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并说明理由,填空题,作图题,实际应用,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0分)
1.通过声音可以辨别熟悉的伙伴,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这个物体在3s内的速度( )
A.一定是2.5m/s B.可能是2.5m/s C.可能是5m/s D.不确定
3.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5米,羚羊奔跑速度是12m/s,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是36km/h,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电动自行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电动自行车,运动员
C.羚羊,运动员,电动自行车 D.电动自行车,运动员,羚羊
4.关于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5m/s读作每秒5米
B.光年、年、小时都是时间的单位
C.5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5米
D.1km比1m大,1h比1s大,所以1km/h比1m/s大
5.﹣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6.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 )
A.用超声波碎石 B.用声纳探海深
C.利用B超做体检 D.利用回声定位
7.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
A.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
B.
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
C.
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
D.
手影
9.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f,想要得到放大的虚像,则物距u应满足的条件是( )
A.u>4f B.u<f C.2f>u>f D.u=4f
10.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二、选择并说明理由(每题正确选择得3分,说明理由得2分,共10分)
11.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A.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选择理由: .
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之比是2:3,路程之比是3:1,则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A.2:1 B.1:3 C.2:9 D.9:2
选择理由: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3.物质由 态转化为 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发生熔化的条件是 和 .
14.一物体的长度约为70cm= m,某同学测得物理教科书的长度为26.12c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5.小兰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m.
16.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则人距山崖的距离为 m.
17.用久了的黑板会“反光”,这是光的 现象.从不同方向,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图象,这是光的 现象.这两种现象都遵守光的 规律.
18.光在 中沿 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9.人坐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河岸是 的,相对 是静止的.
四、作图题(共6分)
20.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1.如图,一束光线照在玻璃砖上,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穿过玻璃砖的光路图并标明初次进入玻璃砖时的入射角的度数.
五、实际应用(共17分)
22.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帮小鹭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23.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有关内容.
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24.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六、实验探究题(共20分)
25.如图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请根据图表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 cm、tAB= s.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6)实验中测得路程sAB上的平均速度为vAB,路程sBC上的平均速度为vBC,路程sAC上的平均速度为vAC.那么,vAB、vBC、vAC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26.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l)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 点上,成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 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 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字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 图.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0分)
1.通过声音可以辨别熟悉的伙伴,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考点】音色.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声现象.
【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而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的高低会影响音调的高低,因此通过响度、音调、频率都无法分辨出熟悉的声音.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这个物体在3s内的速度( )
A.一定是2.5m/s B.可能是2.5m/s C.可能是5m/s D.不确定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已知物体做匀速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解答】解:
在4s内通过10m的路程,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为:
v===2.5m/s,
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整个过程的速度都相同,这个物体在3s内的速度也是2.5m/s.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以及速度的计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3.短跑运动员5秒跑了55米,羚羊奔跑速度是12m/s,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是36km/h,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电动自行车,羚羊,运动员 B.羚羊,电动自行车,运动员
C.羚羊,运动员,电动自行车 D.电动自行车,运动员,羚羊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计算题;比较思想;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11m/s,
羚羊的速度v羚羊=12m/s,
电动自行车的速度v电动车=36km/h=36×=10m/s,[来源:学*科*网]
由此可见,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羚羊、运动员、电动自行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速度大小问题,要比较物体速度大小,要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速度单位,然后再比较速度大小.
4.关于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5m/s读作每秒5米
B.光年、年、小时都是时间的单位
C.5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5米
D.1km比1m大,1h比1s大,所以1km/h比1m/s大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比较思想;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A、5m/s读作5米每秒;
B、时、年是时间单位,光年是长度单位;
C、物理学中将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根据长度、时间和速度单位分析解答.
【解答】解:
A、5m/s读作5米每秒,故A错误;
B、时、年是时间单位,光年是长度单位,故B错误;
C、5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5米.故C正确;
D、1km比1m大,1h比1s大,但1km/h=1×m/s<1m/s,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考查了时间、长度单位、速度的读法、时间单位间、长度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答题.
5.﹣20℃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 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考点】温度.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摄氏温度表示法,摄氏温度的单位“℃”,读作“摄氏度”,不能分割开,也不能读作人们日常所说的“度”.
【解答】解:
“﹣20℃”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零下20摄氏度”,也可以读作“负20摄氏度”,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题基础性强,考查学生对温度的表示方法,读数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6.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的“能量”的是( )
A.用超声波碎石 B.用声纳探海深
C.利用B超做体检 D.利用回声定位
【考点】声与能量.
【专题】应用题.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
【解答】解:用声呐探海深、利用B超做体检、利用回声定位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而用超声波碎石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在传递过程中,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7.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解答】解:由图知: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此方法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此方法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的太少.此方法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8.如图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
A.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
B.
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
C.
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
D.
手影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掌握三种光现象:
①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解答】解:A、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是折射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
B、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是折射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
D、屏幕上的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
故选D.
【点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来源:学&科&网]
9.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f,想要得到放大的虚像,则物距u应满足的条件是( )
A.u>4f B.u<f C.2f>u>f D.u=4f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①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③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④当u=f时,不成像;
⑤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物距u应小于焦距f.即u<f,故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熟记这些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答】解:A、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A错误.
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误.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射向另一个焦点的; 平行于主光轴的;过光心的.关于这三条特殊光线的考查一般是告诉入射光线让画出出射光线或者告诉出射光线让画出入射光线.解这种题目时,把握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特点的对应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二、选择并说明理由(每题正确选择得3分,说明理由得2分,共10分)
11.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A
A.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选择理由: 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减慢了空气流动,同时降低了温度,减慢了蒸发 .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一是液体温度,二是液体表面积,三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减慢了空气流动,同时降低了温度,减慢了蒸发.符合题意.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不合题意;
C、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提高了粮食的温度,加快了蒸发;不合题意;
D、用电吹风吹头发,加快了头发表面的空气流动,同时提高了温度,加快了蒸发;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减慢了空气流动,同时降低了温度,减慢了蒸发.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现象,属于常见题型.
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之比是2:3,路程之比是3:1,则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D
A.2:1 B.1:3 C.2:9 D.9:2
选择理由: 根据v=得t=,
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 .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比例法;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已知两物体的速度关系与路程关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可以求出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
【解答】解:已知=, =,
根据v=得t=,
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
故答案为:D;根据v=得t=,
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因为是求比值,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3.物质由 固 态转化为 液 态的过程叫熔化,晶体发生熔化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熔点 和 继续吸热 .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故答案为:固;液;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点评】此题考查熔化的条件,既要考虑温度的要求,还要考虑吸热的要求,要考虑全面方可.
14.一物体的长度约为70cm= 0.70 m,某同学测得物理教科书的长度为26.12c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
【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来源:学*科*网Z*X*X*K]
【分析】①长度单位换算时,将数值看做倍数,然后依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②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结果,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对应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解答】解:
①因为1cm=0.01m,所以70cm=70×0.01m=0.70m;[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②对于“26.12cm”,倒数第二位“1”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故答案为:0.70;1mm.
【点评】①单位换算时注意“先换后算”;②没有特殊要求,只有长度的测量要有估读值,其它读到准确值即可.
15.小兰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1 m.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点和像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解答】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晶晶距平面镜1m,晶晶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1m.
故答案为: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则人距山崖的距离为 510 m.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声现象.
【分析】人发出的声音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就是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
t=×3s=1.5s,
∵v=,
∴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
s=vt=340m/s×1.5s=510m.
故答案为:510.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
17.用久了的黑板会“反光”,这是光的 镜面反射 现象.从不同方向,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图象,这是光的 漫反射 现象.这两种现象都遵守光的 反射 规律.
【考点】漫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应用题.
【分析】(1)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2)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解答】解:(1)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
(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漫反射不是乱反射,它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故答案为:镜面反射;漫反射;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分析问题时注意反射光线是向一个方向还是向各个不同方向.注意漫反射不是乱反射,尽管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但它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8.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 中沿 直线 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108m/s .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 小于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
【解答】解: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是这个数值的,光在玻璃中的速度是这个数值的.光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3×108;小于.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及光速大小,牢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来源:Z|xx|k.Com]
19.人坐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河岸是 运动 的,相对 橡皮筏 是静止的.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人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于河岸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河岸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而人和橡皮筏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橡皮筏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橡皮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四、作图题(共6分)
20.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专题】作图题.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即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可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点评】在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物体的像时,注意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关于镜面的对称性,图中的实线和虚线的利用.
21.如图,一束光线照在玻璃砖上,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穿过玻璃砖的光路图并标明初次进入玻璃砖时的入射角的度数.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
先画出法线,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夹角,所以初次入射到玻璃砖的入射角等于90°﹣48°=42°.如图所示:
.
【点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和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是不同的.
五、实际应用(共17分)
22.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帮小鹭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简答题;压轴题.
【分析】生活中的很多物态变化都是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冰变为水是熔化;水变为冰是凝固;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水蒸气变为水是液化;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水蒸气直接变为冰是凝华.
【解答】解:(1)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2)“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3)“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液化.
【点评】(1)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判断物态变化,首先确定原来和现在的状态,再和六种物态变化对照.
(2)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3.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有关内容.
求:(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从出租车发票中可以得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8:46﹣9:46;
(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为60km.计算出租车行驶的速度可用公式v=.
【解答】解:(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从08:46到09:46,即t=1h.
(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60km,
出租车行驶的速度v===60km/h.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1h: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60km/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能否从出租车发票中获取相关信息,属于与生活紧密结合的题目.
24.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简答题;声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保温瓶里发出的声音是上方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往暖瓶里灌开水,是根据音调来判断水位高低的;往暖瓶里灌开水时,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随着瓶内水面上升,瓶内空气柱变短,其振动频率加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
【点评】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同时能确定影响声音的本质因素,知道空气柱的振动影响暖水瓶的发出的声音是本题的关键.
六、实验探究题(共20分)
25.如图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原理是 v=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和 秒表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请根据图表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 4 cm、tAB= 2 s.
(5)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的平均速度偏 大 .(选填“大”或“小”)
(6)实验中测得路程sAB上的平均速度为vAB,路程sBC上的平均速度为vBC,路程sAC上的平均速度为vAC.那么,vAB、vBC、vAC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v2>v3>v1 .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实验题;定性思想;比较思想;实验分析法;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v=进行计算;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4)由图读出小车通过AB的路程和通过AB的时间;
(5)若计时晚,则测量时间偏小,速度偏大.
(6)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由此可以判断出各段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1)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计算小车平均速度;
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4)由图知,小车通过AB的路程为sAB=4cm=0.04m;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tAB=15:35:22﹣15:35:20=2s;
(5)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v=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6)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
故答案为:
(1)v=;刻度尺;秒表;
(2)较小;
(3)变速;
(4)4;2;
(5)大;
(6)v2>v3>v1.
【点评】此题做过实验应知道小车沿斜面做变速中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用v=来算各段平均速度,最后一问能定性分析得到答案就可以了,这里详细的给出了定量的分析.
26.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l)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 e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 a 点上,成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 a、b 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 c、d 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字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 D 图.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压轴题;实验探究题.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知道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像与物体不仅上下相反,而且左右相反.
【解答】解:(1)①要成正立的虚像,需将蜡烛放在焦点之内,所以要放在e点.
②要成最小的像,需要使物距最大,所以蜡烛应放在离透镜最远的地方a点.
③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蜡烛应放在2倍焦距之外的a或b点.
④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处时,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要把蜡烛放在f和2f之间的c或d点.
故答案为:①e;②a;③a、b;④c、d.
(2)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像与物体的上下和左右都相反.甲上下颠倒后是C,再左右颠倒后是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同时考查了对倒立实像的理解,要知道像与物不仅上下相反,而且左右相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7、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简答与计算题,探究题,选择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5、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3、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来源,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