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复习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6667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综合复习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666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综合复习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666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综合复习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共8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确凿(záo) 搓捻(niǎn) 盔甲(kuī) 逾矩(jù)
B.蝉蜕(tuì) 秕谷(bǐ) 笃志(dǔ) 倜傥(tì)
C.菜畦(qí) 攒成(cuán) 箪食(dān) 拼凑(còu)
D.宿儒(sù) 锡箔(bó) 惭愧(cán) 愠怒(yùn)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云霄 和蔼 质仆 恍然大悟
B.盔甲 奥秘 截然不同 混为一谈
C.拼揍 啄食 人迹罕至 小心翼翼
D.绅士 轻捷 油然而升 美不胜收
-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D.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菜畦、碧绿、他们、愿意”分别是名词、形容词、代词、副词。
B.“鱼塘、地球”是单义词;“包袱、负担”是多义词。
C.“狡猾、卑鄙、凶残、损人利已”都是贬义词。
D.“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作者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艺术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为这样,《朝花夕拾》成为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
②《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散文集。
③它还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种表达方式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
④另外,它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简约、严谨,又借鉴了西方散文的灵动、机趣,可谓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⑤它具有一种洒脱不羁的风格,作者心中的种种爱憎悲欢,任意在笔下自然流泻。
A.③②④①⑤ B.③④②⑤①
C.②⑤③④① D.②③④①⑤
- 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B.传(chuán)不习乎 传:传授。
C.三军可夺帅 夺:改变。
D.必有我师焉(yān) 焉:于此,在其中。
- 下列语句中全部谈学习态度的一项是
A.温故知新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B.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C.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D.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及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其中的十篇文章曾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 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狗·猫·鼠》《范爱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都出自该文集。
B.《<论语>十二章》或谈求知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语言简练,含义深远。
C.《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章写“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导下学会了很多字,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D.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阅读与赏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 这首诗的内容和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有关?请从诗中找出这个节日的风俗。
(2) “故园菊”蕴含了诗人哪些丰富的感情?
- 填空。
(1) 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 》,其中给我送《山海经》的人是 ,帮我修改讲义并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人是 。
(2) 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其中的 2 处,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
记者: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下列各题。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的翻过去了。
(1) 以上文字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的 (填篇目名),划线句子指的是“ ”和“ ”两个故事。
(2)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作者的保姆长妈妈, (与作者的关系+人名),朋友范爱农,父亲,邻居衍太太,作者儿时的私塾先生寿镜吾。
-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回答问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2) 选文第二段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
(3) 选文第二段文字是从多角度进行描写的,请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1)写视觉的:
(2)写听觉的:
(3)写味觉的:
(4) 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i 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ii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答案
1. A
2. B
3. B
4. A
5. C
6. B
7. D
8. D
9.
(1) 重阳节。
登高、赏菊。
(2) 对故园长安的思念之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战乱的渴望。
10.
(1) 《朝花夕拾》;阿长;藤野先生
(2) 家父;令尊;犬子;儿子或爱子
11.
(1) 《二十四孝图》;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2) 恩师藤野先生
12.
(1) “似乎”和“确凿”表面上看是矛盾的,实际上并不矛盾。用“似乎”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印象模糊,所以用不肯定的语气;用“确凿”是因为写作此文时,作者是用成年人的眼光断定的,所以用肯定的语气。
(2) 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
(3)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4) i 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ii 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