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一课一练
展开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
1.在冷却食物时用0℃的冰比用0℃的水好,这是因为( )
A.冰比水的温度低,因为冰是冷的
B.同样多的水和冰冷却物体时,吸收一样多的热,所以效果相同
C.冰有熔化成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
D.水结成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2.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锡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232℃
B.锡在BC段和EF段都吸热,都是固液共存状态
C.锡熔化过程用了7min,不断吸热
D.锡是不透明的金属,属于非晶体
3.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设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
A.水的质量增大 B.冰的质量增大
C.水的温度降低 D.冰的温度降低
4.常见物质的三种状态是气态、液态和固态,固态物质又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5.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没有全部被熔化以前( )
A.冰和水的温度都会升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
D.冰和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
6.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
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D.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
7.2022年春晚现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发布了一件三星堆青铜人面具(如图),与全国人民共庆新春佳节。铸造青铜器大面具时( )
A.铜先凝固后熔化
B.铜先放热后吸热
C.铜有熔点但没有凝固点
D.可用熔点比它高的铁锅熬制
8.“瑞雪兆丰年”,今年春节前夕,陕西大面积出现了一次强降雪。关于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下雪不冷化雪冷”中“化雪冷”主要是雪熔化放热
B.雪后路面撒盐加快融雪速度,主要是因为撒盐提高了雪的熔点
C.下雪后可适当减弱噪声
D.雪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9.如图所示,豆腐滑嫩爽口,“冻豆腐”则松软鲜香。“冻豆腐”解冻后,会发现其内部有许多小孔,小孔的成因是( )
A.豆腐自身体积的缩小,挤去水后留下空隙形成小孔
B.豆腐自身体积的膨胀,向外拉伸内部形成小孔
C.外部的水受冻后变成冰屑,扎进豆腐后形成小孔
D.内部的水结冰体积膨胀,等熔化成水后豆腐留下小孔
10.根据如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标准大气压 | |
物质 | 熔点/℃ |
固态酒精 | ﹣117 |
水银 | ﹣39 |
铁 | 1535 |
铝 | 660 |
A.﹣39℃的水银一定是固态
B.酒精的凝固点低于﹣117℃
C.用铝锅可以将铁块熔化成铁水
D.气温达到﹣50℃时,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
11.以下给出的物质都属于晶体的是( )
①蜂蜡 ②金属 ③玻璃 ④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2.常见物质的三种状态是气态、液态和固态,固态物质又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13.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凝华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小明把两者的混合液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温度为﹣5℃)中,经过很长时间混合液一点都没有凝固,这说明了在水中加入酒精后,水的凝固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
14.请根据下表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回答问题。
物质 | 固态酒精 | 固态水银 | 金 | 钢 | 钨 | 固态氢 |
熔点/℃ | ﹣117 | ﹣39 | 1064 | 1083 | 3410 | ﹣259 |
(1)考察团到南极考察时(南极最低气温可达﹣93.2℃),则测量气温时应该使用 温度计。
(2)处于﹣260℃的氢是 态。
(3)如果纯金戒指不小心掉进钢水中, (填“会”或“不会”)熔化。
(4)白炽灯发光时的温度达到2000℃以上,因此白炽灯的灯丝应选用 金属制成。
15.小城将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画出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 min开始凝固。
(2)从图像中得到该盐水的凝固点为 ℃,第15分钟时物质的状态为 。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小”或“不变”)。
16.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两种固体分别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0.5min记录一次温度,每种物质记录了8min,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在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时,应先确定 (选填“铁圈A”、“铁夹B”或“铁棒C”)的位置,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如图乙所示,物质a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当物质a的温度为80℃时,物质a (选填“一定”、“不可能”或“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
(3)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物质a熔化时间的是 (填字母)。
A.增加试管中物质a的质量
B.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
C.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
D.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
(4)对物质b的判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一定是晶体 B.一定是非晶体 C.可能是晶体
17.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定 (选填“铁棒A”“铁夹B”或“铁圈C”)的位置。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该物质为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为 ℃。
(2)第15min时,该物质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 min。
(3)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晶体的性质,冰也是种常见的晶体,现在环境温度为0℃的实验室中,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18.小刚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装置应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安装。
(2)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
(3)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4)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 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5)丁图是小刚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答案
1.C; 2.A; 3.B; 4.D; 5.D; 6.D; 7.D; 8.C; 9.D; 10.D; 11.C; 12.D;
13.熔化;降低;
14.酒精;固;会;钨;
15.10;﹣2;固液共存态;变多;
16.铁圈A;69℃;3;可能;C;C;
17.铁圈C;晶体;80;固液共存;10;C;
18.自下而上;受热均匀;B;42;吸收;不变;固液共存;升高;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熔化和凝固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198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熔化和凝固综合训练题</a>,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198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2节 熔化和凝固课后测评</a>,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第2节 熔化和凝固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2节 熔化和凝固课时练习,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