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第2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演化过程学案
展开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❶
(1)分类: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
(2)特性
(3)波速变化: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C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地下2 900千米D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界面:图中C为莫霍面,D为古登堡面。
(3)圈层:E为地壳❷,F为地幔,G+H为地核。
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慢),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❸
(1)基本概念:指环绕地球的气体层,其下部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
(2)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
(3)主要作用:使地球的温度变化和缓;为生物提供必需的氧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息息相关。
2.水圈 ❹
(1)概念: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的不规则圈层。
(2)组成:地表水(海洋、河流、湖泊等)、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3)作用:促使地表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3.生物圈 ❺
(1)概念:广义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狭义指生物本身。
(2)分布: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生物绝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至水面以下200米之间。
(3)作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4.各圈层的联系: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是上下平行分布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各个圈层却是相互渗透,甚至是相互重叠的。
三、地球的演化过程
1.原始大气、海洋和陆地:约46亿年前,地球形成,出现原始地壳、原始大气圈和原始海洋。
2.地质年代表
(1)地层: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❻
(2)化石: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❼
(3)地质年代表 ❽
①划分依据:地层顺序和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②时间单位:宙、代、纪等。
③地层生物: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四、地球的演化史
1.太古代
(1)陆地与大气:地球已形成原始地壳,构造运动剧烈;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地球表面的原始海洋和大气处于缺氧状态;地表水体分布广泛,陆地面积不大。 ❾
(2)矿产:水体中普遍沉积了铁矿,是地质历史上形成铁矿的重要时期。
(3)生命:太古代早期无生命现象;约十几亿年后出现原始生命,以原始细菌为主;大约31亿年前,蓝绿藻类开始繁殖。
2.元古代
(1)陆地:元古代末期,已形成许多稳定的古陆地。
(2)矿产:元古代地层中矿产丰富,主要是铁矿。
(3)生物与大气:藻类日益繁盛,使大气存在较多游离氧,并且使地层中出现紫红色石英砂岩和赤铁矿层。
3.古生代
(1)时段: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2)特征: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3)矿产: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代。
4.中生代
(1)时段: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2)特征: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3)矿产:是重要的造煤时代。
5.新生代
(1)时段: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2)特征:被子植物高度繁盛,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❶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陆地发生地震时,震区的居民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再左右晃动。
❷巧记地壳厚薄
海陆差异:大陆厚,海洋薄;
地貌差异:山地厚,平原薄;
海底差异:海岭厚,海沟薄;
海拔差异:高处厚,低处薄。
❸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不仅避免了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而且削弱了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影响,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❹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淡水的主体是冰川,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❺生物圈与其他外部圈层相比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与其他圈层交错,没有明确界限,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❻地层具有时间顺序、层理构造、含有化石;在地球的发展史上,由于经历过多次的地壳运动,在地势高的地区,以侵蚀为主,这时在低洼处形成的地层是缺失的。
❼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化石的生物越低级、越简单。
❽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世、期等,分别对应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阶。
❾易错易混:原始大气≠今天大气
地球原始大气缺少氧气,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为生命的诞生创造了条件。随着地球的演化,原始大气成分慢慢变成今天大气成分。
侏罗纪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达到繁盛,并开始向鸟类发展。
第四纪时期,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考点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
(2019·北京高考)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可推断( )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
【获取信息】
长江中下游某区域①②③④四地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与河流的相对位置。
【尝试解答】B 解析:莫霍面越深说明地壳越厚,所以①地地壳并不是最薄的,③地地幔也不是最浅的;②地莫霍面浅,是裂谷,有岩浆活动,金属矿产丰富;图中无法看出地下水埋藏的深浅。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圈层划分
2.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③为地壳
C.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
D.古登堡面以下为地幔
2.图中①②③之间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1.C 2.D 解析:第1题,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称为岩石圈。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第2题,岩石圈(③)包含地壳(①)和地幔(②)中的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与“瀑布风景”图片,完成3、4题。
3.A、B、C圈层分别为( )
A.生物圈、岩石圈、水圈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4.“瀑布风景”图片体现出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5个B.4个
C.3个D.2个
3.D 4.B 解析:第3题,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和水圈的全部,再根据大气圈位于最上层,岩石圈位于最下层,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所以D项正确。第4题,瀑布属于水圈,图中瀑布周围有茂密的植被和大量的岩石,同时还有清新的空气,因此图示景观体现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共4个圈层。所以B项正确。
考点二 地球的演化过程
(2020·宜昌模拟)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获取信息】
①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②图中爬行类、鸟类、两栖类、鱼类、哺乳类出现的时代和繁盛时代。
【尝试解答】(1)D (2)B 解析:第(1)题,从纵向上看,由下而上时代越来越近,图中生物出现的顺序应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和鸟类。第(2)题,生物物种的多少则需要关注图中阴影部分的横向宽度,如爬行类动物在中生代中后期最宽,表明该地质年代物种种类最多。
化石的形成
地质年代表
地球的演化历程
1.太古代:出现原始细菌等生命,大约31亿年前,蓝绿藻已开始繁殖。
2.元古代:藻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大气和水体中存在较多游离氧。
3.古生代
4.中生代
5.新生代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同一时代的地层是( )
A.①、Ⅰ B.②、Ⅱ
C.③、ⅢD.②、Ⅲ
2.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到③地层的厚度一样
B.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C.年龄最老的是Ⅰ
D.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形形成早
1.D 2.C 解析:第1题,由图中各岩层所含的化石,可知①与 Ⅱ 、②与Ⅲ是相同时代的地层。第2题,在地层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地势不同,沉积有差异,地层厚度不可能相同;图中③地层中没有化石;①与 Ⅱ 地层相同, Ⅰ 地层最老;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晚。
美国植物学家在欧洲发现一种古老的水生植物,称它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开花植物(下图),科学家认为它在西班牙的湖泊当中,生长在1.25亿年前。据此完成3、4题。
3.发现该化石的岩石最可能为( )
A.岩浆岩B.玄武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4.该植物生长的地质年代是( )
A.前寒武纪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3.C 4.C 解析:第3题,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其他岩石中不会见到。第4题,中生代的时间约为距今2.52亿年至6 660万年,因此该植物生长的时期为中生代。
[课标内容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震波特征及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
4.了解地球地质历史的年代划分及特点。
5.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科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地球圈层结构图,知道地球各圈层的位置。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理解地球演化中不同阶段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分析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圈层以及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
人地协调观:通过圈层与人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地层、化石,推断其地质年代、当时的地理环境特征。
[知识体系导图]
类型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A波
较慢
只能通过固体
B波
较快
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圈层名称
不连续界面
深度
(km)
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特征
地壳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平均17
2 900
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
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地幔
上地幔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部分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呈熔融状态
内核
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多数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
宙
代
纪
距今时间(亿年)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0.025 8
新近纪
0.025 8-0.230 3
古近纪
0.230 3-0.66
中生代
白垩纪
0.66-1.45
侏罗纪
1.45-2.013
三叠纪
2.013-2.521 7
古生代
二叠纪
2.521 7-2.989
石炭纪
2.989-3.589
泥盆纪
3.589-4.192
志留纪
4.192-4.438
奥陶纪
4.438-4.854
寒武纪
4.854-5.41
元古宙
5.41-25
太古宙
25
时段
生物特征
早古生代
早期
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晚期
陆地出现低等植物
晚古生代
早期
鱼类大量繁衍
中期
出现两栖类
晚期
物种大灭绝,几乎95%的物种消失
类型
特征
地形
造山运动,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植物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动物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出现了人类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1章第2节中国地理分区学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1章第2节中国地理分区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中国四大区域地理特征,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1章第1节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1章第1节中国地理概况学案,共2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地形,中国气候,中国的河流与湖泊,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经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1章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学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1章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农业及其发展变化,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