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同步测试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2.《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外火了之后,为拍第二部,摄制组来到大西北,想以北方培植最早的农作物为主要食材来做一种粥,你会给他推荐
A.水稻 B.高粱 C.玉米 D.粟
3.某一学生去参观一处原始居民遗址,他在遗址及遗址内的博物馆里看到了如下展览品。依据材料判断,当时这里生活的人们
①不再进行狩猎和采集②制造陶器,饲养家畜
③用铁器牛耕地,种植水稻④从事农业,定居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某同学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彩陶”等。请你判断此文化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5.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约7000年前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你能够体验到的是
A.用石器农耕,用陶器煮小米饭B.养家畜家禽,制作彩陶
C.住防潮木房,用大米做饭D.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避风御寒
6.原始人从住山洞到自己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的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人们学会了建造房屋B.人们认识到住房子比住山洞舒适
C.生产力发展了,人们学会了农耕,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D.随着人口的增加,山洞不够住了
7.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9.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了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半坡居民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北京人
1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A.半坡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北京人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普遍发现了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堆积物,厚度从一二十厘米到三四十厘米,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从完整谷粒外形看,属于栽培的籼稻稻谷,距今(2019年)6700~6900年,比号称世界最古老的稻谷——泰国奴奴塔克遗址出土的稻谷还要早数百年。这些遗物分布在400平方米的范围内,说明这时有丰富的粮食储存物。
材料二 在半坡遗址中也发现有谷物的皮壳,是比较耐旱的粟的皮壳。关于粟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起源于埃及或印度。但许多学者认为后两种说法缺乏考古证据。墨西哥和欧洲虽有粟的发现,但年代均较中国晚。
(1)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水稻和粟的种植会引发原始居民生活发生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C 6.C 7.D 8.D 9.A 10.C
11.(1)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原始居民可以不再靠打猎和采集为生,而可以种植水稻或粟等农作物,生活所需食物可以有稳定来源;原始居民逐渐定居下来;粮食收获后需要储存,陶器等手工业就可以获得初步发展。
12.(1)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弓箭、长矛、石球、鱼叉、鱼钩、渔网等捕猎捕鱼工具,彩陶,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等。
(2)策划舞蹈、打斗、陶埙及大祭祀表演,欣赏参与祭祀歌舞节目,进行古器具和工艺纪念品制作表演等。
(3)追寻先民遗迹,体会原始文明。(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后测评,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文件包含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原卷版docx、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