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整套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及答案,共16页。
一、积累运用(共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A.公孙衍(yǎn) 傅说(yuè) 胶鬲(gé) 百里奚(xī)B.万仞(rèn) 始龀(chèn) 箕畚(běn) 孀妻(shuāng)C.智叟(sǒu) 穷匮(kuì) 朔东(shuò) 彀弓弩(gòu)D.诏令(zhào) 驱驰(qū) 介胄(zhòu) 嗟叹(jié)导析:D “嗟”应读“ji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A.往之女家(同“嫁”,出嫁),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丈夫)!B.居(经过)无何,上(皇帝)至,又不得入。C.寒暑易(更替)节,始一反(同“返”,往返)焉。D.入(在国内)则无法家拂(同“弼”,辅佐)士。导析:A “家”不是通假字。3.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B )A.介胄之士不拜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改容式车 D.一狼洞其中导析:B A、C、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意思分别是“披甲戴盔”“扶轼”“打洞”,B项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用箕畚装土石”。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何陋之有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重而道远C.人恒过 国恒亡D.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导析:A A项,代词,代指愚公/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项,都是“责任”的意思;C项,都是“常常,经常”的意思;D项,都是“选拔、任用”的意思。故选A。5.填空。(5分)①李清照的《渔家傲》中描写海天相接的壮美之景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②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表达了忠君爱国、视死如归思想的句子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③杜甫在《春望》中,通过自然草木展现了长安城在被叛军攻陷后荒凉破败景象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6.名著阅读。(2分)《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示例)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法布尔(作者)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7.综合性学习。(5分)材料一 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材料二 剪纸知识: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1)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文化遗产?请你举出两个例子。(1分)答案:(示例)四川乐山、安徽黄山、西安城墙、万里长城、布达拉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四川都江堰、陕西兵马俑、山东泰山、北京故宫等。(任选其二)(2)阅读材料二,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2分)答案: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3)班里有些同学认为时代在进步,剪纸艺术已经落伍,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2分)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示例二)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二、阅读欣赏(共50分)(一)(4分)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8.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抒发了诗人与裴郎中同样被贬的愤懑、同病相怜的忧伤,同时也抒发了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深情。9.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请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答案:(示例一)借景抒情:“青山万里一孤舟”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示例二)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或“渲染:以猿啼、客散、暮色等渲染了送别环境的萧条凄清”)(示例三)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示例四)炼字:“人自伤心水自流”,两个“自”字表现出诗人有情而流水无情,更衬托出诗人别离时的伤感之情。(二)(14分)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军霸上 军:驻军、驻扎②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③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营垒④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必,一定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译文: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②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译文: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12.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试联系全文,说说群臣为何而惊。(3分)答案: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答出三点即可)13.文中把文帝在霸上、棘门军和细柳营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请指出三处对比,并做分析。(3分)答案: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三)(10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①,人情②有所不能忍者。匹夫③见④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⑤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观夫高祖⑥之所以胜,而项籍⑦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⑧教之也。当淮阴⑨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苏轼《留侯论》注:①节:节操。②人情:人的感情。③匹夫:平民中的男子,指一般人。④见:被。⑤挟持者:怀抱的理想。⑥高祖:汉高祖,刘邦。⑦项籍:项羽。⑧子房:张良,字子房。因佐刘邦建立汉朝有功,封留侯。⑨淮阴:韩信,因战功被封为淮阴侯。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往之女家女:同“汝”,你②以顺为正正:准则,标准③此不足为勇也足:能够,值得④而欲自王王:称王15.你从两文作者所持观点获得的共同的教益是什么?(3分)答案:(示例一)大丈夫(胸怀广阔、志向高远的人)要能忍普通人所不能忍。(示例二)大丈夫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16.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3分)答案:都用了对比论证。甲文用公孙衍、张仪之流不以正义为标准,而是以“顺从”为原则,行“妾妇之道”,与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相比较,对比鲜明、是非分明地论证了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能够坚守品格,忍住物质的诱惑、贫穷的磨砺、武力的摧残,从而突出了大丈夫的真正内涵和高贵的品格,说服力很强。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高祖自己前后的对比,对比鲜明、是非分明地论证了成大业必备的素质——“忍耐”的重要性,有很强的说服力。参考译文:(乙)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剑起身,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能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缘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因此轻易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来等待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四)(10分)(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乙)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②。”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③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④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⑤,利供百口。裹粮⑥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⑦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列子·说符》注:①党:党从,亲朋。②歧路:岔路。③奚:何,为什么。④昆弟:兄弟。⑤操舟鬻渡:以划船摆渡为生。⑥裹粮:背着粮食,这里说自带粮食。⑦让:责备。⑧为亡得丧:才不会迷失方向。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投诸渤海之尾诸:相当于“之于”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③吾不知所之之:到,往④孰是孰非邪孰:谁,哪一个18.概括两文阐述的共同主张。(2分)答案:人生应该具有坚定的理想目标和为之奋斗的方向,做到心无旁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19.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及不同之处。(4分)答案:相同之处:(示例一)两文都是以寓言的形式来阐明为人处世、做学问的道理,鲜活生动,说服力强。(示例二)人物对话、语言鲜活生动,充分表现人物性格,对主题有很强的凸显作用。(示例三)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有很强的节奏感。甲文在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又有智叟跳出来挖苦讽刺,这样写更能表现主人公的品质。乙文以邻居丢羊事件为开端,先是杨子闷闷不乐,众人不解,埋下疑问。后来两个学生与杨子交谈,其中一个又有迷惑,另一个做解答,点明杨子主张,使之豁然开朗,情节波澜不断,读起来颇有趣味。不同之处:(示例一)主体架构不同。甲文以愚公移山之完整叙事来寄寓深刻道理,乙文以几个互为联系的小故事作为穿插来阐明求学之道。(示例二)结局处理不同。甲文以神话结局来印证愚公移山之伟大,乙文以心都子之口采用议论的方式直接点明所蕴含的哲理。(示例三)表现手法不同。甲文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方式凸显愚公之伟大,智叟、操蛇之神、天帝都是为了表现愚公的形象。乙文则以细致的人物神态、语言的刻画为特色。参考译文:(乙)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那人带领他的亲戚朋友,又请杨子的家童(也一同)去追羊。杨子说:“唉!走失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捕呢?”邻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等到(他们)回来后,(杨子)问:“捉到羊了吗?”(邻居)说:“丢掉了!”(杨子)问:“怎么会让羊走失呢?”(邻居)说:“每条岔路的中间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要往哪条路走,所以只好回来了。”杨子听了,脸色变得很忧伤,很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他的学生觉得很奇怪,便请问(杨子)说:“羊不过是贱畜,而且又不是老师的,而您却不说不笑,为什么呢?”杨子没有回答。学生最终没有得到杨子的回答。(杨子的)学生孟孙阳(从杨子那里)出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心都子。有一天,心都子和孟孙阳一同去谒见(杨子),(心都子)问杨子说:“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国和鲁国一带游学,向同一位老师学习,把关于仁义的道理都学通了才回家。他们的父亲(问他们)说:‘仁义的道理是怎样的呢?’老大说:‘仁义使我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声放在生命之后。’老二说:‘仁义使我为了名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老三说:‘仁义使我的生命和名声都能够保全。’这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但同出自儒家。(您认为他们三兄弟到底)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呢?”杨子回答说:“有一个人住在河边上,(他)熟知水性,敢于泅渡,以划船摆渡为生,(摆渡的)赢利可供一百口人生活。自带粮食向他学泅渡的人成群结队,(这些人中)溺水而死的几乎达到半数。(他们)本来是学泅水的,而不是来学溺死的,而获利与受害这样(截然相反)。你认为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呢?”心都子(听了杨子的话,)默默地(同孟孙阳一起走了)出来。孟孙阳责备心都子说:“为什么你向老师提问这样迂回,老师又回答得这样怪僻呢?我越听越糊涂了。”心都子说:“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学的东西不是从根本上不相同,从根本上不一致,但结果却有这样大的差异。只有归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质上,才会没有得失的感觉,才不会迷失方向。你长期在老师的门下,学习老师的学说,却不懂得老师说的譬喻的寓意,可悲呀!”(五)(1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韩诗外传》卷九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2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②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③其母引刀裂其织裂:割断④自是之后是:代词,指断织告诫这件事2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文: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22.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分)答案: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参考译文:(乙)孟子年少的时候,(有一次他正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一旁)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才又继续背诵下去。他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遗忘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呢?”(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后又记起来了。”孟子的母亲拿来刀子割断了她的织物,用这来告诫孟子。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三、写作(共50分)23.人生本来有笑有泪,所要紧的是看因何而流泪。有狂喜之泪,有感动之泪,有沮丧之泪,有生离死别之泪,有骨肉团圆之泪,有游子思乡之泪,有好友重逢之泪,有良辰美景之泪……我们本是有情之人,流泪与欢笑一样,伴随着我们成长。请以《 的泪》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例文:感动的泪泪水就是一颗颗透明而又纯洁的珍珠,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每一次落下的泪水都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所以它承载着人们的真情实感,代表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泪水是成长的见证,我们也在一次次的流泪中成长。每天晚上如果从客厅里传来电视的声音,不用猜,一定是爸爸在看足球。所以我一直以为爸爸喜欢足球到了极点。可是那一次的泪水,才让我渐渐明白爸爸一点儿也不爱看足球。记得那天晚上,我洗完澡后发现爸爸和以往一样准时来到客厅看足球。已经完成作业的我跑到客厅来找爸爸。“爸爸,让我也看会儿电视呗!”我抱着侥幸心理说道。“不行,回去睡觉!”爸爸冷冷地命令道。他皱着眉,眼睛依旧没有从电视屏幕上挪开。我只好回到卧室,乖乖地去找周公了。很快,我进入了梦乡。可是,一阵吵人的鼾声把我吵醒了,我揉了揉眼睛,走到客厅。电视还在闪烁着光亮,而爸爸却躺在沙发上睡着了。他虽然面带疲倦,但那模样比醒着的时候亲切多了。这时妈妈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我迅速躲到了门后面。妈妈凑到爸爸跟前,用手推了推他,小声地说:“快点回房间睡觉吧!现在女儿睡着了,没事的。”父亲睁开眼睛,想了想,说道:“不了,我一睡着就会打呼噜,呼噜声太大,等会儿把刚入睡的女儿吵醒了怎么办?”虽然他们的谈话声是那么小,但我的心却格外沉重。也许这样的夜晚并不特殊,想到以前他们也都如此用心良苦,我的泪水刹那间夺眶而出,犹如止不住的江水一直向外涌。我擦了擦眼泪,心里说道:“爸爸,谢谢您!”那天,我终于知道爸爸为何每晚都在看足球。那一次流泪,让我知道了那是父亲对我的关爱和呵护,那也是父亲对我默默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