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教案,共11页。
学习目标
学习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联系所学李白诗歌,结合相关背景,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学习李白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曾为我国一位古代诗人专门写了一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来一块读一下……你能看出这位是谁?对,是李白。这首诗就叫做《寻李白》。
李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诗人,李白字……号……,雅号:诗仙。杜甫称他作“酒仙”,贺知章称他作“谪仙”。
(二)回溯诗歌,重温李白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的李白的第一首诗是哪一首吗?对,《静夜思》,来一块背一下。
一首《静夜思》,开启了我们与李白的相识之旅。时年,李白26岁。
24岁的李白结束书斋生涯,初次离家远游,在峨眉山下写下对故乡的思念。
来继续读。
25岁的李白,满怀理想, 继续远游。乘船到达荆门,难舍万里外的家乡。继续读。
生性豪放的李白,遇到了同样风雅潇洒的孟浩然,结为好友。相聚总是太短,离别太长。28岁的李白写下此诗,依依送别好友孟浩然。继续读。
35岁的李白满怀理想的游历洛阳,希望得到引荐,未能如愿。离别家乡已经10年之久的李白,思乡之情更浓。来继续读。
天宝元年,42岁的李白终于等来了皇帝找他进京的诏书。他欣喜如狂,写下此诗。这首诗我们没学过,来齐读最后两句,我们体会一下李白当时的喜悦之情。
(生读)
李白怀揣帝师梦宰相梦如愿来到长安,来到天子脚下,希望大展宏图。然而还不到两年的时间,李白便被“赐金放还”,被迫离开长安。临行前友人为他设宴送行,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行路难》。(板书)共三首,这是其一。
(二)朗读诗歌,感受李白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两遍。注意要求: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提示一下,七言诗我们一般按照怎样的节奏来读?(223式),这首诗我们可以读的紧凑一些,按照四三式来读。
2.生自读。
3.指名读。同桌或其他人做点评。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谈。顺势引导节奏停顿。
4.师生共读。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来读一下这首诗,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齐读后半句。
5.生齐读。下面请同学们完整的来读一遍,一定注意四三式的节奏停顿。
(三)细读诗歌,走进李白
释读诗歌。下面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自己轻声朗读诗歌,对照注释,看下每句诗的大体意思。看不懂的地方标一下,我们一起交流。
交流疑难。有问题的请举手。预设:金樽、清酒、斗、珍羞、直、顾、塞、多歧路、今安在、会、济。
强化理解。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请几位同学来帮我解释下。
读第一句:两个通假字。
读第二句:四顾。
读第三句:冰塞川。
读第五句:多歧路,今安在?
读第六句:会有时的会、济沧海的济。
本诗当中还涉及到了几个古代人物故事,那几句?“闲来”句讲的是谁的故事?(姜尚)生读注释四。(补充:姜尚又名吕尚,也称姜太公。有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相传姜尚在渭水垂钓,在七十多岁的时候被周文王任用,后辅佐周武王打败商纣,建立了周朝。)我们可以用诗中的“垂钓碧溪”来概括这个故事。“忽复”句讲的是谁的故事?生读注释五。(补充:伊尹本来是一个奴隶,地位很低,但他很有才能,后来被商汤任用,成为商朝的宰相。)我们也用四个字来概括——乘舟梦日。“长风”句讲的是谁的故事?生读注释七。(补充:南朝时的宗悫少有大志,有一次他的叔父问他的志向,他说“远乘长风破万里浪”,表明志向远大。后来做了大将军,立下赫赫战功。)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长风破浪。
5.知识补充:文献典籍中的故事叫典故。用典。效果。
6.齐读体会。好,下面我们再一起读一遍这首诗,边读边体会作者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赏读诗歌,感悟李白
1.我们知道,李白喜欢喝酒,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说,来一块读……李白在《将进酒》中自己也说,读……,可以说,李白无论在高兴的时候还是在忧愁的时候,都会痛饮一番。但在今天有人为他送别的宴席上,我却发现他十分的反常,你有没有看出来?(停杯投箸不能食……茫然)
2.是因为酒宴不好吗?(不是,很好)你那里看出酒宴很好了?(金樽清酒、玉盘珍羞)酒宴太好了,关键就一个字——贵。怎么读出来?重读“斗十千、十万钱”。为何不能食呢?看背景。
3.指名读。李白的理想是什么——辅佐帝王、济世安民。遇到的现实是什么?——遭馋见疏、赐金放还。赐金放还什么意思?给点钱打发走了,打发乞丐一样,变相的撵出长安。李白怀揣梦想和希望而来,又带着无尽的失落和屈辱而去,你想他能吃下去吗?我们用诗句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李白当时的心情——茫然。(板书)
4.日本有位汉学家叫石川忠久,他在研究唐诗的时候发现,李白的这句诗实际上是模仿的南朝诗人鲍照的。请看,齐读。我们来看,这两句是传达的情感是否一样,李白是简单的模仿吗?
比较分析:这两句诗的相同点是什么?我们来找不同。
同样是“不能食”,鲍照是——对案(对着桌子),能看出他的情感吗?(看不出)
我们再看李白,“停杯投箸”是怎样的动作?同桌互相做一下试试,体会一下作者什么心情。(先端起来再放下,先拿起来再扔下)无奈、苦闷、茫然。
同样是拔剑,鲍照是拔剑——击柱——叹息。看老师来做一下,找位同学来当柱子(师做)。李白怎样?自己做一下。请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下。(抓住“四顾”),什么心情?茫然。谁更茫然?说一说。
5.可以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难怪李白慨叹行路难。在诗中有没有直接写“行路难”的诗句?请找出来,读一读。
生找出来。
A.赏读“欲渡”句:说一说行路难表现在哪里?冰塞川、雪满山。怎读处“难”来?重读、延长音。
行路难是因为李白准备不充分吗?
“欲”“将”说明什么?这些困难是李白自己无法克服的。
这一句仅仅是写现实中的行路难吗?比喻仕途遇到挫折。
抱着满腔与希望而来,却遇到无法克服的挫折,李白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失望)板书。
B.赏读“行路”句。这一局在句式上和其他诗句有什么不同?
来是觉得不协调,改成七字句,大家来读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
(短句语气更强烈,更能抒发作者无比悲愤无奈迷惘的心情。)板书。齐读。
6.如果这首诗作者仅仅是慨叹行路难,那他也不会流传千古了。在诗中有没有积极向上的诗句?找出来读一读。
生找出诗句。投影出示。
A.赏读“闲来”句。
这两句用了两个典故,为玩得来传达作者的想法,李白借此表达什么呢?
我们看着两人有什特点?出身卑微,身怀才华,得到重用,有所作为。那李白呢?
你可以模仿老师的句式来说一说。
我闲暇时在溪边垂钓,是希望像姜尚得到文王重用那样到朝廷的赏识,做出一番事业。
我忽然又梦到乘船经过太阳旁边,是希望像伊尹得到商汤的重用那样得到朝廷的任用,有所作为。
这是李白在委婉的表达自己的希望:希望重用自己,有所作为。在失望中还有希望。(板书)读出希望。跟我读——
B.我们再看这一句。前半句也是用的典故。我们看做这委婉的表达什意思。
我一定会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候,就像当年的宗悫那样,一定会建功立业,成就非凡。什么感情?(自信、乐观、积极、充满希望)板书。
那一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的坚定信念?(会)杜甫也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坚信自己,将来不但渡黄河,还要“济沧海”。怎么读出这种坚定和乐观?
齐读。
7.小结。结合板书。我们来看,在一首诗中,作者的感情起伏变化。理想受挫他感到茫然、失望,想到古人又充满希望,回首现实却又迷惘无助,然而最后作者却又坚定的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作为。来齐读下面文字:
(五)背诵诗歌,回望李白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歌,感受一下李白的精神。
老师先背,然后同学们齐背。
(六)总结收课
要记住,当我们的理想受到挫折的时候,当自己的奋斗遇到坎坷的时候,我们会用李白的诗句来勉励自己,我们回高声的对自己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诗化诗仙形象,诵读,把握感情波澜,玩味,叩击诗人心扉,拓展,延宕诗歌意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共10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三单元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