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11《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1《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掌握本课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学以致用。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本课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点 :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学以致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清康熙帝到山东曲阜孔庙时,御赐了一块匾额——“万世师表”,意思是说孔子是万世千秋的老师和表率。后来全国各地的孔庙都悬挂了这块牌匾。北宋著名政治家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那么,《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呢?书中又记录了孔子怎样的言行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十二章》,来掀开这部古代典籍神秘的一角。
二.出示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掌握本课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学以致用。
三.提问预习:
课前活动:
请说一说这篇课文与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关注:每一节均以“子曰”等开头。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此外还不“曾子”“子夏”,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论语”,语,语言,说话;论,二声,古代是编撰的意思。由此可知,这部书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让我们了解这部书吧:
1.文学常识: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2)《论语》共20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说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还有叙事体,其中有一点情节,但也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2. 文体知识——语录体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究篇章结构,不讲究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
四.课堂活动:
活动一:课前热身:
下列情境,请用一句恰当的成语填空:
1.常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当代有志青年,必须为将来打算,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而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______________,真是时光不等人啊!一转眼,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逝者如斯)
3.班级接到一个任务,要推举一人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因为要求很高,大家都不想参加,这时小明向语文老师推荐了你,你会用哪句成语反驳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_________________,学过的知识要经常温习才行,否则就会流于表面,时间长了就忘了。(学而时习之)
5.同样的错误他一犯再犯,任谁都说服不了他,真是_________________。(朽木不可雕也)
6.____________________,尽管我们小组同学成绩有高有低,但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值得我们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一个堂堂当代青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改变我的志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你太不会_______________了,明明提起那件事他已经很难过了,可你还在继续说。(察言观色)
9.这些_________________的话你不要信以为真,无凭无据的,会伤害同学之间的友谊。(道听途说)
10.学习数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___________,通过一道例题,能够推导出其他类似问题的多种解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举一反三)
(太多了,时间关系不能列举了。)
同学们太棒了!这么多精炼的语言,你知道出自哪里吗?对,这些常用的成语都出自这部经典著作《论语》。可见这部经典著作对我们中华民族影响之深,孔子也不愧为“万世师表”。让我们走进经典,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活动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资料,读准字音。
2.范读学读,读准节奏。
3.读的过程中提问字音,说说为什么发这个音:
(1)第一组:
论语(lún) 殆 (dài) 不愠 (yùn) 一箪食(dān) 逾矩(yú jǔ ) 笃志(dǔ) 罔 (wǎng) 曲肱(gōng)
(2)第二组:
不亦说乎 (yu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明确:说yuè 有yòu
因为这两字为通假字。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通用、借代。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读的时候读“本字”的音。
(3)选一选,标红字正确的读音是哪个?为什么?
吾日三省吾身:①shěng②xǐng 2
传不习乎:①chuán②zhuàn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①hǎ②hà 2
逝者如斯夫:①fū②fú 2
明确:音义结合:字的读音要根据字的意思来判断。字的意思要根据语境来推测。音随义转,义由音生。
4. 读的过程中纠正停顿:
再次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可/以为师矣。
5. 找一找,《论语》中的成语:
温故知新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从心所欲 箪食瓢饮 逝者如斯 择善而从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后生可畏 当仁不让
这些成语都源自《论语》,可见其影响之大。今天我们学习《论语》,不仅了解其内容,更要理解其精髓,学以致用。
活动三:结合注释,读译课文。
学生探究,明确以下问题:
1.圈画第一章的关键字词,结合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的意思 ,重点理解 “君子”的含义。
重点字词解释:
(1) 子: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指孔子。
(2) 而:连词,表顺接。时:名词做状语,时常 。之:代所学知识
(3) 说:通“悦”,音yuè,愉快.
(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古今异义词,今义为朋友)亦:副词,也。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6) 愠:生气,发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8)句型:不亦乎?译成:不也是吗?
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段解: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为人态度。
2.你觉得这一章的关键词是什么?
学生探究,明确:
关键词:乐。
孔子提倡的学习,不仅是纯知识的学习,更是“为人”的学习,因而做“学问”不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提升个人的道德和修养。他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修炼都需要不断实践,这个过程是令人愉快的。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相互切磋、相互交流求学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在孔子看来,道德修为与他人无关,一个有修养的人并不会因为他人不理解自己而恼怒,这种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因此,这一章的关键词就是“乐”字。
3.按以上抓关键词的方法,研讨以下四章。
学生探究,明确:
第二章: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真诚、诚实
(5)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关键字: “省”,即自我检查、反省。
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重点字词解释:
(1)十有五:指十五岁,“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2)惑:迷惑,疑惑。
(3)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4)耳顺:能听进不同意见。
(5)从心所欲: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6)逾矩:逾,超过;矩,规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时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别人说话能明辨别真假,七十岁可能随心所欲,又不超过规矩。
段解: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重点字词:
(1)温:温习,复习。
(2)故:旧的,原来的。此处指已学过的知识.
(3)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4)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就。
(5)知:领悟,获得。
(6)可:可以。
(7)以:凭借。
(8) 为:成为,做。
(9)矣:语气词,表肯定。
翻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段解:学习方法,强调温故知新。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本意是危险,这里指有害。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是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段解: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五、课堂小结:
《论语》不仅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息地流淌。现在,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一起来诵读经典吧!
齐读《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背诵,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部分章节的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二.出示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掌握本课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学以致用。
三.课堂活动:
活动一,抓 关键词,读译余下几章:
学生探究,明确:
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重点字词解释:
1、哉: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2、箪(dān)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3、巷:颜回的住处
4、回:颜回,字子渊,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房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真高尚啊!”
段解: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字词解释:
(1)之:学问和事业(2)者:代词,的人
(3)好(hà)喜欢,爱好(4)乐(lè)以为乐趣
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段解: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以求学为乐。
第八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字词解释:
(1)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名作动。
(2)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3)曲肱:(gōng)肱,胳膊,弯着胳膊。
(4)于:介词,对,对于。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曲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义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孔子讲的是当“富”“贵”与“义”产生矛盾时,他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守住“义”,即便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乐在其中。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三人:多人(2)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善者:好的方面,优点,长处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和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段解:学习态度,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词语解释:
(1)川:河,河流(2)逝者:指流逝的时光。逝,流逝
(3)斯:代词,这,指河水(4)夫:语气词,“啊”
(5)舍:舍弃。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段解: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重点字词:
三军:古制,12500人为一军
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段解: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夏:孔子的学生中贡献最大者之一。姓卜,名子夏,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文学”科的高才生。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
2、笃(dŭ):忠实,坚守。
3、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4、仁:仁德。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有坚定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啊。”
段解:学习方法,“博学而笃志”。
活动二:内容探究:
《论语》十二章分别 对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几方面进行论述,请对这十二章进行分类,说一说你想用哪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说说理由。
学生探究,明确:
(1)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示例一:我最欣赏“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发现,这需要在温习的时候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独立思考,从旧知识里获得新的体会。
示例二:我最欣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一味空想而不去踏实学习就会疑惑不解。所以,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深入理解,有所领悟。
示例三:我最欣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之”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要提高学习兴趣,全神贯注投入学习。
示例四:我最欣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活动三:拓展训练:
以下一些情境,你会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一句解答?
1.如果我们教室黑板上方要张贴一幅标语,你会选择《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一句?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预设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醒我们学和思在学习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预设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习、立志、提问、思考,这不仅是求学之道,也是我们一生要坚持的学习、工作方式。
2.小文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把学习小组的六名成员都拉进群内,大家讨论起个什么群名。小文说,就叫“三人行”。你们觉得这个群名好不好?
预设1:不好,有六个人,叫“三人行”,那还有三人呢?
预设 2: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是多的意思,这个群名意味着我们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大家共同进步。
3.小组合作,创设合理的情境,运用十二章中任意一章或多章。全班交流。
活动四:整理本课文言词语: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义:诚信;今义:相信)
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可能、许可。)
学而不思则罔(古义: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义:蒙蔽,没有。)
思而不学则殆(古义:有害。今义:危险、几乎)
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人,男子汉。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3.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形容词,高兴)
乐 回也不改其乐(名词,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为 QUOTE 可以为师矣(做,当作)知之为知之(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做,当作)知之为知之(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而 QUOTE 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 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
知 QUOTE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懂得)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懂得)
其 QUOTE 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4.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形容词作状语,每天)
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
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回也不改其乐(乐:以为乐趣,意动用法)
5.省略句:
可以(之)为师矣(介词“以”后面首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的人”)
人不知(之)而不愠(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
(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四.课堂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背诵《论语》十二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一等奖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孔子及《论语》简介,课文内容提要及问题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创设,目标引领,意义构建,巩固提升,回顾小结,检测反馈,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