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第2节素养提升2以含氯化合物的制备为实验目的的综合实验课时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663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第2节素养提升2以含氯化合物的制备为实验目的的综合实验课时学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663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第2节素养提升2以含氯化合物的制备为实验目的的综合实验课时学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5663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第2节素养提升2以含氯化合物的制备为实验目的的综合实验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第2节素养提升2以含氯化合物的制备为实验目的的综合实验课时学案,共6页。
气体制备实验组合装置的连接顺序一般为
eq \x(气体发生)→eq \x(除杂)→eq \x(干燥)→eq \x(主体实验)→eq \x(尾气处理)
以氯气的制备为例:
(1)气体发生装置: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合适装置,如用MnO2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应选用“固体+液体eq \(――→,\s\up10(△))气体”的装置,如下图1所示;如选用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应选用“固体+液体→气体”的装置,如下图2所示。
图1 图2
(2)干燥与除杂:用浓盐酸与固体反应制备得到的Cl2中会混有HCl和H2O(g),可使气体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
(3)尾气处理:未反应的Cl2可用NaOH溶液吸收。
(4)取用或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如FeCl3、AlCl3等:实验中通入的氯气必须干燥,还应注意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导致产物潮解、水解等。
(5)实验过程顺序: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验→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按程序)→拆卸仪器→气体处理等。组装实验仪器应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的顺序,拆卸仪器的顺序与组装仪器的顺序相反。制取Cl2装置的组装顺序:把铁架台放在实验台上,在铁架台上放置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的高度,确定铁圈的高度,在铁圈上放置石棉网,固定圆底烧瓶,在圆底烧瓶上插上带有分液漏斗和导气管的双孔塞。
(6)加热操作:主体实验加热前一般应先通Cl2赶走空气,再点燃酒精灯,以保证产品纯度。熄灭酒精灯时,一般按“先点燃的后熄灭”原则。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MnO2、浓盐酸反应来制取干燥的氯气并验证其有无漂白性,所用装置(数量可满足需要,不含制气装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气流流动的先后顺序,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d→a→c→b→e
B.按气流流动的先后顺序,装置连接顺序依次为dabae
C.装置e的主要用途是制备NaClO
D.若实验中用到装置c且布条褪色,则说明湿润的氯气有漂白性
B 解析:为确定氯气有无漂白性,需要进入装置b的氯气中不含HCl及水蒸气,故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用浓硫酸除去水,为防止装置e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b中,在装置b、e之间还应加一个装置a,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A、C两项错误,B项正确;本实验不需要装置c,且由装置b中现象可判断Cl2无漂白性,湿润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D项错误。
2.(双选)二氯化二硫(S2Cl2,沸点137.1 ℃)是一种黄红色液体,溶于CCl4、二硫化碳等,遇水分解为硫、二氧化硫、氯化氢,超过100 ℃开始分解,300 ℃分解完全,可用作橡胶的低温硫化剂和粘结剂。二氯化二硫可由二硫化碳(沸点为46.5 ℃)与Cl2在95~100 ℃制备,同时有CCl4 (沸点为76.8 ℃)生成,实验装置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⑥中依次可盛放浓硫酸、碱石灰
B.实验中需用酒精灯对④进行直接加热
C.实验过程中⑤冷凝回流的主要物质是S2Cl2
D.用减压分馏法从④中所得液体分离出S2Cl2
AD 解析: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在与二硫化碳反应之前需要除杂,应该先除氯化氢,再干燥,因此③中盛放浓硫酸,干燥Cl2,⑥中可放置碱石灰吸收氯气,同时可以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装置,故A正确;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故B错误;根据题意,反应过程中会同时生成四氯化碳(沸点为76.8 ℃),因此实验过程中⑤冷凝回流的主要物质是四氯化碳,故C错误;四氯化碳的沸点较低,二氯化二硫(沸点137.1 ℃)较高,可以用减压分馏法从④中所得液体分离出S2Cl2,故D正确。
3.四氯化钛(TiCl4)极易水解,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即产生“白烟”,常用作烟幕弹。其熔点为-25 ℃,沸点为136.4 ℃。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装置(部分加热和夹持装置省略),用Cl2与炭粉、TiO2制备TiCl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中应盛装饱和食盐水
B.冷凝管有冷凝、回流和导气的作用
C.反应结束时,应先停止③处的加热,后停止①处的加热
D.该设计存在不足,如④、⑤之间缺少防止水蒸气进入④的装置
A 解析:已知四氯化钛极易水解,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即产生“白烟”,而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水蒸气,所以②中应盛装浓硫酸,故A错误;TiCl4的熔、沸点较低,制得的TiCl4应经过冷凝处理,则该装置中冷凝管具有冷凝、回流和导气的作用,故B正确;反应结束时,应先停止③处加热,后停止①处加热,可以使制得的TiCl4在氯气氛围中冷却,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中使TiCl4变质,故C正确;因四氯化钛极易水解,所以应在装置④和⑤之间增加一个防止水蒸气进入④的装置,故D正确。
4.三氯化碘(ICl3)在药物合成中用途非常广泛。已知ICl3的熔点为33 ℃,沸点为73 ℃,有吸湿性,遇水易水解。某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取ICl3(部分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
(1)按照气流方向连接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A中导管m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用于除杂,同时作为安全瓶,能监测实验进行时后续装置是否发生堵塞,若发生堵塞,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3)氯气与单质碘需在温度稍低于70 ℃下反应,则装置E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
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在装置A中用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制取Cl2,浓盐酸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会含有氯化氢、水蒸气等杂质,通过装置C除去HCl杂质,再通过装置B干燥,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然后在装置E中氯气与碘单质反应制得ICl3;为防止ICl3潮解,在E后面连接盛有干燥剂的装置D,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故按照气流方向连接装置接口顺序为a→d→e→b→c→g→h→f,其中接口b与c、g与h可互换。在装置A中导管m可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上下压强一致,这样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可以顺利滴下。(2)装置C也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B中是否发生堵塞,若装置B发生堵塞,则C中气体压强增大,液体会进入长颈漏斗中,使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3)因水浴加热能简便控制加热的温度,且能使反应装置受热均匀,又因为氯气与单质碘需在温度稍低于70 ℃下反应,故应采取水浴加热的方式;在装置E中Cl2与I2在低于70 ℃下发生反应:3Cl2+I2eq \(===========,\s\up10(水浴加热),\s\d15(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第19讲陌生含氯、硫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探究课时学案,共19页。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9章第3节素养提升19突破“定量计算型”综合实验课时学案,共8页。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2节素养提升11新型化学电源试题的解答突破课时学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