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一章 声 单元测试A卷 2022-2023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声 单元测试A卷 2022-2023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共9页。
沪教版八上 第一章 声 单元测试A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8小题)1. 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2. “五一”期间,某景区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对喧闹的游客进行劝导:“请不要高声喧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工作人员利用声音向游客传递信息 C. “请不要高声喧哗”,“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在景区内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 3. 如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A. 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B. 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C. 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D. 都是噪音 4. 物体能够发声,这是因为 A. 物体能够振动 B. 物体周围有介质 C. 我们能听到声音 D. 声能够被接收 5.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首经典名曲,加入管弦乐队协奏后,整首乐曲更是和谐优美。听众欣赏乐曲时,可以辨别出小提琴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 振幅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6. 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出声音 B. 声源一定在振动 C. 只有振动快的物体才能发声 D. 不振动的物体也可以发声 7. 男同学的声音通常比女同学低沉、浑厚,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时 A. 频率高 B. 频率低 C. 振幅大 D. 振幅小 8. 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A. 摩托车消声器 B. 道路的隔声板 C. 防噪声耳罩 D. 噪声监测仪 9. 我们能分辨出古筝和唢呐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A. 振幅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10.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11. 成语“窃窃私语”是形容声音的 A. 速度慢 B. 音调低 C. 响度小 D. 音色好 12. 下列选项中,声音无法在其中传播的是 A. 真空 B. 空气 C. 海水 D. 钢铁 13. 如图所示的是世界乐器——陶笛,演奏者用它演奏乐曲时,用手指按压笛孔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 14. 住宅小区内的楼道灯,晚上通常是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它的声控开关的工作状态主要是依赖楼道内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声速 15. 2013 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 A. 振幅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16. 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打开门窗,让空气加速流通 B. 关紧门窗 C. 用棉花塞住耳朵 D. 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17.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A. 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 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 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D. 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18. 耳聋病人有两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另一种是神经性耳聋。其中传导性耳聋病人可以通过佩戴骨导式助听器提高听力,骨导式助听器是一种通过骨传导方式改善听力的助听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且 A.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B. 固体能够增大声波振动的强度 C. 固体能够减弱其他噪声 D. 固体能够增大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填空题(共13小题)19.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熟悉而又悦耳的蛙鸣,如同大自然永远弹奏不完的音乐,是一首和谐的田野之歌。如图,雄蛙通过鸣囊 发声,蛙声在 中以 的形式向外扩散,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蛙声。 20. 如图所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人耳。 21. 如图所示,将一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选填“响”或“轻”),其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通过此实验的事实结合合理推论可以得出结论: 。 22. 图中(a)、(b)是常见的高音喇叭和医用听诊器,将它们制成这种形状,是为了使声音更加 (选填“分散”或“集中”),增大声音的 。 23. 将一把钢板尺的一部分紧贴桌面用力按住,一端伸出桌面,则钢板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越短,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 。 24. 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每 2 s 做 700 次的振动,那么它的振动频率为 Hz。 25. 捕鱼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时,声呐发出声波信号,4 秒后收到反射回的信号。则声波在 4 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米,船和鱼群字间的距离是 米。同学们在山里行走,若对面的山头离同学们的距离是 595 米,同学们对着山头大声呼喊,隔 秒能听到自己的回声。(海水中声波的速度约为 1500 米/秒 、空气中声波的速度约为 340 米/秒) 26. 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但与 有关,还与 有关。 越高,传播速度越大,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 27. 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放一些塑料泡沫小球。敲击鼓面,鼓面发声时,上面的小球会跳动,这说明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 28. 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入人耳中的时间间隔在 秒以上,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那么人距离反射物体至少要有 米,因此教室里听不到回声,此时回声的作用是 原声。 29.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在 15∘C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30.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振动得就 ;发出声音的音调高,振动得就 。 31. 乐器在演奏时都有相应的部位在振动,笛子、唢呐是管子里的 振动发出声音的;古筝、二胡是由 振动发出声音的;鼓是由 振动发出声音的。 三、实验题(共3小题)32. 如图所示为中国科技馆的“华夏之光”展厅的展品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钟锤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可以演奏美妙的乐曲。针对这一展品,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33.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较密的齿轮上划时音调高,在较疏的齿轮上划时音调低。这表明: 。 34. 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横截面积)、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2)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3)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A.数据采集,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 四、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35. 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吗?将答案填在横线上。(1)音乐课上,同学们的唱歌声: 。(2)蚊子飞过我们身边时,常听到一阵“嗡嗡嗡”的声音: 。(3)小溪流发出“哗哗哗”的声音: 。(4)驯兽师吹口哨发出的声音: 。答案1. C【解析】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2. B3. C4. 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故A正确。5. D【解析】能够辨别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由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故D正确。6. B7. B8. D【解析】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不符合题意;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符合题意;9. D10. B11. C12. A13. A【解析】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人们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别声音的;演奏者用陶笛演奏乐曲时,用手指按压笛孔的不同位置,陶笛内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从而使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随之发生改变;故用手指按压笛孔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故选A。14. A15. B16. A【解析】打开门窗,让空气加速流通,是增强了噪声的传播;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是在声源处消除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7. B18. A19. 振动;空气;声波(波)【解析】雄蛙通过鸣囊振动发声,蛙声通过空气以声波的形式向外扩散,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蛙声。20. 振动;空气21. 轻;空气(气体);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22. 集中;响度23. 越高24. 350【解析】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2 s 振动 700 次,那么一秒振动 350 次。25. 6000;3000;3.526. 介质;温度;温度;340 m/s27. 振动28. 0.1;17;加强29. 振动;340【解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在 15∘C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30. 慢;快31. 空气柱;琴弦;鼓面32. 编钟振动时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与编钟的大小是否有关33.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4. (1) D 和 E (2) C 和 E (3) A 和 B (4) CABD35. (1) 声带 (2) 翅膀 (3) 水 (4) 空气
沪教版八上 第一章 声 单元测试A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8小题)1. 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2. “五一”期间,某景区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对喧闹的游客进行劝导:“请不要高声喧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工作人员利用声音向游客传递信息 C. “请不要高声喧哗”,“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在景区内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 3. 如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A. 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B. 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C. 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D. 都是噪音 4. 物体能够发声,这是因为 A. 物体能够振动 B. 物体周围有介质 C. 我们能听到声音 D. 声能够被接收 5.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首经典名曲,加入管弦乐队协奏后,整首乐曲更是和谐优美。听众欣赏乐曲时,可以辨别出小提琴和其他乐器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 振幅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6. 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出声音 B. 声源一定在振动 C. 只有振动快的物体才能发声 D. 不振动的物体也可以发声 7. 男同学的声音通常比女同学低沉、浑厚,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时 A. 频率高 B. 频率低 C. 振幅大 D. 振幅小 8. 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A. 摩托车消声器 B. 道路的隔声板 C. 防噪声耳罩 D. 噪声监测仪 9. 我们能分辨出古筝和唢呐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A. 振幅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10.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11. 成语“窃窃私语”是形容声音的 A. 速度慢 B. 音调低 C. 响度小 D. 音色好 12. 下列选项中,声音无法在其中传播的是 A. 真空 B. 空气 C. 海水 D. 钢铁 13. 如图所示的是世界乐器——陶笛,演奏者用它演奏乐曲时,用手指按压笛孔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 14. 住宅小区内的楼道灯,晚上通常是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它的声控开关的工作状态主要是依赖楼道内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声速 15. 2013 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 A. 振幅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16. 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打开门窗,让空气加速流通 B. 关紧门窗 C. 用棉花塞住耳朵 D. 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17.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A. 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 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 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D. 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18. 耳聋病人有两种:一种是传导性耳聋,另一种是神经性耳聋。其中传导性耳聋病人可以通过佩戴骨导式助听器提高听力,骨导式助听器是一种通过骨传导方式改善听力的助听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且 A. 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B. 固体能够增大声波振动的强度 C. 固体能够减弱其他噪声 D. 固体能够增大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填空题(共13小题)19.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熟悉而又悦耳的蛙鸣,如同大自然永远弹奏不完的音乐,是一首和谐的田野之歌。如图,雄蛙通过鸣囊 发声,蛙声在 中以 的形式向外扩散,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蛙声。 20. 如图所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 而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人耳。 21. 如图所示,将一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选填“响”或“轻”),其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通过此实验的事实结合合理推论可以得出结论: 。 22. 图中(a)、(b)是常见的高音喇叭和医用听诊器,将它们制成这种形状,是为了使声音更加 (选填“分散”或“集中”),增大声音的 。 23. 将一把钢板尺的一部分紧贴桌面用力按住,一端伸出桌面,则钢板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越短,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 。 24. 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每 2 s 做 700 次的振动,那么它的振动频率为 Hz。 25. 捕鱼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时,声呐发出声波信号,4 秒后收到反射回的信号。则声波在 4 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米,船和鱼群字间的距离是 米。同学们在山里行走,若对面的山头离同学们的距离是 595 米,同学们对着山头大声呼喊,隔 秒能听到自己的回声。(海水中声波的速度约为 1500 米/秒 、空气中声波的速度约为 340 米/秒) 26. 声音的传播速度不但与 有关,还与 有关。 越高,传播速度越大,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 27. 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放一些塑料泡沫小球。敲击鼓面,鼓面发声时,上面的小球会跳动,这说明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 28. 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入人耳中的时间间隔在 秒以上,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那么人距离反射物体至少要有 米,因此教室里听不到回声,此时回声的作用是 原声。 29.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在 15∘C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30.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低,振动得就 ;发出声音的音调高,振动得就 。 31. 乐器在演奏时都有相应的部位在振动,笛子、唢呐是管子里的 振动发出声音的;古筝、二胡是由 振动发出声音的;鼓是由 振动发出声音的。 三、实验题(共3小题)32. 如图所示为中国科技馆的“华夏之光”展厅的展品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钟锤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可以演奏美妙的乐曲。针对这一展品,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33.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较密的齿轮上划时音调高,在较疏的齿轮上划时音调低。这表明: 。 34. 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横截面积)、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2)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3)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A.数据采集,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 四、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35. 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由什么振动发出的吗?将答案填在横线上。(1)音乐课上,同学们的唱歌声: 。(2)蚊子飞过我们身边时,常听到一阵“嗡嗡嗡”的声音: 。(3)小溪流发出“哗哗哗”的声音: 。(4)驯兽师吹口哨发出的声音: 。答案1. C【解析】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2. B3. C4. 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故A正确。5. D【解析】能够辨别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由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故D正确。6. B7. B8. D【解析】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不符合题意;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符合题意;9. D10. B11. C12. A13. A【解析】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人们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别声音的;演奏者用陶笛演奏乐曲时,用手指按压笛孔的不同位置,陶笛内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改变,从而使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随之发生改变;故用手指按压笛孔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故选A。14. A15. B16. A【解析】打开门窗,让空气加速流通,是增强了噪声的传播;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是在声源处消除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7. B18. A19. 振动;空气;声波(波)【解析】雄蛙通过鸣囊振动发声,蛙声通过空气以声波的形式向外扩散,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蛙声。20. 振动;空气21. 轻;空气(气体);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22. 集中;响度23. 越高24. 350【解析】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2 s 振动 700 次,那么一秒振动 350 次。25. 6000;3000;3.526. 介质;温度;温度;340 m/s27. 振动28. 0.1;17;加强29. 振动;340【解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在 15∘C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30. 慢;快31. 空气柱;琴弦;鼓面32. 编钟振动时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与编钟的大小是否有关33. 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4. (1) D 和 E (2) C 和 E (3) A 和 B (4) CABD35. (1) 声带 (2) 翅膀 (3) 水 (4) 空气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