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四年级上册荡秋千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音版四年级上册荡秋千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9、荡秋千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唱《荡秋千》。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快乐有趣的童趣世界,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热爱。
二、知识与技能: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以及二拍子节奏表现的“荡秋千”形象。引导学生从旋律进行的特点探究歌曲表现的音乐形象。能够分辨歌曲的乐句和乐段。有感情的歌唱,熟练及背唱。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秋千的形象及旋律进行的特点。通过多次聆听(教材范唱、教师范唱)启发引导让孩子们能够分辨歌曲的乐句和乐段。创设竞赛氛围,让孩子们多次练唱歌曲,达到有感情的歌唱,熟练及背唱。
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童趣,有感情的歌唱。
感受歌曲旋律进行与荡秋千的形象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以及二拍子节奏较难
教学活动及时间安排
分组学习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电子琴
学法指导
情景讨论法、游戏教学法、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师先范弹旋律一遍,小声演唱一遍,学生认真聆听。
2.学生跟着琴声唱一遍旋律,轻声朗诵歌词一遍,再唱歌词。
3.引导学生观看力度记号,思考教材上的提示语“演唱时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力度变化”。师指导学生根据要求演唱。
二、学习《月亮月光光》
1.复习歌曲《愉快的梦》(学生跟着伴奏齐唱歌曲一遍)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用轻柔甜美的声音唱出了自己神奇的梦境,下面再请大家听一首有关月亮的歌曲,体会一下这首歌和《愉快的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教师播放《月亮月光光》范唱,学生聆听,初步体验歌曲的情绪。
4.带着问题再次聆听歌曲:能听出歌曲是几个乐句吗?说说看歌曲给我们展现了怎样一副怎样的画面?
5.生看着教材聆听第二遍,举手回答上面的问题。
6.教师简介歌曲:这是一首根据台湾童谣改编的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勾勒出台湾民间一幅美丽的夜景图。因为是民间童谣,所以歌词中保留了原有的民间语言的习惯。
7.简单练习歌曲的节奏,熟悉歌曲的节奏特点。
设计理念:每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多次聆听,体验歌曲的意境。
8.师范弹歌曲第一声部的旋律,学生用“LU”小声跟琴唱,师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换气记号。
9.学生划拍用“LU”完整演唱第一声部的旋律。
(学习时,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如旋律连贯、起伏较大等)
10.第二声部旋律教法同第一声部。
11.尝试将两个声部的旋律合起来演唱:先分组分声部练习,再师指导学生将两个声部的合起来演唱,难点部分再单独练习。
12.有感情的轻轻朗诵歌词一遍,再次体验歌曲的情感和意境。(教学时让学生对照教材中的注释,体验歌曲中方言表现出的台湾民谣的风格)
13.学习第一段歌词,教法同学唱旋律。
14.学生交流:怎样演唱才能表现出歌曲的意境?(教师提示学生从歌曲的力度、速度等思考和实践,表现歌曲深情、安详的意境)
15.生再听范唱,分组分段分声部小声演唱,再次体验歌曲的意境。
16.学生跟着伴奏带,教师指挥,将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三、编创与活动
为旋律选择合适的结束音,唱一唱
1.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 1 6 ”。
2.将两条旋律分别弹一遍,让学生将“ 1 和6 ”填进去试一试,再定合适的结束音。
3.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尝试将两条旋律完整演唱一遍。
板书
设计
荡秋千
1=D 欢快地 仡佬族儿歌
作业
设计
把这首歌唱给家人听
教学
反思
为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月夜美景”,我采用对比演唱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辨别音色,并选择正确的演唱方法,来表现歌曲的意境。刚开始,孩子们对呼吸记号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但对气息的连贯控制不是太好,我就让他们边用“唔”模唱歌曲,边用手划出每个乐句的旋律线,然后再填入歌词视唱歌曲。经过多次练习,孩子们终于能够完整地演唱歌曲了。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人音版牧歌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人音版故乡是北京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祝你快乐教案设计,共5页。