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图片ppt课件
展开导 入《关雎》、《蒹葭》
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3.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季氏》)。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1.《论语.阳货》:“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2.《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1)体例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雅:宫廷乐歌。西周王畿jī(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颂: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2)表现手法(根据朱熹《诗集传》)1.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yu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2.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3.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
芣苢 《诗经·周南》
《芣苢》之作,兴采之也,如后人之采菱则为采菱之诗,采藕则为采藕之诗,以述一时所采之兴尔,何它义哉! ——宋 郑樵《诗辨妄》
《诗经名物图解插图》芣苢和卷耳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吟咏诗韵,感悟诗篇之美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些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起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
自读《芣苢》,请描绘读后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200字左右)
【感受诗歌意境画面】 艳阳高照之际,漫山遍野披红带绿,妙龄女子三五成群,携筐提笼,行于阡陌山径,衣沾木叶之芳,手染兰芷之香,竞相采芣苢之实。一人起领,百千人和之,遥闻“采采”之声,有如雷喑yīn,转而寂寂,歌声似幽诉之寒蛩qióng,未及完结,彼处“采采”之声又起,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群女追逐欢乐而互相嬉戏逗弄,令闻者不禁驻足,往来之人相视觑觑,亦为其乐所感。
揣摩那是一个夏天,芣苢都结子了,满山谷是采芣苢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这边人群中有一个新嫁的少妇,正捻着那希望的玑珠出神,羞涩忽然潮上她的靥辅,一个巧笑,急忙地把它揣在怀里了,然后她的手只是机械似的替她往怀里装,她的喉呢只随着大家的歌声婉转着歌声——一片不知名的欣慰,没遮拦的狂欢。不过,那边山坳里,你瞧,还有一个伛偻的背影。她许是一个中年的未孕的女性。她在寻求一粒真实的新生的种子,一个祯祥,她在给她的命运寻求救星,因为她急于要取得母亲的资格以稳固她的妻的地位。
【文本深入理解】 《芣苢》这首诗歌,描写了古代劳动妇女采摘芣苢的劳动过程,表达了她们劳作时的心情。自然质朴,且饶有趣味。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是整个劳作过程的总述。“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表现出她们见到芣苢的无限欣喜之情。由此,奏响了劳作的进行曲。
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和真切反映。从一颗一颗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主人公干得起劲,唱得便起劲。可谓一路辛劳,一路欢歌。在与自然相交响的情态中,她们情绪饱满,歌声高昂。 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提起衣襟装起来”“扎起衣襟兜回来”,将收工时“打包”的情形表现得十分细腻。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此时再度高唱“采采芣苢”,情绪达到高潮。人虽已远去,歌声却在山谷中回响,飘散到四方。 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弹dàn歌》
掌握艺术手法,体会欢乐情感
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元 吴师道
【艺术手法】 1.重章叠句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像《芣苢》这篇重叠得更加明显。综观《芣苢》一诗,只有六个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又通过反复叠唱,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2.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首诗只写了采芣苢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更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
3.赋的手法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
硕鼠佚名 〔先秦〕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篇作品和本课在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相同: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不同:二者表达情感不同。《硕鼠》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的生活憧憬,写出了劳动人民对压迫和剥削的抗诉。《芣苢》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芣苢 ——劳动的欢歌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之美简与丰,插秧歌,善于做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页。
高中语文6.1 芣苢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6.1 芣苢图片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章叠句,补充介绍,初读感知,生活中的插秧过程,劳动本身的滋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