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6 散步习题
展开散 步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委曲(qū) 鱼塘(táng) 熬(áo)过
B.拆散(chāi) 散步(sàn) 温馨(xīn) 嫩(nèng)
C.粼粼(lín) 蹲下来(dūn) 毕竟(jìn) 水波(bō)
D.稳当(wěn) 责任(zé) 习惯(guàn) 铺着(pū)
【答案】D
【解析】
A.委曲——委屈;
B.嫩(nèng)——(nèn);
C.毕竟(jìn)——(jìng);
故选D。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②摄影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②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
C.①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②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答案】C
【解析】
A.①副词,表示理所当然;②形容词,不呆板;
B.①形容词,小心:②形容词,认真、细心;
C.动词,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
D.①名词,情趣趣味;②名词,语言文字的意义;
故选C。
3.填空。
(1)《散步》的作者是_____,本文是他的一篇____,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___”。
(2)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线索可以是______,可以是_____,可以是___,可以是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_ 。《散步》这篇文章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莫怀戚 散文 形散神聚 核心人物 核心事 时间 地点 作者的情感变化 散步这件事
【解析】
本题考查《散步》的相关文学常识和文体知识。
(1)《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2)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类: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3、以时间为线索。4、以地点为线索。5、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从《散步》的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开始,到文章中间“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直到文章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可以看出,“散步”这一事件贯串全文始终,因此本文是以事为线索来写的。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妻子”是名词。
B.“瘦”“胖”用的是本义。
C.“自然”是多义词,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D.“整个世界”中“世界”用的是本义。
【答案】D
【解析】
D.“整个世界”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的一个家庭。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也是如此,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是运用的比喻义,不是本义。所以D项错误。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②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③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④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⑤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A.②④①③⑤ B.②①⑤④③
C.④②①⑤③ D.③②⑤①④
【答案】A
【解析】
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②总提描写的地点。④写新绿。①写嫩芽。③写水;这样由静到动。⑤收束语段,得出结论。因此选A。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26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高新水平的“复兴号”动车组双向首发成功。
B.为减少和预防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派出所民警在社区开展了防电信诈骗主题宣传活动。
C.当地时间5月22日晚,英国曼彻斯特发生恐怖袭击,造成大约近20人死亡。
D.为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中国邮政7月1日发行《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纪念邮票。
【答案】D
【解析】
A项,搭配不当。“高新”应改为“先进”。B项,语序不当。应将“减少”和“预防”互换位置。C项,语意重复。“大约”和“近”任删其一。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7.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爱护、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应有的美德。2020年重阳节到来之际,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请你参与。
(1)为使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孝亲敬老座谈会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准备依据下面的漫画创作一幕情景剧,请你完成后面的对话。
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皮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位同学为“孝亲敬老专题板报”摘录了一段文字,请你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全句子,使之构成语言连贯的排比句。
百善孝为先。孝心、孝道、孝敬、孝顺……一个“孝”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亲敬长,就是多一些努力,全力实现长辈的期待;就是多一些感恩,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小宇的妈妈和奶奶因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的差异时常闹别扭,二人都将意见藏在心里,于是积怨越来越深。小宇冥思苦想,让妈妈和奶奶观看了2020年央视春晚上贾玲、张小斐参演的小品《婆婆妈妈》之后,还想让二人坐下来谈谈心,从而缓和婆媳关系。
假如你是小宇,你会对妈妈和奶奶说:“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举办孝亲敬老演讲大赛 举办孝亲敬老故事会 (示例)奶奶:儿啊,娘气力跟不上,让我坐坐吧。 小皮球:爸爸,快让奶奶坐。你这样对奶奶,是在教我怎样对待父母吗 (示例1)就是多一些理解 耐心倾听长辈的唠叨 (示例2)就是多一些尊重 虚心接受长辈的意见 (示例)妈妈、奶奶,一家人嘛,意见不一致不怕,只要心在一起,把话说开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话是开山虎’,大家开诚布公、平心静气地谈一谈,好吗?
【解析】
(1)活动形式要紧扣主题,具有可操作性。活动主题形式有很多,可以开孝亲敬老主题班会,举办孝亲敬老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办孝亲敬老主题板报等等。
(2)要根据情境来组织人物的语言。在漫画中爸爸注意关心小狗,却忽路了自己的老母亲,而孩子天性淳朴、童真,是看不过去的,所以他会把自己的疑问直接提出来,令爸爸警醒,且引人思考。注意:小皮球的话一定要有称呼。因为奶奶病了,站立都非常困难,所以奶奶可以说:“我站不了,你能扶我一下吗?”或“让我坐一下吧”,以表达自己的不便。
(3)仿照画线句的句式、语气,陈述“孝亲敬老”的表现,与前面的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即可。如:就是多一些关心,细心照顾长辈的身体。
(4)注意劝说要有称呼,语气委婉,且有理有据。如:妈妈、奶奶,我们是一家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当我们有分歧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不要闷在心里。让我们静心静气地谈一谈,把心里的苦闷说出来吧?
8.指出下列各句采用的表达方式。
(1)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
(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答案】记叙 描写 议论
【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见表达方式的认识与区分。常见表达方法分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根据句子意思来判断即可。第一句是写我们出去散步的事,属于记叙,第二句属于环境描写,第三句说明自己的看法,是议论。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散步(节选)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9.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和_______
10.“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能不能换成“度”?为什么?
11.第四自然段的写景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2.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9.地点 人物
10.不能。“熬”的意思是忍受,艰苦支撑。“熬”字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身体的虚弱,面对漫长的严冬,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所受磨难之巨,另一方面写出了“我”对母亲身体的担心(意思对即可)。
11.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对生命的赞美;充满诗情画意,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烘托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意思对即可)。
12.我作为家庭的主心骨,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不能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因此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这也体现了散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意思对即可)。
【解析】
9.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第①段“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句可知,此句涉及散步地点、人物两个要素。地点为田野,人物有“我”、母亲和妻儿。
10.本题考查字词赏析。作答此题,首先表明观点;然后,解释字词本义并结合内容或主旨阐述句中意。
不能。“熬”的意思是忍受,艰苦支撑。
由第②段“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及第③段“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可知,年迈的母亲身体不好,体力和精神极度衰弱。一个“熬”字,写出母亲艰难挺过漫长寒冬的不易,从中流露出“我”对母亲身体健康的关切和担忧;
若换成“度”,则表达经历、度过之意,显得平庸乏味,不如“熬”字感情色彩强烈;
因此,不能将“熬”换成“度”。
1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一句,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方田野生机勃勃的情状,紧接着又对树上的绿芽和田野的冬水进行刻画,描绘了一幅绿意盎然、醉人心田的初春田野图,表现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一句,作者由新绿的田野,浓密的绿芽、流淌的冬水感受到春天悄然而至,感悟到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表现出作者对生命的讴歌和赞美;
此外,对南方初春田野景色的描绘,营造了景色如画、万物复苏的美好环境,渲染了一家人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烘托出浓浓的亲情。
1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言外之意即:突然间,感觉自己肩负着无比重要的责任;
由选文第⑥段“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可知,在选择走哪条路时,母亲和我的儿子产生分歧,经过全面分析,母亲、妻子和儿子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如果我处理不好就会破坏家庭的和谐,因此,在面对如何抉择时,“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该选择哪条路走,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文中便成为了亲情的触发点,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形象,以及融洽温馨的一家人,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感受到字里行间蕴含的脉脉亲情。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外婆的手纹
李汉荣
①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不过乡里人不这样说,只说好看。好看,好像是简单的说法,其实要得到这个评价,是很不容易的。
②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功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③外婆做衣服是那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也是激动充满着期待,或许还有几分胆怯和恐惧: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布的名誉和尊严就毁了,那时,布也许是很伤心的。
④记忆中,每次缝衣,外婆都要先洗手,把自己的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身子也尽量坐得端正。外婆总是坐在光线敞亮的地方做针线活。她特别喜欢坐在院场里,在高高的天空下面做小小的衣服,外婆的神情显得朴素、虔诚,而且有几分庄严。
⑤在我的童年,穿新衣是盛大的节日,只有在春节、生日的时候,才有可能穿一件新衣。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我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也不感到委屈,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都过着打补丁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她以她心目中的“样式”缝补着生活。
⑥除了缝大件衣服,外婆还会绣花,鞋垫、枕套、被面、床单、围裙都有外婆绣的各种图案。
⑦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外婆常常凝视着天空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忽然会有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重现在她的手中。
⑧那年秋天,我上小学,外婆送给我的礼物是一双鞋垫和一个枕套。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我说,外婆,我的脚泡在水里,会冻坏的。外婆说,孩子,泉水冬暖夏凉,冬天,你就想着脚底下有温水流淌,夏天呢,有清凉在脚底下护着你。你走到哪里,鱼就陪你走到哪里,有鱼的地方你就不会口渴。
⑨枕套上绣着月宫,桂花树下,蹲着一只兔子,它在月宫里,在云端,望着人间,望着我,到夜晚,它就守着我的梦境。
⑩外婆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
⑪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我童年时的一双鞋垫。那是我的私人文物。我保存着它们,保存着外婆的手纹。那泉水依旧荡漾着,贴近它,似乎能听见隐隐水声,两条小鱼仍然没有长大,一直游在岁月的深处,几丛欲开未开的水仙,仍是欲开未开,就那样停在外婆的呼吸里,外婆,就这样把一种花保存在季节之外。
⑫我买回针线,我要亲手“复制”我们的文物。我把图案临摹在布上,然后一针一线地绣起来。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
⑬我一针一线临摹着外婆的手纹、外婆的心境。泉,淙淙地涌出来;鱼,轻轻地游过来;水仙,欲开未开着,含着永远的期待。我的手纹,努力接近和重叠着外婆的手纹。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
(选文有删改)
13.通读全文,根据表格中已有内容,补全下面表格。
外婆做的事 | 外婆追求的美学 |
A | 追求好看的美学 |
外婆打补丁 | B |
C | 追求大自然的美学 |
14.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画线句“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15.第⑤段中加点的“打满补丁的岁月”和“缝补着生活”分别有怎样的含义?
16.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7.分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鞋垫上绣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
18.“我”是怎样留存“外婆的手纹”的?“我”为什么要留存?
19.读过本文,同学们就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问题展开了讨论,你认为 说得不恰当。( )A.小林认为文中“外婆的手纹”就是传统的手工技艺,值得被传承。
B.小浩感受到本文作者因传统手工技艺没有得到及时传承而产生淡淡愁绪。
C.小君指出当今社会重视传统手工技艺等传统文化,且从各方面为其传承做着努力。
D.小凡觉得我国的传统手工技艺近年来在传承中有了创新,注入了时代的元素。
【答案】13.A外婆做衣服 B追求搭配的美学 C外婆绣图案
14.做衣与做人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要求和准则,要细致耐心、用心体会,要有虔诚的态度和敬畏之心,才能做好。
15.“打满补丁的岁月”是指经济条件艰苦、物质匮乏的生活;“缝补着生活”是指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艰苦的生活也有美感、幸福感。
16.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外婆凝视天空的出神专注,投入到刺绣中的细致用心,再现了外婆获得“艺术灵感”的过程,表现了外婆观察细致入微和刺绣技艺高超。
17.“绣着”“生着”“游着”三个动词,化静为动,写出了外婆绣的鞋垫上的绣品精致逼真,富有艺术的美感,表现了外婆的心灵手巧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表达了“我”对外婆借绣品表达美好期待的赞美。
18.把图案临摹在布上,一针一线地绣起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心境中;因为思念、感激外婆,想把外婆的手纹、手艺传承下来。
19.B
【解析】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A空,结合第①段中”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好看,就是有美感,有艺术性,不过乡里人不这样说,只说好看”,可知外婆做衣服时,追求好看的美学;
B空,根据第⑤段中“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打满补丁的岁月里,外婆依然坚持着她朴素的美学”,可知外婆在打补丁时,追求搭配的美学;
C空,结合第⑦段中“外婆的‘艺术灵感’来自她的内心,也来自大自然……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重现在她的手中”,可知外婆绣图案时,追求大自然的美学。
14.本题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
理解要结合语境。第②段中,“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这说明外婆认为做衣如同做人,要下点功夫,心里要有个“样式”。这里作者把做衣同做人相比,增强了文章的品味,也讲出了外婆衣服做的好的原因,即先做好人,再去缝制好衣。这里的“样式”不仅指衣服的款式,还寄予了做人的准则;表现了外婆热爱生活、勤劳朴实的品质。
15.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联系第⑤段中的“在我的童年,穿新衣是盛大的节日,只有在春节、生日的时候,才有可能穿一件新衣。旧衣服、补丁衣服是我们日常的服装”可知,“打满补丁的岁月”是指我儿时经历过的艰难的生活;
联系第⑤段中“另一方面,是因为外婆在为我们补衣的时候,精心搭配着每一个补丁的颜色和形状,她把补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艺术品”可知,“缝补着生活”是指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更美好。
16.考查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外婆常常凝视着天空的云朵出神,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忽然会有一声鸟叫或别的什么声音,外婆如梦初醒般地把目光从云端收回,细针密线地绣啊绣啊,要不了一会儿,天上的图案就重现在她的手中”,“绣啊”是对外婆绣花时的动作描写,“出神”则是对外婆望着天空,观察自然时的神态进行描写。“她手中的针线一动不动,布安静地在一爱等待着”则是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布人的情态,与后文的“天上的图案就出现在她手中”形成对比,再现了外婆绣花前细致观察到出神的状态和刺绣时的专注的过程,从侧面写出外婆的心灵手巧,流露出“我”对外婆的敬佩之情。
17.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鞋垫上流着一汪泉水,泉边生着一丛水仙,泉水里游着两条鱼儿”运用“绣着”“生着”“游着”三个动词,构成一组排比句,化静为动;结合绣的内容“一汪泉水”“一丛水仙”“两条鱼儿”可知,展现了外婆绣花时追求大自然的美学,侧面表现出外婆鞋垫上的绣品逼真精致、富有艺术性的美感,写出“我”对外婆借绣品表达美好期待和赞美之情。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一问: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⑫段中的“我把图案临摹在布上,然后一针一线地绣起来。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即可概括“我”留存“外婆的手纹”的做法。
第二问: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感情。根据第⑬段中的“我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的,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可知我之所以要保存“外婆的手纹”,是出于对外婆的思念与感激,因为外婆通过她自己的言行让我学会心灵的安详与宁静。如今外婆逝去,我用这种方式为表达自己的心绪。根据“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可知,我也想让外婆的这种手纹、这种手艺传承下来。
19.本题考查文章的拓展阅读。
B.本通过对儿时回忆的描述,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外婆的心灵手巧和朴实勤劳。从自己希望中的和现实中的妻女对于外婆精美手艺态度的反差中,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情怀的留恋和珍惜,也寄托了作者对外婆深切思念和深深的爱。本项“作者因传统手工技艺没有得到及时传承而产生淡淡愁绪”的分析于文无据,说法错误;
故选B。
03 小说知识(考点)梳理-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这是一份03 小说知识(考点)梳理-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说的概念,小说的分类,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小说的线索,段落在小说中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3 病句辨析与修改-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这是一份03 病句辨析与修改-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3病句的辨识与修改-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这是一份03病句的辨识与修改-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