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5《世说新语》二则
展开《世说新语》二则
一、知识基础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谢道韫(yùn)
B.柳絮(xù) 无奕(yì) 陈寔(shí)
C.太傅(fù) 尊君在不(bù) 非人哉(zāi)
D.舍去(shě) 友人惭(cán) 欣然曰(yuē)
【答案】C
【解析】
C.“不”是通假字,应读fǒu。故选C。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待君∕久不至,已去
【答案】C
【解析】
考查对句子朗读节奏的理解。C项有误,正确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
B.与儿女讲论文义(和)
C.白雪纷纷何所似(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像)
【答案】D
【解析】
考查文言虚词的多义现象或不同用法。D项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若:如,及,比得上。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腋成裘
B.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
C.与儿女讲论文义 我寄愁心与明月
D.撒盐空中差可拟 无可比拟
【答案】C
【解析】
考查一词多义。C项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与:前者介词“跟”;后者连词“和”。A项,集:聚集。B项,骤:急。D项,拟:相比。
【点睛】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为贯彻落实“广阅读”行动计划,某中学开展了一次“我与经典”读书活动。①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②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修改①______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把“通过”或者“使”删去。 ②:将“提高人的修养”与“增长人的知识”互换位置。
【解析】
病句题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找出主干。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①句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者“使”;②句“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语序不当。重要的放在后面:“提高人的修养”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更重些。
6.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1)( )与儿女讲论文义
(2)( )过中不至
(3)( )去后( )乃至
【答案】 谢太傅 那朋友 太丘 那朋友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找出文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即可,要保持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7.写出下列加点的称谓所指代的人物。
(1)即公大兄( )
(2)尊君在不( )
(3)待君久不至( )
(4)君与家君期日中( )
【答案】 谢太傅 陈太丘 客人 陈太丘
【解析】
(1)联系前文“公大笑乐”中的“公”可知,此句中的“公”指的是谢太傅。
(2)对他人父亲的尊称,指元方的父亲陈太丘。
(3)对别人的尊称,句中指客人,也就是与父亲相约的友人。
(4)对自己的父亲的尊称,指元方的父亲,也就是陈太丘。
8.填空。
(1)《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朝代)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比喻白雪纷纷的情景。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南朝宋 刘义庆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解析】
考查文学常识及诗句默写。
(1)《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2)从“撒盐空中差可拟”及“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可提炼出比喻白雪纷纷的两个情景是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注意“撒、拟、絮”的书写。
(3)从文中找到元方反驳友人的语句即可。
9.下列有关《世说新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咏雪》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选自《方正》门。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是个聪明明理的孩子。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太丘为人守时。
D.《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答案】A
【解析】
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咏雪》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笺疏》。故答案A表述错误。
10.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等词语表示过了不久,一会儿。
B.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已而”表示过了一些时候才发生;“适”“向”是“刚才”的意思;“食顷”指一顿饭工夫;“既而”相当于“不久”“紧接着”的意思。
D.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
【答案】D
【解析】
考查古代文化常识。D项表述不正确,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情况,表明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交代了不守信用的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是指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咏雪》通过叙述家庭聚会中咏雪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D.“尊君”是敬辞,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辞,谦称自己的父亲。
【答案】B
【解析】
ACD说法正确。B“儿女”在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12.理解性默写。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公大笑乐。 对子骂父, (4)友人惭, 下车引之。 (5)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古代文章的背记与默写。试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注意背记要准确,理解要到位,书写要正确。本题中的“太傅、集、撒、差可拟、柳絮、惭”等字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古诗文,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的理解进行筛选,才可以正确地写出答案。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离开) B.友人惭(惭愧)
C.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D.下车引之(拉,牵引 )
14.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尊君/在不
C.待君/久不至 D.元/方入门/不顾
1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友人日中不至,则是故事的高潮。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尊君在否”中的“尊君”,就是尊称对方的父亲,而“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则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D.“怒”和“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既生动传神,又表明客人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17.通过学习本文,你觉得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选择一个句子,做一下批注。
【答案】13.B
14. D
15.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正午时分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
16.C
17.例“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运用语言描写,陈元方据理抗辩,且有理有据,表现出他为人方正,落落大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句意:友人感到惭愧。惭:感到惭愧;
故选B。
1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D.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元方”是主语,“入门不顾”是谓语,故应断为:元方/入门不顾;
故选D。
15. A.“友人日中不至,则是故事的高潮”错误。通读文章可知第一句交代故事的起因及发展。原因是: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是:过中不至乃去。整个文章的核心或者故事的高潮即元方和父亲友人的对话,这里以元方为主语,概括为:元方据理驳斥友人;最后一句:“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是元方力争后的结果;
B.“陈元方喜不自禁”理解有误。根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对有人进行了谴责,表达的是自己的不满情绪,而非“陈元方喜不自禁”;
D.“又表明客人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有误;“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期,约定;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日中,正午;则,就。
1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要求从细节描写的角度,选择句子进行分析。可选择文中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结合内容分析元方的形象。
如,“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语言描写,面对辱骂父亲的人,元方能够站出来维护自己的父亲,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地反驳对方,可见他孝顺、勇敢,落落大方。
再如,“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是动作描写。父亲的友人没有按时赴约,失礼在先,又当着元方的面责骂元方的父亲,更显无礼。对这样的人就应该给他点颜色看看,因此元方“入门不顾”,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自尊。
【参考答案】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安怜翁
谢奕①作剡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③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④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⑤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释】①谢奕:字无奕,谢安的长兄,谢道韫之父。②剡(shàn):指剡县,在今天的浙江嵊州。③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④绔:裤子;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⑤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弟弟。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2)遂遣之 之:
19.用“/”标注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B.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C.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D.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阿奴欲放去邪?
21.两篇短文里都有孩童的形象,在《咏雪》一文中看到童年谢道韫是一个(1)____________的人;而《谢安怜翁》中童年谢安则是一个(2)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2.比较阅读两文,《谢安怜翁》中“奕于是改容”,体现了谢奕对幼弟怎样的态度?这与《咏雪》中谢安对待子侄辈的态度有何异同?
【答案】18.(1)趁、乘;(2)代词,指老人。
19.D
20.弟弟(你)要把他放走吗?
21. 聪慧、才思敏捷 善良、富有同情心
22.《谢安怜翁》中体现了谢奕对幼年弟弟尊重、平等的态度,《咏雪》表现了谢安对孩子们毫不掩饰的赞赏态度。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为: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飞起。因:凭借。
②句意为: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之:代词,指老人。
1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结合句子大意及语法结构精心分析。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
从内容上看,这句是人物描写;“太傅时年七八岁”这句从年龄方面介绍太傅,故断开;“着青布绔”从衣着方面描写,故断开;“在兄膝边坐”从动作方面描写;
据此断句为: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
故选C。
2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字字落实、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关注句式。
句中重点词语有:阿奴,尊长对卑幼者的昵称,此处指弟弟;欲,想;去,离开;邪,疑问语气词,吗。
2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甲文中谢道韫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想到用柳絮来形容纷飞的雪花,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文采和诗意;可知她是个非常聪慧、才思敏捷的人,被成为“咏絮”之才;
由乙文“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中的“可念”可知,谢安善良,富有同情心;由“何可作此”联系前文“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可知,他小小年纪对哥哥处理犯法老人的行为觉得不妥,谢安是明辨是非的,有宽容、仁爱之心的。
2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由乙文“奕于是改容曰”“遂遣之”可以看出,谢奕立刻放缓脸色,并听从弟弟的建议,把老人放走了,可见他非常疼爱弟弟;
结合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公大笑乐”等内容可以看出,谢太傅把子侄辈聚集在一起,与他们畅聊,一家人相处和谐,关心欣赏子侄辈的态度;据此可知:《咏雪》表现了谢安对子侄辈用心教育、关心欣赏的态度;《谢安怜翁》体现了谢奕对幼年弟弟平等对待、尊重的态度。
【参考译文】
【甲】: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飞起。”谢太傅听了开心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谢奕做判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醇酒罚他喝,以至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你要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