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 透镜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 透镜同步练习题,共1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作图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卷(B卷提升篇)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2021·北京八年级期末)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日食现象 B.小孔成像
C.水中倒影 D.雨后彩虹
【答案】C
【详解】
A.日食是由于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挡住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1·云南)清晨,宁静的宝象河上倒映出两岸树木的倒影,与树木倒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路灯下的人影 B.照镜子
C.日食 D.看到水中鱼
【答案】B
【详解】
宁静的宝象河上倒映出两岸树木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C.路灯下的人影、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C不符合题意;
B.照镜子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D.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1·北京九年级一模)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小明在蜡烛A所在的一侧通过玻璃板观察到了A的像B。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B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B.蜡烛A离玻璃板越远,它的像B就越小
C.蜡烛A离玻璃板越远,它的像B离玻璃板也越远
D.像B是蜡烛A发出的光通过玻璃板后会聚形成的
【答案】C
【详解】
A.像B是虚像,不可以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与物等大,蜡烛A离玻璃板越远,它的像B也不变,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与物关于镜对称,蜡烛A离玻璃板越远,它的像B离玻璃板也越远,故C正确;
D.像B是蜡烛A发出的光通过玻璃板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4.(2021·黑龙江九年级一模)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是光的漫反射现象,因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故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乙图中人通过镜子能看到视力表的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C.丙图中小聪和小猫通过平面镜可以互相看到对方,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丁图中小猫没有叉到鱼,是因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折射的缘故
【答案】C
【详解】
A.由图可知,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乙图中在镜中看到视力表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故B错误;
C.丙图中小聪和小猫相互看到,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故C正确;
D.看水中的鱼时,由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猫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要浅,所以小猫没有叉到鱼,故D错误。
故选C。
5.(2021·四川九年级一模)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
B.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90度
D.人离平面镜较远时,在镜中所成的像比人要小
【答案】A
【详解】
A.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会发生折射现象,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会发生折射,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故A正确;
B.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错误;
C.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0,入射角为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为0,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人离平面镜较远时,人的大小不变,在镜中所成的像与人大小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6.(2021·兰陵县教学研究室九年级一模)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变化而改变
C.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D.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答案】D
【详解】
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B错误;
C.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故C错误;
D.选择相同的两个蜡烛,这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7.(【专题】2021年中考物理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专用)必刷卷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前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后句是光的折射现象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水能够传声
【答案】D
【详解】
A.“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音色判断出的,故A错误;
B.以“乘客”为参照物,“乘客”和“青山”之间的发生位置变化,故“青山”是运动的是以乘客为参照物,故B错误;
C.“楼台倒影入池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和液体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8.(2021·湖南九年级一模)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是
B.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C.在光的反射或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C
【详解】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A错误;
B.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才一定发生改变,如果光垂直于界面入射,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故B错误;
C.不论是反射现象还是折射现象,光路都是可逆的,故C正确;
D.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9.(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图所示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晷针影子变化计时
B.我国古人利用冰透镜向日取火
C.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
D.卢沟桥在水中的“倒影”
【答案】D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详解】
A.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晷针影子变化计时是利用了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透镜向日取火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皮影戏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静水面上卢沟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1·湖南八年级期末)生活中常见到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透过树丛的光 B.海市蜃楼 C.手影 D.水中倒影
【答案】B
【详解】
A.透过树丛的光,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这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手影,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8分)
11.(2020·江苏八年级期中)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实际上在白屏上还有两种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色散 红外线 紫外线
【详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3]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得光叫做红外线,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所以实际上在白屏上还有两种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红外线和紫外线。
12.(2021·天津九年级一模)光与镜面成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是__________;有时,黑板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其原因是黑板发生了___________反射。
【答案】 镜面
【详解】
[1]光与镜面成角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相等可知反射角是。
[2]黑板反射的光会“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其原因是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光线向某些集中方向反射出去。
13.(2021·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一模)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成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如图,是嫦娥四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工作时的情景,王芳在观看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工作时的视频时,听不到月球车行驶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月球车旁边有黑影,是因为______形成的。
【答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光的直线传播
【详解】
[1]月球的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听不见月球车行驶的声音。
[2]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球车阻挡了光的传播,从而形成了月球车的影子。
14.(2021·广西中考真题)在纸板上扎一个小孔,将纸板与地面平行放置,当阳光直射地面时,在地面上可观察到圆形的光斑,经测量,光斑的直径为2cm,纸板与地面距离为2m,已知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需要500s,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根据以上信息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___________m,太阳的直径为 ___________m。
【答案】1.5×1011 1.5×109
【详解】
[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s=vt=3×108m/s×500s=1.5×1011m
[2]由小孔成像原理可得
则太阳的直径为
15.(2021·河北)五一假期小明和同学去衡水湖游玩,他们发现水面出现非常奇特的影像,水中白云朵朵,鸟儿展翅飞翔,鱼儿悠闲地游来游去。于是小明写下“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句子。小明看到“鸟在水中飞”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像,“鱼在云中游”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像,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要______(选填“深”或“浅”)。
【答案】反射 折射 浅
【详解】
[1]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鸟在水中飞就是鸟通过水面成的虚像。
[2][3]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白云就是通过水面成虚像,出现在水面上的。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而我们看到的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变高的鱼的虚像。
16.(2021·辽宁九年级二模)在暗室中将三原色光投射到白色屏上,其投射情况如图所示,A区域是______色,光在白色屏上发生的是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答案】白 漫
【详解】
[1]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色光合成了白光。
[2]屏表面比较粗糙,故发生的是漫反射,保证各个地方都能看到。
17.(2021·扬州市广陵区教师发展中心九年级二模)小丽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用右手拿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她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用___________(左手/右手)拿梳子。当她转身远离平面镜时,像离人的距离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答案】左 变大 不变
【详解】
[1]小丽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用右手拿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因为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左右对调,所以她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用左手拿梳子。
[2][3]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小丽远离平面镜时,小丽的像也远离平面镜,所以像离人的距离变大;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当人远离镜时,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18.(2021·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入射角的度数为______,界面左侧是______(选填“空气”或“玻璃”)。
【答案】30° 玻璃
【详解】
[1][2]已知CD是界面,图中的虚线PQ为法线,由下图可知:
∠BOP=∠AOP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界面左边的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界面右边的OE为折射光线;所以入射角
∠BOP=90°-60°=30°
折射角
∠EOQ=90°-45°=45°
于入射角,所以界面右侧为空气,左侧为玻璃。
19.(2021·北京)请阅读《天问一号》并回答问题。
天问一号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天问一号”探测器是由一架轨道飞行器和一辆大星车(如图所示)构成,它的最大亮点是要一次性完成大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任务,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环绕探测,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运载着“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谢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7月27日,控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禹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
2021年2月5日20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点大工作,顺利完成地火段第四大轨通中途修正,以确保按计划实施火星捕获。国家航天局同步公布了“天问一号”传回的首幅大星图像(如图所示)。
截至2021年2月9日,“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约201天,探涮器各系统状态良好,飞行里程超过4.65亿公里,已完成四次中途修正等工作,离着陆火星还需约3个月时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持续飞行以及后续的环绕、降落和巡视,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中国开展并持续推进深空探測,对保障国家安全、促科技进乡、升国家軟实力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火箭点火升空的过程中,“天问一号”探测器相对地球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的机械能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天问一号”探测器是利用______向地球传递信息的。(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3)2020年7月27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地月合影传到地球大约需要______s的时间。
【答案】运动 增大 电磁波 4
【详解】
(1)[1][2]在火箭点火升空的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而言,火箭在升空,位置发生了变化,故火箭是运动的;探测器升空中,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大,点火升空,速度变大,故动能变大,故总的机械能增大。
(2)[3]探测器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因为超声波是声波,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4]控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禹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则火星探测器将地月合影传到地球大约需要时间为
故火星探测器将地月合影传到地球大约需要时间为4s。
20.(2020·江苏八年级期中)太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睛朗的夏天,在树荫下看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的形成可以用光的______来解释;仔细观察光斑,发现这些圆形光斑大小不一,这些圆形光斑的大小主要与______(选填“树叶间小孔的大小”、“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或“太阳到树叶间小孔的距离”)有关.;“倒影”是正立、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像。
【答案】3 ×108 直线传播 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等大 虚像
【详解】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 ×108m/s。
[2]树荫下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其大小主要与树叶间小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因为太阳到树叶间小孔的距离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小孔的大小对成像没有太大的影响。
[4][5]倒影是物体通过水面成像,此时的水面就相当于平面镜,所以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计19分)
21.(2021·山东九年级一模)小红同学利用如下第一幅图图所示的实验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时,反射角为_______度;当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射出,这说明_________。将纸板向后折,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内。学习平面镜一节时,小红的物理老师利用如下第二幅图的实验装置做了一个“蜡烛在水中燃烧”的小实验,小红非常奇怪,蜡烛怎么能在水中燃烧呢?学完本节后,小红发现:水中的“蜡烛”是实际蜡烛通过玻璃板形成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且与实际蜡烛大小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答案】0 光路是可逆的 同一平面 虚 相等
【详解】
[1]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时,入射角是0度,反射角为0度。
[2]让光线沿着F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即逆着入射光线OE射出,故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将纸板向后折,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内的。
[4][5]蜡烛通过玻璃板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水中的“蜡烛”是实际蜡烛通过玻璃板形成的虚像,与实际蜡烛大小相等。
22.(2021·山东中考真题)如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而且F板可绕ON转动。
(1)使用可以旋转的硬纸板,其目的是 ______; ______;
(2)将入射光线AO向ON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B 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ON;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向O点,光将沿图中 ______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______的;
(4)无意中,小明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是 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5)某同学在实验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然后转动纸板F,并使其与纸板E在同一平面内,但在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答案】呈现光路 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靠近 OA 可逆 等大 虚 硬纸板没有竖直放置
【详解】
(1)[1][2]实验需要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硬纸板可以呈现光路,因为能够旋转,可以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3]若将AO靠近ON,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B也靠近法线。
(3)[4][5]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6][7]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小明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5)[8]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没有发现反射光线,这说明硬纸板没有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从其他方向射出。
23.(2021·河北)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______;
(2)实验中用到两支相同的蜡烛,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应该点燃______;
(3)移动蜡烛B,人眼从E方向看过去,看到蜡烛B与______重合,要确定B位置是不是所需位置,还需要的操作是______;
(4)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将______(向左移/向右移/不动);
(5)在蜡烛B与玻璃板之间放置一块较大的不透明硬纸板,人在A侧透过玻璃板______(能/不能)看到蜡烛B。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蜡烛A 蜡烛A的像 在E侧各个方向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不动 不能
【详解】
(1)[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成像物体的像和镜后和像对比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把前面的蜡烛A点燃会有更多的光射向镜面,使成像更清晰。
(3)[3][4]移动蜡烛B,人眼从E方向看过去,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在E侧各个方向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A的像。
(4)[5]玻璃板水平移动,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不变,则蜡烛A的像不动。
(5)[6]在蜡烛B的位置前放一个不透明纸板,蜡烛B反射的光无法透过不透明纸板,因此人在A侧不能看到蜡烛B。
四、简答题(4分)
24.(2021·黑龙江八年级期末)雨后天晴的夜晚,如果你迎着月亮走路时为了不踩到水坑,你应当发现较亮处的是水坑还是较暗处是水坑?为什么?
【答案】见解析
【详解】
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睛的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坑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暗,所以迎着月光走时,较亮处的是水坑,较暗处是地面。
五、作图题(共计15分)
25.(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平面镜上时发生了反射,为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其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2)在图中的虚线框中画上适当的镜子。
【答案】(1);(2)
【详解】
(1)[1]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已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30°,由光的可知入射角也为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入射光线。
(2)[2]由图可知,水平的平行光线经过镜子后竖直向下传播,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90°,则镜子为平面镜,如图。
26.(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1) 如图所示, 已知光线 AO斜射入水中,O为入射点。 请作出其反射光线OB 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OC 的大致方向。(________)
(2)如图所示, 画出小丑帽子顶点 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 进入小丑眼睛的光路图 (画出进入一只眼睛的光线即可)。(________)
(3)在图中画出光线 AO的折射光线和 BC 的入射光线。(_________)
【答案】
【详解】
(1)[1]过入射点O做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以画出反射光线OB,根据空气中的角大,即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AO更靠近法线,故如下图所示:
(2)[2]先找到S的对称点S’,S’和眼睛的连线,即可以画出反射光线,该连线与平面镜交于一点,这一点即为入射点,连接S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故如下图所示:
(3)[3]经过凹透镜的光心传播方向不变,故延长AO,并标上向下的箭头,即AO的折射光线,指向凹透镜的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平行主光轴,故连接B和右侧焦点,并反向延长,即为BC 的入射光线,故如下图所示:
27.(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S为一点光源,M,N为一不透明的墙壁。请在图上画出光线通过M、N狭缝能照射到的区域,并在该区域画上斜线。
【答案】
【详解】
由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可知,光线通过两个狭缝均沿直线传播,能照射到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六、综合题(4分)
28.(2021·广东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汽车中的光现象
如图1所示,汽车抬头显示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简称HUD),是为了提高安全性而研发的。它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2所示),使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成像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的车速、油耗等信息。
(1)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2)若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车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度数为______;
(3)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移动显示器后,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反射 45° 靠近 不变
【详解】
(1)[1]由题意,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所以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2)[2]若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车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即二者成90°夹角,由于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度数为45°。
(3)[3][4]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且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移动显示器后,物的大小未变,则像的大小将不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B卷·能力提升)-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文件包含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B卷·能力提升原卷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名校单元双测AB卷人教版docx、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B卷·能力提升解析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名校单元双测AB卷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综合训练题,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