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1第1讲钩玄提要点,获取信息全——内容理解分析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1第1讲钩玄提要点,获取信息全——内容理解分析课时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命题角度,解题技法,思维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内容理解题重在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命题看,命题者所设置的选项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转换,有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的整合或迁移。此题型重在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准确定位信息并仔细比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作答。
一、命题角度
二、解题技法
新题型文本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它的文本是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1.角度多样。高考所考查的非连续性文本,一般是多则材料,且出自不同作者,表达的观点不尽相同,需要横纵分析,前后对比。
2.信息量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每则材料都很短,二三百字或百余字,但都是节选的“精华”部分,有效信息集中度高,文字表述简洁。
3.手法灵活。非连续性文本多运用文字、图表甚至符号传递信息,形象直观,手法多样,需要多角度接受,对比鉴赏。
新题型文本阅读的“内容理解分析类题”的解答,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一)答题策略:
(二)解题方法:
1.识别陷阱法
内容理解分析类选择题,其选项都是命题人对原文信息作了转换处理。如果对命题人的转换手段与设题陷阱有所了解的话,会对做题帮助很大。
2.切片比对法
(1)为保证比对的精准性,可将选项中比较长的句子进行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段,再将选项中的关键词句一一标记,逐一与原文比对,看相关片段的信息是否与原文吻合。
①为什么切:因为选项是对文中多个信息点的概括、归纳和整合,一个选项包含了文中多个信息点,其中可能会有信息点被设误。这多个信息点我们都要在原文中寻找依据。若不细切分,就不能细比对,易因错误信息点的“漏网”而误判。
②如何切:基本原则是将选项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段。如果是切分复句,一般以一个分句为一个片段;如果是切分单句,可以按照句子主干(主谓宾)的结构切分;有时也需将较长单句中的某些短语(多充当修饰重要概念的成分)切为片段。
③如何找:总的原则是依据切片中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源。而实际情况是,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程度较低,与原文中的信息对应程度强,切片后能直接迅速地找到信息源;有的选项(或选项中的分句)概括性强,是跨句子、跨段落的信息整合,不能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切片后须先将原文相关的关键词句的意义提炼压缩,然后才能确定信息源。
(2)三重比对
①比对词语(概念),看它与原文中的词语在内涵与外延上是否一致。
②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③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这个结论”在文中没有直接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三、思维提升
(2021·德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
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到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色的纯洁如皑皑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
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模古创新的珍品器物。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色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
(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
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原料特点和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模仿青白玉质和玉色的效果而创造出来的。这种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器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景德镇这个响亮的名称,就是因为宋真宗赵恒偏爱青白瓷,而于公元1004年的景德元年用自己的年号来命名的。一个皇帝将自己的年号赐予一个城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自然促进了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
青花瓷是一种运用钴料进行釉下装饰的瓷器。它虽早在唐代河南的巩县窑就已萌芽,但真正成熟来自元代中后期景德镇窑工的贡献。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烧制成功,既得益于宋代青白瓷的烧制基础,又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得益于此前波斯对青花钴料的运用。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青白瓷。由于青花瓷具有素雅大方、纹饰丰富、彩料不易磨损、无铅毒等优点,很快赢得了国内外各阶层的普遍青睐,并成为明清景德镇瓷器生产数量最多的品种。元代以后,以青花为主的彩瓷逐渐统治了明清时代整个世界瓷器的市场,景德镇开始真正成为中国及世界的制瓷中心。
粉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从康熙珐琅彩瓷器蜕化而来的。粉彩瓷器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但很快地取代五彩瓷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的主流,而且也成为能够与青花瓷器抗衡的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品种。粉彩瓷的色彩丰富,有立体感,形象刻画生动细腻,给人以华丽富贵的艺术感觉,正好迎合了清代追求华丽丰满的审美思潮。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瓷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空前繁盛,“陶舍重重倚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窑业繁荣的写照。然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世界制瓷业逐渐进入了多元争霸的时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景德镇瓷业的国际地位每况愈下,昔日陶瓷霸主的地位怎么也恢复不了。
(取材于曹建文、余志琴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停产,景德镇陶瓷产业随之下滑。景德镇一度出现了以工艺美术大师为市场主导品牌、以落后的小型手工作坊为生产模式的分散经营状态,产品两极分化严重,缺乏具有国际发展空间的商业品牌。
从2004年开始,景德镇创建了占地七万五千多平方米的法蓝瓷工艺品陶瓷生产基地,如今已经打入5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遍布全球,达到6 000多个卖点。
法蓝瓷的外形充满浮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在传统工艺中,这种有倒钩倒角的外形只能通过手工完成,无法实现量产。法蓝瓷的工匠们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改造,终于琢磨出“倒角脱模工法”,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使突出的造型能够通过模具生产,并实现量产,千百年来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得以突破。这一技术也成就了法蓝瓷的核心竞争力。
法蓝瓷的设计团队是由一群喜欢探索大自然,追求真、善、美境界的艺术家组成的。庄子曾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意指人可在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中体会万物之美,获得生命哲学的顿悟。这是东方人所青睐的美学思考,设计师们将它贯穿于法蓝瓷的设计理念中,使作品完美融入了东方典雅的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显现出的外观,就是花草摇曳、虫鸟嬉戏跃然瓷上,盈绿的树枝变成茶杯的把手,一只红嘴鹦鹉停驻在杯沿上……这样的瓷器,东方人从中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西方人则震撼于大自然的美丽。第一套“蝶舞”系列一经推出就大受西方市场认可,第二年更获得了纽约礼品展一等奖,法蓝瓷凭此在国际精品礼品市场上声名鹊起,备受瞩目。
(取材于有仪的相关文章)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倒角脱模工法”是法蓝瓷工匠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这一技术使瓷器突出的造型能通过模具生产。
B.在元代,中国的传统制瓷业以烧制素瓷为主。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协调温和,具有简净雅逸之美。
C.“倒角脱模工法”成功成就了法蓝瓷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技术打破了千百年陶瓷生产的形状限制。
D.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表现青花瓷之美。官窑青花瓷的主体画面布局繁密,彰显肃穆之感。
【思维“三步曲”】
第一步:审题。题干包含“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命题人指向明确,要在题干要求的范围之内作答。
第二步:思考。四个选项对应着三则材料,应该按图索骥,把选项和原文仔细比对,依据“八大陷阱”类型,逐一排除,最后确定答案。
第三步:答题。
选择答案:A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材料内容……”,此类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
设题陷阱
类型解读
选项特征
解题方略
偷换概念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暗中将相关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做了改变,乍一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错误
选项句与原文中的句子往往相差很少,或增加、减少一两个词语,甚至是增减“的”“了”这类虚词,或换了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而改变了句子原意
应注意看选项与原文是否存在信息对接错误的现象,尤其要看选项句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无中生有
指干扰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是命题者故意凭空捏造出来的
(1)选项句的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在原文中找不到具体依据;
(2)选项句中的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但在原文的不同位置
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看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张冠李戴
把甲的观点、发现、发明等说成乙的
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注意判断是否有此类情况
注意判断选项句的主语、宾语与原文相关信息中的主语、宾语是否一致
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通过增、删、改、换表示范围限定或程度轻重的词语进行干扰,从而以部分代整体、以特殊代普遍等
选项句中有一些关键词,如:(1)表数量多少的词语(一个、几个等)
(2)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
(3)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
(4)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注意看选项与原文重要词语前面起修饰与限定作用的表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的关键词是否一致
时态
主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推测、设想说成既成的事实,或反之
选项句中有一些关键词,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必将等
注意选项与原文中这些表时间、结果等的关键词
因果混乱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把“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三是变换原因,就是把原因A,换成了原因B,导致因果关系不成立
选项句中有表因果关系作用的关键词,如“之所以”“因此”等
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混淆是非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信息,有意对阅读材料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对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选项句中往往会出现含有肯定或否定意义的关键词,如:有、是、没有、无、无非、不是等
注意区别原文中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要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关注表肯定或否定的词语
指代有误
选项句对原文中的内容指代有误,或是类别上的,或是程度上的,或是范围上的
选项句中有表指代意思的关键词,如:这、这些、此、之等
根据语境,确定指代词指代的内容
词语类型
句中关键词
易设陷阱
范围词
全、都、一些、部分等
以偏概全、推断过度
程度词
必须、一定、非常、十分、更、极其、比较等
推断过度
频率词
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以偏概全、推断过度
时态词
已经、将、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尚未等
混淆时态
指代词
之、其、此、这、它、那等
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是非词
必定、的确、有、无、是、无非等
混淆是非
句间关系
设误方式
易设陷阱
因果关系
因果颠倒、强加因果、变换原因
混淆关系
混淆是非
曲解文意
混淆时态
假设关系
假设的结果变成了现实;或变换了假设前提;或变成其他关系
条件关系
两个分句间把充分条件换成了必要条件,或把必要条件换成了充分条件
递进关系
把句子的递进关系变成了其他关系
并列关系
把并列关系变成了其他关系
转折关系
把转折关系变成了其他关系
选项
A
B
C
D
原文陈述
材料三第三段“‘倒角脱模工法’……使突出的造型能够通过模具生产”,这个发明的前提是“法蓝瓷的工匠们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改造”
材料一第一段“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第二段“在古代……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之气”
材料三第三段“千百年来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得以突破”
材料一第三段中“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
比对过程
“模具生产”能对应上,“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原文没有,但有“无数次的研究和改造”
B选项后半部分从第二段可找到对应句,前半部分的陈述与原句意思不一致
选项C“千百年陶瓷生产的形状限制”中“生产”与“量产”范围不同
“画面布局繁密”是官窑青花的特点,“彰显肃穆之感”是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的特点
比对角度
比对依据和结论
比对句中词语
比对句中词语
比对句间关系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专题1第1讲语言凝练处,智慧深藏中——成语课时学案,共3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专题3第1讲把脉词与句,诊断其病情——语病辨析1课时学案,共2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专题1第1讲句读从未老,解之有技巧——文言文断句课时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命题角度,解题技法,思维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