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随堂练习题
展开8 列夫·托尔斯泰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髭(zī) 尴尬(ɡānɡà) 粗劣(lüè) 两颊(jiá)
B.侏儒(zhū) 粗糙(zào) 甲胄(zhòu) 纠缠(jiū)
C.广袤(mào) 粲然(càn) 掩饰(shì) 鬈发(juǎn)
D.敦实(dūn) 剑鞘(qiào) 锃亮(zèng) 长髯(rán)
【答案】D
【解析】A项,“劣”应读“liè”;B项,“糙”应读“cāo”;C项,“鬈”应读“quán”。
2.下列语句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长髯履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B.小屋粗制烂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C.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D.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蓬来好不了多少。
【答案】C
【解析】A.“履”应为“覆”。B.“烂”应为“滥”。D.“蓬”应为“篷”。
3.依次填入下面句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 了过来,又稳又准, 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 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 ,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A. 刺 切中 控制 探索
B. 刺 击中 控制 探寻
C. 扎 击中 抑制 探寻
D. 扎 切中 抑制 探索
【答案】 B
【解析】选择其中的两个空做参考点。根据实物的特点“ 锃亮的钢刀 ”。用“刺”准确,而“切中”要害不准确。根据上下文文意或前后搭配作出选择。
故答案为:B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鹤立鸡群,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
B.近二十年来,我们学校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先进学校相比,就黯然失色了。
C.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D.我们只有学会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生活素材,写作时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不至于粗制滥造。
【答案】C
【解析】
A.鹤立鸡群:指比喻仪表或才能在人群里很突出。和“长相平平”语境不符,故错误。
B.黯然失色:意思是指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不符语境,应用“相形见绌”,故错误。
C.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符合语境,故正确。
D.粗制滥造:意思是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行事。不和语境,故错误。
故选C。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就要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B. 我们能否读懂《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关键在于我们对托尔斯泰有深刻的了解。
C. 不管天气条件恶劣,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D. 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答案】 D
【解析】A项,缺少宾语,“养成”缺少宾语,应在“读经典名著”后面加“的习惯”;
B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对托尔斯泰”前面加“是否”;
C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不管”改为“尽管”。
故答案为:D
6.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一本托尔斯泰的传记中,我看到一张托尔斯泰晚年居住在波良纳时的照片。一座俄罗斯木房子_____________。前面,目光仁慈而忧郁的托尔斯泰,穿一件农民外套,坐在一把宽大的座椅中。
A.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
B.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
C.白色的栅栏和窗,斜的屋顶,围绕在木房子四周的树丛和远山。
D.树丛和远山围绕在木房子四周,栅栏和窗是白色的,屋顶是斜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选用的能力。根据横线前的“一座俄罗斯木房子”可知,后面应
该先写木房子的构造,故排除B、D两项;然后由近及远,由木房子写到四周的树丛和远山。观察前后句子的特点,皆是形容词在前,名词在后,A项的句式与前后文不符,故答案为C项。
7.下列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B. 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话,写出了托尔斯泰外表的平凡。)
C. 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的晚年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D. 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答案】D
【解析】A项把眼睛比喻成锋利的匕首,生动的体现眼神的锐利,能看穿迷雾重重的社会,有力的广阔的批判,故分析是正确的。B项是从时间的长度上分析,概括 了他一生中外表的平凡。故是正确的。
C项把人物的外貌和他丰富的内心世界相连,与他的不平凡的命运相连。并用了比喻的手法,分析是正确的。D项没有分析出,托尔斯泰外表的丑陋是衬托他灵魂的伟大,一生中只为平民谋求幸福生活,而忽略自己的无私与伟大。并非字面上的幸福与否。故D项的分析是偏离了作者本意的。故答案为:D。
8.下列对课文《列夫·托尔斯泰》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全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主要描写了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B.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宝珠的甲壳而已”,这句话写他平庸的外表,是为了反衬他眼睛的精美绝伦,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C.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事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他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D. 全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但也对他粗鄙、丑陋的外表流露出了不屑之意。
【答案】D
【解析】A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主要内容是写眼睛。B是分析了侧面描写的作用,用其它部分的平庸来反衬他的眼睛。C是从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的深刻分析其眼睛的独特魅力,均是正确的。D项分析“对他的粗鄙、丑陋的外表充满不屑”是完全曲解了作者的愿意。没有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故答案为:D。
9.文学常识填空。
(1)列夫·托尔斯泰,________(国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复活》等。
(2)文中提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________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答案】
(1)俄国;《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2)俄国;《白夜》;《罪与罚》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注意对文本注释的识记和积累。 列夫·托尔斯泰是 俄国 作家,代表作: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俄国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 《白夜》 《罪与罚》 《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故答案为:⑴ 俄国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⑵ 俄国 ;《白夜》;《罪与罚》
10. 学完本文,为进一步了解伟人深邃的思想,班级举行以“走近不朽的丰碑——列夫·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标语我来拟】为了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悬挂在活动现场。
(2)【对联巧评价】根据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用一副对联评价列夫·托尔斯泰。
示例:三尺侏儒相貌丑/百年巨人文笔高
(3)【感受其魅力】列夫·托尔斯泰虽外表平庸,却内心丰富。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列夫·托尔斯泰。
材料一:列夫·托尔斯泰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见下图)
材料二: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女婿在下棋。(见下图)
(4)【获得些启示】下面的故事中,托尔斯泰对年轻人说的话很有哲理,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至少两点)
有个青年总是想一举成名。他去请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一个人就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
【答案】
(1)读文学巨人著作,做时代思想先锋
(2)一声怒吼斥沙皇/满腔热血唤和平
(3)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和蔼可亲、善良、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人。
(4)有才能的人从不高估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盲目自信;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紧扣“不朽的丰碑”拟写,语言力求简洁,最好采用对偶句的形式。
(2)本题考查对联拟写能力。答题时,可以结合写作背景,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在此基础上,依照对联“一一相对”的要求作答即可。
(3)细读文字和图片,由材料一可知其喜欢孩子,善良,和蔼可亲;由材料二可知其多才多艺,热爱生活。
(4)首先理解托尔斯泰的话——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决于自我评价和实际才能。实际才能是一定的,自我评价越高,人生价值越小。然后围绕“人生价值”,从谦虛、有自知之明等角度阐述启示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来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被忘掉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有改动)
11.选文第1段有一句话高度概括出托尔斯泰墓给作者留下的总体印象,请把它找出来,写在下面。
12.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托尔斯泰墓的外形和环境。
13.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这种“剧烈震撼” 的句子。
14.选文第2段画线句的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12.①基本特征是“朴素”。
②外形:小小的长方形土丘,没有十字架、墓碑、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环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13.①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②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14.在不容许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出坟墓朴素的特征。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解析】
11.本题考查筛选重点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的“总体印象”可知,所要寻找的句子应该是一个总括句,总括句通常在段落的开头或者结尾,在这两处仔细阅读寻找即可。
1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原文内容,在第1段和第2段的前半部分可找到相应的答案。做这类题要注意带着问题细读文章,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进行概括。
13.本题考查筛选重点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具体”和 “剧烈震撼”两个关键信息,在文中寻找这种震撼的具体表现即可得到答案。
14.本题考查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烘托人物的心理或形象,渲染氛围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没有名字的上帝宠儿
幽篁弹筝
夜幕阑珊,水声潺潺,阿尔诺河蜿蜒盘旋过山林和村庄,整个托斯卡纳小镇静谧而阔远。这是遥远的1452年,在美第奇家族统治下的佛罗伦萨共和国。然而谁也不曾想到,夜幕降临的三个小时后,在这个看似平淡的夜晚,一个享誉世界的全能巨匠即将诞生。
可是这个苦命的婴儿并不知晓,自己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个意外。他是父亲和一个农妇的私生子,名字达·芬奇实际上没有真正的意义,芬奇只是托斯卡纳小镇所在的地名。
他虽然身份尴尬,甚至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但命运之神却将世间所有的珍贵的才能和智慧都赋予了他。
达·芬奇的童年始终是一个谜,史料并没有留下过多线索,唯一能确定的是5岁之前,他一直和母亲卡泰丽娜居住在芬奇的村镇。
1457年以后,达·芬奇的父亲终履行了他的责任,小达·芬奇自此便与父亲、祖父母、叔叔以及父亲身边不断变换的女友住在了一起。
达·芬奇没有正式学过拉丁语,可当时如果不懂拉丁语简直寸步难行,他也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育,而且他还是左撇子,但是聪敏好学的达·芬奇却知晓世间万物都是最好的老师。水的流动、植物的生长周期,一草一木、飞禽走兽都深深地吸引着他去探索,这个童年时期培养的习惯贯串了他的一生。
年少的达·芬奇很早就显露出艺术天赋,15岁时就踏上了走向佛罗伦萨的艺术之旅。
达·芬奇的老师非同一般,他麾下的学生不是达·芬奇就是波提利切,连米开朗基罗也深受其影响,他就是与多纳太罗齐名的韦罗基奥。
一次,韦罗基奥受邀绘制一幅《基督受洗》图,人物全都画好了,仅差背景,可偏偏在即将交稿时,一场大病耽搁了进度,无可奈何的韦罗基奥只得将最后的背景托付给得意门生达·芬奇完成。
达·芬奇用心去揣摩老师的意图和手法,画了一夜才将背景画完,可谁曾料到,第二天早上,当达·芬奇将画布掀开,眼前的一幕令他惊呆了!原来嫉妒成性的师兄们竟将手捧圣衣的天使给刮掉了。
为了不辜负老师的厚望,达·芬奇便对着镜子,以自己的形象重新描绘。当韦罗基奥看到达·芬奇重新补画的天使之后,他激动地搂着达·芬奇的肩膀说道:“他是如此完美,看来我今后只能去握刻刀了!”
从此之后,达·芬奇的老师真的再未动过画笔。
天赋异禀再加上苦心孤诣,少年达·芬奇很快跻身于卓越非凡的画家、雕刻师之列。更有意思的是,在米兰游学期间,令达·芬奇最初成名的并非是美术才能,而是一手出神入化的六弦琴,也就是说他是先以音乐家而不是画家的身份崭露头角的。
从佛罗伦萨到米兰,从米兰再到罗马、巴黎,达·芬奇的艺术之旅遍布于这些浪漫之都,他时而在画布上晕染着油彩,时而用刀斧锤凿雕刻;有时钟情于研究飞行器,有时又热情地投身于建筑。几乎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向达·芬奇敞开了一扇畅通无阻的大门,尽管通向这扇大门的道路上遍布荆棘。
深夜,达·芬奇从墓场坟地里拖回尸体,借着昏暗的灯光,他不顾恐惧和别人的误解,用刀子和画笔进行解剖学这场美丽的游戏;为了珍惜时间,他发明了达·芬奇睡眠法,工作四个小时休息十五分钟,一天仅休息1.5个小时……这些常人所不能做出的牺牲,达·芬奇都做到了,这些常人所不能具备的才华,达·芬奇都具备了,与其说他是一个天才 , 不如说他是一个勤奋的探险者。
15.本文写了达·芬奇的哪些经历,请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 经历 |
1452年 |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57年以后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岁时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成年后 |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写达·芬奇名字的由来,其作用是什么?
17.品味下列句子。
①水的流动、植物的生长周期,一草一木、飞禽走兽都深深地吸引着他去探索,这个童年时期培养的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
②为了珍惜时间,他发明了达·芬奇睡眠法,工作四个小时休息十五分钟,一天仅休息1.5个小时……
18.达·芬奇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写他再也没有动过画笔的目的何在?
19.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中划线词的理解。
【答案】
15.达·芬奇诞生,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达·芬奇在苦涩的童年被万事万物所吸引;达·芬奇走向艺术之旅,并被老师赏识;达·芬奇苦心孤诣,多才多艺。
16.“芬奇”取自地名,达·芬奇没有正式的名字,说明了他出生低贱,不被人重视。与他后来沉迷于对万事万物的学习形成鲜明的对比。
17.①大自然的细微变化深深地吸引着达·芬奇,引领着他去探索,孤独的童年却培养了达·芬奇丰富的心灵和敏锐的艺术观察力。②用“工作四个小时休息十五分钟”“ 一天仅休息1.5个小时”两组具体的时间强调达·芬奇工作时间长,休息时间短,突出了达·芬奇的勤奋。
18.①韦罗基奥是个非同一般的人,一是表现在他的艺术造诣高,从他那些弟子都是了不起的艺术家可以得知;其二表现在他的修养高,当达·芬奇获得成功时,他真心赏识弟子。②一是强调韦罗基奥的修养高,以放弃画笔来证明弟子的水平高过自己,二是从侧面证明达·芬奇的绘画造诣高,十分完美。
19.“天才”指达·芬奇天赋异禀,年轻的达·芬奇就跻身于卓越非凡的画家、雕刻师之列,先以音乐家的身份崭露头角,后来成为享誉世界的全能巨匠,具备常人不具备的才华。“探险者”是指达·芬奇敢于涉足各种艺术领域,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抱着浓厚的探索兴趣。
【解析】
15.题目已经给出了时间,根据时间所在的段落区域,找到关于达·芬奇的相关句子,概括即可。1452年,苦命的婴儿意外出生,没有名字,用托斯卡纳小镇所在的地名达·芬奇来取名;1457年以后,达·芬奇知晓世间万物都是最好的老师。水的流动、植物的生长周期,一草一木、飞禽走兽都深深地吸引着他去探索;15岁时就踏上了走向佛罗伦萨的艺术之旅,成为韦罗基奥的学生;在米兰游学期间,令达·芬奇最初成名的并非是美术才能,而是一手出神入化的六弦琴,也就是说他是先以音乐家而不是画家的身份崭露头角的。
16.达·芬奇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个意外,他是父亲和一个农妇的私生子,名字达·芬奇实际上没有真正的意义,芬奇只是托斯卡纳小镇所在的地名。但正是这个连名字都没有,低贱,不被人重视的人,却因为痴迷于对万事万物的学习,而有着珍贵的才能和智慧,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
17.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①“水的流动、植物的生长周期,一草一木、飞禽走兽”表明达·芬奇沉迷于对万事万物的学习,既丰富的心灵,又养成探索的好习惯和敏锐的艺术观察力。②“工作四个小时休息十五分钟,一天仅休息1.5个小时……”用具体的时间,突出强调达·芬奇工作时间之长,表现他珍惜时间,刻苦勤奋。
18.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第一问“达·芬奇的老师非同一般”“连米开朗基罗也深受其影响”——艺术造诣高;“他激动地搂着达·芬奇的肩膀说道:‘他是如此完美,看来我今后只能去握刻刀了!’”——修养高。第二问当韦罗基奥看到达·芬奇重新补画的天使之后,说以后不再动画笔,表现老师对达·芬奇化作的欣赏,达·芬奇的水平高过自己;连艺术造诣高超的老师都不再动画笔,从侧面衬托达·芬奇的绘画造诣高,十分完美。
19.理解词语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他是一个天才”,这里的“他”指的是达·芬奇,“天才”就是是达·芬奇。“年少的达·芬奇很早就显露出艺术天赋”“聪敏好学”“天赋异禀再加上苦心孤诣,少年达·芬奇很快跻身于卓越非凡的画家、雕刻师之列”,这就是作为“天才”的达·芬奇。“他是一个勤奋的探险者”中“勤奋”指的是他珍惜时间,从小大自然的细微变化深深地吸引着达·芬奇,引领着他去探索,长大后对涉足各种艺术领域,也都抱着浓厚的探索兴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 周亚夫军细柳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 周亚夫军细柳精品当堂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内阅读,比较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 蝉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1* 蝉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精品课时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