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用8种修辞方法详解与辨析!附10题练习
展开8种修辞手法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3)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3)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5)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3、典型例句(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2)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3)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4)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5)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夸张1、定义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一定要注意: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2、三个要素(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3、典型例句(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3)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4)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5)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借代1、定义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2、表达效果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3、典型例句(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旌旗十万斩阎罗。(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4)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5)令人捧腹。对偶1、定义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2、表达效果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3、典型例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雾里看花,水中望月。(4)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5)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杯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设问1、定义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2、表达效果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3、典型例句(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3)学好考古一定要了解地理吗?一定要。(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反问1、定义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2、表达效果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3、典型例句(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3)那怎么是一样的呢?(4)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5)你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会做吗?修辞手法辨析1.比喻和比拟的辨析⑴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例①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例②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例①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②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①是比喻,例②是比拟。⑵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例③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例④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例③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④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③是比喻,例④是比拟。⑶表达的效果不同。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2.借喻和借代的辨析⑴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例①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例②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例①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②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⑵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例③要扫除一切害人虫。例④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例③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個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例④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3.对偶和对比的辨析⑴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例①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例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例①的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是对偶,例②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⑵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兼格现象。例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例④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4.排比和对偶的辨析⑴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例①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⑵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例②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例③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例②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③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⑶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5.反问和设问的辨析⑴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⑵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例①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例②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例①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②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练习1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绿茵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味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比喻)B .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排比)C .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反复)D .秋天的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拟人)2 .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向同学们征集图文资料。阅读同学们的来稿,完成下面小题。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从路线示意图上看,丝绸之路是一条迷人的曲线,扣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B .每当想到张骞、郑和、马可·波罗等奔波于丝绸之路的先贤,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C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虽然经过千百年岁月,却依然像璀璨的珍珠,弥足珍贵。D .“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奏响和平、繁荣、文明的新乐章。3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B .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排比)C .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比喻)D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4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不同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D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5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A .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B .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C .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D .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6 .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雄伟”“壮丽”“非常”“宁静”都属于形容词。B .短语“黄麻起义”“天堂美景”“赤壁风光”“武穴酥糖”的结构都相同。C .“投资亿元的武穴梅苑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建成并开始使用”,句子的主干是“示范园建成使用”。D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中“飞出”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刻画出小孩活泼灵动的性格。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这里的石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或如走兽憨态可jū ,或如猛qín 展翅欲飞,或如仙女亭亭玉立,或如农夫默默耕耘,在花海的印衬之下,婀娜多姿,楚楚动人。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憨态可jū (_____ )猛qín (_____ )展翅婀(_____ )娜多姿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3. “美不胜收”中,“胜”的意思是_______ 。“楚楚动人”中,“楚楚”的意思是_______ 。4. 这段文字运用拟人、_______ 、_______ 等修辞方法,描绘石林千姿百态的景象。8 .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中国水周”的宣传,准备举办“京华水韵”展览。请你完成下列任务。展览内容分三个单元,同学们为这三个单元分别拟写了标题和引言。阅读文段,完成下面问题。第三单元 人水相亲,古都添画意①生态补水后的永定河重新焕发青春,绿头鸭、白天鹅逐水而来,给京城增添了勃勃生机。②经过治理的大运河碧波荡漾,人们可以观赏白鹭在河面翩翩起舞,体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③遁入地下多年的转河“重见天日”,河水清浅,弱柳扶风,像一幅恢宏壮丽的画卷,让人们感到别样的清新。④曾经被填埋地下近半个世纪的玉河,如今穿街走巷,波光粼粼,宛如闹市中的一条玉带,成为人们休憩的好去处。第三单元引言的四个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方法,你认为其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第①句B .第②句C .第③句D .第④句9 .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一致。缺憾使荆轲赌命功亏一篑;缺憾使__________________ ;缺憾使__________________ 。如此才有历代英雄气短、泪流满襟的遗恨。10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为主题,向世界展示山东的风采。班级开展“走进山东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完成下面的对联,展示山东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上联:儒家仁墨家爱人文精华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A 2.A 3.C 4.B 5.D 6.C7 .掬 禽 ē 印衬 映衬 尽 鲜明整洁的样子 排比 比喻8 .C9 .示例:楚霸王自刎乌江留下千古叹息孔明六出祁山落魂丢魄10 .示例:泰山雄黄河壮自然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