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游山西村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群英会,最高产,识导游,去旅行,诵诗句,感韵律,课外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 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特定以下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出节奏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2.赏析字句,体会美妙意境,感受诗中情感。
3.联系背景,运用生活实际,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多形式诵读,读出诗歌韵律美;赏析诗中重点词语涵义,品味诗中优美画面;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颈联蕴含的哲理,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结合诗人人生经历,领悟诗人爱国情怀。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导学,群组共进,技术助力”三位一体教学法(教学模式)根据 2022版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情况,我设置情境,以诵读为主线,以问题为抓手,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设置不同的诵读形式,预设针对性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诗歌含义,从诗歌韵律美、画面美、情感美到哲理美,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思考、交流、提升、展示,让每个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思维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状态。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设置小群组内合作探究后,在班内分享展示交流。借助于画面、多媒体播放,增强其感性认识,并在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其合作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其核心素养。
学法:反复诵读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诗词学习重在诵读,设置不同形式的朗诵方式,读出诗歌韵律。在选择合理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通过生生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不断探究。
教学准备: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提交阅读中的疑惑。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吟诵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群英会,最高产
巍巍中华五千年出现了数不清的诗词名家,仅唐宋时期就名流辈出。唐代有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仙”李白;有盼望“安得广厦千万道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北宋有抒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神”苏轼,南宋有一位诗人,他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他所创作的诗词数量超出了诗仙、诗圣、诗神,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陆游写的一首山水田园生活的诗《游山西村》。(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唐宋时期诗词名家名句荟萃,引出诗词创作最多的诗人陆游,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扩展了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识导游,去旅行
1.关于陆游,你都知道了哪些?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补充,初识陆游,示屏幕,学生读。
2.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这是一个动宾短语,有动词“游”和名词作宾语的“山西村组成。“游”交代的是事件,“山西村”是地点。诗题中的山西村究竟是哪个村?是陆游老家山阴鉴湖、三山一带,三山旁边有一个村子叫西村。现在让我们跟随导游陆游到山西村去旅行吧。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诗人资料,初步了解诗人;通过破题,让学生学会从题目上猜测诗歌内容,同时进一步理解动宾短语这一语法知识。】
三、诵诗句,感韵律
读古诗讲究韵律美,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好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找出诗的韵脚、朗读停顿。
1.听朗诵视频,听名家朗读。找出朗读节奏,二二三式,读出节奏。
2.找到韵脚,读出韵味通过指名读,同桌读,师生合作读,生齐读,层层深入,读出诗的韵律美。
3.吟诵诗词这首诗我们还可以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韵脚需读长”的规则来吟诵。播放名家吟诵视频,学生感受吟诵节奏。
4.歌唱诗词古诗词的韵律“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用韵,韵的作用不仅在于能使曲调和谐,且能够配乐器演奏。欣赏歌唱《游山西村》,学生打节拍学唱。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朗诵方式,熟读诗歌节奏;通过朗诵、吟诵、歌唱,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语文学科与音乐学科的整合,体现语,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这幅画面是眼前的景象吗?
(想象、愿望)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这么美的农村风光,诗人多想再次来拜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疏通诗意,了解诗歌内容,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同桌间交流找到的画面,体现生生互助;用思维导图展示不同联的画面,简单清晰,易于理解。】
五、入情境,品诗情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画面,古诗词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在这些画面中蕴含着诗人哪些情感呢?让我们到诗的字里行间找答案吧。
品读诗歌,圈划出最打动你的字词,品出感情,再去诵读。小组内分享交流。诗中 (字、词)好,好在__________,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情怀。
示例:“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足”用的好,写出了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体现出农民热情待客的淳朴民风。
预设:“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一个“足”字,表明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表达了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足”字 “莫笑”二字则体现出农民的淳朴的民风。情境对话:感受村人以美酒热情待客场景。(“老乡,为何您用来招待客人的酒这么的浑浊呢?”通过情景模拟,体会农家人的质朴和热情好客。)“留”字好,从“留客”也能看出这是一个丰收年,正因为有足够地鸡和猪,有足够地米用来酿酒,所以村民们才会留客人多住几日。
追问:你能带着丰收的喜悦读出农家人的热情吗? 一个“ 疑”字,写出了山与水的曲折幽深,曲折多变的景色,表现诗人迷茫、困惑的心境。“又”字写出了陆游当时地惊喜。又绕过了一座山,又跨过一道水,依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坚持住,不放弃,终于,眼前一片明艳,看到了山西村。追问:你能加上语气词,把你心中的惊喜、高兴之情读出来吗?“闲”字,写出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闲乘月:趁月明之时出外闲游。表现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无时”不定时,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写出诗人游玩山水、与老农交谈的心情意犹未尽。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追问:诗人为什么用“叩”?叩 :本义为古代行礼俯首至地,磕头。相关词语:叩头叩问叩谢叩拜。叩门,有诚意,有敬意。诗人真的很清闲,想一直住在农村,经常到农村造访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疏通诗意,了解诗歌内容,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同桌间交流找到的画面,体现生生互助。运用思维导图展示不同联的画面美,把学生零散的回答梳理清楚,一目了然,简单清晰,易于理解,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梳理和探究”理念。】
六、近诗心,悟哲理诗人仅仅在写眼前的美景吗?想读懂诗的深意,我们需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人当时的境遇。
1.走近作者,补充写作背景。屏显:这首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他把田园风光和个人遭遇紧密联系起来,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同学们看看《游山西村》中哪句诗蕴含着诗人当时的处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赏析名句哲理小组讨论交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结合诗人当时的经历,你觉得这句诗有什么比喻义?
预设:(1)诗句内容上:诗人在寻找去往山西村之路时,他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失落——惊喜:不放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作者罢官后的落寞之感。诗人被罢官归故里后,心中难免有抑郁不平之气。“山重水复”喻指“逆境”“困难”,写出了诗人艰难的处境,他被免职后的迷惘与苦闷;“柳暗花明”隐含诗人受挫不馁的精神,失意而不悲观,希望与信心。
(2)诗句结构上: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对仗极其工整,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
(3)蕴含哲理上:你体会到这句诗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哲理:困境中会出现希望和转机。无论前途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会出现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学生回答后,总结出哲理,齐读。这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柳暗花明”已经成为一个成语,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涵着希望。
3.在生活中,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佳句?学生自由回答。当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有一天,你遇到挫折了,你要这样提醒自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历经困难,你成功了,你可以欣喜地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师补充:放眼国内外,也有很多可以用到这个佳句的情境。屏显: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中国华为,因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制裁,曾经陷入无芯片可用困境,可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国半导体行业加快自主研发的步伐,必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俄罗斯、乌克兰冲突日渐激烈,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但只要双方有足够的诚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下,一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出现。
【设计意图:第二次走近诗人,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写作缘由,便于理解名句的深刻含义,比喻意义。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名句的生活哲理。补充华为和国际形势,体现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实践性,体现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
七、品其志,颂风骨纵观陆游的一生,处处也体现出这一佳句的价值。陆游自幼受爱国主义的熏陶,一生皆以抗金复国为已任,无奈政治上,受主和派的排挤,他屡遭罢黜,一生坎坷,五起五落。配乐介绍,渲染气氛。屏显:20岁就定下报国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30岁礼部考试名列第一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名。5年后,秦桧病死才入仕。40岁左右受朝廷重用,北伐失利后被削职还乡。写《游山西村》。44岁时被启用。50岁任参议官,因其他官员的诽谤,被罢官。53岁被宋孝宗启用。后又被主和派弹劾,第三次被迫辞官,回老家隐居了近六年时间。期间写了名诗《书愤》:(齐读)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65岁最后一次任史官,又因痛诉时局黑暗,再次被罢官回乡,赋闲长达十多年。期间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齐读)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67岁的陆游被罢官回到家乡,写下有名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齐读)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兵河入梦来。77岁第五次奉诏入京负责编撰史书,后返回故里养老。84岁诗人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志,临终前,写下绝名诗《示儿》:(齐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同学们,走近诗人经历,读懂诗人的心声,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陆游? 预设:壮志难酬,到死都想为国家效力的陆游。浓浓的爱国情怀。爱国志士。
师小结:
“老却英雄似等闲”,是的,这是壮志难酬,所以寄情山水,写闲情的背后是苍凉无奈的爱国情怀。一腔爱国心,一身英雄胆,一首首熠熠生辉的诗词佳作,陆游如一颗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永远为中华民族而闪光。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诵读这首《游山西村》吧。课堂总结:陆游生逢乱世,遭遇坎坷,几度陷入“山重水复”的困境,可他始终坚信,一定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同学们,当我们人生之路遇到困境,感到迷茫的时候,只要坚定信念,寻找出路,永不放弃,奋勇拼搏,一定能看到“柳暗花明”的希望,一定能收获成功!(板书画图)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延伸拓展,第三次走近诗人的一生,从五起无落中体会爱国情怀。配上背景音乐,再加学生齐读,渲染气氛,更有感染力,把课堂情感推向高超。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彰显语文的立德树人功能。】
八、课外作业
课后请从下面作业中任选一个完成。
1.选择喜欢的陆游诗词配上画,或编故事,或配乐朗诵。
2.积累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和富有哲理的小诗。
3.选择喜欢的诗人,读其诗,悟其志,品其人。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布置体现自主性、层次性,体现多学科的融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符合“双减”形势下的作业要求。】
板书设计:
山重水复 坚定信念 柳暗花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山西村》评测练习
一、理解性默写:
1.《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面对《游山西村》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猪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对春天的祈福。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读《游山西村》这首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表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助学资讯,字词积累,探究写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精讲点拨,当堂检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