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师生交往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师生交往备课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框师生交往,第六课师生之间,活动一,板块一教学相长,暖心日记,活动二讨论与交流,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含义,活动三阅读与思考,活动四情景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和要求;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学会构建“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
4、懂得尊重老师,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认真阅读教材P65-70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1.什么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有什么要求? 2.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什么? 4.如何构建“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5.为什么要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思考:1. 你知道王老师的《暖心日记》提到的“教学相长”是什么意思吗?2. 结合《暖心日记》的内容,分析下“教学相长”的具体表现。
晴天 今年秋季开学不同寻常。因为疫情,学校开学日期推迟,但是停课不停学,我也开始当起了网络主播,开始尝试线上教学。一开始真是手忙脚乱。还好八(1)班小奇手绘了一份“QQ群开课指南”。这样一份小小的手绘指南不仅为我提供了实用的操作讲解,同时也让我收获了一份暖心与感动。熟悉了线上教学后,我发现同学们在家里上课也很认真。我想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学生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教师)
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学生)
①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②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③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小东是班里的数学“学霸”,课堂上思维活跃,积极举手发言,学习有困惑时认真向老师同学请教。一次数学课上,小奇发现,老师对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方法比较繁琐,可能存在一些不妥之处,而自己的解法更简单。他想:到底要不要跟老师说呢?怎么说呢?终于等到下课铃响后李明走向老师,他真诚地和老师交流了自己对那道数学题的见解后,并分享了自己的解法。老师表扬了李明并完善了那道题的解法。大家都赞扬李明的表现。
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你如何看待小东 的做法?
小奇喜欢文学创作,经常拿自己写的小说请语文老师指导,得到语文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一次,上数学课时,小奇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一个星期的手稿被没收,还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小奇心里很不爽,觉得很没面子,不愿意再听数学课了,见到数学老师就绕道而走……
(1)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
(2)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语文老师的表扬是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期待,有助于激励我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数学老师的批评是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反省自己,改进不足。对待老师的批评要把注意力放在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会对小奇说,不要在上课时写小说,这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建议他在学习之余再进行文学创作。
2、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①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②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③把注意力放在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①主动参与、勤学好问。②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③分享学习感受、学习成果。③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3. 教学相长的要求
某校一组充满鼓励和爱意的个性化作业评语,受到众多网友的点赞。在各科作业本上,老师的评语不再是“优、良、中、差”,而是一幅幅配有暖心话语的简笔画,“表情包评语”反映出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思考: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
如何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场景A在课堂上突然走动、开玩笑;见到老师不问候;进办公室不敲门、不报到;打听老师的隐私;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
场景B见到老师热情地打招呼、问好; 老师同我们谈话时,认真倾听;上下楼梯,请老师先走; 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敬;进入老师办公室,先敲门。
1、场景A和场景B中哪些行为是尊重老师的行为?2、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3、怎样尊重老师?
①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②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③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
①尊重老师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②体现在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得到学生的尊重固然是老师的愿望,但老师也期待成为学生的朋友,那么,你觉得什么类型的老师最容易成为学生的朋友?作为学生,与老师成为朋友有哪些妙招?与老师发生矛盾是怎么办?请跟同学们分享你的经验和心得。
与学生平等相待,生活上给予学生关心和情感上关怀的老师
学生要尊重老师、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主动关心,求同存异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②平等相待、相互促进和老师成为朋友。③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④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发生的矛盾。
怎样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
1、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下面认识合理的有( )
①帮助学生反省自己,促进教学相长 ②会影响师生正常交往和良好关系的建立③教师对学生要管教与关爱并重 ④老师应严格要求和从严惩罚学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老师年纪大啦,要依靠放大镜 啦!”“今天要做的事,表扬你,表扬你,表扬你!”位老师充满鼓励和爱意的作业评语,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追捧,有学生说:“冲这评语,我都想写作业了!”下列对这位老师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 ①有助于使评语成为师生有效沟通的最佳方式②有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③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理解信任④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千百年来“尊师重教”代代相传,这是因为( )
(1)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尊敬老师,要尊重老师的劳动和人格 (3)教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4)尊敬老师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道德修养 A (1)(2)(3) B (1)(3)(4) C (1)(2)(4) D (1)(2)(3)(4)
4、课堂上老师突然咳嗽不止,让学生先自学。这时有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老师点点头。学生拿起自己的水杯,走到讲台旁,轻轻地把水杯放到讲桌上,悄悄地对老师说,那个问题我突然明白了,转身回到座位。这一故事说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 ( ) ①相信老师 ②宽容老师 ③关心老师 ④尊重老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列同学的言行能体现“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的是( )A.小强:“我不接受老师的任何批评,因为这会伤害我的自尊心!”B.小伟:“今天老师对我的批评虽然有些严厉,但也是对我的爱护。”C.小丽:“昨天老师误解了我,所以我当场和教师顶起嘴来。”D.小明:“今天班会课上老师只表扬了我一个人,他们真是太笨了!”
6、亦师亦友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下列场景符合这一关系的是 ( )
①师生共建班级群 ②师生一起打球 ③学生拒与老师交流 ④老师倾听学生发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该题考查良好师生关系。①②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师生共建班级群,师生在一起打球,老师倾听学生发言,这都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学生拒与老师交流不利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故本题选B。
7、小郴经常拿自己写的文章请语文老师指导,得到语文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上数学课时,小郴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手稿被没收,还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你给小郴的建议是( )①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②老师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③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④不论老师表扬与批评,一定是对的,是老师良苦用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师生交往优质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倾听者,师生共同创建班级博客,老师和同学一起打球,组织者,陪伴者,引导者,老师的角色,教学相长,教与学之间的关系,阅读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六课 师生之间师生交往评课ppt课件,文件包含62师生交往pptx、亦师亦友mp4、教学相长mp4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第六课 师生之间师生交往示范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创景设情,探究与分享,学习新知,亦师亦友,良好师生关系的表现,拓展空间,师生交往小品,教学相长,新型的师生关系,微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