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5章第2节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学案
展开第二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课标内容要求]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学科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明确鲁尔区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综合思维:结合图表资料,综合分析鲁尔区产业转型的原因。 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鲁尔区的环境保护。 地理实践力:选取自己熟悉的地区,通过网络等收集资料,了解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 | [知识体系导图] |
一、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1.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构成及三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一般来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区域的产业的结构重心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步转移。❶
3.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区域的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原有产业基础与生产传统、区域间的联系与分工等。
4.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技术的进步、区域资源供应状况、区域主导产业的市场状况等。
5.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统筹三大产业协调发展。❷
二、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
1.鲁尔区的兴起与衰退
(1)鲁尔区的兴起
(2)鲁尔区的衰退
2.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阶段 | 时间 | 产业结构变化 |
传统产业结构调整 | 20世纪50至60年代 | 从煤钢占绝对优势转向以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四大部门为主;形成化学化工、机械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 |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 20世纪70年代 | 引进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企业 |
推进产业结构多样化 | 20世纪80年代以来 | 注重生态环境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把老工业区及其建筑改造成服务业中心和旅游目的地;不同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❸ |
三、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 | 对以前的交通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加强水路联运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 |
不断更新能源设施 | 光伏发电、绿色建筑逐步成为主流 ❹ |
建立起便利快捷、高效运行的现代通讯和物流设施 | 鲁尔区建立了世界一流的互联网、物联网基础设施,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
2.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业转型
(1)重视教育:鲁尔区成为世界上最密集的教育和研究中心之一。
(2)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起一条从多特蒙德经过哈根、波鸿、埃森直到杜伊斯堡的技术转化之路。❺
(3)尊重历史,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众多的工业遗址、博物馆、文化中心和音乐厅等。❻
3.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
治理污染 | 对大气污染、河道污染、土地污染等进行治理 |
实施营造绿色空间计划 | 1989年实施的为期十年的《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计划》等 |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经济上把失业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促进再就业;制定优惠条件吸引企业入驻等。
❶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最早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然后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最终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❷产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为某些行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机会,一方面也会对其他行业带来生存的威胁。通常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服务业的重要性会与日俱增,服务业的比重会日益扩大,服务业从业者有较大的市场机会。
❸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多样化。
❹绿色能源的使用,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改善了投资环境,提升了宜居环境。
❺产学研合作
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
❻鲁尔艺术博物馆群构成了全球现代艺术博物馆最为密集的景观带:20家博物馆分散在15个城市,彼此间仅仅相隔几千米。即便如此,它们也仅仅只是200多家博物馆分布网中的冰山一角。
考点一 区域产业结构
(2020·浙江7月选考)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1)、(2)题。
指标 | 四大地区 | |||
甲 | 乙 | 丙 | 丁 | |
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 | 8.2 | 10.7 | 9.5 | 71.6 |
人口占全国比例(%) | 7.7 | 26.5 | 38.6 | 27.2 |
人均GDP(万元) | 4.7 | 5.9 | 9.4 | 5.4 |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我国四大地区中( )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获取信息】
①我国各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②注意图中三个指标数据与四大地区的对应。
【尝试解答】(1)B (2)C 解析:第(1)题,一般人均GDP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丙地人均GDP最高,经济最发达,应该是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面积广大,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达到71.6%,丁是西部地区;甲、乙地区应该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少,占全国比重低,故甲是东北地区,乙是中部地区。第(2)题,先进制造业要依靠发达的技术作为基础,东北地区技术不发达,应该致力于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结构多元化,先进制造业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不可能均衡发展。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早、工业化进程快,故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中部。西部地区有我国的商品棉、商品粮基地,还是特色农产品基地,东部第一产业比重低于西部地区。
据区域主导产业差异推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技巧
区域 | 主导产业 |
农业区域 |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
工业区域 |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方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库兹涅茨法则:第二产业份额的上升,主要是由制造业造成的。
东北地区是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长期以来,东北某城市形成了单一的以煤产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单一重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出其弊端,造成经济发展滞后、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负担加重等问题。为此,该城市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项目 | 1978年 | 2005年 |
第一产业比重(%) | 20.0 | 12.8 |
第二产业比重(%) | 64.3 | 49.6 |
第三产业比重(%) | 15.7 | 37.6 |
东北某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
注:图中虚线框内为原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之一。说明1978年至2005年期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2)在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中,说出字母A代表的工业部门。试分析东北地区发展该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3)东北某城市从单一的以煤为主导的重工业结构,调整为煤产业与非煤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试评价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所示产业模式的优点。
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可以结合表格,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个方面分析。第(2)题,A工业为机械工业提供原料,根据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可以推出A为钢铁工业,区位优势可以从资源、能源、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第(3)题,发展了多元化的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通过发展非煤产业,能避免煤炭资源带来的经济衰退;新产业的发展能增加就业机会;利用老工业设备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等。
答案:(1)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2)钢铁工业。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市场广阔。
(3)改变以煤为主导的单一结构,优化了产业结构;发展非煤产业,能避免因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新产业的发展能增加就业机会;利用老工业设备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等。
考点二 鲁尔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2020·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图1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2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3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图1
图2
图3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获取信息】
①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
②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图1分析黄石市地理位置、水运、铁路、劳动力等条件。图2、图3分析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解析:第(1)题,关键词:当前。根据图2、图3,总结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第(2)题,可从地理位置、产业基础、水运、铁路、政策、劳动力等角度回答。注意结合材料。第(3)题,结合图3“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从提高轻工业比重、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等方面回答。第(4)题,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一般思路回答。如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等。
【尝试解答】(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3)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4)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推进城镇化进程。
鲁尔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
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空间基尼系数是衡量产业空间集聚程度的一种指标,空间基尼系数值越接近0,则该地区的产业分布越均衡,值越接近1,则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下图为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示意图。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差异明显,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不及珠三角地区的1/3。据此完成1、2题。
1.2014年与2005年相比,广东省制造业的变化( )
A.珠三角地区集聚程度提高
B.粤东地区集聚程度最高
C.粤西地区空间分布最均衡
D.粤北地区空间分散化明显
2.广东省制造业行业集聚水平差异大,出现行业空间分散化现象,该现象表现在( )
A.轻纺工业由粤东、粤西地区向珠三角和粤北地区转移
B.资源加工工业由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C.先进制造业由粤东、粤西地区向粤北地区转移
D.产业转移促成了珠三角地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专业化分工趋势
1.D 2.D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空间基尼系数值越接近0,产业分布越均衡;越接近1,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越高。因此2014年与2005年相比,珠三角地区集聚程度下降;粤东地区集聚程度始终较低;粤西地区空间分布不是最均衡;粤北地区空间基尼系数值低,说明产业空间分散化明显。第2题,由材料信息可知,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水平最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所以劳动密集型工业(轻纺工业)和资源密集型工业(资源加工工业)应该由珠三角地区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转移,进而形成珠三角地区发展以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其他三个地区发展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显的合作模式。
某地区1990—2010年三大产业比重变化图
(1)读图名、知图类
读图可知,该图为产业结构变化图,应抓住产业结构及其变化来解读。
(2)析图例、看点线
①产业结构图一般要先看坐标和图例,明确其代表的地理事物。如图中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产业百分比,三种图例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②三大产业结构的比重变化,主要观察三种图例“柱子”的长短以及它们在不同年份的变化,一是三大产业之间要比较比重大小,二是每一种产业比重在不同年份的大小变化,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3)联题目、抓关键
该类图设问主要是比较三大产业之间比重的大小以及各产业在不同年份的比重大小变化,从而发现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或问题,并分析其发展方向等。要根据设问要求去图中寻找关键信息。
(4)析原理、找方法
该类图一般结合图中信息和题干信息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抓住产业比重的大小及其变化这两个核心特征,并能够找出判断规律。
(5)组答案、防失误
①该类图最直接的就是要读出各产业比重,所以看比重的方法必须熟练,不能只看上限,而应看各图例的“柱子”长短,即上限与下限的纵坐标之差。
②该类题在描述特征时要注意宏观特征,还要注意微观特征,科学严密。
③在分析该类图反映的问题、影响及对策时,要注意针对性,理清逻辑关系,分清主次。
【案例应用】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该地区产业结构从1990—2015年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太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200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2000年之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快
2.下列符合该地区201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城镇化速度非常快,并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D.劳动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1.A 2.B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转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20%;三大产业在不同时期变化速度是不同的。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后,该地工业产值迅速上升,工业化的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速度非常快,并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4章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4章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地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 ❷,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第2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学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章第2节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