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第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第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第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第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第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第6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第7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第8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授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授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悲”“离”,“欢”“合”,虚实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胡仔《苕溪渔饮丛话》
    词是一种兴起于五代兴盛于宋、和乐可歌的文体。因为每句话字数不等又称“长短句”、“诗余”。 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词谱的名称。词牌不同于题目。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 ,号 ,与父 弟 ,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 并称“苏辛” ,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 、 、 并称“宋四家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思乡: 苏轼原是四川眉山人,此时被贬官至山东密州,远离家乡,相隔千里之遥,自然少不了对家乡家人的思念。 
    思人: 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兄弟情深,苏辙在山东为官,即便相隔不远,但兄弟俩依然不能常相见,所以孤独之余东坡不免伤感嗟叹。
    仕途坎坷: 苏轼虽一心报国,却由于朝廷党争,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几经坎坷,仕途并不得意,在这中秋月夜,怎不勾起他的哀伤、思念。
    自读全词,要求读准字音。
    自读一遍,给划线的字注音:
    宫阙( ) 琼楼( ) 绮户( ) 婵娟( )丙辰( ) 不胜寒( )
    bǐng chén
    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方法,划分节奏,并找出韵脚,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通宵,整整一夜,直到天明。
    丙辰年的中秋节,酒喝得很畅快,一直喝到天亮,酩酊大醉,作这首词,同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小序是否可以删去?有什么作用?
    ——不能删去,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注释:把酒:端起酒杯。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归去:回到天上去。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不胜:经受不住。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何似:哪里比得上。
    明亮的圆月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举起酒杯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月宫,今晚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月宫殿太高远,难以承受那里的凄寒。 月光起舞,清影随人,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呢?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朱阁:红色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窗户。 无眠:不能入睡。 向:在。但愿:只是希望。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月光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地照进雕花的窗户,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亮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在人们分离的时候圆呢!人总会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这种事情自古难以两全。只希望人们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资料一: 苏轼贬谪路线: 1080——1084年 贬黄州 1089——1091年 贬杭州、颍州 1094——1100年 贬惠州、儋州(dān,海南)
    资料二: 密州是一个很穷的县,主要只长麻、枣、桑树,此地的生活和杭州有天渊之别。 ———林语堂《苏东坡传》这次我来到密州,想想饭总能吃饱吧,谁知厨房里冷冷清清,家里人要吃饭,同僚们要吃饭,整日忧愁。随后我和通守刘廷式每天沿着城墙在荒废的菜园里找枸杞和菊花来吃,摸着肚子看着对方大笑…… ———苏轼《后杞菊赋》译文节选
    资料三: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词人在简短的文字中借明月讲出了人生不可避免的“悲欢离合”。请你从文中找出表达“悲”、“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含蓄地写了出来。也指政治遭遇,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此时被贬官至山东密州,远离政权核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面上好象是赞美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义。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几句直接写月,“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这三句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浏漓顿挫。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化用李白“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体现苏轼的豪放与对明月的向往、赞美。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此处化用李白的诗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三句,由怨月到感悟人生,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与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视为一体,求得安慰,富含人生哲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1)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
    (2)蕴含着诗人对人生际遇变化不定的哲理性认识,揭示了人间的普遍规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3)表现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对生活的热爱。这句话也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人生不会完美,要有乐观豁达的胸襟面对生活,面对挫折。
    ——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词人推己及人,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这两句表明情谊的相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愿,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之情。充分表现了词人博大的思想境界和乐观的情怀。
    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实景:虚景:
    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朱阁、绮户
    2.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感伤);词人“欢饮”时的想象(写景) 借景抒情下阕:怀人抒情(乐观);词人“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抒情) 情景交融
    ①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象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②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推己及人“变为对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和祝愿”。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得以千古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有 ,人有 的人生哲理。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也表达了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阴晴圆缺
    1.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B.上片一个“我欲” 、一个“又恐” 、一个“何似” ,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C.下片“无眠” 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D. 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2.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课件

    语文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东坡说,才华横溢的苏轼,旷世奇才,词文今译,水调歌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水调歌头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水调歌头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寻踪觅诗意,认识诗歌中的“意象”,千里寄相思,古今一轮月,诗人托月言志,走近苏轼随月而歌,诵读月之韵律,探寻月之深情,品味月之深意,对月高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水调歌头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水调歌头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节奏划分,诗词诵读,诗歌翻译,诗词品读,炼字题目,水调歌头,一问几时明月,二问今夕何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