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展开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上第二单元
《散文诗两首》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网友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D.《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2.《金色花》一文中,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C.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D.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4.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沐浴 嗅到 花梗 乖凉
B.阴影 披散 莲篷 菡萏
C.适意 慈怜 摇摆 并蒂
D.复盖 遮蔽 繁杂 心绪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的作者是泰国著名作家、诗人泰戈尔,他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C.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颈联,第三联叫颔联,第四联叫尾联。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6.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结尾处:“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
B.《荷叶·母亲》一文重点写雨中的荷叶覆盖在莲花上面,作者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则是为了写母亲,揭示了“我”是雨打风摆动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
C.“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这句话告诉我们,“我”家中女孩多,祖父重男轻女,所以“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
D.课文所选的两首散文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7.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据统计,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大约12.7%左右。
C.《金色花》描绘了儿童嬉戏的画面,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了对母亲的感情。
D.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9.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是意大利诗人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母子亲情。
B.《史记》是东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周亚夫军细柳》选自这部作品。
C.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D.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第一间装的是爱和恨,第二间装的是我们自身,第三间装的是我们的事业。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 , , 。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二、基础知识综合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节选自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安逸( ) 藏nì( ) 不屑(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
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三、综合性学习
12.请给右图拟一个名字,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
四、语言表达
13.你认为诗中塑造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和一个怎样的孩子的形象?
五、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母亲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4.本诗是如何运用类比的写法的?
15.“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②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A】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B】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③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乙】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了,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子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6.甲文第③段中的“别有一番风情”具体指哪些内容?
17.说说甲文画线句标注的重音和停顿,在朗读时有什么表达效果。
【A】小草v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v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v改变了姿容。
18.乙文开头为什么要插叙故园赏莲的有关往事?
19.甲乙两文都有关于夏雨的描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两者在表达主旨方面分别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
20.作文小练笔
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亲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抒发一下对母爱的感受。(100字左右)
八、名著阅读
21.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问题。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 ________ ”著称。
(2)请你分析《繁星》《春水》中这类诗歌的特点。(提示:可从艺术、语言、形式方面进行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D是句式杂糅,应删去“的主要读者”或“为”和“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2.C
【详解】ABD不符合题意。C体现孩子的调皮,不体现对母爱的回报。
3.B
【详解】B.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乖凉——乘凉。B.莲篷——莲蓬。D.复盖——覆盖
5.B
【详解】A.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不是泰国作家、诗人;
C.律诗的四联的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
D.《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集,不是志怪小说集;
故选B。
6.C
【详解】ABD表述正确。C从“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可以看出“祖父重男轻女”的表述不正确。原因就是错误的,因此结论“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我”在文中感到“烦闷”“不适意”是因为我看到莲花被风雨摧残,怜惜莲花。
7.D
【详解】此句表达孩子的调皮及对母亲的爱。
8.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A句式杂揉,删去“的缘故”;B.重复啰嗦,删去“大约”或“左右”D.成分残缺,在“检测”后加上“力度”。
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9.C
【详解】A.泰戈尔是印度诗人;
B.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不是东汉;
D.第二间装的是我们的事业,第三间盛放的是我们自身;
故选C。
10.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的能力。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汉字词汇的阐述。首先阅读四个句子可知①④讲的是消失,②③讲的是产生,所以①④在一起,②③在一起,排除A、B;根据句子“大量产生”这一关键词,②句用紧跟上句具体数字说明词汇产生的数量,故②在首位,排除D。故选C。
11. yì 匿 xiè 流倘 流淌 C 拟人 排比
【分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安逸:安闲舒服。注意“逸”的读音是“yì”。
藏匿:隐藏起来,不让别人发现。“匿”要注意偏旁。
不屑:认为不值得;形容轻蔑、轻视。注意“屑”的读音是“xiè”。
【小题2】本题考查字形。“流淌”意思是液体在流动,所以应该是三点水旁。
【小题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分析。诗中说“宣泄着永恒的秘密”,分析语境可知,此处“宣泄”是“泄露”的意思。只有C项的解释最为合适,故选C、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辨识能力。“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三个“在”连用表明这是排比的修辞方法,“歌曲”“唤”“吐露心曲”则赋予小溪人的特征,是拟人化的写法。
12.名字:手中线·慈母心
画中的母亲在昏黄的灯下给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衫,那恍惚的神情表现出母亲的不舍
与担心,那密密的针脚里包含着母亲深深的爱。
【详解】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题的一般思路:读-思-写。①读:画面组成要素。②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深层含义)。③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选择关键词;注意答题格式和字数要求。根据画面的内容可拟题为:灯下的母亲。描绘画面内容时,要抓住母亲为儿子缝补衣服这一内容来写,注意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
点睛:解答图文转换题目的答题步骤:第一步: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审读漫画的过程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阶段。第二步: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想象补充画面信息主要是借助漫画提供的情境,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第三步: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
13.母亲是一个充满母爱的伟大母亲。孩子是一个热爱母亲的活泼调皮的孩子。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作答时,应做到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诗歌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的奇特行为深藏着对母亲的依恋:散发出香气是对母亲暗中表示依恋,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由此分析,可知诗中的母亲充满伟大的母爱。孩子既热爱母亲,有活泼调皮。
【点睛】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14.先用“天上的风雨”类比“心中的风雨”,再用“鸟川躲到你的怀里”,突出了“母爱”的主题。 15.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歌颂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解析】14.类比修辞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来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通过“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鸟儿”和“我”的联想、类比,到“巢”和“怀”的类比,突出母亲的怀抱永远是儿女的港湾。
15.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句中的“你”是指母亲,“心中的风雨来了”指的是在生活中挫折、不顺引起的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心灵受到打击,向母亲倾诉,寻求慰藉。突出对母亲的依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16.①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②光头浇、洗个澡更有滋味;③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④暑气被吸收;⑤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夏雨的交响曲。(写出4点即可) 17.【A】在“小草”和“春天”后停顿,并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小草比作蚯蚓,重读“蚯蚓”“春天”,读来仿佛能让人闻到春雨后新草生发的清新味道。
【B】“完全”表范围,“改变”强调动作,同时在“世界”后停顿,读来把春雨使世界改变姿容,让万物生机焕发的神奇凸显了出来。 18.“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喻人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19.甲文:写夏雨是要突出夏雨热烈、粗犷、奔放的特点,表达对雨的喜爱之情。
乙文:写夏雨是渲染一种风雨交加的恶劣气候环境,为下文写荷叶护莲、揭示母爱主旨做铺垫,表达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解析】16.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提炼。
根据甲文③段“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提炼为: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
根据甲文③段“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可提炼为:光头浇、洗个澡更有滋味;
根据甲文③段“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可提炼为: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
根据甲文③段“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可提炼为: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夏雨的交响曲。
17.本题考查重音和停顿的效果。
A.根据甲文②段“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可知,画线句“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是用小草表现春雨后大地的美丽,用“v”表示在在“小草”和“春天”后停顿,突出了陈述对象,结合重读“蚯蚓”“春天”强调了喻体和要渲染的主体,读起来让人能品味出春雨后新草生发的清新味道,让人具体领略到大地的美丽;
B.根据甲文②段“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结合画线句“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可知,在用小草的清新和空气的芳甜对春天雨后的魅力具体描述之后,画线句是进一步突出春雨的作用。加点词“完全”表范围,“改变”强调动作,结合“世界”后的停顿,读起来能把春雨让大地改变“姿容”,变得美丽的神奇作用凸显出来,给人温馨的感觉。
18.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乙文的插叙“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写出了“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的事实,“应了花瑞”意思是花即人,花瑞即人祥,表达了对“三蒂莲”的喜爱和对人的美好祝福;
从结构上看,此处以花喻人的方式,与后文⑨段“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以花喻人方式相同,可见,为下文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19.本题考查主旨理解。
根据甲文①“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可知,表达了对夏雨的喜爱之情;根据③段关键句“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可知,通过描述夏雨“热烈而又粗犷”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喜爱;
根据乙文④段“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⑤段“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可知,文中的夏雨渲染了半夜雷声大作、大雨“愈下愈大”的恶劣天气,从而特别害怕,急忙求得母亲的庇护,为后文看到雨中的红莲,进而联想到母爱做铺垫,从情节上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主体上看,为进一步表达对母亲的爱蓄势。
20.示例:当我们来到这世上时,就有一种伟大无私的爱萦绕在我们身边。没错,那就是母亲的爱。母亲把她所有的爱都慷慨地给予了我们。母亲用她最淳朴的爱来呵护我们,哺育我们成长,却不计回报。母爱是不能用世俗的金钱来衡量的。拥有母爱,胜过拥有金山银矿等世间一切财富。
【详解】试题分析:此作文要注意,形式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是抒发一下对母爱的感受。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题干“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就是比喻中的暗喻。可用以下比喻句: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母亲是我的闹钟,天天准时把我唤醒。母亲是天边的启明星,总是早早地起来忙碌。母亲是使人复苏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进的风帆。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绵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彷徨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
点睛:写母亲的作文,要做到以下几点:1、思考生活,分析母亲的的平时的言行,2、定主题,不要乱写一气偏离中心,3、文章中要用到人物描写:动作、语言、心理等等描写。定中心:要定好文章的中心我们才能选择材料。例如:我定的是赞美母亲的勤劳。我是这样写的——母亲在春天的时候,忙于播种;母亲在夏季的时候忙于施肥 ;母亲在秋季的时候忙于收获;母亲的冬季的时候忙于给家人准备冬衣。我的母亲一年到头都是很忙的,但正因为她的忙碌给一家带来了“阳光”,给我的学校生活带来了幸福。每当我回忆起母亲的种种生活,心中不禁产生敬佩之情。写好行文顺序,选好典型的材料。我们或者与时间为序,或者以空间为序,或者以逻辑为序。选择其中的一种就行,但我觉得选择时间为序比较好写。我们可以以母亲的一年为时间顺序,也可以以母亲的一天,甚至也可以以母亲的一生为时间顺序来写。
21. 冰心 爱的哲学 (示例1)艺术上,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示例2)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示例3)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示例4)擅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有韵味。
(示例5)这类小诗常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详解】这是一篇新诗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诗歌的基本常识和鉴赏诗歌的特点,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本题考查了诗歌鉴赏的两个方面:1、诗歌的基本常识;2、鉴赏诗歌的特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1)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第一小题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2)此小题要按照提示从两个方面考虑,仔细回顾所学过的冰心的作品,分析判断。如语言的清新淡雅,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点睛:现代诗歌鉴赏题要利用已知,调动储存。利用试题提供的信息,再结合考生个人本身知识储备,如题材、写作背景的了解等已知的经验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