶中加入20.0mL0.01mol·L-1KIO3溶液,加入过量KI溶液和H2SO4溶液,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然后加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S4O62-+2I-。(3)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消耗样品溶液的用量为25.0mL,则样品纯度为___%(保留1位小数)III.硫代硫酸钠性质的探究①取Na2S2O3晶体,溶解,配成0.2mol`·L-1的溶液。②取4mL所配溶液,向其中加入1mL饱和氯水(pH=2.4),溶液立即出现浑浊,经检验浑浊物为S。实验小组研究S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1:Cl2等含氯的氧化性微粒氧化了-2价硫元素。假设2:酸性条件下,Na2S2O3分解产生S(不考虑空气中氧气氧化)。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所加试剂现象第①组1mL饱和氯水+4mLNa2S2O3溶液立即出现浑浊第②组1mL某试剂+4mLNa2S2O3溶液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且浑浊度比①组小(4)第②组实验中的某试剂是____。(5)依据现象,S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19.(2022·湖南省市(州)部分学校高三“一起考“大联考三)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记载:“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强热,得赤色固体,气凝即得矾油”。“青矾”是指FeSO4·7H2O,“青矾厂气”是指SO2和SO3,“矾油”是指硫酸。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模拟古法制硫酸并进行SO2性质探究。已知:SO2熔点,沸点;SO3熔点,沸点。请回答下列问题:Ⅰ. 制取硫酸实验开始前打开活塞K1、K2,关闭活塞K3,通入一段时间N2后,关闭活塞K1、K2,打开活塞K3,用酒精喷灯高温加热绿矾。(1)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3)整个装置设计有一处不合理是_______。Ⅱ. 探究SO2的性质在装置中先后四次加入同浓度同体积不同情况的钡盐溶液,控制食用油油层厚度一致、通入SO2流速一致。四次实验现象如下表:①②③④已煮沸的BaCl2溶液未煮沸的BaCl2溶液已煮沸的Ba(NO3)2溶液未煮沸的Ba(NO3)2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分别得到如下图:(4)装置中覆盖食用油的目的是_______。(5)图中,曲线①呈缓慢下降趋势,这是因为_______;曲线②出现骤降,这是因为_______;对比分析上述四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回答两点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点10 硫及其化合物(核心考点精讲)-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年真题考点分布,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考点10 硫及其化合物(好题冲关),文件包含考点10硫及其化合物好题冲关解析版docx、考点10硫及其化合物核心考点精讲docx、考点10硫及其化合物好题冲关原卷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10《硫及其化合物》精选题(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10《硫及其化合物》精选题解析版docx、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考点10《硫及其化合物》精选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