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展开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相关经历,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2.披文入情:反复诵读,勾画并理解关键词,分层次提炼作者情感;
3.缘文探理:联系生活,学习苏轼用精神的豁达化解悲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分层次提炼作者的情感,探究其用精神的豁达化解悲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拎词法”:反复诵读,勾画并理解关键词,分层次提炼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诗人导入
打开中国文學史,每一页都有仰望月亮的目光。其中写中秋的古典诗词,可谓“俯首即拾”,如李白、杜甫、张若虚、王建等都给我们留下传诵千古的名篇。今天,我们学习苏轼所写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探究他在这首词中的情感变化。
二、预热初读
读诗的关键在于诵读,今天咱们用不同的读诗方法来学这首诗。
初级挑战:读清层次;中级挑战:读懂感情;高级挑战:读出自我。
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诗,并以填空的形式给整首词划分层次:上片望月——下片
明确:上片望月——下片 抒怀
三、解读上片
诗人举头望月,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一)读出层次
1.请大家自由朗读上片,根据情感的变化将它划分为三个层次。
(PPT)温馨提示:
①标点符号有时也是作者情感的凝聚点。
②勾画和理解渗透情感的关键词,有助于快速捕捉文中情感。(“拎词法”)
2.将下列三个层次的语句,分别与对应的情感连线。
预设:学生不难判断“神往”“担心”,但对“自得”的把握不准。
明确:上片情感变化为“神往——担心——自得”。(板书)
3.男女生合作朗读上片,再次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读清层次
女:水调歌头。
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男:我欲乘风归去,
女: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男:起舞弄清影,
合:何似在人间。
(二)读懂情感
1.作者的情感是通过哪些关键词传达给我们的呢?我们需要将模糊的感觉落脚到具体文本。
教师示范:我从(小序)字词“欢”和“怀”二字,读出苏轼饮酒之乐和思亲之情。这是显性的关键词,而读诗也难在从跳跃的语言中发现作者的隐性情感。
2.学生思考、发言:“我从字词 ,读出苏轼 之情。”
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预设:我从字词“几时”“问”“何年”,读出苏轼对月亮的神往之情。
明确:大醉的苏轼开始想象“天上宫阙”的情景,越想越投入,以致于飘飘欲仙想要“乘风归去”。从屈原的《天问》开始,中国历代文学有不少“问月”的诗句。浪漫诗人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就停杯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
(PPT)“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预设:我从字词“恐”“寒”,读出苏轼“奔月”的担心之情。
明确:月宫是寒冷难耐的(《明皇杂录》明皇游月宫寒冷难耐,服了两粒仙丹才好)。苏轼对自己“乘风归去”表现出担忧(板书),正如李白所说“人攀明月不可得”。
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句的画面。
预设:大醉的苏轼与月光下自己的影子为伴,一起舞蹈嬉戏。陶醉之时,不禁感慨寒冷难耐的月宫怎么比得上的人间呢。
为何说“弄清影”,而非“伴清影”?
预设:“弄”字面上有“戏弄”“玩弄”之意。
明确:“弄”在这里指“玩赏”。主客关系不一样:“弄清影”有月光“服务”于“我”的意思,而“伴清影”是“我”陪伴自己的影子起舞。“弄”字体现了作者的“自得”之情(板书):月宫虽然遥远神秘,但清冷难耐,而我在宜居的人间不仅可以起舞,还可以玩赏这美妙的月色。
还可以从字词 ,读出苏轼 自得 之情。
明确:还可以从字词“何似”,读出苏轼自得之情。
“何似”即“怎么比得上”。正如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行乐”之感,苏轼用人间景象化解了悲情。
3.接下来,我们把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读出来。
读懂感情
男领:明月几时有?↗(神往)
男合:把酒问青天。
女领:不知天上宫阙,
女合:今夕是何年?↗(神往)
男领:我欲——(拉长)
男合:乘风归去,↗(高昂)
女领:又恐琼楼玉宇,↘(慢)
高处不胜寒。↘(慢,低沉)
男合:起舞弄清影,↗
男女合:何似在——人——间。(高昂,坚定)
四、解读下片
作者认为人间胜于天上,除了因为在人间能玩赏到月色,还有没有其它原因?我们现学现用,继续通过划分层次和“拎词法”从下片寻找答案。
1.自由朗读下片,根据情感变化将之划分为三个层次。
①每位学生读给自己的同桌听,同桌判断层次划分是否正确,两人讨论、交流。
②指名学生朗读下片(或者学生自荐),并以加长停顿的方式表示层次。
预设:下片开始“抒怀”,情感比较外显。加上经过前边的学习,学生对下片层次的把握应该不难。
明确:三个层次
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将全班分成四大组,每一组负责一句的赏析,运用“拎词法”讨论:通过字词 ,我读出苏轼 之情。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分析下列问题。
(PPT)思辨:
作者为何会“无眠”?
“不应有恨”的主语是谁?“恨”理解为“埋怨”,还是“遗憾”更好?
再一次陷入负面情绪的苏轼,又是如何开导自己的呢?
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预设:通过字词“无眠”“长向”,我读出苏轼埋怨之情。
作者为何会“无眠”?
提示:结合小序“兼怀子由”中“怀”即怀念之情。
明确:“无眠”体现苏轼对弟弟的怀念之情。自古以来,心怀相思的人大多夜不能寐。春夜洛城闻笛,于是李白彻夜难眠;苏轼因怀念苏辙,也是彻夜难眠。
(PPT)“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不应有恨”的主语是谁?“恨”理解为“埋怨”,还是“遗憾”更好?
明确:“转”“低”“照”“有恨”的主语都是月亮。(月亮)不应该对(对人)有什么遗憾啊,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呢?“恨”在这指“遗憾、不满意”,如果解释为“埋怨”,则表明“人”有什么过失在先,而于本文没有依据。
补充:(PPT)苏轼评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苏轼《初别子由》)
苏辙评苏轼:“抚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流离。曾希望能够调任到离其弟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长聚。然而这一愿意并没有实现,苏轼与其弟苏辙一别七年未能谋面。
明确:他们是兄弟、是师生、是诗词唱和的良友、是精神上相互勉励的知己。乌台诗案时,苏辙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也随之被贬,5年不得调任。苏轼写了两首绝命诗,有一首就叫《狱中寄子由》。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明确:通过字词“欢”“古难全”,我读出苏轼释然 之情。
再一次陷入负面情绪的苏轼,又是如何开导自己的呢?
明确:自然与人世是相通的。月亮有圆满也有残缺,人虽有别离也有“合欢”。苏轼用这亘古不变的哲理,化解了对月亮的埋怨之情,情感转为“释然”。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预设:通过字词“但愿”,我读出苏轼对兄弟健康长寿、情谊长久的期盼之情。
明确:人生苦短,希望相思的双方都能健康长寿。只要共享一片月光,这份亲情就是长久的。苏轼从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了“相思之苦”,以一种坦荡、洒脱的情怀收束全词,表达了对兄弟二人健康长寿、情谊长久的期盼之情。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片。
女: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慢)
男: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男:此事古——难——全。(拉长)
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高昂,坚定)
但愿——人——长久,(慢,拉长)
千里共婵娟!(一字一顿)
五、读出自我
苏轼用人间景象化解了想去月宫而不得的失落,用人世与天道相同的哲理化解了想见弟弟而不得的遗憾。这种用精神的豁达化解悲情的做法,代表了从容面对生活不如意的人生态度。
1.你们如何看待这种“豁达”?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明确:这样的夜晚是短暂的,但正因为这样的夜晚,苏轼才能在以后日子里坦然微笑着将无数个狰狞的白天转化成诗意的栖居。
(PPT)生命是短暂的,我们不能强大生命,但可以强大精神。苏轼的确是个智者,他给生存提供了理由,更给生命赋予了诗意。这或许是《水调歌头》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拓展:“蘇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林语堂《苏东坡传》
2.今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你会把这样的诗在什么样的时间,朗诵给什么样的人呢?
预设:献给即将中考的自己,要学会调整学习中的压力。献给刚参加工作的舅舅,鼓励他化解生活的不如意。
献给自己的父母,希望他们在辛苦工作的同时每天保持好心情。……
明确:学生结合自身回答,将诗歌与生活打通即可。
六、拓展阅读
运用本节课划分层次的方式和“拎词法”,分析李白《月下独酌》的情感脉络。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七、课堂板书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共1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诗化诗仙形象,诵读,把握感情波澜,玩味,叩击诗人心扉,拓展,延宕诗歌意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