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初一上学期练习题整册
2022年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2年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16页。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春天,树叶的叶芽渐渐地舒展,花儿的蓓蕾初绽,被人们割过的草木,抽出了嫩芽。它们就在风吹雨淋和阳光的普照下,生长起来。大地渐渐地铺上了淡绿色的地tǎn,上面还点缀着红黄白紫等颜色的野花。
①tǎn毯 ②缀zhuì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
①正月十五,大街小巷都挂起了灯笼,把节日的喜庆气氛完全
出来了。
②如果说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那么宁静的山村则是 的美。
③民警 成快递员,深入涉案地点附近摸排情况,成功地将这伙犯罪分子全部缉拿归案。
A.烘托 静谧 化装 B.映衬 静谧 化妆
C.烘托 静寂 化妆 D.映衬 静寂 化装
导析:A ①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映衬:映照;衬托。根据语境可知,这里用“烘托”合适。②静谧:安静。静寂:没有声音;很静。“静谧”是书面语,更符合语境。③化妆: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化装: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改变装束、容貌,假扮。根据语境,应选“化装”。故选A。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B )
A.各种各样的花朵争相绽放,将花厅装饰得美不胜收。
B.艺术节那天,全体师生都打扮得花枝招展,澎湃的热情在校园里尽情飞扬。
C.辩论会上,正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反方连连失误。
D.学校团委组织志愿者利用暑期为孤寡老人义务服务,同学们争先恐后,她也报名参加了。
导析:B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不能修饰“全体师生”。
4.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B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 ;一阵杜鹃啼, ;一阵风起, 。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吐出一团团洁白轻柔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导析:B 首先,通读语段,抓住三个关键词“雷”“杜鹃啼”“风起”,所填内容可采用一一对应的原则;其次,结合待选的句子,可以得出“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对应“雷”,“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对应“杜鹃啼”,“飞絮”对应“风起”;最后,通读语段验证答案,得出正确的答案为③①②。故选B。
5.填空。(5分)
①《观沧海》中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大海的浩瀚无边和磅礴气势。
②《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
④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6.名著阅读。(2分)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上文出自中国作家鲁迅写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选文讲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之情,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7.综合性学习。(5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美丽精彩。来吧,同学们,让我们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进四季,让我们看风景去!
材料一:
车窗外,落日的余晖均匀地洒在山坡上,照得整个山麓金灿灿的,山坡上每一道坎,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切的一切,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全为天然形成。
材料二: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 500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番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材料三:
生态旅游是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支柱产业,为促进生态旅游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对生态旅游准确定位,在生态旅游宣传上实施了五大举措。目前雾灵山的游客人数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
(1)阅读上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答案:(示例)大自然是美丽的,如果合理利用就能为人类带来经济效益,如果肆意破坏,出现的将是灾难。
(2)“春”,甲骨文写作“”,从艸(小草)从日,艸春时生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春”取其本义:A。(A.春季 B.指一年的时间 C.生机)而“妙手回春”中的“春”则引申为:C。(A.春季 B.指一年的时间 C.生机)(2分)
(3)也许你在远足过程中看到一些破坏自然、污染环境的现象,请针对此现象写一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1分)
答案:(示例)保护大自然,共建和谐家园。
二、阅读欣赏(共50分)
(一)(4分)
凭阑人·金陵道中①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②呼愁村数家。扑头③飞柳花,与人添鬓华④。
注:①凭阑人:曲牌名。金陵道中:曲题。②倦鸟:倦于飞行的归鸟。③扑头:迎面扑上来。④鬓华:两鬓的白发。
8.赏析“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的妙处。(2分)
答案:(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9.说说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答案:抒发了作者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和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二)(8分)
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①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②志好学。母年老,躬③耕读书,夜则然④糠自照。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⑤,并受经句。
注:①挞:用鞭棍等打人。②笃:坚定。③躬:亲身,亲自。④然:同“燃”,点燃。⑤宪之:顾恺之的孙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见赋乃止 止:停止
②无遗亡者 遗:丢失,遗落
③见而异之 异:对……感到诧异
④及孙宪之 及:同
11.阅读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顾欢的聪慧与勤学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案:①六七岁,驱雀时作《黄雀赋》;②因家贫而在学舍外听学生读书,“无遗亡者”;③八岁,可以背诵《孝经》《诗经》《论语》;④长大后,一边种地,一边背书,晚上燃糠读书。
12.顾欢的勤学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答案:(示例)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克服困难,并且能有所成就。
参考译文:顾欢字景怡,吴郡盐官人。顾欢六七岁的时候,父亲让他驱赶田里的麻雀,顾欢作了一篇《黄雀赋》就回去了,麻雀(把田里的粮食)吃了一大半。父亲很愤怒,要用棍子打他,看见(他作的)《黄雀赋》才停止。乡里有学堂,顾欢(家中)贫困,不能从师学习,在学堂墙壁后面倚着听,没有遗漏掉的。八岁时,可以背诵《孝经》《诗经》《论语》。等到长大了,坚定志向,勤奋好学。母亲年纪大了,(顾欢)一边亲自种地,一边背书,晚上就把糠点燃,照着看书。同郡顾恺之来到县里,见到他(如此勤学)感到诧异,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同孙子宪之与他交游,让他们一起接受教育。
(三)(8分)
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的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3.第1段文字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雪后小山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案:按照空间顺序,依次描写了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秀美景色,将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突出了雪后小山的娇美情态。
14.选文运用多种手法写景,任选一种赏析写景的妙处。(4分)
答案:(示例一)借景抒情。选文具体描绘了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和济南冬天的水,呈现出一幅山秀水清、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抒发了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虚实结合。“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作者在写实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虚实结合,不仅写出了景物的外形特点,而且表达了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
(示例三)妙用修辞手法。如两个“卧”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济南的山景想象成“小水墨画”,突出了冬日雪景只有黑白两色而又清新淡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此景的喜爱之情。
(示例四)衬托。选文中以绿萍的绿、水藻的绿和水面树影的绿,衬托水的绿。
(四)(14分)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挂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放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 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 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5.这篇文章采用了逻辑顺序,主要说明了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和放线菌的作用。(2分)
16.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4分)
答案:①散发清香;②生产抗生素;③通过它们制造味精;④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7.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案:打比方。把“丝状细菌”比作“树”或“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的外形特点。
18.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
答案:不能删去。“一般”表范围,用在这里指在通常情况下放线菌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若删去则变成“只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过于绝对,与原意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五)(16分)
草有本心
彭根成
①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丛丛青草,我都禁不住俯下身观察它的模样,嗅它散发的清香,赞叹它的生机与旺盛。就是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
②草亦有恨。“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没有地位、没有庇护的草,被风霜肆意地欺凌,怎能不恨?但它把自己的恨深深地埋没在土里,任冰雪重压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故野草常被人们认为是软弱的,可以肆意践踏。它似乎知道,与大自然对抗是徒劳的,忍辱负重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春天来了,它以豁达大度的情怀,把积蓄的力量,化作翠绿的衣裳装扮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绿草为春天增添了光彩,使春天更加绚丽夺目,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③草是清高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野草,不羡慕花的美丽,不嫉妒花的芳香;不仰慕树的高大。却按自己的本性,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人荣,不求人知,在旷野里自由地生长着,蔓延着,“一丛香草足碍人”,在耀眼的春光之中,那一丛丛带着晶莹露珠吐着清淡嫩芽的野草,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春,催生了野草,野草点缀着春天,“草不谢荣于春风”,感恩与回报尽在枯荣之间,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④草懂得珍惜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背后除了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之外,还有对生命的珍惜,有了珍惜,才会顽强。哪怕被烈火烧为灰烬,也会把根留住,所以恨野草的人,必斩草除根。然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间的错综繁杂,争奇斗艳,最终难逃“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的结局。“花易凋零草易生”“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当人们怜惜红白满地的时候,可别忘了“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大自然对生命是公平的,就看你珍惜不珍惜。
⑤草是洒脱的,“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融融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风霜雨露,严寒酷暑,本是自然规律,温室里的鲜花自然经不起风吹雨打,与其“花如解语迎人笑”,不如“草不知名随意生”。四季轮回,揭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劲草不随风偃去”正是野草洒脱的写照。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
⑥我很喜欢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
——《贺州日报》2021年4月3日
19.本文的标题为《草有本心》,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草的本心。(4分)
答案:①草豁达大度,不去呐喊、不去抗争,忍辱负重。②草清高,只按自己本性生长,不媚不俗,不求人知,自由生长。③草珍惜生命,积蓄力量,顽强生长。④草洒脱,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地活着。
20.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在和煦的春天,优雅地换上绿装;在炎热的夏天,尽情地舒展着翠叶;在金色的秋天,沐浴着融融的阳光;在严酷的冬天,不做声息地积蓄力量。(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品析)
答案: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草顽强的生命力和洒脱的品性,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草以顽强旺盛的生命力,饱蘸生命的浓墨,在广袤的大地上,不停地挥毫傅彩。(请从用词的角度进行品析)
答案:①“顽强”“旺盛”等形容词写出了草的生命力,写出了草珍惜生命的本心。②用形容词“饱”来修饰动词“蘸”,将“草”比喻成毛笔,将草生长的状态比喻成“浓墨”,将“广袤的大地”比喻成画纸,将草在大地上顽强洒脱生长的样子比喻成画家在不停地挥毫傅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顽强洒脱,为世界增添了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③“广袤”写出了大地的广阔,给草的肆意生长提供了一个场所。“挥毫傅彩”,挥动笔描绘绚丽画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草洒脱、肆意生长给世界带来生机勃勃的绚丽光彩。(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1.本文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说“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4分)
答案:①野草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不俗,不求人知,自由生长。它那顽强的生命力给人无限启发。②野草带着晶莹露珠、吐着嫩芽,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它浸润人的眼球,呵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给世界增添绚丽光彩。
22.本文第②段作者写“草亦有恨”,和下文似乎矛盾,能否删掉?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案:不能删掉。①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贬抑草,说草没有地位,软弱,再大力颂扬草的优秀品质,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②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加完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这里的“恨”,也是草的本心——忍辱负重,更全面地体现了草的精神品质。
三、写作(共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以色彩斑斓的美景点燃我们的眼睛,灿烂我们的心情,丰富我们的感受……相信同学们都曾结交过自然界的“朋友”,并同它们展开过心灵的对话。请你以“感受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例文]
雨中花溪
有幸雨中游览花溪。
人很少,花溪却葱茏依旧,清丽依旧,精巧依旧……不过,若细细品来,雨中的花溪是很特别的。
宁静,含蓄。视线被绿色封冻了。置身其间,顿感被这封冻的绿淹没,竟对所有杂色视而不见。高大的树木伸出枝叶在空中自然交织,撑出一片片无雨的天空。然而,总想步入雨中。
那雨不大,也不密,纤细,恍如未织上纬线的网。时有微小的风,拉扯一下绿叶,撩动一下青草,在雨点成群的河面设下浅浅一层皱。远处,景物被雨丝渲染得失去了形态,没有边缘,没有轮廓,仅剩一团团苍翠……
雨中草地,石桌两端,有人对弈。相对的沉默,绝对的搏杀,智慧和灵气在方寸之间演绎与较量。湿了衣襟,浑然不觉。花溪和雨都成了身外之物。观此景,不由得加深了对超越的理性认识。石桌是道具,草地为舞台,雨丝万缕若帷幕,谁来评说胜败?
迎着雨走,被一奇景吸引,便驻足于某建筑围墙外。一簇簇青竹,拥挤成堆,却独有一枝,傲然地高出几米。想来,这一独枝必是挣扎奋斗的产物。它虽然遭遇着更多风雨的肆虐与凌辱,但却正是这样的不一般,显出了它的与众不同。风中的摇摆,不正是独树一帜的舞蹈吗?被雨丝鞭打而产生的动荡,不正是别开生面的表达吗?俯视脚下,众多的同类倒像是平庸的裙带……
终于见到了和我一样的游人。他们都撑着伞,都兴致勃勃,笑声和雨声纠缠不休。
只是,我为他们遗憾——这样的雨,别去撑伞。和花溪一道沐浴其中,纵横你的思绪——生命中也常常有雨。只有阳光的生命不完整,也不会有持久的活力。雨来了,将尘埃、颓废、沮丧洗涤一空,精神随之抖擞,为之振奋。至于雨中的淋漓凄凉,雨中的风寒萧瑟,原本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美!
雨,飘飘洒洒。心田的每一个角落均被浸润,青春也就渐渐地生动起来。撩开雨帘,既没有远景也没有尽头。想象一颗稚嫩的果实,正忘情地吮吸着,正毫不犹豫地悄然生长,义无反顾地扩展自己的空间……于是,对未来的憧憬产生了,在雨中。
雨不停,在淅淅沥沥地诉说什么呢?对花溪,对雨中的游人,诉说亘古,诉说永恒。用心去听,这诉说里有节奏,有旋律,听得醉人,人便和雨融为了一体。最终,雨是花溪,花溪是雨。雨成了花溪和人的主题,成了一切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