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时学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和推论,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
(1)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方向相同。
(2)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方向相反。
思考辨析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大的。(×)
二、基本规律和推论
思考辨析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点的速度。(√)
2.运动学公式中物理量的正、负号是怎样确定的?
提示: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我们规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0=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
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你如何比较物体在t0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与 eq \f(v0+v,2) 的大小?
提示:假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v-t图像是一条直线,其位移等于图中虚线与坐标轴所围梯形的面积,小于该曲线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故 v> eq \f(v0+v,2)。
三、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6个常用比例
1.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2.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
x1∶x2∶x3∶…∶x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xn=1∶3∶5∶…∶(2n-1)。
4.通过前x0、前2x0、前3x0、…时的速度之比:
v1∶v2∶v3∶…∶vn=1∶ eq \r(2)∶ eq \r(3)∶…∶ eq \r(n)。
5.通过前x0、前2x0、前3x0、…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1∶t2∶t3∶…∶tn=1∶ eq \r(2)∶ eq \r(3)∶…∶ eq \r(n)。
6.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Ⅰ∶tⅡ∶tⅢ∶…∶tn=1∶( eq \r(2)-1)∶( eq \r(3)- eq \r(2))∶…∶( eq \r(n)- eq \r(n-1))。
思考辨析
1.一个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第1 s 末、第2 s末、第3 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1∶3∶5。(×)
2.某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0到v的运动距离是由v到2v运动距离的2倍。(×)
四、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v0=0,a=g。
①速度公式:v=gt。
②位移公式:x= eq \f(1,2)gt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x。
2.竖直上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后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特点: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为正值,加速度为负值。
①速度公式:v=v0-gt。
②位移公式:x=v0t- eq \f(1,2)gt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v eq \\al(\s\up1(2),\s\d1(0))=-2gx。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 eq \f(v eq \\al(\s\up1(2),\s\d1(0)),2g)。
思考辨析
1.物体从某高度由静止下落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2.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是向下的。(√)
3.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那么地球上不同地点的加速度的方向是不是都相同?
提示:“竖直向下”是相对的,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竖直向下是指与所在地水平面垂直,所以不同位置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并不相同。
考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基础考点)
1.空军特级飞行员李峰驾驶歼-10战机执行战术机动任务,在距机场54 km、离地1 750 m高度时,飞机发动机停车失去动力。在地面指挥员的果断引领下,安全迫降机场,成为成功处置国产单发新型战机空中发动机停车故障、安全返航第一人。若飞机着陆后以大小为6 m/s2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着陆速度为60 m/s,则它着陆后12 s内滑行的距离是( )
A. 288 m B. 300 m
C. 150 m D. 144 m
B 解析:先求出飞机从着陆到停止所用时间t。由v=v0+at,得t= eq \f(v-v0,a)= eq \f(0-60,-6) s=10 s,由此可知飞机在12 s内不是始终做匀减速运动,它在最后2 s内是静止的,故它着陆后12 s内滑行的距离为x=v0t+ eq \f(at2,2)=60×10 m+(-6)× eq \f(102,2) m=300 m。故B正确。
2.(2021·武汉模拟)“抗战专列”在武汉地铁4号线亮相,赢得乘车市民纷纷点赞。若该地铁列车先从甲站开始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位移L后,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也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恰好到乙站停下,则列车从甲站到乙站所用时间为( )
A. eq \r(\f(L,a)) B. 2 eq \r(\f(2L,a))
C. 2 eq \r(\f(L,a)) D. 4 eq \r(\f(2L,a))
B 解析:由位移公式可知,列车在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 L= eq \f(1,2)at2,解得t= eq \r(\f(2L,a));由于列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再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减速到静止,则说明列车减速过程所用时间也为t;故列车从甲站到乙站所用总时间为2 eq \r(\f(2L,a))。B正确。
3.(多选)在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为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 m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运动时间可能为1 s
B. 物体的运动时间可能为3 s
C. 物体的运动时间可能为 (2+ eq \r(7))s
D. 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 m/s
ABC 解析:物体在出发点上方时,由x=v0t+ eq \f(1,2)at2,得7.5=10t+ eq \f(1,2)×(-5)t2,解得t=1 s或 t=3 s,由v=v0+at得,v=5 m/s 或v=-5 m/s。物体在出发点下方时,由x=v0t+ eq \f(1,2)at2,得-7.5=10t+ eq \f(1,2)×(-5)t2,解得t=(2+ eq \r(7))s,由v=v0+at,得v=-5 eq \r(7) m/s。故A、B、C正确,D错误。
1.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有三个基本公式,其中两个公式是独立的,涉及五个物理量:初速度v0、末速度v、加速度a、运动时间t和位移x。这五个量只要已知其中三个,一定可以求出另外两个,可概括为“知三求二”。
2.解题时应根据题目已知量和未知量,认真判断题目中真正缺少哪个物理量,我们选择题目中所缺的物理量和公式中也缺的物理量一致的公式,一般就可以解决问题。
3.解答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eq \x(\a\al(画过程,示意图))―→ eq \x(\a\al(判断运,动性质))―→ eq \x(\a\al(选取正,方向))―→ eq \x(\a\al(选用公式,列方程))―→ eq \x(\a\al(解方程并,加以讨论))
4.注意刹车类问题,要先计算刹停时间,和题目中所给时间进行比较。
5.注意往复运动带来的多解问题和物理量的正、负号问题。
考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推论的应用(能力考点)
eq \a\vs4\al(典例)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A点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0,如图所示,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 eq \f(3,4)l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
解此题把握以下关键信息:
(1)“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0”表明该物体做减速到0的匀减速运动,可考虑“逆向思维”。
(2)“距斜面底端 eq \f(3,4)l处的B点”表明BC的距离为 eq \f(l,4),可考虑应用“比例法 ”。
【自主解答】
解析:方法一:基本公式法
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初速度为v0,物体从B点滑到C点所用的时间为tBC,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v eq \\al(\s\up1(2),\s\d1(0))=2axAC①
v eq \\al(\s\up1(2),\s\d1(0))-v eq \\al(\s\up1(2),\s\d1(B))=2axAB②
xAB= eq \f(3,4)xAC③
由①②③解得vB= eq \f(v0,2)④
又vB=v0-at⑤
vB=atBC⑥
由④⑤⑥解得tBC=t。
方法二: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vAC= eq \f(v0+0,2)= eq \f(v0,2)
又v eq \\al(\s\up1(2),\s\d1(0))=2axAC,v eq \\al(\s\up1(2),\s\d1(B))=2axBC,xBC= eq \f(xAC,4)
由以上三式解得vB= eq \f(v0,2)
可以看出vB正好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因此B点是这段位移的中间时刻,因此有tBC=t。
方法三:逆向思维法
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其逆过程为由静止开始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设物体从B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为tBC ,由运动学公式得
xBC= eq \f(1,2)at eq \\al(\s\up1(2),\s\d1(BC)),xAC= eq \f(1,2)a(t+tBC)2
又xBC= eq \f(xAC,4)
由以上三式解得tBC=t。
方法四: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因为xBC∶xAB= eq \f(xAC,4)∶ eq \f(3xAC,4)=1∶3,而通过xAB的时间为t,所以通过xBC的时间tBC=t。
方法五:图像法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画出v-t图像,如图所示。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规律,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的平方比,得
eq \f(S△AOC,S△BDC)= eq \f(CO2,CD2),且 eq \f(S△AOC,S△BDC)= eq \f(4,1)
OD=t,OC=t+tBC
所以 eq \f(4,1)= eq \f((t+tBC)2,t eq \\al(\s\up1(2),\s\d1(BC))),解得tBC=t。
答案:t
【技法总结】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常用的六种方法
1.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时间为2t,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所用时间为t,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eq \f(Δx,t2) B. eq \f(Δx,2t2) C. eq \f(Δx,3t2) D. eq \f(2Δx,3t2)
C 解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段位移Δx内的平均速度是v1= eq \f(Δx,2t);在第二段位移Δx内的平均速度是v2= eq \f(Δx,t);因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差为Δt=t+ eq \f(t,2)= eq \f(3,2)t,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a= eq \f(Δv,Δt)= eq \f(v2-v1,\f(3,2)t),解得a= eq \f(Δx,3t2),故选C。
2.如图所示,物体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其中AB=2 m,BC=3 m。若物体通过AB和BC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
A. eq \f(9,8) m B. eq \f(8,9) m C. eq \f(3,4) m D. eq \f(4,3) m
A 解析:设物体通过AB、BC段位移所用时间均为T,则B点的速度为vB= eq \f(xAC,2T)= eq \f(5 m,2T),根据Δx=aT2得 a= eq \f(Δx,T2)= eq \f(1 m,T2),则有vA=vB-aT= eq \f(5 m,2T)- eq \f(1 m,T2)·T= eq \f(3 m,2T),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O、A两点之间的距离为xOA= eq \f(v eq \\al(\s\up1(2),\s\d1(A)),2a)= eq \f(\f(9 m2,4T2),\f(2 m,T2))= eq \f(9,8) m。故A正确,B、C、D错误。
3.(2019·全国卷Ⅰ)如图所示,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 eq \f(H,4) 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 eq \f(H,4) 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 eq \f(t2,t1) 满足( )
A. 1< eq \f(t2,t1)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堵点疏通,对点激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1章第2讲光的干涉、衍射、光的偏振、激光课时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 激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第2讲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应用课时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动能,动能定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